汉字基础知识
文字学基础常识
六书
汉字部首形义的析解
汉字基础知识
文字学基础常识 六书 汉字部首形义的析解
A. 文字学基础常识(黄亢美《汉字学基础与字理教学法》广西:广西出版社,页 1-25)
a) 文字的起源
人类社会从一开始就需要交际。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
口语受时间、空间限制,不能传送远方,也不能流传后代,因此发展出书面语
例子:古希腊历史记载公元前 514-513 年,波斯王出兵进攻黑海北岸草原地区的游牧民
族斯基提亚人。战斗开始之前,斯基提亚人送来一封实物信,里头装有一只鸟、一只
老鼠、一只青蛙和五支箭。这封实物信究竟表达什么意思呢?
波斯王认为这表示斯基提亚人在波斯大军压境下惊恐万状,四下奔逃,有如小鸟飞上
天,老鼠钻入地,青蛙跳下水,他们愿意放下武器,缴械投降。
斯基提亚人给波斯王发出警告:“你们波斯人除非能象小鸟飞上天,老鼠钻入地,青
蛙跳下水,都将在我们的利箭下死于非命。”
这种传递信息的方式局限性很大,双方的思想很难确被理解。文字能帮助克服这些限
制。
i. 文字起源于记事的图画
文字产生前,人类用实物和图画记事,例子:结绳(大结、小结、颜色)、契
木(在木板上刻写各种线条或插进各种东西来记事记数)
ii. 文字是劳动人民集体创造的
文字是社会约定俗成的产物,其形成和演变过程是漫长而复杂的
人们传说仓颉造字(黄帝的史官,进行文字收集整理),但从根本上说,汉字
是广大人民集体创造的
b) 汉字的特点
i. 汉字是表意性质的文字
世界上的文字基本上可分成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两大类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例子:象形字“木”、形声字“洋”
事物各异,字形就不同,汉字的同音词和同音异义词在形体上有所区别,例如
“羊阳扬洋”,“进攻——进宫”
汉字同汉语语音的联系不十分直接,例如现代人可用现代语音读古代的典籍
ii. 汉字的语音单位和形状
拼音文字用字母代表语言音素,一个字母或字母组合代表一个音素
汉字字形不与音素想对应,而与音节相对应
拼音文字用一串字母作线性排列,汉字是平面型方块形状的
c) 汉字的发展
i. 体系日趋完善化
汉字语言的体系指的是符号系统和构字法则
汉字的结构基本定型了,字的构造方式基本固定了
ii. 构形日趋符号化
汉字古文字阶段的甲骨文、金文以至篆书,其图画性较明显,隶书、楷书则明
显带有符号性
iii. 笔画日趋简便化
笔画简单就便于书写、记忆、阅读
隶书是篆书的简化,草书、行书是隶书的简化,简体字是楷书的简化
简体字的简化方法有回归古字、改换偏旁、会意从简、形声变会意、保留特征、
同件代替、草书楷化、符号代替、同音合并
iv. 造字的表音化趋向
象形、指事、会意的构字法是有限的(如:复杂的物景、抽象的意念),因此
出现产量最多的形声字
科学的进步,发现各种矿物质和化学元素,可依据其类属及读音造出新字
d) 汉字形体的演变
汉字形体=汉字书写外形
三千年来,先后出现过 8 种形体: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古文字 今文字
形体 时代 内容 数量 特点
甲骨文 殷代 问鬼神、卜吉凶 约 1000 字 o 笔画瘦细
o 方折笔画居多
(殷墟 o 图画性强
文字) o 字无定形
龟甲、 (同一个字有几种写法)
兽骨上
o 大小不一
o 多合文
(两个刻在一起,形似一
字)
金文 殷商时 祀典、赏赐、圣贤 约 3500 字 o 笔画粗壮
代,盛 名言、庆功、吉 o 屈曲圆转
(钟鼎 行于西 祥、勉励 o 象形的程度比甲骨文低
文) 周 o 字的大小比较匀称
(铭
文)
青铜器
上
大篆 春秋战 《史籀篇》 o 笔画引长/拉长来写
国时的 o 字的大小划一
(籀 秦国 =史官教学童的识 o 笔画繁多
zhou4 字课本 o 线条粗细一样
文) o 笔画匀称
-该篇章应用石鼓
o 字形呈方形(方块字)
文记载秦国国君游
猎情况
小篆 秦始皇 o 对大篆加以省改简化
统一六 o 字的大小划一
国后通 o 线条粗细一样
行 o 笔画匀称
o 字形呈方形(方块字)
o 象形意味大大减少
o 线条符号性大大增强
李斯
隶书 秦隶 o 有波折(蚕头雁尾)
o 平直方正
(左 汉隶 o 扁方形
书) o 向外摊开
o 曲线条变为直笔
隶变=再也不像形 o 圆转笔画变为方折
隶=地位 体
低下的
小官吏
小篆变隶书是形体
变迁上的大改革
草书 始于秦 章草→今草→狂草 o 缩连并用(能)
汉之 o 省简笔画(事)
间,盛 o 归并偏旁
行于晋
楷书 西汉 o 笔画平稳(横竖撇捺)
(汉 o 竖长形
末)中 o 向内集中
期开
始,魏
晋南北
朝盛行
行书 o 笔画粗壮
o 屈曲圆转
o 象形的程度比甲骨文低
o 字的大小比较匀称
e) 汉字的结构模式
i. 独体字的间架结构
独体字多数笔画较少,有没有偏旁扶持或救应,要把寥寥几笔安排在方框里并
不容易,应注意:
中心要平稳 - 中心贯穿在中竖上: 中、平、韦
- 中心贯穿在撇捺交叉上: 人、文、父
- 中心贯穿在几个笔画上:母、乃、为
笔画要匀称 –笔画少的字宜用肥笔,且将笔画稀排:人、上、九
-横与横是层层相叠的,要注意疏密恰当:王、三、丰、生
-竖与 竖排比,要注意远近相宜:川、册、山
-穿插的字,要疏密均匀:丹、戈
-有对称关系笔画,要保持互相映衬的对称:业、日、
笔画要富于变化 - 一个字内含相同的笔画,写时长短大小一样就会显得呆板,
应注意:
放与收结合:“三”
正与斜结合:“日”的横写得左低右高
呼与应结合:“心”的三点
主与次结合:“中”的竖写得长大些,其他写得短小些
ii. 合体字的间架结构
六种基本结构:
左右结构 – 请、明
左中右结构 – 树、衔
上下结构 – 志、苗
