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found this document useful (0 votes)
383 views23 pages

11.21 回报语法

Uploaded by

zhuomingyue1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We take content rights seriously. If you suspect this is your content, claim it here.
Available Formats
Download as DOCX, PDF, TXT or read online on Scribd
0% found this document useful (0 votes)
383 views23 pages

11.21 回报语法

Uploaded by

zhuomingyue1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We take content rights seriously. If you suspect this is your content, claim it here.
Available Formats
Download as DOCX, PDF, TXT or read online on Scribd
You are on page 1/ 23

第四章 语法

第一节 语法概说
一、概说:汉语语法和句法一般是汉语的特点

1.语法和语法体系

语法:语素、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词法:组词的规则(词的构成、词形变化、词类)

句法:造句的规则(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

2.语法的性质:

1)抽象性:语法不研究个别的,而是从众多的语法单位的组合里抽象出其中

共同的组合方式或类型及如何表达语义。

如:汉语中“看看”“学习学习”词的重叠现象。说明有些动词可以用重叠

的方法来表示动作的少量或短时。

2)稳固性:语法的变化比语音、词汇慢得多。

如:词序和虚词是汉语的重要语法手段。

3)民族性。

3.语法单位:

1)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构词的备用单位

2)词: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构成短语、句子

3)短语: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的,没有句调的一组词。造句的备用单位

4)句子: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关系:语素可以 = 词

词组 > 语素

词可以 = 句子 词组可以 = 句子

4.句法成分:句子结构的组成成分

句子成分间的语法关系:主谓、动宾、定中、状中、中补
如:全体同学都做完了语法作业。

《现代汉语》第四章语法习题答案-----思考和练习一

一.汉语学里的和词法和句法各研究些什么?

语法学里的词法和句法各有研究范围:

词法以词为研究对象,研究词的内部结构,词的形态变化和词的语法分类,例如语素构成词

的类型有哪几种,词形变化的方式及其表示的意义有哪些,此能分多少类,每类词以至每个

词有哪些功能或用法,等等.

句法以短语和句子为研究对象,研究语句结构的类型和规则.例如短语,句子的结 构层次

如何,每层中各组成成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形成什么类型, 表示什么意义, 句子有什么

语用条件, 等 等

二.什么是语法体系?对语法体系的分歧应采取什么态度?

语法体系有两个含义: 一个是指语法结构成分的组合规则和关系所构成的整体

在这个意义上, 一种语言只 能有一种客观的语法体系。但在语法学界,由于众多语法

研究者的认识不尽相同,所使用的析句方法和术语也就不同, 对同一语法现象分析的

结果和解释会出现分歧, 从而形成不同的语法体系, 这一含义的语法体系应该说成语

法学体系。不同的语法学体系都是为了帮助大家认识和运用好各种语法结构的。它们往

往大同小异,各有所长,因此,学习是要细心观察,拿它同语言实体相印证,采用符合

客观事实的说法。不能因体系的分歧而否定学习语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语法学体系的分歧,是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是不可避免的。只有通过对语法

