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found this document useful (0 votes)
499 views44 pages

窍诀宝藏论偈颂

Uploaded by

Sunnycky Choi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We take content rights seriously. If you suspect this is your content, claim it here.
Available Formats
Download as DOCX, PDF, TXT or read online on Scribd
0% found this document useful (0 votes)
499 views44 pages

窍诀宝藏论偈颂

Uploaded by

Sunnycky Choi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We take content rights seriously. If you suspect this is your content, claim it here.
Available Formats
Download as DOCX, PDF, TXT or read online on Scribd
You are on page 1/ 44

竅訣 寶 藏論偈頌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譯禮)
梵語:俄巴得夏那夠卡那瑪
藏語:門阿仁波切奏
漢意:竅訣寶藏論
頂禮一切佛菩薩!

依其大悲勝智之大舟,救度眾生趨向有海岸,
已詣勝位如意之商主,一切佛陀佛子前頂禮。
為欲解脫殊勝善緣者,總集經續竅訣之精華,
無餘開顯一切最深要,此以六法宣說請恭聆。

最初趣入正道之六法:道之基礎護持三學處;
無偏廣聞多思各種法;三門寂靜調伏自相續;
警惕罪業增上諸善法;知慚有愧生起大信心;
依止一切善友善知識。此于諸初學者極重要。

若欲獨自居於寂靜處,事先需要具備之六法:
辭別上師自己能獨立;遣除疑障無有可問事;
身體無有病魔及違緣;銷聲匿跡遠離諸人群;
具足成辦二利之教授;內心斷定正見之密意。

獨自所居靜處之六法:具足寂靜方位諸特點;
前輩成就者曾作加持;無有失戒晦氣護法聚;
無有散亂憒鬧諸逆緣;易得修法順緣諸資具;
無有人與非人之損惱。

修行相應順緣之六法:飲食生活不墮于二邊;
具足所需供品修法物;具全甚深竅訣經續論;
積聚遣除障礙緣起物;所需一切圓滿無所缺;
無有多餘財物之牽連。

所依殊勝道友之六法:種姓高貴善良性調柔;
具大信心精進智慧高;修法一致相處極方便;
無有我慢諸根皆調順;誓言無垢具有清淨觀;
情真意切嚴守秘密者。

究竟修行六種殊勝法:依據教證以理而抉擇;
實修竅訣次第圓地道;引導高低諸眾離邊執。

鍥而不捨修行之六法:縱然遭殺心不舍正法;
縱然生病心不生邪見;堅守誓言不被違緣摧;
入定覺受後得相圓融;未得成就之前永精進;
值遇外緣立即依對治。

應當深深思維之六法:一切不幸來源於自己;
一切痛苦來源於宿業;宿業亦依暫時外緣生;
惡緣由自分別動念生;妄念亦隨迷亂外境生;
迷亂外境遮障解脫道。

諸罪為己所造之六法:生死苦惱皆由自所造;
尋而不得尋苦自所造;維護生計苦惱自所造;
貪親嗔恨怨敵自所造;怨會愛離苦惱自所造;
三惡趣中劇烈大痛苦,亦非他造自業所導致。

迷亂惡分別念之六法:自心未調外敵無窮盡;
怨敵亦是自心不淨相;尋覓空洞聲響之蹤跡;
於逸然心執著而破立;苦樂不定執著為固定;
懷恨在心焚毀自相續。
遣除迷現大利之六法:于害安忍生起大悲心;
不執為魔視為父母師;於執迷亂修煉無實體;
剷除迷亂根本之自心;一切外緣顯現轉道用;
不外散亂依止對治力。

危害自心輪回之六法:身心恒受痛苦無安樂;
尋求現世苦惱無離時;自身未得自在無樂事;
希求興盛無有安樂時;業未盡前遭受輪回苦。

思維一切無用之六法:不入正道所作無用途;
不修善法一切無用途;不行正法長壽無用途;
除正法外饒益無用途;不積二資資具無用途;
未修菩提一切無用途。

解脫商主上師之六法:燃慧燈引漂於暗處者;
令處險地眾人入正道;賜予為水沖者大樂舟;
引陷囹圄眾至解脫地;令沉苦沼者詣解脫地;
以智劍斷束縛者二取。是故當視上師為真佛。

無常壞滅有為之六法:思維因緣聚合故滅性;
昔日生者皆亡故定滅;器情變化無常故定滅;
壽命不定死亡故壞滅;晝夜瞬間即逝故壞滅;
生際必死之故定壞滅。

修持正法功德之六法:信解聽聞佛法與隨喜,
讚頌趨入正法稍行持,皆離輪回播下解脫種。

如理行法功德之六法:眾人恭敬讚歎天尊護;
今生多樂死後生善趣;究竟成就圓滿菩提果。

不具正法過患之六法:無明遮障如同盲老婦;
易受世人欺騙如娼妓;無義散亂如觀集市戲;
易被外境誘惑如孩童;無有主見如同諸兒戲;
難斷迷現如魚被網擒。如是毫無意義耗人生。

舍離正法過患之六法:遭受較自下劣者輕蔑;
惡名遠揚人間天界中;為正士棄如同骯髒器;
護佑天尊舍之違緣多;所願不成失毀諸福德;
後世墮入惡趣受痛苦。

拖延修法過患之六法:若獲暇滿身時未修法,
恍恍惚惚度日人壽盡;死亡不定死主驟然至;
死後漂於輪回墮惡趣;劇烈痛苦逼迫自身心;
縱然心生後悔亦太遲;無解脫時長久住輪回。

畏懼輪回各趣之六法:思維人類痛苦真悲傷;
思維非天痛苦真恐怖;思維天人痛苦真懼怕;
思維旁生痛苦真想哭;思維餓鬼痛苦能驚呆;
思維地獄痛苦心戰慄。是故逃離六趣時已到,
不僅已到而且已稍遲。

從中能獲解脫之六法:斷除常見其後不懈怠;
所有財產用於正法上;棄庸俗行趨入正法軌;
依止四力對治淨罪惡;盡力以十法行積二資;
加行正行後行入法道。依此迅速脫離輪回處。

正法障礙錯誤之六法:高位傲慢散亂大官錯;
忙碌諸世間法僧人錯;名相講經度日法師錯;
五毒焚毀自心咒師錯;愚昧邪命養活行者錯;
自心沉迷世法士夫錯。改錯勤修正法極重要。

毫無錯謬有利之六法:聽從慈悲上師之教授;
堅信依止佛陀之教法;晝夜座間盤算善與惡;
思維後世生處之緣起;斷除珍愛身體受用執;
以諸經續竅訣調伏心。如是而行快速成佛果。

如理詳細觀察之六法:且觀世間瑣事有益否?
且觀放下財物離人世;且觀恩將仇報之實例;
且觀離開人群獨自去;且觀務農積債自壽終;
且觀權勢名聲棄而亡。如是觀後向內觀自心。

具大意義無悔之六法:為法苦行縱死亦無悔;
處於低位遭謗亦無悔;背井離鄉貧困亦無悔;
為法舍財挨餓亦無悔;棄罪墮入惡趣亦無悔。

遠離正法劣器之六法:所得皆食不修如老豬;
不能共處自大如孔雀;性情頑固獨斷如磐石;
到處插入不穩如荊棘;自心不調粗暴如毒蛇;
上躥下跳不定如猴子,智淺不懂正法如大象。
故斷此等修法極重要。

不為劣器所轉之六法:將求今生乞丐逐出門;
喜愛善法天女納入內;擯除貢高我慢之惡鬼;
修行成就前兆持低位;捨棄對治執勝之魔眾;
妄念現伴惡兆視吉祥。具足此等則為妙法器。

究竟正法意相之六法:畏懼死主如被屠夫追;
厭惡輪回如劣丈夫妻;厭煩迷現如吐者見食;
厭棄世法如受密友欺;不願積財如遭霜災田;
斷絕親情如子孫結怨。具足此等即為法究竟。

不具此等意相之六者:雖聞法然爭論詞句者;
雖講法然心生嫉妒者;雖修法然羡慕妄念者;
雖思法然貪求財利者;雖獨處然妄念染汙者;
雖持戒然雜染虛談者。觀具此六眾生當遠離。

向內反觀自己之六法:觀己輪回之根已斷否?
觀己於親怨有貪嗔否?觀己出門時有貴物否?
觀修行時獲得道相否?觀利他時退失信心否?
觀臨終時出現淨相否?如是而觀則為最妙想。

遠離正法過患之六法:不修法義未念死亡致;
貪圖權勢未知欺惑致;慈愛親友未知必離致;
貪愛欲妙未知多患致;積蓄財物未知終留致;
修行懈怠未知無常致。必須斷除此等之過患。

自心與法相應之六法:貪執自滅猶如拋屍衣;
悲潤相續猶如獨子母;自生功德猶如春大地;
恒時修法猶如寶劍輪;迷現自解猶如蛇結開;
徹悟實相猶如商主歸。具如是量即為最勝士。

不符正法迷亂之六法:貪執輪回之心實難離;
未得果位之心易受欺;六聚迷亂外境善誘惑;
無義輪回瑣事易令散;夜以繼日壽命速耗盡;
無義虛度人生者極多。思維此等實當修正法。

激勵自求真義之六法:定欺貪嗔二者何時欺?
定離身心二者何時離?定散四大借物何時散?
定滅此生顯現何時滅?定棄虛幻財物何時棄?
定至死亡恐怖何時至?應當日日夜夜深思此。

正法融入自心之六法:欲滅貪欲內心依知足;
欲滅怨敵調伏內嗔恨;欲成他利發起菩提心;
欲調他眾內心具加持;欲詣淨刹修自證光明;
欲息痛苦內心具大樂。依此內在緣起而外現。

雖獲暇滿空耗之六法:捨棄對治無明之聞思;
棄離加持根本之上師;舍離悉地源泉之本尊;
延誤所修根本之禪定;不除罪障想去諸病魔;
他人面前假裝諸行為。無心人如吸鐵集此過。

補特伽羅當舍之六過:無有決心多事不成辦;
貪親嗔敵無法解縛索;貪圖食物恒時忙溫飽;
恒依言詞遠離實修義;起信未修無有成就時;
如今不修中陰業難斷。觀察斷此六過極重要。

以六觀法調伏自相續:實執外境觀四季遷變;
常執壽命觀草上露珠;不明因果觀種子苗芽;
不知外境為心觀睡夢;不知一味觀糖與甜味;
不知無二且觀冰與水。如是而觀各自能對治。

轉為道用作想之六法:殊勝上師作為名醫想;
道友護士實修療病想;自作病人法作妙藥想;
獲得果位作為病癒想。應當斷除一切顛倒想。

謹慎行持決定之六法:依止上師決定得加持;
修持本尊決定獲悉地;守持誓言決定聚護法;
精進實修決定現證相;護持實相決定淨二障;
無散修煉決定現功德。

了知自相畏懼之六法:忙碌俗事如象入淤泥;
深戀親朋如囹圄看守;今生受用如老狗守骨;
無明罪行如盲處懸崖;五毒煩惱如惡性毒蛇;
貪六境如蜂粘花粉中。生起畏懼離此極重要。

世間俗法過患之六法:住宅建築如地獄鐵室;
兒女妻子猶如劍葉林;飾品妙衣猶如烈火焰;
飲食猶如沸騰之鐵汁;奴僕眷屬猶如業獄卒;
嗔恨爭論猶如火燼雹。當知此為摧毀善妙因。

了知貪欲過患之六法:具貪今生身心受痛苦;
來世永漂輪回墮惡趣;與眾爭論自然增不善;
減滅善法故受聖者呵。

貪執自身過患之六法:身乃一切骯髒垢物器;
脈絡貫穿骨骼連成網;膿與黃水嘔物糞便池;
具有九種孔穴之通道;五臟六腑含生之城市;
實質疾病來源之自性。愚昧貪執身體將受欺。

無有意義無實之六法:現于種種外境之諸法,
無常迅速壞滅如水泡;毫無實質故如芭蕉樹;
迷惑凡夫之故如陽焰;無而顯現種種如幻術;
習氣顯現之故如夢境;不能長久住留如閃電。
知此理者詣至三有岸。

初學修行人具之六法:現見輪回苦故尋正道;
了知所作無義淡名利;我慢貪心鮮少居卑位;
信心精進為伴勤實修;種姓劣故不信大乘法;
誠信所知於何皆信解。此乃一切正士入門法。

中等修行人具之六法:不務農業耕種及灌溉;
不負青春經商牟利擔;不護大使情面親友心;
捨棄貪嗔偏袒爭論事;拋棄積蓄籌畫建築物;
不結憒鬧之魔大官親。此乃諸修行者中法門。

上等瑜伽屍林之六法:怕染庸俗不與人交往;
三門隱行所作人不見;不求衣食屍食衣維生;
無有恐怖飛禽之行為;密行護持覺受斷凡行;
證悟自住法性之大樂。諸行解脫道者上法門。

最上瑜伽離方之六法:故鄉異地何境皆不貪;
未墮一切常邊與斷邊;任何親怨悉皆不相識;
不貪一處漂泊如浮雲;六聚外境均現為助伴;
是賢是劣皆無執著心;此乃解脫道之最上門。

欲修法者需斷六顧慮:斷除顧慮他怒護情面;
斷除顧慮無財而積財;斷除顧慮受苦籌畫事;
斷除顧慮位元低謀高位;斷除顧慮受害求世法;
斷除顧慮位高擾他心。

實修閉關要訣之六法:遠離貪嗔乃為外閉關;
無有積蓄乃為內閉關;遠離二取乃為密閉關;
不希善妙乃為上閉關;不憂惡劣乃為下閉關;
無事無執乃為中閉關。若具此六不會出違緣。

成就佛果所依之六法:修法依賴殊勝暇滿身;
不修不解脫故依修法;謹慎修持依賴知法義;
了知法義依賴初聞法;所聞實修依賴于思維;
一切依賴殊勝善知識。

具足善妙法相之六法:積累福德族貴性調柔;
見多識廣通曉所知義;智慧高超證悟法性義;
勤修出現證相成就相;大悲善巧無厭利他眾;
具有竅訣能引導眾生。此乃殊勝大德之風範。

賢善弟子所依之六法:厭離三有厭惡諸迷現;
放棄無有必要非法事;拋棄如敵憒鬧散亂事;
毫不希求地位與名利;斷絕親友情面之牽連,
捨棄貪親嗔怨之噁心;捨棄俗世修持殊勝法。

不受他人控制之六法:不成無有自由之奴僕;
不成夫妻無聚之束縛;不成大人自在行正法;
無有羈絆隨心所欲行;不立不能成辦之誓言;
惡業軍隊苦海未湧現。如是自由諸眾當生喜。

諸修行者生活之六法:不墮二邊資具自維生;
明確食量饑飽當平衡;不患四大紊亂之疾病;
享用美味佳餚不過飽;飲食過劣身體不衰弱;
晝夜適度斷除非時餐。此乃修法成功之助伴。

激勵信心精進之六法:值遇惡緣生起無常心;
了知因果惡業棄如毒;敬信究竟上師視為佛;
誠信正法行善生歡喜;信仰僧眾視為護送者;
欲成佛者盡力勤修法。此為善緣正士之規範。
調伏淨化自心之六法:邪心不盛法心不改變;
堪忍難忍挫折等痛苦;見輪回過畏懼生厭離;
無有劣器過患心清淨;廣聞博思證悟勝法義;
成深灌頂誓言之法器,猶如海島寶器極罕見。

