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圖書集成
古今圖書集成
古今圖書集成 ——
現存中國史上規模最大的類書
《
古今圖書集成 肇編於康熙四十年 一七 ○
一 ,在歷經 盧雪燕
(
二十五年的漫長歲月以後,終於在雍正四年 一七二六 正式
刊印面世,由於卷帙龐大,內容豐富,加以分類詳細,查檢方
便,迄今仍廣受各方喜愛。
引言 化,檢索也更加方便。然而或許書的 然後說明該書版式、體例及查檢方
內容實在太多,加以電子版檢索的運
(
︽古今圖書集成︾一萬卷是現存 式, 註一 最後以本院收藏現況作
中國史上規模最為龐大的類書,它採 用,難免讓人有見樹不見林的感覺; 結,希望能提供較全方位的認識。
擷廣博,內容豐富,從雍正四年︽古 對於看展的觀眾來說,面對櫃內擺放
《
》
士授與官職,人在福建的陳夢雷自 康熙三十七年︵一六九八︶,皇 教誨,謂 三通 、 衍義 等書詳
《
然也無法避免。這時與夢雷同鄉, 帝東巡,陳夢雷因為獻詩大受皇帝讚 於政典,未及於蟲魚草木之微; 類
》
又是同科進士的李光地︵一六四二 賞,不但赦免原罪,還被召回京師擔 函 、 御覽 諸家,但資詞藻,未
一七一八,福建泉州安溪人︶恰
─ 任皇三子允祉的侍讀,從此開啟編纂 及天德王道之大。必大小一貫,上下
巧也回鄉,但由於泉州已經被鄭經 ︽古今圖書集成︾的契機。除陳夢雷 古今類列部份,有綱有記,勒成一
︵一六四二 ─
一六八一︶所佔據,於 以外,康熙和允祉也是促成︽古今圖 書,庶足以大光聖朝文治 。﹂由此可
是便轉往閩縣拜訪夢雷。這兩位同鄉 書集成︾編纂的關鍵性人物。 知陳夢雷不但自己有整理文獻的習
又同科的進士共商寫下﹁密陳機宜 康熙皇帝一生勤奮好學,所學 慣,而皇三子的提點更使他下決心編
疏﹂,內容除向朝廷報告福建現況 中、西兼備,對於傳統儒家文化之 纂一部﹁足以光大聖朝文治﹂的書
外,留在閩縣的陳夢雷亦表示可作為 賡續更是不遺餘力。由於皇帝治學側 籍,因此誠親王允祉也是促成︽古今
朝廷的內應,等待清軍的到來。這封 重經世致用,學風於是轉趨務實,就 圖書集成︾編纂的關鍵性人物之一。
機密奏疏按原先的計畫應是由李光地 書籍出版而言,編書猶勝於著書,像 至於編書經過,陳夢雷自述始於
先行帶回北京交予朝廷,然而李並未 ︽古今圖書集成︾這種采摭群書中的 康熙四十年,憑藉的包括自家收藏以
古今圖書集成—現存中國史上規模最大的類書
61 故宮文物月刊·第321期
安溪山間躲了起來,直到康熙十四年 相從,方便人們檢閱資料的﹁類書﹂ 藏書。康熙四十五年,距開編不過
︵一六七五︶,耿精忠敗勢已定後才 編纂因而相當盛行,︽古今圖書集 五年,初稿就已經完成,取名﹁彙
用蠟丸密封奏疏密送北京。耿精忠失 成︾便是在這樣的氛圍下所產生的。 編﹂,︿上誠親王︽彙編︾啟﹀就是
)
敗後,李光地自然因為呈報敵情受獎 註二 彙編完成之後給皇三子的報告,內容
專 輯
主要是交待編書的來龍去脈,並將 載,︽古今圖書集成︾最後是在蔣廷
2009年12月 62
大學士,雍正元年︵一七二三︶正月
重新繕寫進呈皇帝閱覽後出版。 被任為︽古今圖書集成︾總裁,他到
以上是陳夢雷對於︽彙編︾後 館後立刻調整人事,著手調查進度,
續編纂及出版的想法,然而從康熙 很快的便向皇帝奏報一萬卷之中,有