的深入研究才有可能逐步减少分歧。我们有必要分清语法体系的两个含义,知道通常说

的语法体系往往是语法学体系。

三,举例说明语法的抽象性和稳固性。

语法的抽象性指语法不管词、短语和句子的具体意义, 而只管其中的语法意义 、

语法形式和语法规则。例如∶“牛、太阳、飞机、春天、经济、势力”这些词的词汇意

义各部相同,而语法形式和意义有共同点,即指它们有常做主语、宾语、定语的功能,

能单独受数量短语的修饰, 都有事物意义。又如“蓝蓝的天、善良 的愿望、奔跑的羊


群、火车的速度、 一本书” ,这些短语的具体意义不同, 但是语法不管这些, 只注意

每个 短语都是有修饰关系的偏正结构,是定语性质不同的定中短语。

语法具有稳固性,这是说许多语法规则经历千百年而不变,旧的语法规则的变

化和新的语法规则的产生都是比较缓慢的。例如汉语表达语法意义的手段主要是利用语

序和虚词,从古到今都如此,主谓结构中主语和谓语是一前一后直接组合的,不用语法

成分来连接,但是主语后头停顿处,有时可以出现语气词,这些 结构特点也是古今一

致的。又如在上古,名词可以做谓语,到了现代,名词一般不能直接做谓语了,这可

以看出酒规则虽有变化,但变化很缓慢。

四,为什么说研究语法要注意民族特点。

不同民族的语言,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如果忽视民族语言的个性和特点,就不

能深入认识一种语言的语法结构规律。例如对汉语,要研究“把”字句和“被”字句,

不能只满足于说明哪是主语、哪是谓语、哪是状语等, 还要指出它的结构特点, 构成

条件和所表示的语法意义, 还要了解把家回被他打这些说法的语用条件, 这样才能研

究好、掌握好汉语语法。

五,谈谈四级语法单位的关系

四级语法单位指的是语素、词、短语和句子。语素、词、短语是没有句调的备

用单位,句子是有句调的运用单位。说话至少得说一句。 一个语素可以单独成为一个

单纯词,也可以同别的语素构成合成词。词是组成短语的备用单位,短语是组成更大的

短语的备用单位。某些词和短语加上句调就可以成句,另一些词和 短语不能加句调形

成句子。
六,举例说明一般的句法成分是如何配对的。

一般句法成分有八个。每一个成分都是在同一层次上跟另一成分发生直接关系

因而配成一对,即:

主语---------谓语(差距---很大)

动语---------宾语(学好---本领)

定语---------定语中心语(春节---前夕)

状语---------状语中心语(明显--- 回落)

补语中心语---------补语(调查--- 出来)

七,分析出下列句子的句法成分。
第二节 词类(上)
词与词类:

(1)词类含义:词类是语法性质的分类。

(2)划分目的: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和各类词的用法。

(3)分类依据:划分词类的主要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是参考的依

据。

(4)词的语法功能:指的是词在句子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即词的职务;词

与词或短语的组合能力。

(5)词的形态:分为构型形态和构词形态两种。

(6)词的意义:这里指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或意义类别。

(7)词的分类:

① 实词:指的是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能充当句法成分的词。

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拟声词、叹词。

② 虚词:是指没有词汇意义光有语法意义,不能充当句法成分的词。

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划分标准:

1)意义:实词:比较实际:太阳、红、吃

虚词:比较虚,抽象:被、把

2)用法:实词:可单独用来回答问题

虚词:一般不能

3)做句子成分:实词:可做句子成分

虚词:一般不能

(8)构词法:构词法是研究词的构成,即词的结构规律,主要研究怎样由语素

构成不同的词。

(9)构形法:构形法研究词的形态。它只是语法学词法研究的对象,研究同一

个词汇意义的词因语法意义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语法形式及其与语法意义的关系。
第四章语法习题答案-----思考和练习二(25 页)

一、讲语法、分析句子的结构不使用词类名称行不行?是举出例句说明划分词类

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为了认识、分析、说明语句的语法结构,有必要对结构中的各种用法不同

的词加以分类,把用法相同的 许多词用一个概括的类别名称来称说。要不然,

就要把用法相同的词一个个列举出来,这样就难于认识、 说明结构的异同及其

规律了。

词类是汉语里的客观存在,各类词有不同的语法特点,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这就为划分词类提供了可能性。例如: “瞎子摸鱼” 中“瞎子、鱼”可以受指

示代词的修饰, 而动词“摸”不行; “摸”可以受副词“不” 的修饰, 而名次

不行。这样根据词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就可以把词分出不同的类来。

划分词类不但有可能性,而且有必要性。因为各种各样的句子多数是由词逐层组

成的,不划分词类,就 没有办法说明语句各种结构规律的差异和词的不同功能,

就不便于说明句子应该怎样组织和不应该怎样组 织,不利于说明句子的正误。

如“球队获得了冠军,队员们都感到十分荣誉。 ”这个句子中“荣誉”是名词,

这儿误用为形容词了,改为“光荣”才与动词“感到”搭配得拢。如果不划分词

类,怎么说明用词是否符合规 律呢?

二、汉语划分词类的标准是什么?

汉语词类的划分标准有三,主要标准是词的语法功能,次要标准是词的形

态和词的概括意义。语法功能包括: (1)能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对能够充当句子

成分的实词, 应该进一步看能够充当哪些句子成分。(2) 词和词组合的能力。

指同哪些词组合,用什么方式组合,组合后的语法关系。所谓词的形态,既指构

形形 态,例如动词、形容词会有不同的重叠方式,也指构词形态,例如加“子 、

头”等词缀组成名词。所谓词的 概括意义,是指一类词的类别意义,例如名词

表人、事物的名称。

总之,现在划分汉语词类还没有一致的标准,但是以功能为主是大体一致的.
三、将下面句子的词划分开,然后列一个实词简表,把其中的实词分别填在简表

① 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 ……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

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 吧!

