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found this document useful (1 vote)
512 views4 pages

修辭整理

这篇文档介绍了修辞学中的各种修辭技巧,包括譬喻、设问、转品、引用、借代、誇飾、转化、映襯、雙關、象徵、頂針和類疊等技巧。每个技巧都给出了定义和例句,以便理解其含义和应用。

Uploaded by

li ah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We take content rights seriously. If you suspect this is your content, claim it here.
Available Formats
Download as PDF, TXT or read online on Scribd
100% found this document useful (1 vote)
512 views4 pages

修辭整理

这篇文档介绍了修辞学中的各种修辭技巧,包括譬喻、设问、转品、引用、借代、誇飾、转化、映襯、雙關、象徵、頂針和類疊等技巧。每个技巧都给出了定义和例句,以便理解其含义和应用。

Uploaded by

li ah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We take content rights seriously. If you suspect this is your content, claim it here.
Available Formats
Download as PDF, TXT or read online on Scribd
You are on page 1/ 4

修辭整理

辭 格 說 明
譬喻 定義指在語文中,用彼物比喻此物的一種修辭技巧。譬喻的分類,可分為明喻、隱喻、
略喻、借喻四種。
1 明喻:凡是在語文中,具備喻體、喻詞、喻依的一種譬喻修辭技巧。
2 隱喻:也叫暗喻。凡是在語文中,具備喻體、喻依,而喻詞由繫詞或準繫詞(如「是」、
「即」等,含有「好像」之意)代替的一種譬喻修辭技巧。
3 略喻:凡是在語文中,省略喻詞,傴有喻體、喻依的一種譬喻修辭技巧。
4 借喻:凡是在語文中,將喻體、喻詞省略,傴剩下喻依的一種譬喻修辭技巧。
例句
▲目光如炬。(方苞左忠毅公軼事)──明喻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徐志摩再別康橋)──隱喻
▲嬝嬝婷婷的水蛇腰兒,越發引得父親笑瞇了眼。(琦君髻)──略喻
▲白香山詩云「大珠小珠落玉盤」可以盡其妙處。(劉鶚明湖居聽書)──借喻
設問 定義指在語文中,故意採用詢問語氣,以引起對方注意的一種修辭技巧。可分三種:
1 提問:凡是在語文中,提起下文而自問自答的一種修辭技巧。
2 激問:凡是在語文中,激發本意,問而不答,而答案在問題的反面的一種修辭技巧。
3 懸問:凡是在語文中,作者內心確實存有疑惑,而刻意將此疑惑懸示出來詢問讀者的
一種修辭技巧。
例句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陶淵明飲酒)──提問
▲言不忠亯,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論語衛靈公)──激問
▲稻田呢?去年還眼見的稻田叫誰給移了去?(阿盛火車與稻田)──懸問
轉品 定義凡是在語文中,把一個詞彙原來的詞類靈活地轉變為其他詞類的一種修辭技巧,叫
做轉品。在文法上,叫做詞類活用。
例句
▲君子不齒。(韓愈師說)──「齒」名詞轉動詞。
▲背筐,手長鑱。(方苞左忠毅公軼事)──「手」名詞轉動詞。
引用 定義指在語文中,有意援引別人的文獻、材料、言論或史料典籍、諺語、俚語、成語、
格言、警句、寓言、故事、歌謠等,以佐證或闡明自己的論點,表達自己的思想或感情
的一種修辭技巧。
例句
▲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韓愈
師說)
▲接連便是難懂的話,什麼「君子固窮」,什麼「者乎」之類。(魯迅孔乙己)
▲還是孔子『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二字形容得透徹些。(劉鶚明湖居聽書)
借代 定義指在語文中,借用其他詞句或名稱,來代替一般經常使用的詞句或名稱的一種修辭
技巧。
例句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徐志摩再別康橋)──「笙簫」借代音樂
▲即解貂覆生。(方苞左忠毅公軼事)──「貂」借代貂皮大衣
▲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則番代。(方苞左忠毅公軼事)──「漏鼓」借代時辰