四十五年到五十五年︵一七一六︶十 三百七十九卷尚未刷印,已印的九千
年間,陳夢雷是否如願利用內府藏書 餘卷當中錯誤也不少,因此建議重
呢?由於史料闕如無法得知,不過能
印。不過雍正並不同意,他說﹁改印
確定的是康熙五十五年,皇帝已經看
者不必,恐有後論。將已成好之書改
到︽彙編︾,並將書定名︽古今圖書
壞,大有所關。﹂因此,蔣廷錫所做
集成︾,正式開館進行潤色刷印。
的只是補印未完成的三百多卷,以及
康熙六十一年︵一七二二︶十一
重新審查校對已經印好的部份而已,
月,皇帝駕崩,雍正即位,皇三子因
這或許說明蔣廷錫僅僅署名﹁奉敕恭
涉儲位之爭被派去守陵,陳夢雷也
校﹂,而不敢妄稱﹁纂修﹂的原因
受到波及,流放到比瀋陽更遙遠的
吧!︵圖一︶
黑龍江,自此與︽古今圖書集成︾
完全絕緣,除︿上誠親王︽彙編︾ 體例、版式與查檢方式
啟﹀,以及︽清世宗實錄︾卷二康熙 ﹁類書﹂,是將圖書文獻中的
六十一年十二月癸亥諭令稍有提及 各類資料,按一定方法分門別類加
(
外, 註三 幾乎找不到任何相關的記 以編排整理以利於檢索運用的﹁工具
書﹂,既為工具書,內容豐富與否,
總計1187部,2144卷。
總計1130部,1656卷。
總計235部,1220卷。
總計六大彙編,32典,6106部,10000
卷數
1544
140
320
140
824
320
192
320
500
300
260
160
讀者使用是否便利,成了判定該書價
值的重要依據。︽古今圖書集成︾全
部數
223
401
542
317
700
21
43
70
66
96
49
24
書一萬卷,總目四十卷,規模僅次於
︽永樂大典︾,內容廣博自不在話
典名
坤輿
職方
山川
邊裔
藝術
神異
禽蟲
草木
經籍
學行
文學
字學
下,但讀者使用是否便利則必須從體
例談起。
彙編名稱
二、方輿
四、博物
五、理學
古代類書的編錄約莫可分成按
卷。
﹁類﹂、按﹁韻﹂兩種;前者按照書
的內容來進行分類,層次分明,上下
總計120部,544卷。
總計2987部,2604卷。
總計450部,1832卷。
卷數
100
116
140
188
300
140
800
116
120
640
112
376
136
120
360
348
136
300
180
252
從屬關係明確;後者按﹁韻﹂的順序
分列單字,優點是檢索速度快,缺點
部數
2694
154
21
43
50
31
15
65
31
37
97
17
29
12
83
70
46
30
26
6
是主題難免分散。中國史上規模最大
的類書 ─
︽永樂大典︾即按﹁韻﹂編
典名
乾象
歲功
曆法
庶徵
皇極
宮闈
官常
家範
交誼
氏族
人事
閨媛
選舉
銓衡
食貨
禮儀
樂律
戎政
祥刑
考工
排,︽古今圖書集成︾則按﹁類﹂編
排,為方便說明,先將︽古今圖書集
彙編名稱
一、曆象
三、明倫
六、經濟
成︾的結構列表如下。
從下表可知,︽古今圖書集成︾
先總分成六大彙編,彙編下分成三十二 ﹁部﹂是類目中的基本單位,部 例﹀言:﹁彙考﹂內容為該部﹁大
典,典下為部。從內容來看,﹁曆象﹂ 之下有彙考、總論、圖、表、列傳、 事﹂,有兩種體例,如果有確切的年
古今圖書集成—現存中國史上規模最大的類書
63 故宮文物月刊·第321期
倫﹂指﹁人﹂、﹁博物﹂是﹁物﹂,至 次輯錄各式資料。各部卷數並不一 輯書籍為綱,經、史類在前,子、集