惡緣不毀修行之六法:身體忍耐形形色色苦;
口中不言無義之綺語;內心承受苦樂賢劣刺;
無人靜處忍受疲厭懼;憒鬧城中無散能對治;
護持學處能伏諸惡緣。具足此等修道順利成。

相應解脫功德之六法:相應顯宗修持來世覺;
相應密法三身轉道用;相應究竟之要斷歧途;
相應大乘所作皆利他;相應小乘斷除輪回事;
此修行者心與法相應。

摧毀頑固貪執之六法:六境虛妄斷定為迷亂;
所作無義斷定為迷亂;貪執欺惑斷定為迷亂;
名聞利養斷定為迷亂;怨親不定斷定為迷亂;
若知無實摧毀迷現執。

暇滿人身具義之六法:財富無義欺故勤修法;
聽聞隨詞句故勤修法;僅知失精華故勤修法;
思維增妄念故勤修法;傳講耽字面故勤修法;
未修不成佛故勤修法。

捨棄輪回修心之六法:無義欺惑故舍世間事;
增長貪愛故舍欲妙執;無有實義故舍惡希求;
終棄一切故舍財物執;聚際必散故舍親情戀;
禍害根源故舍貪嗔執。若舍此等正法自然成。

生起因果定解之六法:聽聞三藏誠信因果法;
水滴滿瓶為例積二資;火星焚林為例斷罪業;
苦樂昔業致故積福德;一時無法圓資次第修;
當知若有我執定有業。

聽聞法器應斷之六過:時機尚未成熟如陶坯;
耳不專注如器口朝下;聽聞不記心中如漏器;
相雜煩惱而聞如毒器;所聞不為道用如垢器;
以知詞句傲慢如劣器。斷除諸過如法而諦聽。

真實聽聞妙法之六法:具勝智慧正直求法義;
依善知識聞法不厭足;多依上師令諸智者喜;
多聞開啟種種妙法門;多聞佛法反復明確義;
廣聞博學詢問與辯論;受持浩如煙海之法藏。

正確思維法義之六法:思此詞句宣說何意義;
有何分類歸納為何意;有何異名歸屬於何法;
如何歸納概括而實修。細緻思維能啟法寶門。

正確修行法義之六法:了達實相解脫常斷邊;
成大乘道空見具大悲;自住法性無有沉掉散;
止觀雙運增上諸證相;無有希憂所緣二取相;
成為諸煩惱障之對治。修此禪定者趨三有岸。

不為外緣所害之六法:了知贊毀均為空穀聲;
不執他人對己之貪嗔;自之行為不違諸正法;
不求積蓄佈施資具果;不舍鼓勵行善之病魔;
不斷生起敬信清淨觀。此乃改變逆緣之勇士。
斷除垢染劣意之六法:追求名聲地位之劣意;
謀求利養受用之劣意;境現執為實有之劣意;
貪心纏繞身語之劣意;忙碌現世生計之劣意;
只求獨自解脫之劣意。此人著魔智者當棄之。

不隨外境所轉之六法:不中貪戀嗔恨故鄉毒;
不受恣意享受欲妙苦;不為世間八法刃擊中;
不染威儀狡猾之垢汙;不為各種憒鬧風吹動;
晝夜行持善法而度日,當入一切聖者之軌道。

以信療養身體之六法:以勝解信祈禱修上師;
以恭敬信精勤供三寶;以誠摯信觀修諸本尊;
以清淨信勤修法性義;以不退信惡緣轉助伴;
以究竟信佛法融自心。修解脫道此等極重要。

表裡如一持戒之六法:了知佛教根本為戒律;
了知引入惡趣即罪業;了知破戒失毀法根本;
了知戒為諸德之所依;了知戒為善趣之階梯;
了知戒為解脫之乘騎。守清淨戒可貴當謹持。

以對治勝惡緣之六法:依照小乘惡緣棄如敵;
依照大乘惡緣悉淨除;依照密宗方便轉道用;
最深要訣惡緣自解脫;離邊性中惡緣自息滅;
決定惡緣皆為無所尋。相應根基無論修何者;
勝過煩惱怨敵極關要。

具相賢善弟子之六法:具足知慚有愧人格好;
依教奉行信解皆圓滿;甯捨身命修法毅力堅;
慈愛道友大悲潤相續;無有厭倦安忍利他眾;
三門寂靜守護誓言戒。此乃善緣妙法甘露器。

思維暇滿難得之六法:人身難得今當獲成就;
上師難逢當取功德果;正法難遇故當勤實修;
深義難聞當修耳傳藏;迷現難斷當修無二義;
順緣難聚具時當勤修。此乃現後世樂之忠告。

趨入正法關鍵之六法:後世漫長佈施極關鍵;
善趣階梯持戒極關鍵;忍辱鎧甲安忍極關鍵;
功德源泉精進極關鍵;不為緣動靜慮極關鍵;
自成二利智慧極關鍵。具足此要速詣解脫道。

不具關鍵過患之六法:不行佈施投生餓鬼界;
不守戒律轉於旁生界;不修安忍墮入地獄界;
不勤精進生於無暇處;不修禪定四魔在前候;
不修智慧永久沉三有。不行六度諸敵在前候。

修甚深義無需之六法:處處增善無需依靜處;
妄念自解無需舍輪回;自不放逸無需護他心;
證悟心性無需誦經典;了悟幻化無需斷貪執;
通達實相無需尋佛果。具足此等大士能利眾。

修法殊勝助緣之六法:殊勝福田恭敬師三寶;
殊勝看破捨棄今生事;殊勝財富依止聞思信;
殊勝親友了達心本面;殊勝發心斬斷私欲藤;
殊勝證相上師視為佛。若具此等任運成二利。

應當斷除非事之六法:斷除不知他心誹謗人;
斷除信士生厭之邪命;斷除過分放蕩瘋狂行;
斷除輕辱他人我慢心;斷除為求衣食舍正法;
斷除輕視因果深緣起。若斷此六非事成正士。

諸修行人應為之六法:頂戴上師本尊空行眾;
三門善法轉為菩提道;拋棄我執實執與常執;
剷除一切今生之念頭;以對治力擯除五毒惑;
積累聞思修行之財富。以此可令自他變富裕。

實修法時所需之六法:定然速死故需舍非法;
渾噩易生故需斷懈怠;精進易失故需依對治;
敬信易退故需恒串習;迷亂難斷故需知無實;
邪行易染故需不交往。

趨入佛教皈依之六法:佛陀三身所修之皈依;
三乘之法行道之皈依;聲緣淨心助伴之皈依;
成就上師所依之皈依;一切本尊成就之皈依;
智慧空行加持之皈依。此等前行之法極重要。

一切信士當知之六法:知為當為利己之正法;
知舍當舍迷現之貪執;知聞當聞上師之教言;
知斷當斷三門之罪業;知行當行正法之深義;
知觀當觀心性之實義。如是而行趨向真實義。

諸善緣者修要之六法:實相無作故無戲重要;
修持光明故無散重要;行為如幻故無實重要;
果任運成故自具重要;惡緣自解故無執重要;
苦樂為心故修煉重要。若具此要無勤成諸事。

以理督促自己之六法:壽命不定理當精進行;
輪回痛苦理當生厭離;六道眾生理當以悲護;
恭敬上師理當不間斷;甚深竅訣理當勤實修;
見性之時理當依靜處。隨理之人乃為最勝士。

需知各乘攝義之六法:需知煩惱本身之過患;
需知斷煩惱為聲緣道;需知淨煩惱為菩薩道;
需知轉煩惱為密乘道;需知認識惑為自然智;
需知解脫取捨無所尋。若具此等則無煩惱垢。

行正法者應具之六法:知輪回苦如尋惡人過;
逃出輪回如軍人投降;不復流轉如狐逃脫籠;
斷絕輪回如眷棄昏君;漂泊之憂如險地尋道;
解脫之心如冰化為水。

相續修法應具之六心:持法之心如蜂釀蜂蜜;
思維之心如石中尋金;通達之心如同獲純金;
串習之心如同擦拭金;增德之心如金成飾品;
現前之心如成諸所願。

與大乘道相聯之六法:見與體驗相聯滅實執;
信心精進相聯遣懈怠;方便智慧相聯離小乘;
自錯他對相聯除嗔心;敬信毅力相聯詣聖道;
聞思實修相聯斷歧途。真實做到之人極罕見。

最為無上教授之六法:悟實相乃無上之聞法;
根除輪回無上之思維;生起智慧無上方便道;
堪修正法無上之加持;證無生死無上之悉地;
證無所得無上之定量。若修此等佛果自中生。

修行不為他轉之六法:不為暫時愛友之緣轉;
不為面諛飲食之緣轉;不為交往散亂之緣轉;
不為親友情感之緣轉;不為能工巧匠之緣轉;
不為積蓄財物之緣轉。具此六者究竟正法道。

觀察而舍人格之六過:心亂謗他五毒極粗重;
無所事事心粗無主見;喜愛無義瑣事及交際;
剛愎自用不聽他人勸;趨附高官喜新延誤事;
虛偽狡猾懷恨在內心。觀察修法過患而捨棄。

行為劣者過患之六法:不報恩德恩將以仇報;
無自知明過分要求他;反復無常情緒多變化;
口是心非表面假奉承;不知具義心雜喜言談;
從未利他反懷有希望。如是違法之人當離棄。

遠離一切過患之六法:心地善良穩重瑣事鮮;
誓言堅定安忍具毅力;不為他害不為外緣轉;
情意長久敬信裡表一;心純善巧方便智慧高;
不言他過根除自過患。如是勝士堪為菩提友。

修法之人嫉妒之六過:欲得勝他豐富之受用;
欲求眾多眷屬與弟子;欲求一切廣大福德財;
欲求美名飛幡遍世界;欲求自力超勝一切人;
除己之外一人亦不想。此人已被欲天箭射中。

心懷嫉妒外相之六法:羡慕具有福德憒鬧者;
惡語中傷行法之大德;見他圓滿嗔恨擾自心;
嘲笑譏諷慈心利他者;詆毀誹謗修行成就者;
袒護協助無明邪見者。

依止如此劣者之六過:僅見亦退信心出離心;
僅聞亦離殊勝解脫道;僅念亦播輪回之種子;
僅觸亦失加持與悉地;僅談亦滅敬信清淨心;
結上法緣為魔所加持,死後墮入無間地獄中。
是故當舍如此惡緣者。

劣人所具惡相之六法:不如俗人豈能成行者?
不如賤種豈能成信徒?不如外道豈能成菩薩?
不如邪見者豈成咒師?不如罪人豈能成修士?
離佛法者豈能有見修?此乃佛教之賊假行者,
引信士入邪道當棄之。

不得成就脫離之六法:雖具發心然若未發願,
不能播下色身之種子;雖有悲心若未滅私欲,
不入利他大乘之行列;雖行隨順時機未成熟,
不成利他反成譏諷因;雖居深山若未生厭離,
難以斬斷依附貪嗔藤;無有敬信雖空口祈禱,
不獲一滴加持甘露雨;智慧雖高若未離戲論,
不辨輪涅縛於宗派籠。是故竅訣融心極重要。

諸修行者需具之六法:畏懼輪回如被屠夫追;
精進行善如同耕田地;依對治如患者服良藥;
精勤利他如同育幼子;善調自心如同揉皮革;
滅我執敵如同伏冤家。恒時依止此等六需具。

究竟調伏自心之六法:究竟解脫乃斷故鄉執;
究竟務農乃勤行善法;究竟歸宿乃得實相地;
究竟守護乃棄愛我執;究竟調伏乃滅五毒敵;
究竟實修無散護正念。若具此六所願如意成。

諸修行者危險之六法:雖具信心若未斷名利,
終有世法危險當謹慎;雖依靜處若未具出離,
終有散亂危險當謹慎;雖具道相若未斷慢心,
終有魔障危險當謹慎;雖集護法若不具悲心,
終有業倒危險當謹慎;雖具高見若未除貪執,
終成油子危險當謹慎;雖勤利眾若為私欲縛,
終成騙子危險當謹慎。

斷除障礙所需之六法:斷除不持正法大障礙;
斷除不知魔業大障礙;斷不敬信上師大障礙;
斷不淨觀道友大障礙;斷謗入勝乘士大障礙;
斷除三門罪行諂誑障。修解脫道斷此極重要。

離障無價珍寶之六法:不圖回報無偏發佈施;
不求世間護持清淨戒;不舍有情生起慈悲心;
了知正法求法不厭足;不求利養為眾示佛法;
無偏平等善待諸眾生。此乃最妙殊勝之行為。

大乘佛教功德之六法:依止上師亦無懈怠心;
饒益有情亦無厭倦心;證悟實相亦無我慢心;
拋棄於眾無益利養心;於深法義無有畏懼心;
積累善資無有知足心。

摧毀煩惱大敵之六法:數日修善不可滅煩惱,
持之以恆修法尤重要;無始煩惱極為難調故,
依止最深對治尤重要;我執難滅二取力強故,
勤修福慧資糧尤重要;輪回痼疾長久難治癒,
恒依名醫上師尤重要;五毒烈火極難熄滅故,
依附菩提心海尤重要;積累惡業道極平坦故,
登上解脫階梯尤重要。

三藏差別殊勝之六法:聲聞師前聆聽三藏聲;
緣覺自證內現緣起法;菩薩具利自他無量智;
聲聞學處片面調自續;緣覺中等精勤求自利;
菩薩必定具足大悲心。

觀察世間過患之六法:美名如雷聲故斷喜愛;
受用如浮雲故斷貪執;眷如不孝子故斷指望;
住處如客棧故往深山;幸福如美夢故莫實執;
終拋一切離世故斷貪。如是而行愈來愈安樂。

諸修行者需做之六法:身在何處皆需利他眾,
故當發大願修菩提心;樂時需知正法加持致,
故當精勤深思法利益;苦時需知往昔業力致,
故當深思業果而修心;病時需知行善修法故,
健康時當小心又謹慎;老時需要內心安樂故,
年輕時當勤積資淨障;死時需要諸事圓滿故,
未死之前牽連當斷絕。本人深感此等乃心法。

擊中要害竅訣之六法:家人猶如集市之過客,
不知何時分離當修法;親友猶如柳枝聚小鳥,
不知何時分散斷愛戀;壽命無常猶如草露珠,
故當勇猛精勤修正法;多言迷亂敵起如鸚鵡,
當禁無稽之談諸綺語;修法猶如海島取寶珠,
切莫廣弘耳傳之竅訣;長期相處亦見佛有過,
故勿與諸他人共居住。此乃殊勝心語當恭聽。

諸修行人時間之六法:值遇具有法相上師時,
乃斷戲論之際問疑難;覺性值遇逆緣外境時,
結合實修之際當修煉;獲得甚深耳傳竅訣時,
乃滅迷亂之際住本性;猛厲精進勤修正法時,
乃招違緣之際觀察魔;修行究竟即將成就時,
乃遭魔障之際當謹慎;觀實相義修煉妙力時,
乃有歧途之際依上師。此等乃深要訣當銘記。

如理修行所需之六法:惡行易染故勿交往人;
善行難學故依善知識;境易惑心故勿散外境;
心易迷茫莫隨外境轉;貪嗔力強切莫執偏袒;
迷現易沾根除諸貪執。

命終無有後悔之六法:知慚有愧死亦無後悔;
未造惡業死亦無後悔;財用於法死亦無後悔;
淨持三戒死亦無後悔;恒勤行善死亦無後悔;
自心無愧死亦無後悔。具備此等無悔極重要。