上中下结构 – 算、爱
半包围结构 – 句、庙
全包围结构 – 国、团
四种特殊结构:
品字形结构 – 晶、磊
穿插结构 – 禹、鬼、兔
框架结构 –坐、爽
叠合结构 –史、秉
一字多包孕结构:把几个字构成的一个词组艺术性地糅合成一个方块形状,严格来说
已不是一个字,而是一件汉字组合的艺术品,例 - 招财进宝、黄金万两
1997 年 12 月颁布了《信息处理用 GB13000.1 字符集汉字部件规范》,它根据汉字的构
形规律,规范了汉字的部件。
进行汉字部件拆分,应有所理据:
例子:清=从水青声,形声字、左右结构; 尘=从小从土,会意字,上下结构;
章=立早,这是不符合该字理据的,《说》-乐竟为一章,从音从十,应为上下结构
谢=言身寸,是不符合该字理据的,应为言形射声,分为“言”“射”两部件
f) 许慎与他的《说文解字》
简称《说文》,是中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本义、辨识音读的字典,也是中国古代
最重要的文字训诂著作之一。作者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主要以小篆为研究对象,
同时参照籀文古文。作者总结了汉字构造的“六书”理论。该书首创部首法排检法,
根据分别部居和“据形系联”的原则排列汉字,全书正字 9353 字,重文 1163 个,共
10516 字,依据 540 个部首分部排列;通过分析字形探求字的本义。
《说文解字》在运用“六书”析解汉字时,有一套程式化的用语:
象形字:一般用“像形,凡某之属皆从某”,例-山,像形,凡山之属皆从山
指事字:一般用“从某,某......”,例-本,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
会意字:一般用“从某,从某”或“从某某”,例-否,不也。从口。从不。
形声字: 一般用“从某,某声”,例:照,明也。从火,昭声。
假借字:一般用“故为”“故以为”“故借以为”
转注字:只有“老”“考”这两字。
《说文》用“某声”或“读若”的方式为汉字注音。唐宋各代应用反切法。
“反切”就是应用两个字来注另一个字的读音。反切上字与所切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
字与所切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例:贲 ,彼义切=“彼”声母+义的韵母和声调,bi4
说文四大家
段玉裁 朱俊声 桂馥 王筠
江苏金坛人 江苏吴县人 山东曲埠人 山东安丘人
《说文解字注》 《说文通训定声》 《说文解字义证》 《说文句读》、
《说文释例》
《说文解字》练习
1《说文解字》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2《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的( )。
3《说文解字》的字头的书体是( )。
4 “从某从某”是《说文》对运用“六书”中的( )创制的文字结构分析术语。
5《说文》用“从某从某,某亦声”分析形体的字从造字法上说是( )。
6. 《说文解字》收汉字( )个,开创了按分类编纂字书的先河。
7. 《说文解字》把汉字正篆形体相同的形旁定为部首,归纳为( )部。又以
(“ ”、“义近者相从”)的方法,使所搜集到的“文”、“字”隶属于各
部之中。
8. 许慎在分析汉字形体的时候,通常首先( ) ,然后( ),最后说明(
)。
9.中国现存第一部以楷书为字头的字典是( ),作者是( )。卷末附有(
),把一对一对形体相似的字排列在一起,分别注音释义,供人们辨别
字形,区别音义。
10.据现有资料,最早对《说文》进行全面的整理与研究的是( ),他所做
的工作有( )、( )、( )。
11.徐铉校定《说文》时一个重要工作是( ),使得后人可以从中考知汉以后、唐以
前的新词新字。
12.徐锴研究《说文》的著作叫作《 》。
13. 南唐徐锴在对《说文》的研究中提出了( )说,开启了宋元明的“六书”研究。
g) 汉字的偏旁与部首
i. 偏旁与部首的异同
偏旁是分析合体字结构时对各部分的称读。合体字有偏旁,独体字无偏旁。
合体字与独体字都有部首。合体字的部首是表义的部件,独体字的是笔画。
ii. 偏旁与部首的形变
字形变异:
笔画变形-“禾”末笔捺变点
整体变形-“心”变“”
一义多形-“手”变“拳”“打”
字形变同:
“阳”的耳是“阜”的省写,与山岭有关;“邻”的耳是“邑”的变写,与区域
有关。
iii. 查字典怎样快速确定部首
-了解所查字典的年代和版式
《康熙字典》《说文解字》查“和”要查“口”部,因是“口形禾声”
的形声字。查《新华字典》《现代汉语字典》时,可查“口”部及“禾
”部
-掌握确定部首的基本方法
参考复印资料
h) 古代“六书”运用概说
“六书”理论的运用,主要是叫童蒙识字。
在先秦时代,周朝的贵族子弟八岁读“小学”,学小艺(识字和计算)。
汉朝的童蒙在识字时更着力讲解造字原意;还把造字原意纳入“试学童”和“考公务
员”内容。
唐代的地方学校都设有专修“小学”的学科,名为“学书”,学生用两年时间读。
宋代是小学发展的第一高峰。皇帝诏命徐铉等人校订《说文》,并付国子监雕版印刷。
元代将小学列入国子学的第二必修课程。
清代是文字学发展的第二高峰,对《说文》的研究达到最高水平。
i) 汉字的改革与前景
清朝末年,汉字改革争议大多关于拼音化和简化,30 年代——汉字的拉丁化争论。
新中国成立后,1958 年——文字改革的三大方向: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及推
行汉语拼音方案
B. 六书
古代讲的“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汉字的造字法