於﹁理學﹂與﹁經濟﹂則是人創造出來 致,有些差別很大,部以下的類目也 類在後。﹁總論﹂是彙集古來對該部
的學問。六大彙編幾乎囊括天扡間的所 不盡相同,是依照採輯資料而定, 的評論,以書籍為綱。﹁圖﹂就是附
有事物。︵圖二︶ ﹁無則闕之﹂,並不強求。按︿凡 圖,如疆域、山川或是禽獸草木器用
專 輯
圖二 銅活字本《古今圖書集成》(文淵閣舊藏)之「總目」,開列六大彙
2009年12月 64
編,三十二典,國立故宮博物藏。
圖四 銅活字本《古今圖書集成》(文淵閣舊藏)之〈博物彙編 禽蟲典
圖三 銅活字本《古今圖書集成》(文淵閣舊藏)之〈博物彙編 禽蟲典〉 國立故宮博物藏
鳳凰部〉 國立故宮博物藏
故宮收藏現況 餘卷的刷印工作,然後結合先前所印
︽古今圖書集成︾銅活字原印本 的九千餘卷,裝帙成冊;因此銅活字
到底有多少,學界看法並不一致, 原刊本六十四部的說法基本上是正確
)
最普遍的說法是六十四部,其次是 的。 註五
六十五及六十六部,事實究竟如何 銅活字︽古今圖書集成︾印行以
呢?原來早在蔣廷錫接手以前,陳夢 後不是深藏內廷,就是頒賜大臣,一
雷就已經刷印了六十六部,九千餘 般人並不容易見到。經過將近三百年
古今圖書集成—現存中國史上規模最大的類書
65 故宮文物月刊·第321期
易找到﹁鳳凰圖﹂,以及︽詩經︾、 並以銅活字鈐印等手續,繼而準備補 其中十九部藏於中國大陸,英國、法
︽禮記︾、︽爾雅︾、︽樂緯︾等多 印未完成的三百餘卷時,︵圖五︶就 國、德國各存一部,而本院則藏有原
達十七部古籍有關﹁鳳凰﹂的記載。 只剩下六十四部是完好可用的,於是 陳設在文淵閣、乾清宮與皇極殿的三
︵圖四︶ 蔣廷錫便以此數為準,完成最後三百 部。
專 輯
2009年12月 66
圖六 銅活字本《古今圖書集成》(文淵閣舊藏)之〈博物彙編 禽蟲典〉 國立故宮博物藏
圖五 銅活字本《古今圖書集成》(文淵閣舊藏)之〈曆象彙編 乾象典〉 國立故宮博物藏
文淵閣舊藏總計五 ○
二 ○
冊, 冊不等,函盒自右而左列刻﹁欽定古 函盛裝,每函六至十二冊不等,木製
包背裝,黃色絹面書衣,兩卷合 今圖書集成﹂、﹁第某函﹂及﹁某彙 函盒質地較文淵閣堅硬厚實,但黃色
為一冊,簽條直接手繪雙欄方框於 編某典﹂字樣;︵圖七︶乾清宮舊藏 灑金書衣則未包覆絹面,惟書簽用白
左上方緊臨書口位置,︵圖六︶用 總五 一九冊︵缺目錄計一冊︶,
○ 色絹面手繪方框,寫上書名、卷次
(
圖七 銅活字本《古今圖書集成》(文淵閣舊藏)之〈博物彙編 禽蟲典〉 國立故宮博物藏
圖八 銅活字本《古今圖書集成》(乾清宮舊藏)之〈方輿彙編 山川典〉 國立故宮博物藏
古今圖書集成—現存中國史上規模最大的類書
67 故宮文物月刊·第321期
專 輯
專 輯
古今圖書集成—現存中國史上規模最大的類書
查兄弟以鉛字重新排印的 ︶錯誤實在
印法照原式印製一百部。
印本為底本,委託上海同文書局採石
衙門經過廣泛討論後決定以銅活字原
當盛行,印刷效果極接近原本,總理
臣之用。由於當時的照相石印技術相
擬重印,預備作為饋贈外國或頒賞大
太多,因此責令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研
易 得 見 , 再 加 上 美 查 本 ︵光 緒 十 年 美
註釋
1. 本 文 的 查 檢 方 式 不 包 括 電 腦 檢
索。