諸中根者所具六歡喜:依三寶離輪回真歡喜;
積資今來安樂真歡喜;守誓空行相迎真歡喜;
本尊中陰引路真歡喜;與師永不分離真歡喜;
修心性現光明真歡喜。此乃死亦歡喜深教言。

上等瑜伽無死之六法:自證密意本來無死亡;
自然智慧本來無死亡;光明法性本來無死亡;
覺性離執本來無死亡;因果自淨本來無死亡;
無有希憂虛空無死亡。若證此理遠離死主魔。

未證實執過患之六法:自己本有他處去尋覓;
不知大修實相為相縛;不知境現虛妄執實有;
未證實相一體執各自;不知自證本體轉輪回;
未斷迷亂貪執為魔欺。觀察未證邪過斷除之。

不復返回竅訣之六法:依止上師世法不復返;
思維境過世法不復返;思維苦樂世法不復返;
思維世過世法不復返;觀察迷亂世法不復返;
思維苦沼世法不復返。如是思維擺脫世間法。

對治哨兵守護之六法:晝夜壽賊對治哨兵守;
五毒焚心對治哨兵守;貪不厭足對治哨兵守;
猛烈業力對治哨兵守;無義瑣事對治哨兵守;
三門所行對治哨兵守。令惑敵匪無機可乘入。

實修不成六種歧途相:無用之人無義耗人生;
求名之人貪圖耗人生;貪食之人忙碌為果腹;
愚翁經商牟利耗人生;無信聞思成法油子因;
不聞盲修誤入邪道因。不入此六歧途極重要。

出現過失遣除之六法:若失敬信思維德難得;
若隨散亂妄念轉道用;修無進展依種種方便;
四大不調了悟因緣法;受用殆盡積資供食子;
若失發心再三依對治。依此可除所現諸障礙。

調伏相續內外六要訣:斷除我執之藤內要訣;
外境轉為法身外要訣;分別執著道用密要訣;
究竟見解密意上要訣;依教如理行法下要訣;
專心護持正知中要訣。具此等者速詣解脫道。

欲成佛者重要之六法:雖證如幻警因果重要;
雖得定解不輕毀重要;雖現助伴依靜處重要;
雖知無修調妄念重要;無入出定不庸俗重要;
雖證實相通教理重要。境界雖高不離此重要。
宣說邊執束縛之六法:若貪縱是本尊亦束縛;
若執縱是高見亦束縛;執著縱是悲心亦束縛;
自詡縱是深意亦束縛;貪執縱是證相亦束縛;
執受縱是無二亦束縛。何況庸俗我執與財物?
故無任何貪執極重要。

斬斷束縛鐐銬六竅訣:斷貪增財守財之鐐銬;
斷貪種姓名利之鐐銬;斷貪散亂憒鬧之鐐銬;
斷貪名言我慢之鐐銬;斷貪證相慢心之鐐銬;
斷貪法行對治之鐐銬。斷此鐐銬修行人罕見。

諸修行人必定之六法:若離生起貪嗔之對境,
則諸法行善根自然增;若無暴躁易怒計較心,
則定情意長久無爭論;若遵上師言教敬行持,
定得攝受加持與悉地;若己不為他人所控制,
則定快樂修行得究竟;若自行為松緩又調柔,
則定相合眾人之心意;若無偏袒執著心善良,
定受眾人信任與稱讚。

斷除惡劣奢望之六法:未曾利他奢望自得利;
未經苦行奢望得安樂;未修正法奢望獲成就;
未舍世法奢望得正法;自己未修僅說想利他;
稍修佛法奢望得利養。故當斷除此等六奢望,
否則如東西海離解脫。

秉性惡劣行為之六法:若分飲食欲得最上等;
倘若經商欲求自得利;若著衣服求自舒適暖;
自求佳品劣物施他人;住一日亦欲求自喜處;
愛戀親友勝過法上師。如是之人解脫苗乾枯。

無誤趨入正道之六法:居於靜處勿執我我所;
生活條件勿執我我所;持戒賢智勿執為高位;
行為清淨勿護他情面;大悲利他勿混家人財;
無偏佈施勿求得回報。

獨立自主實修之六法:表裡如一持戒堪逆緣;
精通竅訣了達實修法;知除違緣病魔障方法;
聞思究竟無需問他人;根除歧途通達大小乘;
具有魔不能害之鎧甲。

斷除慚愧教言之六法:若積財物資具真慚愧;
若愛妙衣打扮真慚愧;若愛裝飾美容真慚愧;
若喜散亂求財真慚愧;若行諸多非法真慚愧;
若具貢高我慢真慚愧。誠心修法之人當斷除。

追尋前輩足跡之六法:專念無常死亡為鞭策;
了知輪回痛苦捨棄之;拋棄國政受用如唾液;
以信精進趨入正法門;尋善知識聞思斷戲論;
歷經苦行不顧惜身命。如是而行必將獲成就,
故當堅定不移勤修持。

從中出現利他之六法:大悲究竟慈愛無親疏;
證悟如量無迷無我執;了知他心通達緣起法;
證悟法性一切現助伴;加持入心能轉他人心;
時機成熟攝受諸信眾。此時圓滿內外諸緣起。

善法未入自心六過患:若未實修知亦漂輪回;
靶置身旁箭射向遠處;匪於東山西山去追趕;
賊逃林中上沙山追蹤;人被水沖卻去幹地救;
有吠陀經不知禳解術。如是之人遠離大樂果。

導致困難過患之六法:希求輪回生起正信難;
無有慚愧護持三戒難;未遇上師入解脫道難;
不依方便道則現智難;未離邊執證悟見解難;
無有神通利益他眾難。因困難故成全者罕見。

專心不散實修之六法:憶念暇滿捨棄無義事;
專念無常遠離懈怠敵;獲得悉地精進不間斷;
證相增上修法有興趣;覺性自在散亂現法性;
顯密正法融入自相續。

乃至究竟依止之六法:捨棄親友依止法道友;
捨棄惡友依止賢智師;捨棄商議依止永樂法;
依止聞思盡力調伏心;舍離城鄉依止寂靜山;
尋覓教言精進而修持。如是而行迅速得成就。

利益損害相雜之六法:依止不生功德之上師;
攝受不入正軌之弟子;不離世間八法而修行;
邪命養活同時利他眾;受持無有護心之戒律;
善惡錯亂行持密宗法。利害相混乃修法形象。

壓服邪念如釘之六法:作害怨敵越伏越多故,
壓邪調伏我執為要訣;欲妙愈享貪婪愈多故,
壓邪強制斷貪為要訣;閒言碎語愈說愈多故,
壓邪禁語獨處為要訣;護持他心愈做愈多故,
壓邪自然安住為要訣;緊搓自心疙瘩愈多故,
壓邪自心放鬆為要訣;世間雜事愈做愈多故,
壓邪安住自心為要訣。具足此等滅除希憂執。

法融自心驗相之六法:知妙欲魔不貪輪回相;
所作利眾蒙受加持相;覺性自在獲勝成就相;
不隨他轉生起正見相;想見上師具有敬信相;
捨棄今生已得法利相。具此六相乃為真正士。

宣說所需不懼之六法:實修深義不懼惡念敵;
觀心性義不懼八法敵;修煉法身不懼二取敵;
無基道用不懼二障敵;實修大樂不懼痛苦敵;
實修本體不懼希憂敵。具足此等而行成大事。

趨入正法取捨之六法:不依正知行為不如法;
不舍隨順行善不正規;不依要訣不生暖覺受;
時機未到不能利他眾;不具威力不能遣違緣;
智悲脫離即生不成佛。是故依要行善極重要。

斷除惡劣之想六種法:上師視為凡夫離加持;
道友視為怨敵毀誓言;自高自大遠離正法道;
販賣教言邪命而養活;不修本尊捨棄正法道;
行法尋財遠離解脫道。離六惡想而修極重要。

忘失解脫正道之六法:散于外境忘失敬信心;
忙碌溫飽忘失三寶尊;性惡急躁忘失密誓言;
盲目無知忘失輪回苦;愛財謀利忘失行善法;
起嗔毒心忘失菩提心;放蕩不羈忘失惡趣苦。
具此六法長久漂輪回。

激勵自己教言之六法:正士傳家之寶即修行,
切莫懈怠拖延修正法;妄念乃為焚燒智慧因,
莫視執著所緣為殊勝;痛苦逆緣激勵行善法,
切莫憂傷呻吟而斷之;顯現五毒乃為智密道,
見敵害己切莫生反感;種種違緣乃是成就兆,
切莫懷有惡意生嗔心;輪回顯現乃是佛淨刹,
莫執迷現二取為實有。

染汙法性歧途之六法:實相本是逸然無偏袒,
然被貪心分別妄念染;法性本是遠離諸言思,
然被有無邊執增損染;心性本是無二無生滅,
然被執著生死想所染;境現本是心性空明鏡,
然被貪嗔二取實執染;勝義本是離諸戲論相,
然被實執懷疑所污染;實相無偏阿賴耶緣起,
然被二取迷亂習氣染。

斷除邪命養活之六法:斷除詐現威儀之邪命;
斷除諂媚奉承之邪命;斷除旁敲側擊之邪命;
斷除巧取訛索之邪命;斷除贈微博厚之邪命;
斷除恣意享財之邪命。如理修法斷此為最佳。

宣說共法教言之六法:循序漸進為淨行教言;
修四無量為發心教言;現空雙運為實修教言;
甚深地道為尋要教言;正見心性邊解脫教言;
無偏聞思乃殊勝教言。

斷絕希望竅訣之六法:無愧之人守戒無希望;
不精進者修法無希望;無敬信者得加持無望;
無智之人證悟無希望;懈怠者獲道相無希望;
惡意之人利他無希望。

宣說修學次第之六法:入門初學諷誦聲因明;
次當守戒聞思諸經論;第三依止上師入正道;
第四令師生喜聞教授;第五精進修持究竟法;
第六無有厭倦利他眾。隨學此等大德之規範。

護持善緣弟子之六法:了知攝受有緣具信者;
令其精進修道棄瑣事;令其實修不耽聞思句;
令其行善不求得名利;令其不積財物學知足;
令其修法圓滿斷今世。如是善巧賢明上師軌。

正念哨兵巡視之六法:正念巡視心散現世否?
正念巡視懈怠散亂否:正念巡視出現歧障否?
正念巡視妄念紛呈否?正念巡視口出綺語否?
正念巡視庸俗而住否?

諸修行人當作之六法:壽命無常速逝當修法;
業果細微當取捨善惡;利他難成切莫失自利;
學問無窮切莫耽詞句;未生定解切莫盲目修;
賢善戒淨博學莫驕傲。

欲修行者慎思之六法:未舍今生故土不願離;
未斷貪執靜處呆不住;未通宗派自心為法縛;
未生禪定墊上坐不住;無有對治不能勝散亂;
執戒禁取智慧亦成毒。是故慎思此等極重要。

詳說內外道相之六法:具觀察者做事皆究竟;
具證悟者所言皆穩固;具遠見者何事皆了知;
生定解者苦行能堪忍;心法相融之人調相續;
具智慧者聞法不厭足。此等即是內證相外現。
解開二取繩結之六法:生貪嗔時觀心即解開;
生五毒時觀本面解開;生痛苦時修大樂解開;
生雜念時觀自性解開;生厭倦時放鬆即解開;
處茫然時具明清解開。

當與修法結合之六法:甚深教言結合師指示;
指示結合前輩之傳統;傳統亦與體驗相結合;
體驗必須結合諸暖相;暖相需與所得果結合;
果位需與利他相結合。脫離此等修法誤歧途。

極為重要教言之六法:行善不離禪坐極重要;
心與教法相應極重要;外緣不亂禪定極重要;
正見解脫邊執極重要;境界不離法性極重要;
所現方便生智極重要。

當行真實正法之六要:觀輪回過當除貪執心;
修煉無實當知如幻化;發菩提心當唯行利他;
密意離思當辨輪涅法;一切妄念當知自解智;
自獲加持當轉他人心。

斷除修行歧途之六法:心不散亂離戲中安住;
心不茫然自具明覺性;心不漠然以正念攝持;
心不愕然具明樂覺受;心無希憂光明任運成;
心無方圓無偏而觀修。如是而行無誤殊勝道。

諸入道者莫成之六法:穩固信心莫成二取心;
厭離輪回莫成痛苦心;廣聞博學莫成為名言;
精進修行莫成圖安樂;發心利他莫成為形象;
高高見解莫成傲慢心,此等極為重要具者少。

作為最深要訣之六法:滅除我執恒自取失敗;
根除實執莫有表功心;斷除無義散亂閒雜語;
所見皆觀離戲之心性;斷絕牽連莫隨六境轉;
遠離貪執了達法性義。如是而行自利速成辦。

詳細宣說真相之六法:誠心依止上師無迷亂;
及時行善死亦無後悔;不執親怨相合眾人心;
感恩圖報眾皆成恩人;斷除嫉妒報復調自續;
追循前輩足跡成所願。

最深解脫相續之六法:見為心性認識其本面;
修為光明境界詣明性;行為如幻所行轉道用;
體驗現為法性斷貪執;果位自具放下希憂執;
事業利他悲心度眾生。

諸修行人秉性之六法:發心利他則愛諸有情,
出現嗔心當知安忍伴;仁慈佈施則具眷屬眾,
未聚當知增上善法緣;具有證悟雲集護法神,
未集當知失毀誓言致;斷除貪心集聚諸財物,
未集當知往昔業所感;接近成就違緣多出現,
未現當知前輩師加持;精進修行之人易著魔,
未著當知行善極切要。未知此理容易生邪見。

究竟了義教授之六法:欲證見解當尋證悟者,
未得見者脫離四邊網;欲修等持當尋觀修者,
未得修者動念無實體;欲持行為當尋行持者,
未得行者無別自解脫;欲獲果位當尋獲得者,
未得果者自然圓三身;欲成事業當尋成辦者,
未得成者未尋任運成;欲得地道當尋得證者,
未得證者詣至實相地。此乃究竟精華之教授,
當知一切皆為覺性幻。

調伏自心殊勝之六法:摧毀自以為是我慢山;
所嫉妒者頂戴為本尊;貪執利他以慧利刃斷;
辨別善惡勿謗因果法;不謗正法調柔不放逸;
妄想他過思自不清淨。如是而行心與法相應。

區分界限直指之六法:覺性明淨解脫宗派執,
即是直指見解當斷定;自性大樂解脫緣二執,
即是直指修持護本性;方便智慧雙運果道用,
即是直指行為如幻行;現有刹土斷除耽俗念,
即是直指誓言當清淨;所現自然智慧大樂性,
即是直指四灌證地道。如是行即密宗瑜伽士。

如法行持具足之六度:無有貪執即是佈施度;
自心無垢即是持戒度;無有嗔心即是安忍度;
厭離出離即是精進度;安住密意即是禪定度;
證悟心性即是智慧度。

大乘總綱教言之六法:恒念死亡鞭策己精進;
所行均依串習修正法;籌畫所作積善淨惡業;
勤積二資行持三殊勝;心向正法行善入正軌;
所作利他相應無我義。何人行此趨入勝藏乘。

