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概说
第五章 语 法
【学习目标】
通过对第五章语法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有较为全面的了
解,培养学生对语言现象敏锐的观察力,提高分析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1、了解语法的含义
2、辨析词和短语
3、掌握句子分析方法
4、各种句型和句类的特点
5、辨析各类复句和句群
6、能纠正语法病句
【学习方法】
1、普通语言学理论与汉语语法特点相结合。
2、国内外语法学理论、方法与现代汉语语法分析相结合。
3、掌握基本的语法分析方法,并用于分析汉语实例。
4、注意运用对比、比较的方法来巩固所学知识。
5、通过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建议】
难点:语法的特点、词类的辨析、句子分析、多重复句的分析
重点:词类辨析、短语的结构类型、句子成分分析、各类句型的特点、复句
分析、病句修改
第一节 概 说
【教学内容】
1、语法的定义
2、语法的性质:抽象性、层次性、递归性、系统性、稳固性、民族性
3、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4、语法学及其分类
5、语法体系:教学语法和理论语法
6、结构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子
7、功能单位:主语、谓语、述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中心语
【知识点及考核】
1、基本概念:
语法、语法学、语法体系、语素、词、短语、句子、主语、谓语、述语、宾
语、补语、定语、状语、中心语
2、领会掌握语法的性质、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语法体系及其类型
【教学建议】
1、重点: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结构单位与功能单位
2、难点:语法的性质(层次性、递归性、系统性);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一、语法
(一)语法的定义
语法是语言中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包括词的构造、变化
规则和组词成句的规则。
“语法”这个术语有两个含义:
一是指语言中客观存在的结构规律。
二是指语法研究者对语法结构规律的理性认识与抽象概括,即语法学。
(二)语法的内容
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两部分。
1、词法
词法主要是指词的结构方式、词形变化和功能分类的规律。
2、句法
句法主要指短语和句子等语法单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
句法主要包括:短语结构规则、句法结构规则、句类、句型、复句、句群等
内容。
(三)语法的分类
从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角度出发,可以将语法分为“普遍语法”和“个别
语法”两类:
1、普通语法
普通语法是人类语言所共有的语法结构规律。
例如,各种语言的语法结构都具有抽象性、稳固性、民族性等特点。
2、个别语法
个别语法是指某种特定语言的语法。
汉语语法、英语语法、俄语语法、日语语法等。
个别语法出了具有普遍语法的“共性”特点之外,还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例
如:
汉语语法依靠虚词和语序实现各种语法功能;印欧语法具有丰富的形态等
等。
二、语法的性质
语法同语音、词汇、修辞、语用等相比,具有:
(一)抽象性
抽象性是语法最基本的特征。
语法就是对一个语言中各种语法单位的组合关系、聚合关系、功能类型等等
的抽象概括。
人们所使用的句子千差万别、数不胜数。但是,无限多的个别具体的语句
中,词的结构方式、短语和句子的结构规则等却是有限的。这些结构规则、语法
形式、语法手段、语法范畴和语法意义都是从个别和具体的语言材料中抽象出来
的。例如:
买饭 作画 挖坑
蒸馒头 盖房子 说英语
喜欢唱歌 讨论问题
降低标准 开挖隧道
修理家用电器 穿蓝色西服 提出苛刻条件
这些短语所表达的意义各不相同,但却可以从中概括出“述语+宾语”的结构
特点,表示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其中述语由动词充当,宾语由体词性词语充
当。
语言单位之间最重要的关系主要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二)稳固性
语法与基本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础,具有很大的稳固性。
语法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演变,但是语法的变化比词汇、语音的变化
缓慢得多,而且语法很难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而改变。
语法的稳固性与语法的抽象性密切相关。
语法是一个由各种抽象规则构成的有机系统,许多语法手段和语法范畴历经
