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found this document useful (0 votes)
308 views54 pages

理性&感性

Uploaded by

Peter Chang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We take content rights seriously. If you suspect this is your content, claim it here.
Available Formats
Download as PDF, TXT or read online on Scribd
0% found this document useful (0 votes)
308 views54 pages

理性&感性

Uploaded by

Peter Chang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We take content rights seriously. If you suspect this is your content, claim it here.
Available Formats
Download as PDF, TXT or read online on Scribd
You are on page 1/ 54

理性&感性

2014/11/18
大腦執行具有意義的目標導向行為是前額葉的功能

2014/11/18
額葉
寂靜的大腦皮質

認知處理

情緒處理

2014/11/18
前額葉是大腦的CEO,
在演化上,只有靈長類
具有較大的前額葉,在
發育上,前額葉也是最
後才發育成熟的地方

2014/11/18
前額葉損傷病人的哀歌

2014/11/18
前額葉受損病人的心智
1. 無法抑制自己的行為
2. 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3. 無法有效的做計畫與執行計畫
4. 無法有工作記憶

2014/11/18
前額葉的功能(BBC Brain story)

2014/11/18
工作記憶
請記住這三組數字 5715131, 27377992, 0975639114
現在閉起你的眼睛,重複一次這個數字
請大聲唸出從99依序減3的9個數字(數到72)
剛才的那三組數字是?
5715131, 27377992, 0975639114

工作記憶就是我們心智工作的空間,它不僅是一個暫
時儲存的系統,它還包括主動的處理機制用來作思考
和推理

2014/11/18
Stroop task

Wisconsin card sort

無法抑制自己的行為

Tower of London task


無法有效的做計畫與
執行計畫

Gambling task
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與
做有利的決策
2014/11/18
情感澎湃(BBC Brain story)

2014/11/18
情緒是什麼?

William James (1884)


我們看到熊會逃跑,是因為我們害怕,還是因為跑所
產生的恐懼?

「我們跑,因為我們害怕」
「我們害怕因為我們在跑」

刺激(熊)→ 感覺(害怕)→ 反應(跑)


刺激(熊)→ 反應(跑)→ 感覺(害怕)

刺激 → 反應 → 回饋 → 感覺

2014/11/18
打鬥或逃跑
緊急反應:某一個特殊的生理反應會伴隨任何一個需要身
體能量的狀態(演化上適應的反應)
緊急反應的產生是表示交感神經系統正在發揮作用

Walter Cannon (1920s)


不管是在經驗哪一種情緒,交感神經的反應都是一樣的,
所以James不可能是對的
並且交感神經系統的反應太慢了,當這些反應發生時,我
們已經感覺到這個情緒了

愛、恨、恐懼、快樂、憤怒或厭惡的情緒感受,應該不需
要由大腦去「讀」身體的反應,雖然身體的回饋可以提供
情緒一個緊急和強度的特質

2014/11/18
Stanley Schachter & Jerome Singer (1960s)
雖然生理回饋對我們的情緒經驗很重要,但因為沒有特
殊化,所以需要認知(思想)來產生我們的特殊化情緒
感覺

刺激 → 激發 → 認知 → 感覺

實驗一:藉由注射腎上腺素來激發,並根據社會情境去
偏導受試者的情緒經驗(情緒是認知對情境的解釋)
實驗二:操弄受試者聽到自己的心跳聲,判斷美女相片
(情緒是生理激發的認知表徵與情境思想的交互作用)

2014/11/18
情緒刺激的評估理論
Magda Arnold (1960s)
情緒是對任何被評為好的「有正感覺傾向」,對任何
被評為不好的「有遠離感覺傾向」,這個評估的歷程
是潛意識的

我們看到熊時,潛意識會評估這個狀況,恐懼的意識
經驗來自我們的逃跑傾向
反應不一定要發生才會有感覺,一個感覺只要有動作
傾向就夠了
不同情緒會因不同評估而引起不同的反應傾向
實驗:不同旁白引起受試者對影片有不同的評估(任
知是情緒的充分和必要條件)