斷除脫離過患之六法:依止具相上師勿脫離,
若離不能進入解脫道;自心穩固信心勿脫離,
若離不能詣至法性境;實修甚深竅訣勿脫離,
若離不生菩提之苗芽;廣聞博思智慧勿脫離,
若離不解懷疑之束縛;住所山間靜處勿脫離,
若離則隨散亂憒鬧轉;精進毅力誓言勿脫離,
若離無有獲得功德時。是故不相脫離極重要。

恒依止時除魔之六法:依上師時莫入剛強魔;
依三寶時莫入不敬魔;依靜處時莫入懈怠魔;
聞思之時莫入難化魔;修禪定時莫入無增魔;
利他之時莫入散亂魔。不入此等魔者如晨星。

修學究竟相伴之六法:殊勝見解相伴穩固翅,
否則無法翱翔法性空;清淨誓言相伴三學處,
否則無法獲得諸成就;殊勝行為相伴諸時機,
否則無法渡至輪回岸;實修相伴自然智慧見,
否則無法根除二取惑;覺受增上相伴修妙力,
否則無法戰勝煩惱敵;甚深竅訣相伴諸境界,
否則無法實現諸願望。故當修此真實精藏義。

宣說主要教言之六法:主要住處依止寂靜山,
否則他境皆是痛苦因;主要道相上師敬為佛,
其餘道相錯亂緣起法;主要誓言現空皆雙運,
否則相互脫離不成就;主要證相妄念轉為智,
否則無法擊敗所斷軍;主要作想斷除輪回貪,
否則將隨今生瑣事轉;主要見解認識證者面,
否則不能擺脫常斷邊。恭敬牢記此等珍貴藏。

宣說自然成就之六法:捨棄瑣事自然成善法;
三學清淨自然聚護法;悲心究竟自然利眾生;
念修圓滿自然成事業;悠然放鬆自然見法性;
成就殊勝自然成共同。
不墮眾多人中之六法:不斷耽著愛現世者多;
不修佛法平庸死者多;不依對治毀三戒者多;
不行聞思盲目修者多;輕視因果墮惡趣者多;
修為憒鬧之魔誘者多。望己莫墮眾多人之中。

以六肯定戰勝諸魔眾:專心修法不著懈怠魔;
修心重他不著私欲魔;實相斷定不著懷疑魔;
實修離邊不著偏袒魔;修行核心不著空談魔;
密意離邊不著宗派魔。

謹慎抉擇標準之六法:細緻取捨因果誠信量;
言語小心有愧之標準;薰染功德善友之標準;
心性離境妙修之標準;功過不混實修圓滿量;
三身道用法盡之標準。具足此量之士最殊勝。

不應具有罪過之六法:受三戒律不應染墮罪;
隨精華義不應隨詞句;修菩提者不應墮八法;
獲得人身不應空耗廢;得深義法不應求劣法;
精通講法不應無實修。

思維修行過患之六法:若多違緣則斷隨順行;
若貪世間則觀修無常;若無悲心以己為例觀;
若失加持則勤生敬信;若多損害則自多磨煉;
若欲利他發心與發願。如是而行脫離諸過患。

所修妙法正量之六法:受持經續佛語之正量;
傳承不斷教言之正量;未染破戒加持之正量;
未染邪法真實之正量;調伏自續覺受之正量;
現量比量推理之正量。具此六種正量極重要。

揭露自己過失之六法:勿以虛偽惡規欺自己;
勿以不善惡業毀自己;勿著貪執鬼祟之自魔;
勿以嗔心擾亂自相續;勿以散亂憒鬧欺自己;
勿令自墮輪回之深淵。聽此忠告前途定善妙。

宣說總結高低之六法:上供上師本尊空行眾;
下斷器情受用之牽連;中間修煉現空雙運義;
向外善根回向諸眾生;向內三寶功德入自心;
中間自他行善趨空性。依此成就深道精藏法。

違背正法可悲之六處:獲人身後造罪誠可悲;
遇正法後不修誠可悲;受戒律後破戒誠可悲;
失誓修行之人誠可悲;以法邪命養活誠可悲;
謀求自利利他誠可悲。思可悲人極多真失望。

宣說喪失正法之六因:依止惡友喪失善法因;
觀察師過喪失敬信因;不勤修行喪失覺受因;
處散亂中喪失聖法因;觀察他過喪失淨心因;
盲目認識導致迷亂因。當斷此等六因修妙法。

不予六敵教授之六法:暇滿人身不予溫飽敵;
發心利他不予小乘敵;心性寶珠不予迷亂敵;
二資至寶不予今生敵;精華修法不予懈怠敵;
敬信誠心不予邪見敵。

恣意享受欲妙之六過:眼為色欺如蛾撲燈火;
耳為聲欺如獸聽琵琶;鼻為香欺如蜂嗅旃檀;
舌為味欺如魚縛鐵勾;身為觸欺如象入淤泥;
意為法欺如駱駝失子。六識切莫恣意享外境。
違緣轉為道用之六法:今生念起自內斷貪執;
出現病魔視為淨罪障;逆境違緣視為勸行善;
怨敵損害視為勸安忍;所現妄念明觀為智慧;
器情顯現視為佛刹土。如是諸緣皆成菩提道。

未知此理誤解之六法:對於功德過患行取捨;
對於六道輪回執高低;對於覺性本面執生滅;
對於通徹智慧行斷治;對於覺性之義欲修證;
妄想他處尋求勝妙果。未懂高深義之自性故,
淺慧凡夫追求世間法。

諸修行者羞愧之六法:入佛門者造罪真羞愧;
耽著詞句不修真羞愧;立誓發心執我真羞愧;
佛法世法混淆真羞愧;貪戀嗔恨爭論真羞愧;
誹謗正法與人真羞愧。如理斷此羞愧者極罕。

真實意義教言之六法:憒鬧乃是魔業斷散亂;
福祿乃是違緣舍興趣;名位乃是魔業處低位;
邊執乃是常斷知法界;無要乃是呆坐尋竅訣;
無覺受乃口禪調自續。如是而行成就妙功德。

了知分寸教授之六法:多次漂泊生死中陰故,
今日獲得堅地時已至;多次步入痛苦輪回故,
今趨大樂果位時已至;多次受舍生死五蘊故,
今獲無變法身時已至;多次迷於無明暗中故,
今點智慧燈火時已至;多次為此四魔摧毀故,
今勝輪回之敵時已至;多次作為貪欲奴隸故,
今獲永樂王位時已至。時間甚至已遲當思此。

觀察成為有義之六法:痛苦自性若未知大樂,
欲求安樂乃為大痛苦;貪嗔自性若未知等性,
取捨貪嗔乃為大過患;惡緣自性若未知助伴,
依他方便乃為大束縛;惡兆自性若未知吉祥,
成就亦成魔障與歧途;未以正法調伏自相續,
詞句豐富反成鸚鵡語;任何善行若不具發心,
亦成聲緣或隨福德分。故具真實要點極關鍵。

諸修行人自然之六法:依止靜處自然增善法;
讚歎他人自然起信心;調伏自續自然增善妙;
積累七財自然遣貧窮;功德增上自成佛子嗣;
護佑眾生自持佛子行。如此行持之士極鮮少。

依六重要生起歡喜心:深深生起敬信困難故,
精勤改變自心極重要;妄念現為助伴困難故,
生何憶念解脫極重要;器情現為淨刹困難故,
了知如夢如幻極重要;證悟解脫同時困難故,
勵力精勤觀修極重要;直接利益他眾困難故,
修學發願發心極重要;內心無有貪執困難故,
漸漸知足少欲極重要。修學此義速得殊勝果。

行法遠見斷定之六法:上之遠見斷定正見量;
下之遠見了知所行時;彼之遠見知境現如幻;
此之遠見捨棄二取執;外之遠見聞思無偏袒;
內之遠見調伏心五毒。如是而行擊敗輪回軍。

不能實現奢望之六法:未調自續奢望調他心;
耽著字面奢望悟實相;有緣觀修奢望淨煩惱;
依邊執法奢望獲解脫;不行善法奢望得善趣;
不斷惡業奢望離惡趣。如是奢望之人欺自己。

未覺喪失正念之六法:人生以五毒惑而虛度,
將墮惡趣自尚未發覺;誤入夫妻子孫束縛網,
將沉苦海自尚未發覺;貪親嗔敵偏袒而度日,
已造惡業自尚未發覺;三門所作所為未斷前,
希求安住心性失正念;今生世間瑣事未斷前,
希求入解脫道失正念;貪執空見詞句失境界,
希求證相暖相失正念。未覺喪失正念人太多!

自他共同需要之六法:思維輪回痛苦心向法;
恒修敬信調伏自相續;積善滅罪淨除自他障;
以善發心成辦自他利;灌頂教言令自他行善;
精進實修摧自他迷亂。

詳說關鍵要訣之六法:今生來世斷惡極關要;
行為不雜庸俗極關要;細心取捨因果極關要;
智慧大悲雙運極關要;方便欲妙道用極關要;
證悟法性得果極關要。誰具此等乃大瑜伽士。

無散轉為道用之六法:初學者當無散而修行;
修禪者當不散住法性;修習者當不散心境智;
得境界時無散與散者;穩固究竟散境現法性;
法盡之時超離言詮境。力求趨至如此之修量。

觀察極易錯亂之六法:信解厭離心情不安樂,
與因惡緣不喜易錯亂;深深生起無量敬信心,
彼與口頭虛偽之信心,短期而觀相互易錯亂;
內心斷絕親友之牽連,彼與薄情寡義易錯亂;
本尊賜予殊勝之成就,彼與魔緣幻變易錯亂;
悲心引導一切諸眾生,彼與形象利他易錯亂;
處於光明法性境界中,彼與落入單空易錯亂。

觀察彼等本質之六法:厭離不樂值遇三寶清,
惡緣不樂遇境皆不喜;深深生起敬信身心變,
口頭信心面部不改色;斷絕牽連了知無所需,
薄情寡義暫時離親屬;賜勝悉地數數生喜受,
遭魔違緣恐懼蒙自心;悲心利眾無有私欲心,
八法利他貪求自利養;法性境界諸根明又清,
空落愕然如籠罩黑暗。是故辨別真偽極關鍵。

一者即可竅訣之六法:一生即可今斷諸牽連;
一資即可上師視為佛;一事即可上師修為佛;
一戒即可斷除非法事;一悟即可動念認法性;
一修即可護持彼境界。聽取此言速成大樂果。

甚深要訣教授之六法:欲得法利心依有利法;
欲調自續自勸自修法;欲獲法身認識頓現念;
欲護覺受無散觀心性;欲斷動念捨棄風心法;
欲趨究竟不改住本性。此乃最深精華之教言。

內外緣起竅訣之六法:若生信心拋棄世間事;
若得加持生起卑微想;若具發心所作皆利他;
若斷貪執平息世八法;若證勝義自然無二取;
若督促己恒時勤行善。具此相士趨至三有岸。

大圓滿金剛句之六法:基大圓滿即抉擇心性;
道大圓滿實修邊解脫;果大圓滿希憂至盡地;
境大圓滿無有境心執;心大圓滿妄念現助伴;
義大圓滿動念自消失。誰知此理即是瑜伽王。

生起確信所現之六相:中陰自滅如賢護送者;
罪障自淨如寶珠自清;覺受自現如酒糟發酵;
大樂自起如同飲醇酒;心性自得如蜂粘花粉;
加持自獲如莊稼豐收。現此相時乃大瑜伽士。

諸修行者不近之六法:供養親友不趨近二資;
閒時修法不趨近悉地;行善除障不趨近佛果;
雜言誦經不趨近威力;具德傲慢不趨近證悟;
搞世間法不趨近佛法。未染此六不近極重要。

危險極大教誨之六法:交往野蠻之人危險大;
以法結緣惡人危險大;無有對治受戒危險大;
未曾聞思而修危險大;破誓言者修密危險大;
商主赴海取寶危險大。細察此大危險極關鍵。

實際修行教言之六法:一切所現本面自清住;
一切明覺自然自淨住;一切動念無有蹤跡住;
無別解脫逸然本解脫;觀解脫者輪涅皆成空;
滅除二取趨至實相基。若知此理精通勝乘義。

以絕非是區分之六法:求名福德絕非好上師;
過執財物絕非好行者;著重世法絕非好僧人;
偏執我見非好瑜伽士;次第經劫絕非好密宗;
墮入偏袒非好大圓滿。當知普通平等廣大義。

安住法性義中之六法:所取莫以五根為依處;
能取莫以散收而改造;明樂無執莫隨分別念;
自然悠然莫著戲論衣;法性逸然莫入執著籠;
全解脫心莫被想網縛。誰知此理趨近真實義。

未懂大乘法義之六法:于諸本是佛子之眾生,
輕蔑之人未懂大乘義;于諸本是勸善恩乞丐,
慳吝之人未懂大乘義;于諸本是安忍對境敵,
嗔恨之人未懂大乘義;於本遣過教言之惡語,
發怒之人未懂大乘義;于諸本是鬼祟之名利,
起慢之人未懂大乘義;于諸本是著魔加持力,
生我慢者未懂大乘義。如是之人多數漂輪回。

斷除而住應行之六法:斷除憒鬧之境住靜處;
斷除貪執部落獨自住;斷除世間牽連安樂住;
斷除聚眾獨於靜處住;斷除眾多瑣事住靜處;
斷除不善無記行善住。

如是住時應行之六法:認識赤裸覺性之本面;
抉擇心性本來之實相;遠離苦想一切諸需求;
不應刻意專注而實執;欲精進者心滅本地中;
行者本體應當至盡地。

覺性安住禪定之六法:顯現不滅燦然清然住;
心識不昧本然清然住;不染掉舉自明清然住;
不隨掉舉平等坦然住;無有昏昧自地怡然住;
不墮四邊自然平然住。具此六相而修無歧途。

實際運用見修之六法:知境為見脫離宗派執;
知心為修脫離座間執;無執行持脫離刻意執;
所現顯為境界離覺受;所證斷為法性無地道;
所修成就五身無果執。知此即如虛空瑜伽士。
觀察而斷過患之六法:雖具信勤若早離上師,
道不究竟如幼雛離母;雖懂因果若未斷貪心,
隨外緣轉如狡猾之徒;智慧雖高若未實際修,
需時無用如戰場落刃;雖已證悟若未勤修習,
隨妄念轉如沙場孩童;雖久修習若未滅貪執,
徒勞無益如石女生貪;雖知是非若未斷根本,
煩惱複燃如肉中子彈。是故不隨過患極重要。

證悟實相無需之六法:淨心安住自身山中時,
無需依止深山寂靜處;任何所現不離法性時,
無需定期苦苦而閉關;外緣現為智慧游舞時,
無需特意閉關而修習;斷得體相自淨本基時,
無需積累有相之資糧;所現現為三身刹土時,
無需依靠對治而觀修;境界顯現無偏逸然時,
無需生起希望憂慮想。誰具此六現見智慧義。

宣說六種堪為之竅訣:不造罪者堪為勇敢士;
滅五毒者堪為具力士;無執著者堪為行善士;
具正知者堪為賢智士;忍損害者堪為具鎧士;
聚護法者堪為具眷士。堪為此稱之人最殊勝。

斷除欺惑之事六種法:未知自證為他假識欺;
非光明為寂止茫然欺;非頓悟為漫布等舍欺;
非自淨為迷亂分別欺;非雙運為口頭無作欺;
非境界為一緣持心欺。二相似欺莫置之不理。

宣說誤入歧途之六法:未證無緣十善成束縛;
自未生厭無戲成取捨;未證法界雖修成作意;
未悟本面雖修成執著;未知實相雖修成分別;
未知無執本解修成相。斷絕此等歧途極重要。

宣說根除教言之六法:欲除魔者根除身命執;
欲隨順者根除我慢心;欲滅苦者根除二取相;
欲證悟者根除對治執;欲得本智根除修行相;
即生欲成佛者除懈怠。具此等者勝伏四魔敵。

宣說此外別無之六法:取悅眾生別無供養佛;
利他眾外別無解脫道;證無破立之外無等性;
悟心境無二外無法性;知輪回無實外無涅槃;
捨棄修者別無歧途障。證悟此理自然成法身。

困難更為困難之六法:入佛門難不退更困難;
通三藏難淨心更困難;得誓言難淨守更困難;
遇深義難實修更困難;獲境界難護持更困難;
利他眾難忍邪行更難。欲成佛者再難亦當行。

極為稀奇教言之六法:若具信勤則於法佈施,
必有所需受用真稀奇!若有敬信于佛上師前,
有所聽聞竅訣真稀奇!若以方便攝持五欲妙,
不舍享受解脫真稀奇!若勤實修縱然是眾生,
即生亦能成佛真稀奇!若於所證境界中專修,
則現內明法性真稀奇!如若恒時修習三壇城,
則現三身五智真稀奇!