② 你们|在|想要|攀登|科学|顶峰|之前,务必|把|科学|的|出初步|知识|研究|透

彻,还|没有|充分|领会|前面|的| 东西|时,就|决|不|要|动手|搞|以后|的|事情。

③ 秋天|的|后半夜, 月亮|下去|了, 太阳|还|没有|出, 只|剩下|一|片|乌蓝|

的|天, 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 睡|着|了。

四、将下列各词分别归类。

① 热爱(动词)、可爱(形容词)

② 答案(名词)、答应(动词)

③ 战争(名词)、作战(动词)

④ 非常(副词、形容词)、平常(形容词、名词)

⑤ 青年(名词)、年轻(形容词)

⑥ 坚决(形容词)、决心(名词、动词)
五、 “爱、恨、希望”等十动词,经常受程度副词修饰; “笔直、雪亮、红彤彤、

绿油油”等是形容词,却不 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为什么说前者是动词,后者是

形容词?

一般动词不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但是“爱、恨、希望”等表示心里活动

的动词,有程度之别,所以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我们之所以判定这些是动词,

是因为这些词都能做谓语中心, 又能带宾语, 如“爱祖国”、“恨敌人”等。

一般形容词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但是“笔直、雪亮、红彤彤、绿油油”

等不受程度副词修饰,因为这些词本身含有程度深的意思。我们之所以判定它们

为形容词, 是因为它们都可以作定语和谓语, 不能带宾语。 例如:“笔直的大

道” 、“ 眼睛雪亮”等。

六、 举例说明“我们”与“ 咱们” 、“你” 、“您” 、“那”与“哪”用法

上有什么不同。

“我们”可以是包括式(包括听话人一方),也可以是排除式(不包括听

话人一方)。例如,“小李, 你是我的好朋友,我们在一起很愉快。 ” (包括

式) “大哥,你在这儿再等一会儿,我们先走了。 ” (排除式)

“ 咱们” 只是包括式。例如说“小李,你乘 114 次车,我乘 109 次车,咱

们南京见。 ”

“你”和“您”都是第二人称代词。“你”是一般称呼,没有尊敬色彩;

“您”是敬称,表示尊敬。例如说“妈妈, 您到哪儿去啊? ”

“那(nà)是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如“那是教室,这是寝室。 ”“哪

(nǎ)是疑问代词,表示疑问,如“哪 是你的座位? ”也可以用于虚指,如“哪

天有空,我们去看球赛。 ”又可以用于任指,如“这几盆花,哪一盆 都好。 ”

七、有人使用“他(她)们、怹(tān)ℽ ,这种用法规范吗?

“他(她) 们” 的使用, 愿意是想表示男女兼有。但是汉语“他们”并

不表示性别, 它可以表示男性, 也可以兼表男女, 因此没必要写成“他(她)

们”。
“怹(tān)”是北京方言第三人称单数“他” 的敬称, 但是并未进入普

通话。因此, 这种说法从普通话来看并 不规范.


第三节 词类(下)
1. 虚词:没有词汇意义仅有语法意义、不能够充当句法成分的词。

2. 及物动词:能带受事宾语或关系宾语的动词。

3. 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的动词和能带施事宾语的动词。

4. 介词:依附在实词或短语前面共同构成“介词短语”,主要用于修饰、补充

谓词性词语。常常充当语 义成分(格)的标记,标明跟动作、有关的时间、处

所、方式、原因、目的、施事、受事、对象等。

5. 连词:起连接作用, 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子等,表示并列、选择、递进 、

转折、条件、因果等关 系。

6. 助词:指附在实词、短语或句子后面表示某种附加意义的虚词, 助词必须附

着在别的词语的后头或前 头,凡是后附的都读轻声。前附的不读轻声。主要包

括结构助词、动态助词等。

7. 动态助词:是附在谓词后面表示某一过程中动作变化的状态的词,如“着”、

“了”、“过”

8. 语气词:在于表示语气。主要用在句子的末尾,念轻声。

9. 词的兼类:是某个词经常具备两类或几类词的主要语法功能。

思考和练习三

一、划分汉语实词、虚词的依据是什么?

两者的不同主要是:实词意义比较实在,有词汇意义,能充当句法成分;

虚词则相反,意义较虚,只有 语法意义,不单独充当句法成分。

二、用“△”号把下面一段话里的虚词标出来,然后列一个虚词表,把它们的

大类小类分别填在表里。(重 复的可只写一个,并用数码表示重复的次数)
三、下面各组句子里加着重号的词在词性上、作用上有没有不同?为什么?
四、在下面句子里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结构助词,并说明理由。

五、下面两组里结构相似的句子意思是否相同?