汉字的造字法=汉字的构造方式
古代汉字有四种造字法以及两种用字法(四造二用):
(a) 象形
o 定义:描绘事物形状的造字法 → 象形字。
o 种类:
i. 像事物的整体轮廓:车、舟
ii. 像事物的特征部分:牛(牛角上弯)、羊(羊角下弯)
iii. 具体的事物加上必要的附带部分:瓜(附带瓜蔓)
o 特点:
i. 接近图画
ii. 复杂的事物、抽象的概念无法象形
iii. 这种方法造的字极少
o 大部分的古代象形字从现行汉字看不出原物的样子,如:牛、马、鱼。
(b) 指事
o 定义: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标示某词→指事字。
o 种类:
i. 象征性符号的指事字:三、上、下
ii. 加提示符号的指事字:本、末、朱、刃
o 有些古代的指事字,在现行汉字中还可看出,如:一、二、三、刃。
o 有些古代的指事字现在已不能看出其指事的意图,如:甘、朱、寸。
(c) 会意
o 定义:用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 → 会意
字。
o 种类:
i. 异体会意字:用不同的字组成。
例: 武(从戈从止,人拿着武器走,征伐、显示武力)
休(人在木下,表示休息)
ii. 同体会意字:用相同的字组成。
例:从(两人一前一后,表示随从)、森(三木,表示森林)
o 有些古代的会意字现在还能理解它的意思,如:“日月为明”“三石为磊”。
o 有些古代的会意字现在很难了解它们是如何会意的,如:弄、祝、集。
o 有些古代的会意字简化后变成形声字,如:邮、。
o 有些古代的会意字简化后变成独体字,如:韦、义。
o 后起会意字数量较少,但一般容易理解,如:“小土为尘”“目水为泪”。
o 有的后起会意字的偏旁兼表意义和读音,如:“不用为甭”(beng2)
(d) 形声
o 定义:由表示字义属类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新字 → 形声字。
o 种类:
i. 省形形声字:把作形旁的字省写一部分。
例:寝(qin3),从(梦的本字)省
ii. 省声形声字:把作声旁的字省写一部分。
例:“绳”从系,蝇省声
iii. 亦声字:会意兼形声字
例:“娶”,从女从取,取亦声。
o 同一个形旁+不同的声旁可造出意义有关而读音不同的形声字。
形旁“木” 朴、机、杆、杖、村、材、杨、枝、松、枪。
o 同一个声旁+不同的形旁可造出读音有关而意义不同的形声字。
声旁“主” 住、柱、疰 zhu4。
o 形旁和声旁的有关问题:
a) 形旁和声旁的部位
左形右声—河、锡、堆、挑、谈、惜、肝、租、耕
右形左声—都、切、劲、攻、战
上形下声—芳、竿、宇、窍、露
下形上声—勇、型、贷、姿、架
外形内声—阁、匣 xia2、裹
内形外声—问、闻、瓣、辩
同样的形旁和声旁在不同的部位能形成不同的字,例:忘忙、裹裸、
另加叻、杏呆、含吟、紊纹
b) 形旁的作用和局限性
作用:表示字的意义类属,帮助了解和区别意义。
例:提手旁的字一般跟手的动作行为有关,扎、打、扑、扒、
扔、扛、拖、扪、扬、扶、投、抢、抹、拔、抽、拍
局限性:形旁的表意功能有很大的局限性。
c) 声旁的作用和局限性
作用:表示字的读音。
大约有四分之一的字其声旁和整个字的读音完全相同,
例:用“仓”作声旁的字,韵母一般有“ang”(苍、抢、枪、创)
声旁类推法可用来分清字音。
局限性:
i) 大约有 ¾ 的形声字,声旁和整个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
例:“寿” 筹、俦、畴、铸、祷
ii) 有的声旁不容易分辨出来,
例:“在”从土才声,“布”从巾父声
iii) 有的声旁现在不单用,一般人不知道它的读音,
例:“宅”中的“zhe2”
(e) 转注
属于“用字法”。不同地区因为发音有不同,以及地域上的隔阂,以至对同样的事物会
有不同的称呼。当这两个字是用来表达相同的东西,词义一样时,它们会有相同的部首
或部件。例如“考”、“老”二字,本义都是长者;“颠”、“顶” 二字,本义都是头
顶;“窍”、“空”二字,本义都是孔。这些字有着相同的部首(或部件)及解析,读音
上也是有音转的关系。
(f) 假借
假借就是同音替代。口语里有的词,没有相应的文字对应,于是就找一个和它发音相同
的同音字来表示他的含义。例如“自”本来是“鼻”的象形字,后来用作“自己”的
“自”。
C. 汉字部首形义的析解(来源:http://xh.5156edu.com/page/z2443m7618j19616.html)
汉字部首名称表及含义
形状 名称 例字 形状 名称 例字
冫 两点水 次、冷、准 止 止字旁 武、
冖 秃宝盖 军、写、冠 户 户字旁 扇、
十 十字儿 华、 礻 示字旁 祖、
讠 言字旁 论、计、识 王 王字旁 琅、
刂 立刀旁 制、别、剑 木 木字旁 村、杜、极
八 八字旁 谷、分、公 车 车字旁 辆、输、轻
人 人字头 仓、全、合 日 日字旁 暇、明、暗
厂 厂字旁 原、压、历 曰 冒字头 冒、暑、显
力 力字旁 努、 父 父字头 爹、斧、釜
又 又字旁 艰、 牜 牛字旁 牵、特、物
亻 单人旁 侵、 攵 反文旁 敏、故、
卩 单耳刀 却、 斤 斤字头 新、
阝 双耳刀 陆、 爫 爪字头 爱、
廴 建字旁 延、 月 月字旁 腹、肋、膛
勹 包字头 甸、 穴 穴宝盖 穿、空、窟
厶 私字儿 参、 立 立字旁 竖、
匚 三框儿 医、 目 目字旁 盲、瞳、盯
冂 同字框 网、 田 田字旁 男、胃、累
氵 三点水 泸、 石 石字旁 研、砂、磊
彡 三撇儿 彤、 矢 矢字旁 矮、
忄 竖心旁 悄、 疒 病字旁 疼、
宀 宝盖儿 宜、 衤 衣字旁 衬、
广 广字旁 底、 钅 金字旁 错、
夕 夕字旁 梦、 罒 皿字头 蜀、
辶 走之旁 邀、 皿 皿字底 孟、盖、