刺激 → 評估 → 動作傾向 → 感覺
2014/11/18
感情優先理論
Robert Zajonc (1980s)
實驗:讓受試者暴露於快速呈現的視覺刺激(受試者
完全不知道曾經出現過刺激),受試者會「喜歡」先
前看過的刺激(產生偏好)

假如情緒可以出現在無法辨識刺激的情況下,那麼辨
認就不能作為情緒出現的先行必要條件

刺激 → 潛意識的感情 → 感覺

2014/11/18
情緒不是什麼?
1. 它不是情境的思考整合
2. 它不是推理
3. 當人們情緒激動時,它不能透過陳述心中的想法
來瞭解這個情緒

情緒和認知是分開的,但相互作用的心智功能。是靠
著不同但有互動的大腦系統來媒介運作的

2014/11/18
人類的恐懼反應迴路

2014/11/18
恐懼感受可以在快速且無意識狀態下刺激杏仁核

2014/11/18
盲視(blindsight)的人看不見物體但卻能躲避障礙

2014/11/18
盲視的人仍能察覺情緒

2014/11/18
伯拉圖:「熱情是野獸」(情緒是人與動物所共享
的)

在達爾文的《人和動物的情緒表達》(The Expression
of the Emotion in Man and Animals):「人類和較低
等動物主要的表達動作是天生的或遺傳來的 – 也就
是說,不是學習來的」

2014/11/18
一張圖或許值一千字,但在情緒的世界中,
「肢體表情」才是無價之寶

達爾文認為:情緒的表情雖然有的時候可以用
意志力去控制,但是大部分是非自主性的

2014/11/18
公視影集「謊言終結者」(Lie to me)

研究發現一般人在說話時平均每10分鐘就會說三次謊。不過人
可以說謊,身體卻很難說謊,身體語言在無意識中就透露出心中的秘密。
人際間的溝通言語只佔了一小部份,事實上有93%是靠非口語的溝通,
解讀身體語言就能窺知人心。「謊言終結者」 是一部新型態的影集,
內容結合科學與探案,讓觀眾在娛樂之餘也能學習解讀身體語言。
本劇是根據美國心理學家保羅艾克曼(Paul Ekman)的研究發展
出來,保羅艾克曼被列為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心理學家之一,在他漫
長的研究生涯中他特別鑽研犯罪者的情緒和表情,他錄下各種說謊情況
下的肢體語言、語調及臉部表情進行分析,他權威性的研究成果被許多
執法單位奉為圭臬。
2014/11/18
人類共通的6種情緒表情
生氣、快樂、厭惡、驚訝、傷心、恐懼

2014/11/18
將基本情緒混合後可以產生其他的非基本情緒

2014/11/18
不知「恐懼」的人

病人SM的受傷部位只侷限在杏仁核

2014/11/18
杏仁核受傷的病人SM唯獨無法分辨恐懼的表情

2014/11/18
病人SM可以畫出5種情緒表情,但就是無法畫出恐懼

雖然她畫出baby,但她
並不滿意這樣的表示

2014/11/18
病人SM在面對任何臉部表情時,無法將視線專注在眼睛上,
但是SM可以辨識除了恐懼之外其他5種表情

若是提示SM專注在眼睛上,
恐懼表情也可以辨識
2014/11/18
恐懼表情比快樂表情在「眼白」上所佔面積來得大,
僅顯示眼睛的部份,即可讓杏仁核產生恐懼反應

2014/11/18
恐懼制約非常快速,只要一次US/CS配對即可,且非常持久

2014/11/18
人類也很容易產生恐懼制約

2014/11/18
杏仁核受傷的病人無法產生恐懼制約

2014/11/18
恐懼記憶可以被消除

2014/11/18
在「消除期」前的「再固化」提示可
幫助防止恐懼記憶再發生

2014/11/18
氣味分子在SWS睡眠中也可強化恐懼記憶的消除

2014/11/18
除了恐懼之外,其他情緒在腦中所負責的區域為何?
中性表情 → 20% 強度增強 → 100% 生氣表情

100%

150%

這些morphing軟體可以幫助科學家找出情緒在腦中所負責的區域
2014/11/18
生氣的表情會讓orbitofrontal cortex及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活性增強