千百年而很少发生变化。例如,语序和虚词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都是重要的
语法手段;古代汉语中主语在谓语之前,修饰语在中心语之前,现代汉语也是如
此。
(三)民族性
不同语言的语法之间既具有人类语言共同的语法结构规律,同时每种语言的
语法又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点。
汉语语法的民族性特点是在同其他语言的比较中得出的。例如:
汉语语法中语序和虚词的运用非常重要。
印欧语常用词尾的形态变化来表示句法功能的变化。
汉语是 SVO 型语言,陈述句的一般顺序是:主语+动词+宾语。
日语是 SOV 型语言,陈述句的顺序是:主语+宾语+动词。等等。
(四)系统性
语法是由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构成的严整有序的规则系统。
语法系统由语素系统、词类系统、短语系统、句子系统和句群系统等若干子
系统构成。语素、词、短语、句子和句群等语法单位之间互相联系,处于一定的
关系之中。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法结构规律中最基本的两种关系。
1、组合关系
组合关系是指语法成分之间在应用中前后发生的结构关系。组合关系体现了
语言的线性特点和相互间组合的规则性。
组合关系决定了句法结构的方式和类型,例如主谓关系、述宾关系、偏正关
系等。
例如:
我想明天出发
他弟弟打算暑假去北京
中文系王教授准备下周举行学术报告
其中:
“我——想”、“他弟弟——打算”、“中文系王教授——准备”之间都是主谓关
系,
“想——明天出发”“打算——暑假去北京”、“准备——下周举行学术报告”都
是述宾关系。
2、聚合关系
聚合关系是指能够在相同的功能位置上出现的语言单位,同一个聚合关系中
的语言单位具有共同的语法特点。聚合关系体现了语法成分的可代替性和可选择
性。
聚合关系决定了语法单位的功能类型,例如名词、动词、形容词、体词性短
语、谓词性短语等。
例如:
A B C
我 想 明天出发
他弟弟 打算 暑假去北京
中文系王教授 准备 下周举行学术报告
上述 A、B、C 三类就是不同的聚合关系构成的“聚类”。例如 B 类的“想”、
“打算”、“准备”都是动词,C 类的“明天出发”、“暑假去北京”、“下周举行学术报
告”等都是谓词性短语。
(五)层次性
语法从表面上看是线性排列的东西,但是语法结构却是有层次性的。
除了联合短语外,主谓、述宾、述补、偏正等短语都能切分出两个直接成
分。直接成分还可以进一步切分出更小的直接成分,这样复杂短语就可以由大到
小分析出若干层次。例如:
我们 进行 社会 调查
|__||_____________| 第一层:主谓关系
|__||________| 第二层:述宾关系
|___||___| 第三层:偏正关系
三、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一)语序和虚词是主要的语法手段。
汉语语法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主要借助于虚词和语序的变化来表示
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
改变语序可以形成不同的结构关系和语法意义。例如:
发展迅速(主谓关系)—→迅速发展(偏正关系)
学习刻苦(主谓关系)—→刻苦学习(偏正关系)
转播中断(主谓关系)—→中断转播(述宾关系)
紧握(偏正关系)—→握紧(述补关系)
虚词的有无和不同虚词的运用可以形成不同的结构关系。例如:
小王这个孩子(复指关系)—→小王的这个孩子(偏正关系)
市场繁荣(主谓关系)—→市场的繁荣(偏正关系)
蒸馒头(述宾关系)—→蒸的馒头(偏正关系)
老师的学生(偏正关系)—→老师和学生(联合关系)
某些短语加入虚词后,结构关系虽未改变,但语义却发生变化。例如:
北京饭店—→北京的饭店 孩子脾气—→孩子的脾气
阿 Q 性格—→阿 Q 的性格 十斤鲤鱼—→十斤的鲤鱼
“北京饭店”是专有名词,而“北京的饭店”则指地点设在北京的所有宾馆或饭
店。
(二)词类与句法成分没有对应关系
印欧语中词类的功能比较单纯,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
名词只能作主语和宾语,动词只能作谓语,形容词只能作定语和表语,副词只能
作状语。
但汉语里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除了副词主要作状语(少数
副词可以作补语)外,其他词类都可以充当多种句法成分。例如名词主要作主
语、宾语和定语,还可以作谓语和状语;动词主要作谓语,还可以作定语、主
语、宾语和状语。
例 1:
五月一日‖劳动节。(名词作谓语)
例 2:
游泳‖是一项非常有益的体育活动。(动词作主语)
应该注意的是,汉语中名词作谓语、状语,动词作主语、宾语时,本身的词
性并没有改变,名词还是名词,动词还是动词。
(三)词、短语、句子的构造基本一致
1、短语与合成词的构造基本一致
例如:
结构关系 合成词 短语
主谓关系 气喘 气息微弱
联合关系 聪慧 聪明能干
偏正关系 小学 小型设备
述宾关系 美容 美化校园
述补关系 说明 说得明白
2、短语与句子的构造基本一致。
从理论上说,汉语中的自由短语加上句调就可以单独成句。因此,短语和句
子在结构上的一致性非常明显。
例 1:
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巍然屹立在西藏南侧。(主谓关系)
例 2:
多么美妙的音乐啊!(偏正关系)
四、语法学
语法学是语言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法学是研究语法系统及其结构规律的