六、我跟他去过”这句话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请分别加上适当的词把不同的意

思都固定下来,并说明各个 意思中的“跟” 的词性。

① 我跟他都去过( “跟”是连词)

② 我曾经跟他去过( “跟”是介词)

③ 我跟着他去过( “跟”是动词)

七、改正下列病句,并说明理由。
① 在工厂、农村、学校我见闻了许多英雄,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实现

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忘我地工作者.

原句中名词“见闻”被误用为动词,应当改为“耳闻目睹”之类的词语(亲眼看

见).

② 小梅干活很卖力气,咱村的大人小孩没有一个不说她劳动不积极的.

原句中“没有一个不说”即“大家都说”,后面再加上一个否定副词“不”来否

定“积极”,意识就正好和愿意相反了.应该去掉最后一个“不”字.

③ 世界稀有稚类,和大熊猫一样获得中国国宝称誉的四川鹧鸪近年成倍减

少,目前仅有两千多只,因此筹建四川鹧鸪保护区已迫在眉睫.

数量的减少不能用倍数表示,只能用分数表示.“成倍减少”应该为“减少百分之

五十”、“减少二分之一”或“减少一半”.

④ 于无足轻重的东西中见出更高度的深刻意义.

“高度”是名词,句中用程度副词“更”修饰它,是把名词误用为形容词了,全句应

改为“于无足轻重的东西中见出更高层面的深刻意义“.

⑤ 这些女孩真是又漂亮又智慧.

“智慧”是名词,不能跟形容词“漂亮”并列,不能受副词“又”修饰,把名词误用

为形容词了,应该“智慧”为“聪明”.

⑥ 思维这个词,可以分广义和狭义两种使用.

“使用”是动词,句中让它作“分”的宾语中心,又受数量短语修饰,这是把动词误

用为名词了,应该“使用”为“用法”.

⑦ 包装可以,但不能太包装.

两个“包装”都是动词,后一个“包装”受程度副词修饰,又不带宾语,这是把动

词误用为形容词,可在“包装”的前面加个胃宾动词“注重”,句子就通了,“太”

要改为“只”就更好了.

⑧ 几乎所有的窗都明亮着不疲惫的眼.

“明亮”是形容词,不能带宾语,误用为动词了,改为“几乎所有的窗户都透出明亮

的灯光,像不疲惫的眼睛.”
⑨ 实行新的管理制度以来,优质品率由过去的百分之八十提高了百分之九

十.

“提高了”指的是净增数,不包括底数.“提高到”指的是增加后的总数.本句指的是

增加后的总数,应改“了”为“到”.

⑩ 天天的朋友站在他爸爸身边.

“他”指代不明,是天天的朋友站在天天爸爸的身边,还是天天的朋友站在自己爸

爸的身边呢?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修改.

⑾ 他家在村子的南边,面对着一幢小山.

量词“幢”常用于楼房,“山”应用“座”表示.

⑿ 陶渊明曾理想一个和平、宁静、没有矛盾斗争的极乐世界.

“理想”是名词,不能带宾语,误用为动词了,改“理想”为“幻想”.

八、改正下例子中虚词方面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① 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粮食产量超过去年的 12.5%。

“超过去年的 12.5%”等语说比去年粮食产量的 12.5%多, 实际上还没有去年生

产的粮食多, 那就不是丰收年了。应将“ 的”去掉,使“12.5%”成为超过量。

② 这个山区的变化,对于我们都是非常了解的。

本句犯了主客颠倒的毛病。是我们理解山区的变化, 不是山区变化了解我们。应
将“对于”移到句首, 或在“我 们”后边加上“来说”二字,让“对于我们来说”成为

独立语。

③ 在改善学生生活上,我们学校采取了一些措施。

在“在……上” 中应该是名词性短语,而“改善学生生活”是动词性短语。该法又
二: 一是将“上”改为“方面”, 一是在“生活”后边加上“ 的问题”。
④ 窗前有一个小菜园,中游苋菜、豆角、黄瓜和许多种蔬菜。

此句犯了种概念和类概念并列的毛病,“苋菜”、“豆角”和“黄瓜”各是蔬菜的一种,
不能与“蔬菜”并列。应将 “和”改为“等”或在“许多种”前加上“其他”二字。
⑤ 本校职工或学生出入校门要凭工作证和学生证。
“和”表示加合性并列, “或”表示选择性并列。职工只能凭工作证, 学生只能凭学
生证。因此,“和”应改为“或”。

⑥ 我代表学校向新同学致以亲切地慰问。

“慰问”为宾语中心语, “亲切”是其定语,因此应将“地”改为“ 的”。

⑦ 即使做超级明星的目标不到,高级的业余爱好者,也可比一般人拥有
了较充实的人生。
拥有”本身含有动作已实现的意思,不必加“ 了”。

⑧ 广大农村正在掀起了一个学科种田的新高潮.