寸 寸字旁 封、 禾 禾木旁 秋、秀、秒
扌 提手旁 拖、 白 白字旁 泉、
土 提土旁 地、 鸟 鸟字旁 鸭、
艹 草字头 药、 米 米字旁 粒、糕、料
大 大字头 套、 西 西字头 栗、要、
小 小字头 肖、 页 页字旁 顷、
口 口字旁 唱、 舌 舌字旁 乱
囗 方框儿 国、 缶 缶字旁 缸、缺、
门 门字框 阅、 耳 耳字旁 耽、职、
巾 巾字旁 师、 虫 虫字旁 蛹、
山 山字旁 峡、 虍 虎字头 虑、虚、虎
彳 双人旁 徐、 竹 竹字头 管、篮、
犭 反犬旁 猪、 舟 舟字旁 船、
饣 食字旁 饱、 走 走字旁 赵、
尸 尸字头 屡、 足 足字旁 距、踞、跳
弓 弓字旁 张、 角 角字旁 触、解、
孑 子字旁 孩、 身 身字旁 躲、
女 女字旁 妈、 鱼 鱼字旁 鲜、鳄、鳔
纟 绞丝旁 绒、 隹 隹字旁 雀、
马 马字旁 骝、 雨 雨字头 露、霜、零
灬 四点底 热、 齿 齿字旁 龄、
方 方字旁 旅、 革 革字旁 靴、鞭、勒
手 手字旁 拜、 骨 骨字旁 骼、
欠 欠字旁 欲、 音 音字旁 韶、韵、
火 火字旁 灭、
心 心字旁 意、
以下 174 个汉字的部首,就好比能组成千千万万个英文单词的 26 个字母。了解这些部首,
明白它的表意表声功能与组合规律,就如同掌握了学习汉字的一把钥匙。
一:横部、一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数目有关的字。
丨:竖部,本义是上下贯通,作部首时一般只表示笔画。
丿:撇部,作部首时,一般只表示笔画。
丶:点部,本义是灯炷、烛光,作部首时一般只表示笔画。
乙(乛、乚、):乙部或折部,作部首时一般只表笔画。
二:二部,作部首时,通常只表示笔画。
十:十部、十字头、十字旁,作部首时可表示和数目十有关的数字。
厂:厂部,作部首时可表示和山崖、山、石或房屋有关的事物。
匚(读方):匚部、左方框,作部首时可表示和方形容器或各种其他容器有关的事物。
卜(读补):卜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占卜问卦有关的事物。
冂(读窘):冂部、同字框,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区域有关的事物。
八(丷、ハ):八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分解、分散、相反、相背等有关的事物。
人(亻、入):人部,作部首时可表示人及和人有关的动作、行为、称呼、性格、事物等。
勹(读包):勹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人有关的事物。
几:几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茶几一类的矮小木制器具。
儿:儿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人有关的事物。
亠(读头):亠部、点横部,作部首时,一般只表示笔画。
冫(读冰):冫部、两点水,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温度低或水有关的事物。
冖(读密):冖部、秃宝盖,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遮盖、覆盖有关的事物。
卩(⺋,读决):卩部、硬耳朵,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曲膝跪着有关的事物。
阝(在左,读付):阝部、左耳旁,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山或地名有关的事物。
阝(在右,读义):阝部、右耳旁,作部首时可表示和城市、邦国、地方、居住、姓氏
有关的事物。
凵(读坎):凵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凹陷有关的事物。
刀(刂、⺈):刀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刀有关的动作或事物。
力:力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力气、用力或武力有关的事物。
厶(读私):厶部,作部首时,一般只表示笔画;作组字部件时可表示和“私”有关的事物。
又(ヌ):又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手有关的动作或事物。
廴(读引):廴部、建字底,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走路有关的事物。
工:工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工匠、工具有关的事物。
土:土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泥土、土地有关的事物。
士:士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男性有关的事物。
艹(读草):艹部、草字头,作部首时通常表示和植物,特别是草本植物有关的事物。
寸:寸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长度、法度有关的事物。
廾(在下,读巩):廾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双手拿东西有关的事物。
大:大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人或大有关的事物。