諸修行者過失之六法:遠離不知辨別見解眼;
遠離永久所需行善友;無有引導解脫善知識;
折斷能依聞思之手杖;不願而著二取煩惱魔;
無法解脫業牽墮惡趣。于具此六過患諸眾生,
雖生悲心難忍淚不止,然其惡業未盡無法度。

不墮顛倒歧途之六法:雖未盡心承侍三寶尊,
然思惡趣恐怖勿造罪;雖未敬信殊勝之上師,
然思邪見過患勿誹謗;雖未真切慈愛諸道友,
然思破誓過患勿嫉妒;雖未依教修成自宗法,
然思惡業過患勿謗法;雖未摧毀迷現之實執,
然思內外變化勿執常;雖未直接成辦利他事,
然思因果緣起勿害眾。

理所應當教授之六法:中斷微小之事尚痛苦,
若斷行善理當生痛苦;中斷物質享樂尚痛苦,
若滅覺受理當生痛苦;中斷一日飲食尚痛苦,
若斷四座修法當痛苦;未伏今生怨敵尚痛苦,
若隨惑敵理當生痛苦;迷現家人死亡尚痛苦,
若離永樂佛法當痛苦;中斷少許瑣事尚痛苦,
若斷修法理當生痛苦。若思理當之義則極妙。

如理修行應舍之六法:捨棄輪回淤泥世間事;
捨棄永久束縛子孫等;捨棄兒戲迷現之實執;
捨棄誘人妙欲及受用;捨棄他人恭敬之魔索;
捨棄無明二取之禍根。如是而行脫離輪回處。

宣說教言總綱之六法:未知遇緣全解生妄念;
未知直視直解生二取;未知覺受徹明入茫然;
未知心境迷現貪執縛;未知壽命無常怠行善;
未諳覺性妙力漂六道。修學此等要訣極關鍵。

究竟關鍵要訣之六法:若舍大官之位即永樂;
若舍世間瑣事最快樂;若棄善業最大之禍害;
若行善法最大之滿足;若拋世法究竟之賢善;
若於佛法退失最可惡。如此而行則為最上士。

以六斷除調伏自相續:食為不淨糞因勿貪食;
聲譽為空穀聲勿貪名;實質迷亂有害勿貪執;
自受五毒兵器勿執我;大人無暇修法勿當官;
積財增罪滅善勿積財。如是而行修法必進步。

證悟法性實義之六法:直視本面內心現覺受;
覺受自滅顯現無跡明;離世間念顯露通徹智;
誰具此六體悟真法性。

修持作想教言之六法:分析三時當作無常想;
親朋好友當作旅客想;所住之處當作客棧想;
財食受用當作遊戲想;所作所為當作夢境想;
去往何處當作死亡想。若具此等六想離輪回。

宣說六種重要之竅訣:現證心性覺受極重要;
揭露過失竅訣極重要;通曉難點宗派極重要;
堅韌鎧甲淨戒極重要;斷絕迷惑淨慧極重要;
無有執著行為極重要。

轉為道用共同之六法:防微杜漸取捨細因果;
循序漸進趨向最高峰;斷除修障行法入正軌;
加行發菩提心離小乘;正行知無自性滅實執;
後行道用三輪淨回向。具足此六行善入正道。

精通廣大法門之六法:寡聞無用應當通三藏;
知而不解無用通教言;懼怕深義無用通續部;
跟隨詞句無用知修要;片面宗派無用通全面;
滿腹狐疑無用知定解。誰知此理通達諸法義。

修持真實意義之六法:所學一切皆當利他眾;
以大悲心自代眾生苦;所有財富用於積資糧;
護持清淨三戒與誓言;一切威儀皆莫離法性;
以敬信心誠摯而祈禱。此是聖者風尚當隨學。

患病轉為道用之六法:患病能盡輪回之惡業;
患病能洗煩惱之污垢;患病則能激發敬信心;
患病則能促進勤行善;患病能令值遇解脫道;
患病則能提高修妙力。是故智者患病轉道用。

宣說了知教言之六法:作害怨魔視為饒益尊;
親友情感視為引下敵;自心煩惱視為荊棘敵;
守護我執視為作害鬼;逆緣視為入解脫道因;
美名讚歎視為惡過患。了知此理而行極重要。

了義精華教言之六法:無生之中認識迷亂基;
無滅現時根除諸迷亂;證悟無二之時離輪回;
心境自解脫時遣四邊;斷定見解之時離輪涅;
行為正規之時轉道用。此等即是究竟深義藏。

擊中要害應行之六法:稟性不變修法莫退轉;
心不動搖莫為他羞辱;敬信無減莫成偶然性;
注重三戒莫為墮罪染;恒時思維死亡莫懈怠;
遇緣對治煩惱自解脫。若具此六實現諸所願。

顯露智慧教授之六法:無執之中現相顯然住;
無二之中平等坦然住;明淨之中自性清然住;
光明之中自明昭然住;法性之中含笑怡然住;
離意界中廣闊平然住。自性無改成就大圓滿。

自心與法相融之六法:自證離意本來之智慧;
自然本住修習大光明;不緊不松鬆緊極適度;
不失不散平等正念攝;散住無偏平等一性中;
離執猶如虛空之自性。此乃自成法身大手印。

無有遷變不住之六法:遠離戲論明空之覺性,
未被二取希憂污垢染,自然本來赤裸自體中,
不思不行不修不分別,昭然清然本然明然中,
了知無偏本性現解脫,即是息滅諸苦戲論因。

法性大平等性之六法:如空覺性邊解脫之中,
輪涅無偏離名言取捨;無作法身基解脫見中,
不思何者遠離所緣境;實相自性智慧到彼岸,
無有傲慢斬斷耽著藤,一切佛陀行境任運成。

覺性安住法性六境界:信心之中自身歡喜住;
實相之中穩重含笑住;禪定之中莊重坦然住;
覺受之中煥發昭然住;法性之中瑩澈清然住;
自證之中威嚴凝視住。如是而修處智覺性中。

善緣法器所具之六法:敬信究竟做事不退心;
誠信正法警惕業因果;誓言清淨慈愛諸道友;
與法相應歡喜行善法;對治力大惡緣自解脫;
獲得暖相精進而修持。佛說此乃殊勝寶法器。
惡劣法器無義之六法:雖久修行若未調自心,
縱居靜處無義如野獸;雖通經論若未滅煩惱,
縱廣聞思無義如鸚鵡;雖依上師若未得教言,
無義如同海岸乾渴亡;雖具竅訣若未調相續,
攜帶無義如同諸藥方;雖得暖相若未證心性,
修行無義如同入外道;雖大苦行若未生功德,
精勤無義如洞中旱獺。是故掌握要訣極關鍵。

殊勝上師所具六法相:依其歡喜內心入正法,
則彼具有修行之加持;令諸弟子修行自德多,
則具甚深耳傳之竅訣;眷屬資具歸他不嫉妒,
則滅耽著世間貪欲心;若知一切所思皆入道,
則具利眾大悲巧方便;倘若廣大饒益苦難者,
則具無量悲心菩提心;倘若心寬安樂離瑣事,
則具證悟實相之確信。尋依如是具相之上師。

諸修行人應斷之六相:若貪世法具有貪嗔相;
認為他恨生起邪見相;多執迷現滅失善法相;
故鄉積財退失正法相;希求今生著魔違緣相;
無有定解失解脫道相。

斷除錯誤自性之六法:不供今生來世依處師,
取悅保護親友大錯誤;不誦悉地根本之咒語,
永無休止閒談大錯誤;不積信等聖者之七財,
積累苦源財產大錯誤;不修心性本義之實相,
成辦散亂瑣事大錯誤;不調罪過禍源之我執,
追求名聞利養大錯誤;不作遣無明暗之聞思,
自高盲修瞎煉大錯誤。斷此錯誤趨近解脫道。

修行核心竅訣之六法:依止功德源泉智者師;
捨棄迷亂之因顛倒事;他人惡行易染莫交往;
擾亂禪定根除名言諍;捨棄無有完結之瑣事;
離悉地故莫依他本尊。飲食增貪隨得而享用,
如是而行增上諸善行。

依惡上師沾染六過患:依惡知識一切諸弟子,
以邪宗派沾染常斷見;以惡行為引入顛倒途;
以劣道相增長嗔怒心;以盲修習積迷現習氣;
以顛倒修導入世間法;以惡劣果墮入惡趣中。
故求解脫道之諸信士,當善觀察徹底而捨棄,
違緣邪魔惡劣之上師。

沾染惡友行為之六法:交往愚夫沾染無聊行;
交往少年沾染嬉戲行;交往俗人沾染農商行;
交往商人沾染謀利行;交往嗔者沾染粗暴行;
交護親者染求溫飽行。故舍惡友依止善法友。

依止禍殃家人之六過:雖生無常心然懈怠修;
雖具智慧信心無修時;雖知今生無用不舍世;
雖具深法然僅羡慕修;廣聞博學然未利自他;
雖懂實相見解平庸死。莫入如是之途當謹慎。

宣說為魔誘惑之六法:貪財者為財物魔誘惑;
具智者為功德魔誘惑;高官則為賄賂魔誘惑;
富者則為福德魔誘惑;惡業者為逆緣魔誘惑;
求名者為美言魔誘惑。此等之人極多莫跟隨。

違背學處過患之六法:思維行為庸俗閑言多;
迷亂罪行接連不斷現;持受種種我執貪嗔見;
修習噁心邪見不間斷;行持不善非法種種行;
心不入法而隨今生轉。棄離解脫道之法油子,
違背戒律罪大當遠離。

斷除善惡混淆之六法:莫依無智增長貪嗔師;
莫攝無信觀察過失徒;莫行不善造罪之善法;
莫作求敬回報之佈施;莫作撫養親友之供養;
莫為求得利養而說法;聽受此言必與正法符。

心與所行相違之六法:未離俗心表面行正法;
無有敬信表面依上師;法未入心表面裝大師;
未斷憒鬧表面依靜處;道相未增表面修禪定;
無有修證表面利他眾。智者當棄此六相似行。

虛偽欺騙自心之六法:未得確信口說離戲論,
以此虛偽見解欺自心;未得修要盲目伺察修,
以此虛偽觀修欺自心;放逸無度粗暴瘋人行,
以此虛偽行為欺自心;不警墮罪表面守戒律,
以此虛偽誓言欺自心;不求佛果而圖智者名,
以此虛偽聞思欺自心;未證心性嚮往得聖果,
以此虛偽之果欺自心。自心不被欺騙極重要。

斷除非理行為之六法:切莫販賣祖先之法寶;
切莫同胞相殘道友爭;切莫違法亂紀行非法;
切莫散佈毒氣欺他人;切莫信口開河謗人法;
放下追求世法之念頭,尋求正法修成正等覺。

如理趨入正法修行者,前往城區過患之六法:
因中晦氣覺受加持失;因起煩惱失壞三戒律;
因破誓言逆境違緣多;因染迷現喪失見修行;
因染庸俗心與法相違;因惡業牽還俗成在家。
是故莫遊城區依靜處,萬一必去亦作囹圄想,
諸根莫散外境當慎重。

修行要點總綱之六法:究竟見解趨至佛密意;
實修當依竅訣方便要;覺性智慧以理而印持;
心識值遇外境而解脫;一切攝於無變心性中;
諸法歸於大圓滿總綱。實修此要即生成菩提。

奠定基礎教言之六法:奠定智慧基礎行聞思;
奠定大乘基礎學發心;奠定加持基礎傳承妙;
奠定證悟基礎悟心性;奠定功德基礎具勤信;
奠定快樂基礎棄輪回。隨行一切聖者之足跡。

積累財物過患之六法:五毒根源貪嗔煩惱增;
吝嗇之因積累餓鬼業;趨向世法遠離菩提道;
增財守財飽嘗人生苦;相違修法人天相譴責;
著魔違緣為之而喪命。是故修正法者當棄離,
積蓄增上一切諸財物。

善加尋找家人之六法:尋找無變法界好父親;
尋找自然本智好母親;尋找自然童子好兒子;
尋找無二雙運好朋友;尋找心性寶珠好財產;
尋找三身刹土好住處。具足此等得覺性永地。

步入正軌實修之六法:實修輪回護伴之皈依;
實修永久大業之正法;實修飛馳駿馬方便道;
實修財中之寶二資糧;實修增上利潤之德行;
實修營養飲食之竅訣。如是行者獲得師傳承。
覺性入道教言之六法:有時觀察自現之順緣,
了知自現覺受現助伴;有時觀察有害之逆緣,
即是斷除迷執大要點;有時觀察道友他上師,
了知賢劣促進自實修;有時觀察四大之幻變,
了知心性之中無勤作;有時觀察自境建築才,
了知如幻遣除迷現執;有時觀察他人眷屬財,
生起悲心斷除輪回貪。總之于諸種種顯現法,
觀察自性摧毀迷實執。

觀而真實體會之六法:觀外顯現四季之遷變,
生起無常厭離迫切心;觀饒益他反受彼加害,
深深生起不共之厭煩;觀他無故貪戀與嗔恨,
強烈厭離深感皆無義;觀育兒孫不孝父母親,
深感指望他人無意義;觀諸富翁死時裸體去,
深感當斷資具親友執;觀解脫道商主上師恩,
深心生起敬信淚漣漣。如是于諸苦樂迷亂緣,
善加思維生厭出離心。

時而詳細觀察之六法:時而觀察自他身行為,
見似舞者顯現無實義;時而觀察口中所言語,
聞似穀聲顯現無說義;時而觀察心現之苦樂,
知覺性幻顯現實相義;時而觀察動念之本面,
了知自逝顯現法身義;時而觀察無動之心性,
見無散收顯現究竟義;時而觀察無尋之直定,
見無所作顯現心安樂。誰知此理精通甚深義。

慎重思維自性之六法:謹慎生老病死之軍隊;
昔積業債今日當還清;二取險隘今日當逃離;
異熟罪業包袱當拋棄;修持解脫生死菩提道;
慎重思維將越死亡山。如是而行趨至解脫地。