应将助词“了”去掉,或把“正在”改为“已经”.

第四节 短语
1. 短语:是由语法上能够搭配的词组起来的没有句调的语言单位,又叫词组。

是大于词而又不成句的语 言单位。

2. 主谓短语:由陈述关系的两个成分组成, 前面被陈述的部分是主语,表示要

说的是谁或什么; 后面陈述的部分是谓语,说明主语怎么样是什么。陈述关系

用语序而不用虚词的短语。

主谓词的谓语主要有三种情况:1、动词性谓语:思想解放 2、形容词性谓

语:行为端正 3、名词性谓语:今天星期三

3. 动宾短语:由有支配、涉及关系的两个成分组成, 前面起支配作用的部分是

动语, 表示动作行为; 后面被动作支配的部分是宾语,表示做什么、是什么。

支配关系用语序而不用虚词的短语。

4. 偏正短语:由有修饰关系的两部分组成, 修饰部分在前面, 叫修饰语, 被

修饰的部分在后面,叫中心 语。可分为定中短语和状中短语.
5. 中补短语:由有补充关系的两个成分组成, 前面被补充部分是中心语,由谓

词充当;后面补充部分是 补语, 也由谓词充当, 起述说的作用, 能回答“怎

么样”的问题。有的补语前头有助词“得”作标志。

6. 联合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部分组成,各部分语法定位平等.

在语以上可表示并列、承接、递进或者选择等关系.

7. 连谓短语:由多项谓词性词语联用, 谓词性词语之间没有语音停顿, 没有基

本短语调结构关系, 也不 用任何关联词语的短语。

8. 兼语短语:由前一动语的宾语兼作后一谓语的主语, 即动宾短语的宾语和主

谓短语得主语套叠, 合二 为一,形成有宾语兼主语双重身份的一个“兼语”。

有兼语的的短语。

9. 同位短语:多由两项组成, 前项和后项的词语不同, 所指是同一事物。前

项后项共作一个成分, 因前 后语法地位相同,故名同位短语。

10. 方位短语: 由方位词直接附在名词性或动词性词语后面组成,主要表示处

所、范围或时间, 具有名词性的短语。

11. 量词短语: 由数词或指示代词加上量词组成,可分为两组:数量短语、指

量短语.

12. 介词短语: 由介词附着在名词等词语前面组成。介词短语常修饰谓词,用

来标明动作的工具、方式、 因果、施事、受事、对象等多种语义成分或语义格。

13. 助词短语: 由助词附着在词语上组成,包括“的”字短语、比况短语和

“所”字短语.

14. 基本短语:主谓、动宾、偏正、中补、联合,还有其他短语:

1)连谓短语 如:听了很高兴

2)兼语短语 如:请他来 倒水喝

3)同位短语 如:首都北京

4)方位短语 如:桌上

5)数量短语 如:一个
6)介词短语 如:用钢笔写字

7)助词短语 “的”字短语:如:你的、我的

“所”字短语:如:所见所闻

思考和练习四(151 页)
二、试举例说明汉语组成短语的语法手段。
汉语组成短语的语法手段是语序和虚词。有一些短语只靠语序组成。例
如主谓短语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动宾短语是动语在前,宾语在后。有些短
语既依靠语序,也依靠虚词。例如偏正短语和中补短语里都有一部分短语不只
靠语序,还要分别用上相应的结构助词。

三、指出《不老歌》中三字短语的结构类和功能类
起得早 睡得好—— 中补,动词性
七分饱 莫烦恼 天天忙,永不老——偏正,形容词性
常跑跑 多笑笑——偏正,动词性

四、指出下面句子中定语的短语结构类和功能类
攀登高峰——动宾,动词性
金色秋天——偏正,名词性
友谊园里——方位短语,名词性
理想王国——偏正,名词性
获得甜果——动宾,动词性
秉公办事——偏正,动词性
健康长寿——联合,形容词性
身体内部——偏正,名词性
时代洪流——偏正,名词性
前进路上——偏正短语,名词性
走向深渊—— 中补,动词性

五、指出下列短语的基本类型,用从大到小何从小到大的层次分析法分析每
个短语的层次和结构关系。
六、下列短语都是多义短语,试分析它们内部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的不同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