▲坐愁紅顏老。(李白長干行)──「紅顏」借代青春年華
誇飾 定義指在語文中,為了表達強烈的情感或鮮明的意象,故意誇大其詞,遠遠超過事實,
運用放大或縮小事物的特徵、作用、形象、數量等方式的一種修辭技巧。
例句
▲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李白長干行)
▲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李白長干行)
▲那抑揚頓挫,入耳動心,恍若有幾十根絃幾百個指頭在那裡彈似的。(劉鶚明湖居聽
書)
轉化 定義指在語文中,敘述人、事、物的時候,轉變其原來性質,化成另一種本質迥然不同
的人、事、物,加以形容描寫的一種修辭技巧。可分三種:
1 擬人化:指在語文中,把物當作人來描述,使物具有人的動作、行為、思想、情感、
聲音、笑容的一種轉化修辭技巧。又叫人性化。
2 擬物化:指在語文中,把人當作物來描述的一種轉化修辭技巧。又叫物性化。
3 形象化:指在語文中,將抽象比擬具體的一種轉化修辭技巧。
例句
▲夏蟲也為我沉默。(徐志摩再別康橋)──擬人化
▲親族、鄰居,跟傷兵、難民混在一起,滾滾不息。(王鼎鈞紅頭繩兒)──擬物化
▲愛是無窮無盡的想像,並且單單只是想像,就可以增長情感的線條。(簡媜水經)─
─形象化
映襯 定義指在語文中,將兩種相反的人、事、物或觀念,對立並列,互相對照,以增強語氣,
使意義更明顯的一種修辭技巧。又叫對比,也叫對照、映照、襯托、烘托。
例句
▲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
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韓
愈師說)
▲他的好處,人說得出;白妞的好處,人說不出。(劉鶚明湖居聽書)
雙關 定義凡是在語文中,一個字詞或語句同時兼有兩種不同事物或意義的一種修辭技巧,叫
做雙關。可分兩種:
1 諧音雙關:指一個字詞除本身所隱含的意義外,兼含另一個與本字詞同音或近音字詞
的意義的一種修辭技巧。
2 詞義雙關:指一個詞語兼含有兩種意義或事物的一種修辭技巧。
例句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李商隱無題)──諧音雙關(「絲」諧音「思」)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杜牧贈別)──詞義雙關(「燭心」雙關「人
心」)
象徵 定義指在語文中,由於理性的關聯與想像、社會的約定俗成,使用具體的意象來表達抽
象的觀念與情感,或使用一種看得見的符號來表現看不見的事物的一種修辭技巧。可分
兩種:
1 普遍象徵:指放諸四海皆準,可以獨立存在,不受上下文限制的象徵修辭技巧。
2 特定象徵:指在語文中,依據上下文的脈絡,在刻意設計安排下,於一定的場景和氣
氛裡,將某項事物賦予特殊的象徵意義的修辭技巧。
例句
▲賴和一桿「稱仔」──普遍象徵(「稱仔」象徵公正、客觀)
▲有時劉嫂與陳嫂一起來了,母親和姨娘就在廊前背對著背同時梳頭。(琦君髻)──
特定象徵(象徵母親和姨娘彼此對立)
頂針 定義指用上一句結尾的詞彙,作為下一句的起頭,使鄰接的句子藉同一詞彙的蟬聯,而
有上下遞接之趣味的修辭方式。
例句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韓愈師說)
▲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徐志摩再別康橋)
▲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陶淵明桃花源記)
類疊 定義指接二連三地反覆使用相同的字詞、語句,使講話行文更具有節奏感的修辭方式。
可分為:
1 疊字:連續使用相同一個字詞。
2 類字:間隔使用相同一個字詞。
3 疊句:連續使用相同一個語句。
4 類句:間隔使用相同一個語句。
例句
▲左手取了梨花簡,夾在指頭縫中,便丁丁當當的敲。(劉鶚明湖居聽書)──疊字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韓愈師說)──類字
▲我搜索放眼,父親的田!父親的田!(阿盛火車與稻田)──疊句
▲到了年關,掌櫃取下粉板說:「孔乙己還欠十九個錢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說:
「孔乙己還欠十九個錢呢!」(魯迅孔乙己)──類句
對偶 定義指把字數相等,語法相似,意義相關的兩個句組、單句或語詞,一前一後、成雙成
對地排列在一起的修辭方式。
例句
▲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韓愈師說)