2. 康 熙 間 官 修 類 書 風 氣 極 盛 , 例
如《淵鑑類函》(49年武英殿
刊)、《駢字類編》(雍正6年
武英殿刊)、《分類集錦》(康
熙61年武英殿刊本)、《子史精
華》(雍正5年武英殿刊本)、
註七
《佩文韻府》(康熙50年武英殿
(
刊本)、《韻府拾遺》(康熙59
該本
年武英殿刊本)、《格致鏡原》 )
(清雍正間廣東刊本)、《讀書
紀數略》(康熙46年刊本)、
《類林新咏》(康熙46年刊本)
等皆是。
結語
現在為止,版本不下七種以上,為有
三百年了,從銅活字原印本問世,到
上海得以留存外,其餘多數焚毀。
於民國初年戰火不斷,除少部份運出
十︶按理說此版印製的量不少,但由
卷,因此比原印本多出二十冊。︵圖
最大的特點就是新增︽考證︾二十四
3. 當 日 雍 正 諭 令 與 《 古 今 圖 書 集
︽古今圖書集成︾成書已經快
成》有關者如後:「陳夢雷處所
存《古今圖書集成》一書,皆皇
考指示訓誨,洵為典籍之大觀。
此書工猶未竣,著九卿公舉一二
學問淵通之人,令其編輯竣事,
原稿內有訛錯未當者,即加潤色
增刪…」
4. 民 國 2 3 年 上 海 中 華 縮 印 本 已 為
全書編了索引冊,而近幾年電子
版全文的出版益使其檢索更加便
利。
5. 參見曹紅軍〈《古今圖書集成》
版本研究〉,文載《故宮博物院
院刊》2007年第3期,總131期,
頁53-66。 圖十 石印本《古今圖書集成》(國防部捐贈)之〈博物彙編 禽蟲典〉 國立故宮博物藏
6. 本 院 原 藏 該 書 首 冊 〈 御 製 序 表
無分軒輊。
義上與︽四庫全書︾、︽永樂大典︾
少古代典籍,因此它在保存文化的意
往往輯錄整段、整篇內容,保存了不
如同︽永樂大典︾一般,其編輯方式
作,在清末以後受到極大關注,而就
圖書集成各部列傳綜合索引︾等,
及一九八八年台北鼎文書局的︽古今
館編︽古今圖書集成類目索引︾,以
書目稿︾、一九八二年復旦大學圖書
日本汲古書院版︽古今圖書集成引用
集成索引︾、一九七二 ─
引︾、一九六四年台北版︽古今圖書
港版︽古今圖書集成中明人傳記索
圖書集成分類索引︾、一九六三年香
類目錄︾、一九三三年大連版︽古今
一九一三年東京版︽古今圖書集成分
版的︽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索引︾、
成方輿匯編索引︾、一九一一年倫敦
外也編了不少索引工具書,例如一九
效利用該書資料,自清末以來,國內
八
○
凡例 目錄 卷一之二〉封皮內頁
七年聖彼得堡版的︽古今圖書集
足見這部在中國類書史上的登峰之
)
貼註:「光緒二十六年八月初四
日,洋人拿去《欽定圖書集成》
目錄一本 三四函」可知該部短缺
一冊之因乃「洋人取走未歸」之
故。
7. 上 海 同 文 書 局 成 立 於 光 緒 七 年
作者任職於本院圖書文獻處
(1881),是中國人自辦較早的
近代石印圖書局,專門翻印善本
一九七七年
古籍。
8. 參見趙長海〈《古今圖書集成》
版本考〉,文載《古籍整理研
究學刊》第2004年第3期,頁
43-47。
註
圖九 銅活字本《古今圖書集成》(皇極殿舊藏)之〈博物彙編 神異典〉 國立故宮博物藏
69 故宮文物月刊·第321期 2009年12月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