科学。
语法学根据研究单位的大小分为词法学和句法学。
根据研究类型的不同分为描写语法学和解释语法学。
根据普遍与个别的关系分为普通语法学和个别语法学。
根据历时与共时的关系分为历时语法学和共时语法学。
根据研究目的的差别分为理论语法学和教学语法学
五、语法体系
(一)语法体系与语法学体系
语法体系是由语法结构规律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系统。
每种语言的语法体系都是客观存在的。但由于研究者所用的理论和方法、角
度和观点以及取向的不同,语法学家们在描写、分析和解释语法现象及结构规律
的过程中,难免会见仁见智,会出现种种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语法学体系”。
因此,对于某种具体的语言而言,客观存在的语法体系是唯一的,而分析和
阐述语法体系的语法学体系却不止一个。是目前语法学界往往习惯于将语法学体
系也称为“语法体系”,我们在本书中所讲的“语法体系”实际上指的是“语法学体
系”。
(二)汉语语法体系
汉语语法体系最初是在模仿和借鉴印欧语语法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汉语语
法学史上第一部建立了比较完整语法体系的著作是《马氏文通》。随着汉语语法
研究向深度和广度上的拓展,汉语语法体系也逐渐向科学、系统与全面的方向迈
进。
根据语法研究的目的与应用对象的差异,汉语语法体系可以分为教学语法体
系和理论语法体系。
1、教学语法体系
教学语法体系,也称“学校语法”或“规范语法”,是从语法教学实际出发,根
据中学语文教学的需要,强调规范性,注重实践性,尽量避免有争议的观点和问
题,兼顾传统语法和现代应用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语法体系。
① 教学语法的特点
Ⅰ与理论语法相比,教学语法倾向于稳妥折中,一般采用普遍认同的观点和
理论,尽量避免有争议的观点和问题。
Ⅱ教学语法强调规范性,注重实践性。一般都要明确说明哪种说法是正确
的,哪种说法是错误的,从而达到更好地指导语言应用的目的。
Ⅲ教学语法从语法教学实际出发,涉及的内容比较全面,不象理论语法那
样,往往针对某些具体问题进行非常深入细致的探讨,具有很强的个性化和纯理
论特色。
② 暂拟汉语语法教学系统
“暂拟汉语语法教学系统”是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代表。
“暂拟汉语语法教学系统”把语法分为词法和句法两部分。
词法包括词的构成、变化和分类,主要讨论词类的问题,词类是根据词的意
义和语法特点划分出来的。
句法主要讨论句子的六大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词
是基本的句法单位,句子成分是由词来充当的。同时认为,句子成分和词之间存
在对应关系,词进入句子后就能作句子成分。
“暂拟系统”的句子分析并没有吸收结构主义的层次分析法,而是采用传统的
中心词分析法。分析句子先要找出两个中心词(主语和谓语),然后再找主语和
谓语的连带成分和附加成分——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
“暂拟汉语语法教学系统”是汉语语法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语法体系之一,奠定
了中学语法教学的基础,极大地方便了语法教学,至今对汉语语法教学与研究仍
有很大的影响。
2、理论语法体系
理论语法体系,也称“专家语法体系”,是语法学家根据不同的观点、角度和
方法所建立起来的语法学体系。
理论语法的主要宗旨是从理论的角度描写语法现象、揭示语法结构规律和构
建符合汉语实际特点的理论框架,因而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专业性。
由于语法学家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研究语法,不同专家语法体系
之间存在着差别,不应该也不可能强求一致。
当然,语法学家在进行著述时,一般也会考虑人们学习的便利;教学语法也
应该不断吸取专家语法研究的新成果,以增加语法体系的科学性与理论性。
汉语专家语法体系以下述语法学著作中的语法体系为代表:
《新著国语文法》(黎锦熙);
《中国文法要略》(吕叔湘);
《中国现代语法》(王力);
《汉语语法论》(高名凯);
《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丁声树、吕叔湘、李荣等);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
《语法讲义》(朱德熙)等。
六、结构单位
语法的结构单位分为六级:
(一)语素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也是最小的构词单位,因此是语法中词法
分析的最小单位。
语素可以和别的语素组成合成词,也可以单独成词。
语素按照是否能够单独成词分为自由语素和粘着语素。能够单独成词的是自
由词素,不能单独成词、必须与其他词素构成词的词素是粘着词素。
(二)词
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法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
位。一部分词加上句调可以单独成句。例如:
——谁?
——哎呀!
——走!
——出来!