▲吾上恐負朝廷,下恐愧吾師也。(方苞左忠毅公軼事)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陶淵明桃花源記)
排比 定義指用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似、語氣一致、字數大致相等的語句,表達出同範圍、
同性質意象的修辭方式。
例句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論語憲問)
▲當下眾鄰居,有拿雞蛋來的,有拿白酒來的,也有背了斗米來的,也有捉兩隻雞來的。
(吳敬梓范進中舉)
層遞 定義指說話或行文時,依事物的差別情況,事理的發展先後,用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句子,
把這些事物間的大小、多少、輕重、前後、深淺等,作順序排列,表達出層層遞進的修
辭方式。
例句
▲初看傲來峰削壁千仞,以為上與天通;及至翻到傲來峰頂,才見扇子崖更在傲來峰上;
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見南天門更在扇子崖上。(劉鶚明湖居聽書)
錯綜 定義指把形式整齊的類疊、對偶、排比、層遞等辭格,故意抽換詞面、交錯語次、伸縮
文身、變化句式,使其形式參差,詞彙別異,以避免單調呆板的修辭方式。常見分類為:
1 抽換詞面:以同義或近義的詞語取代形式整齊的句子中的某些詞語。
2 交錯語次:將詞、語、句的次序,故意安排得前後參差不同。
3 調整語法:把原本結構相近的語句,刻意更改其結構形態,使語法參差別異。
4 伸縮文身:將原本形態相同、字數相等的句子,故意變化字數,使得句子長短不齊。
例句
▲鐘要消失,紅頭繩兒也要消失,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要毀壞變形。(王鼎鈞紅頭繩兒)
──抽換詞面
▲風霜高潔。(歐陽脩醉翁亭記)──交錯語次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荀子勸學)──調整語法
▲他的根永遠在這裡,因為泥土在這裡,落葉在這裡,芬芳亦永永遠遠播揚自這裡。(余
光中蒲公英的歲月)──伸縮文身
互文 定義指在連貫性的語文中,上下文的結構相同或相似,某些詞語依據上下的條件互相補
充,合在一起共同表達一個完整的意義,或者上文中省略下文出現的詞語,下文中省略
上文出現的詞語,借參互以成文,綜合而見義的一種修辭方式。
例句
▲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歐陽脩醉翁亭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陽樓記)
回文 定義指上下兩句的詞彙大致相同,詞語的排序大致相反,而構成回環往復之語言形式的
修辭方式。
例句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司馬光訓儉示康)
▲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韓愈師說)
鑲嵌 定義指在語句的頭尾或中間,故意插入虛字、數目字、特定字、同義或異義字,來拉長
文句,使語義更鮮明、語趣更豐富的修辭方式。
例句
▲一頓夾七夾八,罵的范進摸門不著。(吳敬梓范進中舉)
▲一步一踱的,東張西望,在那裡尋人買。(吳敬梓范進中舉)
▲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諸葛亮出師表)
示現 定義指利用想像力,把實際上不聞不見的事物,說得如聞如見的修辭方式。可分三種:
1 追述示現:把過去的事跡說得彷彿還在眼前一樣。
2 預言示現:把未來的事情說得彷彿已經發生在眼前一樣。
3 懸想示現:把想像的事情說得彷彿在眼前一樣,與時間的過去、未來無關。
例句
▲妾髮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遶床弄青梅。(李白長干行)──追述示現
▲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李白長干行)──預言示現
▲十六君遠行,瞿塘灩澦堆。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李白長干行)──懸想示現
飛白 定義指為了存真或逗趣,刻意把語言中的方言、俚語、錯別,以至行話、黑話,加以記
錄或援用的修辭方式。
例句
▲范進唯唯連聲,叫渾家把腸子煮了,燙起酒來。(吳敬梓范進中舉)
▲你自己只覺得中了一個相公,就「癩蝦蟆想喫起天鵝屁」來!(吳敬梓范進中舉)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