尢(读网):尢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残废、残缺有关的事物。
弋(读义):弋部,作部首时,一般不表意。
小(⺌):小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微、小有关的事物。
口:口部、口字旁、口字底,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嘴巴、语言或嘴巴的动作有关的事
物,还可以表示一些其他方形的东西。
囗(读韦):囗部、大口框,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包围、环绕、圆圈等有关的事物。
巾:巾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纺织品有关的事物。
山:山部、山字旁、山字底或山字头,作部首时可表示和山、石、高大等有关的事物。
彳(读赤):彳部、双人旁,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走路、道路、距离、脚的动作或人的
行为有关的事物。
彡(读山):彡部、三撇儿,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图画、形象、装饰有关的事物,有时
又表示胡须。
夕:夕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时间、夜晚或夜晚的活动有关的事物。
夊(读岁):夊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脚的动作有关的事物。和“止”部相通。
广:广部,作部首时可表示和房屋等建筑物有关的事物,和“厂”、“宀”等部相通。
门(門):门部、门字框,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门、建筑或关闭有关的事物,有时又表
示争斗。
宀(读棉):宀部、宝盖头,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房屋或在屋里做事有关的事物。和
“广”、“厂”部相通。
辶(读绰):辶部、走之底,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行走、路程或脚的动作有关的事物。
彐(彑,读计):彐部、雪字底、寻字头,作部首时通常只表示笔画。
尸:尸部、尸字头,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人体、尸体或人的行为动作有关的事物,有
时又和房屋有关。
己(巳):己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婴儿有关的事物。
弓:弓部、弓字旁,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弓有关的事物。
子(孑):子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孩子有关的事物。
屮(读彻):屮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草有关的事物。
女:女部、女字旁、女字底,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妇女、姓氏或美丽有关的事物,又
因古代轻视妇女所以有时表示不好的性情。
马(馬):马部、马字旁、马字底,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马有关的事物。
幺(读妖):幺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丝线或微小有关的事物。
巛(读川):巛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河流有关的事物。
王(玉):王部、王字旁、斜王旁;玉字旁、玉字底、斜玉旁,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玉
石、玉器或加工玉器有关的事物。
韦(韋):韦部、韦字旁,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围绕有关的事物。
木:木部、木字旁、木字底,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植物特别是木本植物或木制品有关的事
物。
犬(犭):犬部、反犬旁,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狗或其他动物有关的事物。
歹:歹部、歹字旁,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死亡、丧事、损害等有关的事物。
车(車):车部、车字旁,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车子或车上的零件有关的事物。
戈:戈部、戈字旁,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兵器、战争、杀戳有关的事物。
比:比部、比字头、比字底,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并列挨着有关的事物。
瓦:瓦部、瓦字旁、瓦字底,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陶器等土制品有关的事物。又借用