2014/11/18
傷心的情緒會讓杏仁核及right temporal pole活性增強,
即使看到別人難過也會增強這兩個區域

2014/11/18
厭惡的感受會讓anterior insula及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活性增強,即使看到別人感
受到厭惡也會增強這兩個區域

2014/11/18
恐懼、生氣、傷心及厭惡的腦中情緒中樞

快樂與驚訝尚未找到負責的腦區

2014/11/18
過去情緒的回憶

是你手上有根針,或是你只是很高興看到我(醫生
與失憶病人的握手經驗)

意識記憶與情緒記憶

嬰兒期的失憶症
創傷潛意識的記憶(杏仁核比海馬迴較早成熟)

鎂光燈記憶(情緒成分使得記憶特別鮮明、清晰)
創傷記憶與腎上腺素作用有關

2014/11/18
焦慮是來自內心,恐懼是來自外界
焦慮是一個不可化解的恐懼

焦慮失常症 (anxiety disorders)


驚恐症 (panic)
恐懼症 (phobias)
創傷後後壓力失常症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強迫症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2014/11/18
2014/11/18
2014/11/18
感情用事不是壞事

真實案例:「額葉眼眶面皮質」受損的病人EVR,
能夠分析複雜財經問題,記憶力及智商也沒有變差,
但他無法下決定,即使是芝麻大的小事

2014/11/18
2014/11/18
Damasio的賭博遊戲測驗(BBC Brain story)

2014/11/18
杏仁體受損的人不會對可能輸牌的風險有反應

2014/11/18
社會感情

罪惡感、羞恥心、嫉妒、困窘、驕傲等,這些與社會
行為有關的感情,發展的時間都晚於另一些比較基本
的感情,像是快樂、恐懼、悲傷、厭惡、生氣等

社會感情引領我們的複雜社會行為,包括渴望幫助他
人,以及想要懲罰欺騙者,即使需要付出代價也在所
不惜

2014/11/18
感情調節方式

分心:把注意力轉到別的事情上,往往通常是暫時的

重新評估:藉由重新思考某個事件的意義,來改變你對
它的感受

擅長重新評估的人,多半情緒比較穩定(EQ較高)。看
心理醫生能獲得的好處,也是因為改善了重新評估的能
力,用比較建設性的方式去看事情

2014/11/18
好書分享

2014/11/18
腦中有情─奧妙的理性與感性
The emotional brain : the mysterious underpinnings of emotional life
作者:Joseph LeDoux
譯者:洪蘭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01年03月01日

每個人都有情緒,它是生活中無法缺席的要角; 情緒是那種你知道它是
什麼,卻不知該如何下定義的東西;如果我們連情緒是什麼都不知道,又怎能找
出大腦對它運作之謎。科學家對情緒的看法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是身體的反應,
有人說是大腦對身體反應的狀態,更有人認為身體的反應對情緒來說並不那麼重
要....如果情緒能有個科學的解釋,會是件功德無量之事,它會讓我們了解心智是
如何運作的,以及一旦生活層面的瓦解會造成的結果。不過,科學家至今仍無法
解釋情緒為何物?
本書並非在探討情緒心理層面與大腦功能間的應對關係,而是研究大腦如何
從一個新的觀點來了解情緒,並藉由神經系統的內部去了解這些令人困惑的心智
狀態。

2014/11/18
其實大腦不懂你的心
How We Fell: Understanding What Neuroscience Can and
Cannot Tell Us about Our Emotions
作者: 喬凡尼.弗契多
原文作者:Giovanni Frazzetto
譯者:林肇賢,劉子菱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4/05/01

我們嘗試用科學找到所有問題的答案,然而,憤怒、快樂、嫉妒、愧疚、幸福……
各種陰晴不定的情緒,真能透過神經科學、心理學或基因科學被化約成簡單的方
程式,讓人一一透視?
科學家們宣稱他們從大腦裡找到了情緒的祕密,但是,這些描述真的能夠說明我
們的感受嗎?
本書除了介紹心理學與神經科學在情緒研究上的進展,更透過哲學、藝術、詩歌、
音樂及劇場等科學以外的角度,帶你重新認識那些讓人又愛又恨的微妙情緒。

2014/11/18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