集中精力思維之六法:集中精力思維輪回苦;
集中精力精進而實修;集中精力敬信祈禱師;
集中精力念誦修本尊;集中精力積資修空行;
集中精力持最深見修。如是而行速疾得成就。

詳說需要平等之六法:知眾父母敵子需平等;
知財迷現金糞需平等;本無業果善惡需平等;
六識法性入出定平等;煩惱現智取捨需平等;
實相本淨輪涅需平等。知此平等即大瑜伽士。

無有興趣教言之六法:知現無實迷現無興趣;
知作無義世法無興趣;知自利迷小乘無興趣;
知基無生不喜生滅法;證悟心性無緣無相執;
證悟法性離作無勤修。若證實相則現此等相。

不成虛偽教言之六法:無偽道用摧毀諸妄念;
無偽地道則能斷二障;無偽了知因果警善惡;
無偽修習無執而自明;無偽行為如理如法行;
無偽事業隨聖者足跡。誰具此等成就正法義。

斷除過患教誨之六法:證悟無有所作見解時,
認識口頭實修之過患;住於禪定自明境界時,
認識修習念頭之過患;明清不分昏沉而住時,
認識執心歧途之過患;通過強力生起暖相時,
認識片面束縛之過患;觀察本性生起二取時,
認識妄念盜賊之過患;入定之時五毒雖壓制,
若未斷根後得起粗念。仍未證悟心性當認識,
認識對治解脫極重要。

以六決定脫離輪回法:實相自性超離意識境,
本基之時無有心念法;耽著感受乃輪回法故,
修道之時不修覺受法;清淨行境無有輪涅故,
得果之時無有利眾生;自證未被心染實相基,
遠離所知境故離戲論;諸法無想無執真實道,
尋覓思憶所緣皆遠離;不緣體相究竟殊勝果,
通徹無礙自明離偏墮。誰知此理乃大瑜伽士。

開示證悟自性之六法:了知他聲皆是師竅訣;
了知現境即是無實幻;了知執心離根如虛空;
了知覺性無障赤裸裸;了知真義超離意識邊;
了知修理趣至基盡地。誰證此理密意虛空性,
無有所作本來任運成。

開示斷除魔障之六法:捨棄上師依止諸惡友;
捨棄菩提進入輪回道;捨棄自利表面行利他;
捨棄正法追求世八法;捨棄靜處步入憒鬧境;
捨棄無二跟隨相詞句。如是之人已被魔加持,
永入歧途今生來世苦。

專心致志巡視之六法:巡視放縱行為如狂象,
是否已入可怖淤泥中?巡視現空無二之見解,
是否已為我執魔帶走?巡視覺性光明之童子,
是否已經跟隨迷亂徒?巡視加持根本敬信稼,
是否已遭邪見霜打落?巡視菩提解脫道明燈,
是否已被貪欲風吹動?巡視上師無死甘露法,
是否已經摻雜懷疑毒?是故專心巡視極重要!

不證真實本義之六法:生執不證無生離心故;
實執不證空性離境故;作執不證無作離作故;
思執不證無二離思故;耽執不證離邊離方故;
行執不證戲論離戲故。不執有實體相實相義,
不思通徹本性離妄念。

觀察實相本面之六法:自證通徹無改之本性,
非為庸俗亦非無記法;非為妄念亦非能所取;
非為對治亦離諸斷治;非為他見各別自證境;
非為自體亦離諸所緣;恒具本性然難證此密,
超越悟與不悟周遍性。誰知此理精通實相義。

宣說現前自性之六法:分別之時自明清然住;
無念之時不滅明然住;顯現之時自明燦然住;
執著之時皆明昭然住;入定之時無邊清然住;
散住等時無障凝然住。了知此要趨至瑜伽頂。

不顧一切修持之六法:應當不顧疲倦饑渴苦;
應當斷絕人境等牽連;應當不顧怨親與名利;
應當放下五根境貪執;應當不顧贊毀破立語;
放下對治動念自消失。具足此等成就菩提道。

不離六度修持之六法:佈施莫受吝嗇敵干擾;
持戒莫為破戒匪摧毀;安忍莫被嗔恨刃刺穿;
精進莫為懈怠鐐束縛;禪定莫為散亂毒混入;
智慧莫被愚癡暗障蔽。斷除六種違品而修法。

宣說六無機緣之自性:不見苦性之人無解脫;
護情面者滅迷無機緣;聞思為名利者無實修;
造罪業者善趣無機緣;懈怠之人證受無機緣;
有邪見者修法無機緣。遠離此無機緣極關鍵。

修時觀心方便之六法:時而觀察安住穩固心,
誰知遠離生住滅本性,心性獲得自在修習要;
時而觀察覺受之本面,誰知不住無有外境執,
喜心自現不生證悟要;時而觀察功德增情形,
誰知不滅幻化自解脫,獲得無生功德行為要;
時而觀察入定法性義,誰知自然大樂本清淨,
諸法等性轉為道用要;時而觀察自住之覺性,
誰知遠離輪回二取性,斷定勝義唯一性之要;
時而觀察未修之覺性,誰知見修無作通徹性,
直視證悟法身本面要。具足六要善緣瑜伽士,
法盡境界滅心真喜悅!

斷除惡劣秉性之六法:受苦吝者不積後世糧;
無信不依師者無法財;不勤修者不得菩提道;
貪親友者中陰不見性;有我執者不能摧四魔;
貪心重者一地坐不住。積六惡業果報自承受,
是故行持善業極重要。

宣說六種應當之自性:初當生起厭離出離心,
不喜外境一心修正法;其次當知休息自心法,
知於佛身語意中放鬆;複次當令心得大安慰,
且得證悟確信無憂慮;再次當得殊勝大樂果,
現前本來清淨之果位;爾後當令他人得安樂,
以四事業引導諸有情;再後即當安住不退地,
現前任運自成之手印。以六應當修行極重要。

未得究竟道用之六法:若觀未修動念之本面,
了知妄念自性本面時,所現定於無生刹解脫;
若觀修習所生之意識,了知苦樂因緣平等時,
定於取捨等性中解脫;若觀正行無漏無生性,
了知心性諸現自性時,則定通達無生之心性;
若觀出定意識之本面,了知心性外境無二時,
則趨入定出定無二性;若觀後行動念之本面,
了知所生煩惱自滅時,則定詣至心境本基中;
前行正行後行相合觀,了知三者無跡如鳥跡,
則定證悟三時自性要。若知此理心識現法性。

宣說功德圓滿之六法:畏懼輪回痛苦尋依處;
以信調伏自續隨佛學;見大福德佈施積二資;
精進鞭策日夜勤行善;知慚有愧為法願捨命;
具有妙慧境心現法性。具足此等趨至輪回岸。

盡心盡力修持之六法:盡力捨棄今生瑣事泥;
盡力令現邊解脫智光;盡力清除無明愚癡暗;
盡力生出證相之苗芽;盡力清醒二取迷現夢;
盡力獲取三身果寶珠。此乃聖妙教言當牢記。

修學殊勝斷除之六法:斷除身體顛倒之行為;
斷除口中無義之言語;斷除意識妄念之散收;
斷除欲妙平庸之貪執;斷除散亂憒鬧之牽連;
斷除顧及他心之情面。誰具此等修法定如理。

束縛欲求網中之六法:欲求遠離戲論之真義;
欲求空樂無二雙運義;欲求無緣如空清淨義;
欲求空性智慧精藏義;欲求覺性光明之密意;
欲求本來解脫自然智。見片面義如盲人摸象,
即是耽著我見相有實,故當擺脫執相我見網,
無有是非自證離邊執,斷定廣大邊解脫之義。

實修自然滅盡之六法:外境所取之識自然滅;
內在能取分別自然滅;秘密二取之識自然滅;
憶念空性執著自然滅;究竟覺受本體自然滅;
入定出定輪番識自滅。圓滿此六詣至法界地。

以不超離實修之六法:自身不離佛陀之壇城;
語言不離利眾之佛語;意識不離法身之密意;
飲食不離甘露之供養;行住不離如幻之事業;
實修不離法性之真義。誰以此六不離而修學,
即是享用勝密之寶藏。

開示輪回自性六比喻:一切無有實質如幻師;
種種迷亂顯現如夢境;現時無有自性如水月;
賢劣苦樂變化如浮雲;受與未受無常如露珠;
自生自滅猶如水中泡。以此調心修習極重要。

開示涅槃自性六比喻:外境匯于心性如陽光;
心性不為過染如泥蓮;功德自成如同摩尼寶;
自明無障如離雲日月;無偏周遍明空如虛空;
世俗無增無減如大海。誰知此理獲得本來地。

以極重要勸自之六法:自作決定入法極重要;
自勸勉己行善極重要;自勸勉己對治極重要;
自勸勉己苦行極重要;勸己修法究竟極重要;
勸己度化眾生極重要。此乃共同教言當銘記。

心與行善相融之六法:反復觀察所行善或惡;
調伏庸俗平凡分別念;恒時恭敬專心而祈禱;
依照經論所說而奉行;當以證悟定見轉自心;
所行當以無相密意攝。如是而行成就菩提道。

諸修行者不墮之六法:無信田地不生安樂果;
無智淨師不遣無明暗;未行妙法苦海常洶湧;
不行十善失去法根本;不離瑣事縛於懈怠籠;
不具慧眼墮入輪回澗。不墮此中勤修極關鍵。

未作怎能希求之六法:造罪怎能不受惡趣苦?
未行善法怎能得善趣?未斷煩惱怎能淨迷亂?
未積二資怎能獲佛果?追求今生怎得後世樂?
未行正法怎能不流轉?雖欲希求然卻不現實。

獲得善趣安樂之六法:具有往昔所積之善業;
現今三門無偽正直住;于諸眾生無有損害心;
誠信業果斷惡而行善;信解真實了義之正見;
具有敬信精進而修法。善趣喜樂已握手掌中。

墮入惡趣眾人之六法:恣意生嗔性情極粗暴;
詆毀善法讚頌罪惡業;各種手段欺他具諂誑;
見他圓滿生起嫉妒心;貪圖財物吝嗇無施心;
蔑視他人我慢傲心大。誰具此等前途為惡趣,
受無量苦無有解脫時。

修解脫道妙法之六相:以大敬信依止智者師,
廣聞博思圓滿至究竟;若無加持依怙於此世,
為魔違緣欺故敬三寶;于諸親怨未生厭離前,
不出惑泥當離貪嗔魔;未以正念哨兵所攝持,
墜入惡趣澗故不放逸;不具修法軍隊不能勝,
輪回敵故勤行善淨罪;未以無緣攝持有為善,
不能成佛故當具智慧。如是精進則速成菩提。

精勤積資行善之六法:恭敬聖者具大功德故,
供師本尊空行極重要;饒益有情具大功德故,
悲心救護苦眾極重要;無偏修法具大功德故,
精進聞思修行極重要;利益他眾具大功德故,
發心講法作眾依怙親;無相無緣具大功德故,
斷除我執我慢與相執;修持實相具大功德故,
修成究竟義之三寶尊。若如是行速成正等覺。

自己毀壞自己之六法:不聽慈心相告教言者,
如龜出言墜落毀自己;造惡業後欲求快樂者,
如服毒者求樂毀自己;捨棄上師依止惡友者,
如棄送者入敵毀自己;放棄佛法而搞世法者,
如棄王位放牧毀自己。不成此六種人極重要。

自我忠告不為之六法:莫入城市依止寂靜處;
莫成剛強三門極調柔;心勿粗暴一心向正法;
勿成無愧履行所立誓;勿破誓言恭敬師道友;
莫為苦惱心境當放寬,住于舒適之處極重要。

慎重思維可惜之六法:深恩老父大恩之上師,
忘記可惜故當敬祈禱;深恩老母六道有情眾,
受苦可惜故當引樂道;自己暇滿難得此三門,
空耗可惜故利他行善;殊勝道友賜悉地本尊,
棄離可惜故恒敬相伴;勝子自然智慧美童子,
迷失可惜故持法性地;祖傳家寶心性摩尼珠,
遺失可惜故當慎珍愛;若持永久王位此重要。

法未修成受苦之六法:投生三有痛苦雖不欲,
然如以土堵水必承受;年邁腐朽老苦雖不欲,
然如花遭霜打必承受;劇烈難忍病苦雖不欲,
如魚彈熱沙中必承受;自他愛別離苦雖不欲,
然如駱駝失崽必承受;怨魔加害之苦雖不欲,
然如雛為鷂捉必承受;強烈死亡之苦雖不欲,
然如風中殘燭必承受。思維此等後當勤修法。

雖欲無法擺脫之六法:家人親友雖欲恒不離,
相依相伴然卻定別離;美妙住宅雖欲恒不離,
長久居住然卻定離去;幸福受用雖欲恒不離,
長久享受然卻定捨棄;暇滿人身雖欲恒不離,
長久留世然卻定死亡;賢善上師雖欲恒不離,
聽受正法然卻定別離;善良道友雖欲恒不離,
和睦相處然卻定分離。今起該披精進之鎧甲,
詣至無離大樂之寶洲。于諸深生厭離道友前,
無有正法乞人我勸勉。

不想自然而得之六法:拋棄無有必要輪回法,
涅槃安樂不求自然得;以無偏信精勤行善法,
幸福安寧不求自然得;所為皆依上師言教行,
甚深教授不求自然得;以四無量修煉自相續,
利眾事業不求自然得;斷除貪心盡力積資糧,
受用財富不求自然得;修持無離無合佛密意,
迷現我執自然而然滅。依教修行自然得如是。

善加思維應當之六法:於此輪回迷現法厭惡,
當如見到屍糞般反感;警惕一切不善諸惡業,
當如新媳入門般小心;於非法業生起後悔心,
當如服毒之人憶痛苦;斷除煩惱具有懾服力,
當如獅子神威具對治;所生妄念能夠自解脫,
當如鹽入水中自溶解;了知法與非法之差別,
當如天鵝之喙具智慧。具此六者相應諸正法。

大瑜伽士所需之六法:見解如王故需持本地;
行為如臣故需知行時;戒如門衛故需能應付;
智慧如僕故需具全能;妄念如雲故需自消失;
德如倉庫故需恒充滿。若具此六任運成二利。

欲成國王善修之六法:欲成長官王勸自修法;
欲成勇士王摧煩惱敵;欲成人王下達教法令;
欲成威力王伏我執魔;欲成富王積二資糧財;
欲成醫王除自過痼疾。知此理者則成人天師。

謹慎提防怨敵之六法:于法起信心生出離時,
親友情感之敵易出現;斷除一切輪回瑣事時,
貪戀纏綿自敵易出現;行持正法佈施食財時,
他人傳誦慢敵易出現;實際修行甚深教言時,
三心二意疑敵易出現;顯現覺受增上暖相時,
喜執有緣之敵易出現;開啟種種功德之門時,
貢高我慢之敵易出現。提防易現之敵極關鍵。

諸修行者修持慈心時,披上安忍鎧甲六教言:
終生修法圓滿是勇士;三門趨入善法是信士;
無有諂誑虛偽是善士;了知斷絕邪道是智士;
以法度過人生是明士;大慈大悲利他是菩薩。
當學一切聖者之威儀。