作音译词表示电的功率单位“瓦特”。
止:止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脚或脚的动作有关的事物,和“彳”、“足”、
“疋”、“辶”、“夊”、“走”等部相通。
攴(攵,读扑):攴部、“攵”叫反文旁,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敲、打、击等手的动作
及干、做等行为动作有关的事物。和“殳”部相通。
日:日部、日字旁、日字头,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太阳、光、时间、干燥等有关的事物。
曰:曰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说话、言辞有关的事物。
水(氵、氺):水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河流、水、液体等有关的事物。
贝(貝):贝部、贝字旁、贝字底,作部首时可表示和钱财、货币、贸易或装饰品有关的事
物。
见(見):见部、见字旁、见字底,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看、目光或眼睛的动作有关的事物。
牛(⺧、牜):牛部、牛字旁、牛字底,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牛、类似牛的动物有关的事物。
手(扌):手部、手字底、提手旁,作部首时可表示和手或手的各种动作有关的事物。
与“又”、“寸”、“爪”、“廾”相通。
毛:毛部、毛字底,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鸟兽的毛、须发或毛皮制品有关的事物。
气:气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气体或以气体作为存在形式的化学元素有关的事物。
片:片部、片字旁,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薄片有关的事物。
斤:斤部、斤字旁,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斧子一类或工具或使用这类工具时的动作有
关的事物。
爪(爫):爪部、爪字头,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手的动作有关的事物。和“手”、
“扌”、“寸”、“又”、“廾”等部相通。
父:父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成年男性有关的事物。
月:月部、月字旁、月字底,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月亮、光、时间等有关的事物。
欠:欠部、欠字旁,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张大嘴巴的各种动作有关的事物。
风(風):风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风有关的事物。
殳(读书):殳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敲打、打击有关的事物。和“攴”、“攵”等
部相通。
文:文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花纹、彩饰有关的事物。
方:方部、方字旁,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旗帜、军队有关的事物。
火(灬):火部、火字旁、火字底,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火、光或使用火、光有关的事物。
斗:斗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斗一类容器有关的事物。
户:户部、户字头,作部首时可表示和门、房子等有关的事物。
心(忄、⺗):心部、心字底、竖心旁,作部首时可以表示感情、气质、思想、表情,
以及和心理活动有关的事物。
爿(丬,读床):爿部,作部首时大多简化成“丬”,通常只表示读音。
示(礻):示部、示字旁,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鬼神、祭祀、宗庙等宗教迷信活动有关的事
物。
石:石部、石字旁、石字底,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土石、土石器具有关的事物。
龙(龍):龙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龙或神灵有关的事物。
业:业部,作部首时,一般不表意。
目:目部、目字旁、目字底,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眼睛或眼睛的动作有关的事物。
田:田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田地、农活有关的事物。
罒:罒部、四字头,其实是“网”字的变形,也叫网字头,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网或
网的功能有关的事物,并经常引申为法网或触犯法网的罪人。
皿:皿部、皿字底,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器皿有关的事物。