由于汉语缺乏明确的分词标志,词的确定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划分词与
语素的界限;二是如何划分词与短语的界限。
1、词与语素的区分
词和语素都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语素是最小的构词单位,不能直
接参与造句;词是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造句单位;
词能够在句子中单独起语法作用,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语素既不能单独起语法作用,更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
2、词与短语的区分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法单位,短语是词与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构
成的语法单位。
词和短语是不同层次和不同性质的语法单位,但是词和短语都能单说或单
用,而且短语也可以采用双音节的语音形式,因此应该分清词和短语的界限。
一般常用的区别方法采用“扩展法”,即看中间能否插入其他成分。
词的结构紧密、意义比较凝固,一般不能插入其他成分,例如“人类”、“图
书”、“淘气”、“保障”、“丰满”、“事业”、“诞辰”、“萌芽”等都是不可扩展的凝固
结构。
短语的结构关系和意义相对比较松散,组成成分之间一般可以插入其他成
分,例如,“钻井”可以扩展为“钻了一口井”,“造船”可以扩展为“造完了一艘大
船”,“救活”中间可以插入“得”或“不”等成分。
(三)短语
短语又称词组,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构成的、没有
语气和句调的语法单位。
短语一般加上句调就可以成句。
例 1:我们应该虚心接受批评。(主谓短语)
例 2:禁止吸烟!(述宾短语)
例 3:好大的胆子!(偏正短语)
例 4:请他进来。(兼语短语)
(四)句子
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构成的、表达相对完整的意思、有明
显语气和句调的语法单位。
例 1:任何苦难他都不怕。(主谓谓语句)
例 2:组织上分配我搞电影放映工作。(兼语句)
例 3:院子里有好多葡萄树。(存现句)
例 4:真不容易。(非主谓句)
(五)复句
复句是由结构上互不包含、意义上密切相关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构成的
句子。
分句是构成复句的基础,各分句之间一般有句内停顿,书面上用有逗号或分
号表示。
复句具有全句一致的句调,复句末尾有较大的停顿,书面上常用句号、问号
或叹号表示。
例 1:观众席里坐满了人,并且靠墙的两边通道上都站满了人。
例 2:他们宁可吃观音土、啃树皮,也不愿离开土屋。
(六)句群
句群是由语义相关的几个句子所组成、表达一个中心意思的语法单位。
例 1: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脑
子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
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这个句群由 6 句话组成,其中有 3 个疑问句,两个非主谓句,一个复句。
例 2:好多好多年,我就在这样的夹竹桃下面走出走进。最初我的个儿矮,
必须仰头才能看到花朵。后来,我逐渐长高了,夹竹桃在我眼中也就逐渐矮了起
来。等到我眼睛平视就可以看到花的时候,我离开了家。
这个句群由 4 句话组成,其中第一句是单句,第二句是因果复句,第三句也
是因果复句,第四句由“等到- - - -时候”介词短语充当时间状语得单句。
七、功能单位
语法的功能单位即句子成分,也称作“句法成分”,是句法结构中承担结构关
系的组成成分。
句子成分是根据不同的句子结构类型和结构关系确定的。现代汉语句子成分
主要有几下几种:
(一)主语和谓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或说明的对象。
谓语是对主语的陈述或说明。
通常主语在前,谓语在后,二者之间是被陈述和陈述的关系。
例 1:这篇获奖论文‖耗费了他大量的心血。
例 2:游泳‖是一项非常有益的体育活动。
例 1 的主语是“这篇获奖论文”,谓语是“耗费了他大量的心血”。
例 2 的主语是“游泳”,谓语是“是一项非常有益的体育活动”。
(二)述语和宾语
述语是述宾短语中支配、关涉宾语的动词性成分,一般由动词充当。
宾语是述宾短语中述语所表示的动作所支配或关涉的对象,一般由名词性词
语充当。
述语和宾语之间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例 1:具备优良品质
例 2:喜欢打太极拳
例 1 的述语是“具备”,宾语是“优良品质”。
例 2 的述语是“喜欢”,宾语是“打太极拳”。
(三)定语
定语是名词性偏正短语中对中心语进行修饰或限制的成分。
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
例如:
(新鲜)空气
(中国)的领空
(壮丽)的山河
(阴云密布)的傍晚
(对他)的意见
(阳光照射不到)的角落
(四)状语
状语是谓词性偏正短语中修饰、说明中心语的成分。
例如:
[坚决]支持 [立刻]出发 [沿着河边]走 [愁眉苦脸]地说 [非
常]漂亮
[很]好 [太不]象话
(五)补语
补语是述补短语中补充说明中心语的结果、程度、趋向、可能、状态、数量
等的成分。
补语与中心语之间是补充与被补充的关系。
例如:
洗〈干净〉 成立〈五年〉 听得〈出来〉 累得〈筋疲力尽〉
(六)中心语
中心语是偏正短语中被修饰语修饰、限制的成分。
中心语是偏正短语的结构和语义的核心。
例如:
木头房子(定中)
群众的支持(定中)
好好学习(状中)
公开道歉(状中)
高兴极了(中补)
看清楚(中补)
浏览次数: 1464 次
日期: 2006/11/7 10:35:51
作者: 刘守军
【 顶端 】 【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