脫離痛苦網罟之六法:已獲難得人身且遇法;
幸逢具相上師生敬信;斷除輪回瑣事無憒鬧;
受持甚深教授無道障;行持善法度日無懈怠;
大樂任運自成離執著。具此六者不會生苦惱。

開示表明教授之六法:誰厭靜處獨自呆不住,
知其未曾實修住心法;誰與多人不能共相處,
知其無巧方便性情劣;誰依上師然未斷非法,
知其未得師德與加持;誰不調柔驕傲我慢高,
知其未悟實相無體驗;誰若輕視教言極懶惰,
知其未入解脫轉輪回;誰重自利無有大悲心,
知其無大乘道與發心。依此外相推知內在德。
故望勿入非法之歧途。

宣說成為枉然之六法:不畏惡趣積累罪惡業,
難得暇滿人身成枉然;入佛門後貪嗔執偏袒,
真實義之信心成枉然;若以聞思詞句生我慢,
證悟實相智慧成枉然;放棄甚深密宗實修法,
無要精進苦行成枉然;捨棄無二雙運勝智慧,
修習執邊現空成枉然;放棄住山靜處修正法,
游于城鄉悉地成枉然。是故不成枉然極關鍵。

追循前輩足跡之六法:若想根除罪障與習氣,
且觀無基離根之心性;若想尋覓所欲如意寶,
持之以恆勤修甚深道;若想證悟實相義法性,
且觀尋而不得自性住;若想實修教言入自心,
則調自續爾後實修持;若想誠心如理修正法,
則棄今生斬斷耽著藤;若想速得前輩之偉跡,
觀彼行為真心修正法。此等乃是竅訣精華要。
不符共同規律之六法:自之種種惡行已具全,
望悅他眾非行者做法;自之諂誑虛偽已具全,
望悅三寶非行者做法;不于靜處精進而修持,
埋怨正法非行者做法;口頭慈悲實際為私欲,
望成利他非行者做法;心中執我口頭說空性,
望得解脫非行者做法;心有我見口頭言離邊,
望證實相非行者做法。是故勿毀佛教總法軌。

極其善妙吉祥之六法:佛法住世獲得人身時,
應該迅速脫離輪回壕;聞思精華實修之此時,
正法應該融入自相續;出現種種痛苦違緣時,
應該毅然精進修正法;六聚門中顯現六境時,
二取顯現應該自解脫;修習見修行義之此時,
應該無偏修煉覺性力;成辦永久大計之此時,
應該勤修慈悲之教言。若未以修佛法獲把握,
死時死主亦會恥笑汝。

矛盾可笑不成之六法:自己尚未獲得自在前,
令他自在矛盾又可笑;尚未成辦自利能力時,
想成他利矛盾又可笑;自尚不具弟子之法相,
想做上師矛盾又可笑;自如乾燥皮革不調柔,
想調他心矛盾又可笑;自忙今生無有證悟見,
教他修法矛盾又可笑;自尚未斷庸俗之行為,
令他如法矛盾又可笑。不染如是過患極重要。

慎重勉勵修法之六法:若想捨棄無義世間事,
生信心時立即放下之,縱做無有完時如水紋;
若想前往寂靜處修持,生此念時即去勿耽擱,
爾時未去拖延違緣多;依上師時當依教奉行,
自我表功無被攝受時;觀心性時當無改自住,
未住改造無見本面時;尋功德時當持之以恆,
性急輪番德無圓滿時;至盡地時當獲實相果,
他處尋覓無有獲得時。

修持實相對治之六法:不居高位住於低微處;
不做大官居於賢低位;不求名利摧毀我執山;
不貪私欲勝利當知足;觀心善惡不看人喜怒;
六識不散外境觀心性。具此六者修法切要點。

開示了義竅訣之六法:若具誠摯敬信心祈禱,
定會證悟心性得加持;若知自然無作中放鬆,
定會出現自明無二智;若觀二取體相分別念,
定會無改無染自解脫;若知迷現妄念住本地,
定現自明無念之智慧;若以方便認識覺性基,
定現不動離戲任運性;若無懈怠持久恒精進,
定現地道功德之暖相。

開示實是教言之六法:狡猾欺他實是欺自己;
勝利獻他實是獻自己;殘暴害他實是害自己;
如何利他實是利自己;嫉妒謗他實是謗自己;
利他積資實是自積資。懂此者少實踐者更罕,
是故自心當修此實義。

宣說無有用途之六法:無敬信者悲憫不能攝;
無智慧者聞思亦無用;無誓言者不能得悉地;
不聽從者教誨亦無用;秉性劣者正法亦無用;
不報恩者饒益亦無用。
開示法有阻礙之六法:若未見內煩惱之怨敵,
外之上師教授有阻礙;若未拋棄今生之瑣事,
實修成就之時有阻礙;若未斷老後苦之顧慮,
誠心精勤修法有阻礙;若自內心未生起定解,
敬信正法上師有阻礙;若未斷除輪回罪惡行,
聖者大悲引導有阻礙;若未捨棄頑固之實執,
無有偏袒教授有阻礙。

失望且誠可笑之六法:居不居住尚且不一定,
籌畫住處失望誠可笑;享不享用尚且不一定,
積蓄財物失望誠可笑;穿不穿著尚且不一定,
勤制衣服失望誠可笑;食不食用尚且不一定,
忙碌尋食失望誠可笑;相不相處尚且不一定,
交友成婚失望誠可笑;孝不孝敬尚且不一定,
珍愛子孫失望誠可笑。目睹世人迷亂行為時,
失望可笑之處極其多。

開示必須教言之六法:世間瑣事必須盡力拋;
無明黑暗必須盡力清;二取建築必須盡力拆;
證相功德必須盡力增;雙運智慧必須盡力現;
三身寶珠必須盡力獲。

開示遺憾教言之六法:雖然棄俗出家已多年,
仍不知戒開遮真遺憾;雖然進入佛門已多年,
仍需始學善業真遺憾;雖然趨入大乘已多年,
仍不接近發心真遺憾;雖然聞思佛法已多年,
仍未趨向實修真遺憾;雖然修持佛法已多年,
仍未生起證相真遺憾;雖稱證悟見解已多年,
仍未滅盡實執真遺憾。此等先造建築已竣工,
爾後再奠地基真稀有!觀察可笑思維心失望,
故依聖者聞思修佛法。

開示法性自具六要點:未觀未察本面自然見;
未思未除輪回本清淨;未斷未解執著自解脫;
未尋未修五身任運成;未舍未取功過自離邊;
未作未勤事業自然成。誰知此理通達精華要。

上師精通教言之六法:精通令無信者生信心;
精通令學取捨之道理;精通修法切合諸要訣;
精通遣除違緣障礙法;精通宣說雙運耳傳法;
精通惡緣轉為道用法。

理當依止上師之六法:平常疾病尚需依醫生,
除輪回疾理當依上師;恐懼險地尚需依送者,
救脫中陰理當依上師;商議大事尚需依長輩,
永久計畫理當依上師;爭論訴訟尚需依長官,
為滅惡緣理當依上師;船客赴岸尚需依船夫,
渡過苦海理當依上師;商人赴海尚需依商主,
成就菩提理當依上師。

宣說請看教言之六法:請看現今疾病之苦痛,
思維能忍三惡趣苦否?請看囚犯勤逃出囹圄,
思維輪回各獄摧自否?請看今生奔波求衣食,
思維今失永恆稼穡否?請看短暫相處惡友過,
思維能忍難處眾生否?請看普通險地多謹慎,
思維墜入惡趣深淵否?請看現世夫妻亡悲痛,
思維離開永久之佛法。如是思維趨向三有岸。

宣說實修竅訣之六法:猶如空中升起璀璨日,
實修明空自然之智慧;猶如須彌山巔見群山,
現見心性詣至密意頂;猶如至金洲時不得糞,
散亂外境直指為法性;猶如微風散於晴空中,
妄念體相自然而消失;猶如所射兵器成花雨,
一切顯現道用為法身;猶如獅子三力自圓滿,
等性勝伏一切希憂相。誰知此理通達最深要。

轉為道用歸納之六法:器情迷現直指為淨相;
輪回直指痛苦生悲心;眾生直指父母生慈心;
因果直指緣起守三戒;四灌直指三門修生圓;
現相直指心性悟法性。若具此六則無歧途障。

不甘懈怠要點之六法:別等有朝一日至靜處,
自心遠離二取極重要;別等將從教言中得到,
尋深方便道法極重要;別等積蓄生活之用品,
隨得知足維生極重要;切勿拖延耽擱修正法,
立即捨棄瑣事極重要;別等積資淨障得證相,
強力實修深法極重要;別等次第而尋得地道,
穩修心性三身極重要。若實修此則成菩提果。

修學要點實義之六法:為利眾生堅持菩提心;
為積二資安住波羅蜜;為修智慧精通諸法語;
為修禪定居於寂靜處;為舍諸行行持頭陀行;
為成勝果恒時敬上師。誰安住此趨入大乘道。

詳細宣說住道之六法:身心無動之故寂靜道;
自他無惱之故合理道;自性無悔之故善妙道;
修成功德之故真實道;行事圓滿之故成就道;
往昔修煉之故任運道。住此六道之人得安樂。

諸大乘士所行之六法:欲求佛法趨至法性中;
欲利眾生應機宣說法;欲證自心滅盡貪嗔癡;
欲得智慧求大資糧道;欲利有情隨機而投生;
欲解脫道依止上師尊。如是而行即學佛法者。

需要心靜教言之六法:積累善根需要心寂靜;
勤行正法需要心寂靜;無上菩提需要心寂靜;
發心利他需要心寂靜;恒修法性需要心寂靜;
厭離出離需要心寂靜。誰如是行趨入佛子道。

詳說語言教授之六法:宣說眾生行為無盡語;
細說浩如煙海法理語;贊說佛陀功德之語言;
詳說無盡大乘之語言;十方虛空法音遍佈語;
宣說輪回滅亡涅槃語。誰具此六即是佛長子。

細說身體幻化之六法:為度人類幻化為人身;
為度惡趣幻化非人身;為度非天天人現天身;
為度小士幻化聲緣身;為度大乘幻化菩薩身;
為利自在菩薩現報身。圓滿功德諸士任運成。

宣說一切佛子之六首:為聚人天世間之眾生,
頂禮具德上師佛子首;為令三寶傳承不間斷,
攝持如來法理佛子首;為成三千世界之主尊,
誠信清淨深法佛子首;為將眾生安置菩提道,
度化一切有情佛子首;為能成就無上之正法,
安住智慧度為佛子首;為能以諸三界作供養,
回向一切善根佛子首。具此六者成就勝壇城。

一切佛子所具之六耳:聽聞美言惡語不破立;
不求美言不詆毀惡語;耳聞菩薩事蹟生歡喜;
聽無暇處披上大悲鎧;聞贊佛陀發起精進心;
知十方世諸音為穀聲。如是佛子當具此六耳。

宣說一切佛子之六眼:能見世間色法為肉眼;
能見眾生種性為天眼;能見有情根基為慧眼;
如理見諸法故為法眼;無有障垢故為無礙眼;
能見法界故為遍知眼。具此六眼成辦眾生利。

宣說一切佛子之六手:誠信佛陀故為信心手;
能滿乞願故為佈施手;遣除懷疑故為聞法手;
救度眾生故為獻樂手;為眾傳法故為無吝手;
積資供佛故為承侍手。具此六手之人現法光。

一切佛子所具之六足:圓滿宏願故為持戒足;
攝菩提法故為精進足;圓滿行事故為誓言足;
遵師言教故為隨順足;聞法不厭故為智慧足;
細緻而行故為慎重足。具六足士定證得佛果。

魔不能害盔甲之六法:救護眾生慈愛之盔甲;
圓滿行事宏願之盔甲;救度有情大悲之盔甲;
遣除無明智慧之盔甲;具大乘心安忍之盔甲;
現行善法方便之盔甲。一切佛子行道之助伴。

宣說持執兵刃之六法:斬斷二取持執等性刃;
斬斷煩惱持執智慧刃;斬斷邪命持執正命刃;
斬斷破戒持執淨戒刃;斬斷吝網持執佈施刃;
度化眾生持執無厭刃。具此六刃斬斷三有藤。

超勝一切教言之六法:雖知眾生本是正等覺,
然為度眾而廣積二資;雖知一切佛刹如虛空,
然為修煉刹土猛精進;雖知利眾當無厭煩心,
然不捨棄無我義之相;雖知具神通者能幻變,
然當於法界中不動搖;雖知不舍殊勝菩提心,
然當生起如來之智慧;雖以說法滿足眾生願,
然不離開法性之境界。具此眾人能得如來果。

了知魔業斷除之六法:利他怯懦心煩意又亂;
小利喜悅一事亦不忍;懷疑正法捨棄微妙法;
不利眾生求自得解脫;怕自流轉捨棄菩薩行;
不發大願而想滅煩惱。此六乃是魔業當遠離。

得師加持驗相之六法:發起無上圓滿菩提心;
了知一切魔業而遣除;聞大乘法勵力而行持;
於輪回中利他無厭倦;說聲聞法不執其勝妙;
縱證密意亦當勤修持。此乃一切佛子所應行。

欲求說法之人六種魔:于無怙者不賜正法魔;
輕視堪為法器弟子魔;為求財物說法又是魔;
於非法器傳授深法魔;於求勝乘者說小乘魔;
不隨根基隨意說法魔。不為此等魔欺極重要。

弟子當斷邪魔之六法:棄善知識依止罪惡友,
是著遠離示道怙主魔;捨棄大乘聞受小乘法,
是著步入歧途邪道魔;棄解脫道尋世間學問,
是著所作所為顛倒魔;不樂投生希求自涅槃,
是著退失發心鎧甲魔;自未曾聞詆毀微妙法,
是著錯亂取捨之惡魔;不知善惡取捨法非法,
是著無明黑暗籠罩魔。諸法器者斷此極關鍵。
不為魔業所害之六法:斷除我慢恭敬善知識;
斷除嗔恨讚歎他人德;斷除懈怠勤修甚深義;
斷除偏執尋覓諸佛法;斷除漸次趨入雙運道;
斷除瑣事修持精華義。誰具此六能摧毀魔軍。

學大乘者破戒之六法:捨棄三寶欺騙應供處;
捨棄淨心虛偽而行持;于諸佛子惡語而中傷;
他人行善令生後悔心;嗔恨嫉妒趨入勝乘者;
趨入方便智慧脫離道。恒當策勵捨棄此六法。

行利他時出現嫉妒謗,於彼不生厭煩之六法:
思是自己毀他異熟果;思是淨惑惡業大方便;
思是揭露諸過之教誨;不作評價思如犬吠聲;
思成安忍對境增善業;認識本面無跡空性幻。
思維此等斷除嗔恨心,不喜以及厭心行利他。

安忍眷屬惡行之六法:於其反以大悲心攝受;
于諸其他眷屬無希望;思維事情前因及後果;
思維自己業力及外緣;與誰交往皆以此類推;
一切觀為如夢如虛幻。厭煩惡眷依此六對治。

恒常念誦願文之六法:願我乃至生生世世中,
獲得具足七德之善趣;願我出生立即遇正法,
具有如理修持之自由;願我能令上師生歡喜,
日日夜夜之中行正法;願我悟法後修精華義,
彼生越過三有之大海;願我能為眾生傳妙法,
成辦他利無有厭倦心;願我能以無偏大事業,
令諸有情一同成正覺。恒時持誦此六發願王,
福德功德無量等虛空。