矢:矢部、矢字旁,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箭、长度或直有关的事物。
禾:禾部、禾字旁,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谷类植物或农事有关的事物。
白:白部、白字旁,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白色、光亮有关的事物。
瓜:瓜部、瓜字旁、瓜字底,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瓜或藤生植物有关的事物。
用:用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钟、或有用有关的事物。
鸟(鳥):鸟部、鸟字旁、鸟字底,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飞禽有关的事物。
疒(读 ne):疒部、病字头,作部首时可表示和疾病有关的事物。
立:立部、立字旁、立字头,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站立有关的事物。
穴:穴部、穴字头,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洞穴、空或房屋有关的事物。
疋(⺪,读书):疋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脚或脚的动作有关的事物。
皮:皮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皮肤、皮革有关的事物。
矛:矛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矛一类兵器有关的事物。
母(毋):母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母亲有关的事物。
耒(读垒):耒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农具或农活有关的事物。
老:老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年纪有关的事物。
耳:耳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耳朵、听觉或声音有关的事物。
臣:臣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奴隶或低头、屈身等人体动作有关的事物。
西(覀):西部、西字头,作部首时可表示和遮盖或反复有关的事物。
页(頁):页部、页字底、页字旁,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头、颈、面部等有关的事物。
虍(读乎):虍部、虎字头,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虎有关的事物。
虫:虫部、虫字旁、虫字底,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昆虫、动物有关的事物。
缶(读否):缶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瓦器、容器有关的事物。
舌:舌部、舌字旁,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舌头、嘴巴或味道有关的嫩的。
竹(⺮):竹部、竹字头,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竹子或竹制品有关的事物。
臼:臼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石臼有关的事物。
自:自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鼻子有关的事物。
血:血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血有关的事物。
舟:舟部、舟字旁,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船有关的事物。
衣(衤):衣部、衣字旁、衣字底,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衣物有关的事物。
羊(⺶、⺷):羊部、羊字旁、羊字头,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羊有关的事物。
米:米部、米字旁、米字底,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谷米、粮食或粮食做的食品有关的事物。
聿(肀,读玉):聿部,作部首时可表示和笔或书写有关的事物。
艮(读亘):艮部,作部首时,通常不表意。
羽:羽部、羽字旁、羽字头、羽字底,作部首时可表示和鸟、羽毛或鸟飞的姿势有关的事
物。
糸(糹、纟,读密):糸部、绞丝旁、绞丝底,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丝、绳、丝棉麻等
纺织品及颜色有关的事物。
麦(麥):麦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麦子、粮食有关的事物。
走:走部、走字底,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行走、行路的动作姿态或脚的动作有关的事
物。和“足”、“止”、“彳”、“辶”等部相通。
赤:赤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红色有关的事物。
豆:豆部、豆字旁,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豆类植物有关的事物。
酉:酉部、酉字旁,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酒或由发酵制成的食品、佐料有关的事物。
辰:辰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农活有关的事物。
豕(读史):豕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猪有关的事物。
卤:卤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盐有关的事物。
里:里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地方有关的事物。
足(⻊):足部、足字旁、足字底,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脚或脚的动作有关的事物。和
“走”、“止”、“彳”、“辶”等部相通。
身:身部、身字旁,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身体有关的事物。
釆(读变):釆部,作部首时可表示和分辨、辨别有关的事物。
谷:谷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山谷有关的事物。
豸(读至):豸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野兽有关的事物。
角:角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角有关的事物,又因为古代把牛角做成酒杯,所以又
可表示和酒杯有关的事物。
言(讠):言部、言字旁、言字底,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说话等语言行为有关的事物。
辛:辛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犯罪、治罪、刑法、辣味有关的事物。
青:青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蓝色有关的事物。
其:其部,作部首时,一般不表意。
雨:雨部、雨字头,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下雨有关的气候、天象等的事物。
齿:齿部、齿字旁,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牙齿有关的事物。
黾(黽,读闵):黾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蛙、龟等两栖动物有关的事物。
隹(读追):隹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飞禽有关的事物。
金(钅):金部、金字旁、金字底,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金属、金属制品有关的事物。
鱼(魚):鱼部、鱼字旁、鱼字头或鱼字底,作部首时可是以表示和鱼类、两栖类动物
或食物有关的事物。
革:革部、革字旁、革字底,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皮革或皮革制品有关的事物。
骨:骨部、骨字旁,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骨头、人体有关的事物。
鬼:鬼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鬼怪或迷信有关的事物。
食(饣):食部、食字旁、食字底,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吃或食物有关的事物。
音:音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声音有关的事物。
髟(读飘或标):髟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毛发或与毛发有关的事物。
麻:麻部,作部首时,通常只表音。
鹿:鹿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鹿类、像鹿的动物,或与鹿有关的事物。
黑:黑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黑色或污浊有关的事物。
鼠:鼠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老鼠、鼠科动物或像老鼠的动物有关的事物。
鼻:鼻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鼻子有关的事物。
练习
1. 整理有关《说文解字》这本书的问世背景、书名含义、编排原则与方法、对“六书”
的解说、解说体例、作用与功绩等资料。
2. 为“六书”各举 10 个例子。
3. 从华小任何年级课本的生字表中选择 10 个字进行部首形义的析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