受持法藏教授之六法:無有虛偽尋求微妙法;
誠摯恭敬正法而修持;為他傳法且贊法功德;
于說法者生起本師想;恒以恭敬承侍依上師;
無有厭倦受持正法藏。此乃一切佛子之妙行。

以六無量接引諸眾生:實踐欲他離苦之悲心;
實踐欲他得樂之慈心;實踐不離得樂之喜心;
實踐無有親疏之舍心;實踐令入有緣之法門;
實踐三輪體空無緣法。修學增長發心義重要。

謹慎修持佛法之六種:慈目而視一切諸有情;
如理了知應行不應行;如理證悟大菩提智慧;
為利有情不舍輪回眾;自性無念不為輪回染;
若想成佛精勤而修法。此乃一切佛子圓滿行。

斷除違緣障礙之六法:孤陋寡聞莫入城市中;
不具戒律莫受他人敬;未護根門之人莫視女;
未入定者切莫散外境;身心粗者莫住不合處;
莫以邪命偽裝式維生。未斷此六將為魔所欺。

教誨斷除六種惡劣友:不依一切順世外道徒;
不依追求今生之凡夫;不依無慈自利聲聞眾;
不依無利他心之緣覺;不依求財積財散亂者;
不依貪圖名聞利養者。若依此者將比其更劣。

宣說重要功德之六法:證無我時憫有情重要;
信空性時警因果重要;住寂滅時離三有重要;
發佈施時不求報重要;守戒律時無慢心重要;
居靜處時減資具重要。若具此六如是成正法。

修行正法必要之六法:學習自己他眾之智慧;
斷除所攝眷屬之懷疑;護持佛教受持微妙法;
了知取捨不入顛倒途;了知高低差別入深道;
了知宗派之義斷歧障。諸說法者當知此等理。

值遇一切佛陀之六法:守持三種清淨戒律者,
修習一緣等持佛陀身;精進恭敬念佛供贊佛;
散亂行事之時觀心性;雖無煩惱亦願投三有;
毫不散漫精勤行善法;殊勝意樂清淨發善願。
勤行此六蒙受佛攝受。

縱遇命難不舍之六法:不舍利他圓滿菩提心;
不舍能仁所宣之妙法;不舍漂泊輪回之眾生;
不舍淨障積資之善根;不舍引道上師本尊眾;
不舍修證聖果之深道。

成為強力對治之六法:如何貧窮亦不舍善行;
如何賢善亦不輕劣者;雖無人勸亦為他引道;
雖然利他亦不圖回報;雖受加害亦無報復心;
以正知念行持對治法。

成就菩提之法六方便:慈悲觀待一切諸有情;
如理了知諸法之本性;雖無煩惱亦轉世利眾;
利眾之事永遠不放棄;精勤求得佛陀之智慧;
了知一切無緣如虛空。此乃回向菩提方便行。

宣說六大方便之次第:微善轉成大善之方法,
少許回向以及作隨喜;小事修成廣大福德法,
令他發菩提心入正道;遣除他人心懷嗔恨法,
以四事業隨順利眾生;引導普通眾生學佛法,
言合意語施衣食受用;令已入道之士成熟法,
傳其信解之法贊大乘;令已成熟之人解脫法,
詳說甚深廣大切要法。具此六者利他無困難。

不隨順者入道之六法:令其隨順自行且調柔,
贊他隨喜順從令入道;聲稱您若如理修正法,
我將提供順緣令入法;有時亦以暴力現怒容,
稍許加害令其入正法;揭露過失好心相呵責,
進行試探如理令入道;利益他人至其報恩時,
不求回報而令其入道;于諸有緣眾前現神變,
以此清淨方式令入道。佛子當以方便利他眾。

修學廣大意義之六法:恒思饒益輪回諸有情;
以無嗔害慈心待諸眾;以無愚昧方便度眾生;
以無嫉妒同等賜安樂;以無我慢唯一行他利;
以無吝嗇廣施善資糧。具此利樂有情極重要。

徹底根除我執之六法:如諸佛陀作為我依怙,
我當盡力成為彼等伴;如佛子眾作為我依怙,
我當作彼助伴行他利;如諸護法作為我友伴,
我當協助彼等履諾言;如諸佛法成為我依怙,
我當成為法伴慎修持;如慈悲主成為我助伴,
我當成彼助緣勤行善;如勝上師成為我怙主,
我當利益眾生成怙主。當深思維恭敬而修持。

宣說清淨自性之六法:清淨聞思無偏證密意;
清淨見解通達雙運義;清淨修習二取自然清;
清淨行為自相續無垢;清淨證相圓滿諸妙力;
清淨悉地趨至法性界。若具此六精通大乘義。

修持重他勝己之六法:取捨自他見聞如此行,
不顧自己所受之痛苦,為除他人痛苦而精勤;
不顧自己所享之安樂,為令他人安樂而精勤;
不顧自己五毒分別念,為摧他人煩惱而精勤;
不顧生起自己之智慧,為使他人生智而精勤;
不顧淨除自己之二障,為淨他人二障而精勤;
不顧積累自己之二資,為積他人二資而精勤。
如是而行速疾成自利。

密意難以揣測之六法:心想我當歸納而行持,
一切佛子無餘之行為;心想我獲菩提時成辦,
一切善逝所有諸事業;心想縱為一一之眾生,
我于無數劫中寧受苦;心想一切佛子不能行,
極難利眾事業我行持;心想無量刹土一刹中,
行持佛陀無數之事業;想我若未圓滿此等行,
則已欺蒙諸佛及佛子。恒時披上六種大鎧甲。

諸魔不能勝伏六盔甲:漁夫屠夫農民及軍人,
商人僕人僅為維生故,飽嘗寒熱饑渴舍生命,
無有懈怠恒常奔波行。見此六例當為無量眾,
勵力修持難行之菩提。

斷除六魔教授之六法:若舍發心利他解脫道,
追求自利聲譽名利魔;自相續處平庸之狀態,
辯論聖者斷證剛強魔;一緣等持拖延而修持,
羡慕希望得果懈怠魔;棄離所依深山寂靜處,
謀求利潤積財貪欲魔;捨棄聞思教理竅訣後,
盲修瞎煉冒充愚昧魔;自之過失隱藏於內心,
他人無過亦說嫉妒魔。自心不著惡魔極關鍵。

不為過患所動之六法:不為聲緣所動如山王;
不為妄念所動如虛空;不為利養所動如聖者;
不為病苦所動如大地;不為饑寒所動如大海;
不為魔障所動如烈火。誰具此六住於勝乘義。

宣說極為重要之六法:成辦自利他利極重要;
利益低下眾生極重要;了知眾生恩德極重要;
利樂作害之人極重要;利眾較供養佛陀重要;
棄自樂遣他苦極重要。此等乃為大乘大宗旨。

極大恩德教授之六法:遭受危害令己遇正法,
得解脫道害者恩德大;厭離痛苦令己遇正法,
獲得永樂痛苦恩德大;非人作害令己遇正法,
獲得無畏鬼魔恩德大;人等嗔恨令己遇正法,
獲得利樂嗔者恩德大;猛烈惡緣令己遇正法,
獲無變道惡緣恩德大;他人勸告令己遇正法,
獲精華義勸者恩德大。平等報恩善根回向彼。

危害道用推理之六法:受害值遇上師害道用;
怕苦趨入佛門害道用;令生菩提心故害道用;
利眾積資淨障害道用;觀自本面證悟害道用;
增上地道功德害道用。勸行善故危害轉道用。

成辦他利功德之六法:作為救脫諸畏護送者;
作為防護魔障守護者;作為遣除疾病之醫生;
作為遣除魔緣之勇士;徹底根除一切業煩惱;
圓滿二資獲得菩提果。功德無量等同虛空界。

高度讚歎功德之六法:無餘摧毀一切大罪業;
備受一切佛陀之讚賞;斷除輪回成就諸利樂;
得菩薩地成為應供處;成為無量眾生之商主;
圓滿暫時究竟之二利。

宣說抉擇實相之六法:實相無有遷變如虛空;
實相不動無滅如大海;實相無念滿願如寶珠;
實相以緣不同如冰片;實相明空無垢如明鏡;
實相無偏周遍如芝麻。以此六相抉擇極重要。

第一猶如虛空之六法:無有偏墮之故如虛空;
無有偏向之故如虛空;無有寬窄之故如虛空;
無有高低之故如虛空;無有形色之故如虛空;
出現諸輪涅故如虛空。

第二猶如大海之六法:實相廣大無邊如大海;
無實通徹深奧如大海;難以測度無量如大海;
二邊不動清澈如大海;廣界不滅自明如大海;
妄念波濤自解如大海。

第三猶如寶珠之六法:無念滿足所欲如寶珠;
滿願亦無偏墮如寶珠;實相自性清淨如寶珠;
妙力中現莊嚴如寶珠;明清無有戲論如寶珠;
一切法界一體如寶珠。

第四猶如冰片之六法:未證顯現輪回如冰片;
感受六道痛苦如冰片;證悟獲得佛果如冰片;
成就寂樂三身如冰片;基中無有輪涅如冰片;
依緣顯現異相如冰片。

第五猶如明鏡之六法:實相基中明故如明鏡;
無有障蔽離垢如明鏡;遊舞不滅現故如明鏡;
體相無二之故如明鏡;無念明性住故如明鏡;
自明本來清淨如明鏡。

第六猶如芝麻之六法:佛性遍佈眾生如芝麻;
顯現生死因果如芝麻;心性現於外境如芝麻;
境念解脫心性如芝麻;若修則現法身如芝麻;
果位不復成因如芝麻。若知此理精通實相義。

斬斷二現耽著之六法:以夢比喻顯現直指心,
猶如夢醒自然無顯現,淨除無明自心亦無有,
依此滅除外境之實執;以幻比喻境心證妙力,
了知顯現皆空迷亂相;以影像喻直指心自性,
了知顯現空性離二取;以煙霧喻直指心遊舞,
依此證悟境現自消空;以彩虹喻直指心莊嚴,
如融空中解脫自現智;以水晶喻直指心自相,
心性自相解脫無二智。

六種直指所攝之六法:義阿賴耶無二離偏向;
彼中迷現輪回之自性;迷現迷執自心之幻變;
從中脫離無基修妙力;境心自滅解脫為智慧;
智慧自淨本來執堅地。此六正法總綱極重要,
僅僅了知自然得成就。

究竟深義三身六直指:第一任運自成之直指:
水晶明鏡以及太陽光,明性自性本性三種性,
法身自性清淨之本性,猶如無垢水晶本潔淨,
報身本體光明之自性,猶如清潔明鏡中影像,
化身現相無內外本性,猶如日月照射至十方,
此等本來任運自成故,莫從他尋當知自本具。

第二寶珠不滅之直指:自性清淨為本體法身,
光明不滅為自性報身,智慧不滅為大悲化身,
自具彼性如力士寶珠。

第三太陽自現之直指:如同日輪通徹無分別,
覺性智慧無念為法身,如同不為雲遮自明淨,
五門頓然明清為報身,如同光線射向一切處,
顯現六境不滅為化身,如同晨起日出自證中,
本具三身當知其本面。

第四以日直指現法界:如空清淨法性法身中,
如日自現光明之報身,自性無二覺空之化身,
自己具有當知其本面。

第五喻義因三之直指:喻如虛空清淨之法身,
乃為超離一切偏墮性,義即光明自淨之報身,
乃為本來自成無為法,因即自光顯現之化身,
乃為令生誠信自明燈。

第六法界覺性之直指:如空法界本淨即法身,
如界本體光明即報身,如離方位覺空即化身,
自證性中本來已成故,莫於他尋尋亦無得時,
未知此理如煉石成金,天盲尋金日為雲遮蔽,
無足登梯盲人去佛堂,猶如黑暗之中升明月,
雖似明亮然卻具癡暗,是故慎重無誤抉擇後,
穩獲心性之義極關鍵。

入定出定不離六密意,當以六種比喻而了知:
第一空中微風比喻示:猶如虛空明淨智慧中,
實修動念解脫自明性,體驗通徹無執之覺受,
未知此理一緣之等持,如同風中殘燭不堪緣。

第二清晨日出比喻示:實修離明蔽邊之本性,
體驗自淨明清之智慧,未知此理如同患瘟疫,
昏沉掉舉遮障實相義。

第三無風油燈比喻示:實修毫不動搖境心義,
體驗未經改造大等性,未知此理如同不孝子,
座間修習需時無用途。

第四虛空廣界比喻示:實修普明無邊平等性,
體驗離希憂執之密意,未知此理精進墮險地,
如同斷翅小鳥飛空中。

第五大海波浪比喻示:實修自融自現法界性,
體驗生住滅與法性融,未知此理基中執二取,
無法脫離破立之對境。

第六小溪入海比喻示:實修識聚自融自心性,
體驗多者一味一明點,未知此理無法滅妄念,
如同芥子灑落於地面。若知如是竅訣切要修,
則如大海深廣瑜伽士,未知此理如小溪乾涸,
見修行皆不能勝外緣。
獲得見解本地之六要:第一無有二取之見解,
獲得自證無二之本地,六境空性遠離所取邊,
智慧自明遠離能取邊,無能所取遠離二取邊,
邊解唯名遠離非二邊,證此理者於何皆無執。

第二遠離有無常斷見,依之獲得自地之竅訣,
是自然智慧故離無邊,無分別念垢故離有邊,
無境離名之故離二邊,現而遊舞故離非二邊,
當知大全解脫本解脫。

第三獲得遠離生滅地,如空生其不成離生邊,
遊舞不滅之故離滅邊,生時無生遠離二者邊,
能見不成遠離非二邊,當證自性清淨一法界。

第四獲得遠離現空地,自性光明之故離空邊,
無有分別念故離現邊,無有破立之故離二邊,
無有所緣故離非二邊,當知大平等性自解脫。

第五獲得遠離常斷地:所現本體空性離常邊,
空性顯現種種離斷邊,現空無離無合離二邊,
見者本面淨離非二邊,一切本來未生持本淨。

第六獲得遠離賢劣地,未墮高見清除賢勝執,
未墮劣見清除斷噁心,未墮二見二執自地空,
未墮無二遠離一切邊,若未了知如是大見解,
不能自離出現歧途障,低劣見解不能增境界,
是故持地竅訣極重要。

妄念轉為助緣之六法:心識道用自消如微風,
內心現出自然之智慧;動念道用自淨如閃電,
顯現一切動念自明智;憶念道用自清如濁水,
顯現憶念自然佛意趣;諸分別念道用為法性,
內現無有取捨之密意;執著道用自盡無對境,
自現無基所見消失智;自相道用明淨明界伴,
內現明然無跡之智慧。如是實修之諸瑜伽士,
即從分別念中顯現智,如同乾薪之中燃大火,
一切現為助伴極關鍵。

安住法性境界之六要:調整風脈明點各自要,
身即依照禪定之六法:解脫庸俗平凡迷現要,
了知器情乃為佛壇城;自然生起大樂境界要,
即閉下風而修寶瓶氣;安住無念法性境界要,
舌尖上卷勿觸二上齶;自明智慧清淨虛空要,
雙目直視一卡虛空處;本來智慧任運自成要,
心性無改放鬆明清住。具此法者安住法性中,
故具緣者應當精進修。

安住法性境界之六法:當以六種竅訣而了知,
依靠三時無別之竅訣,斷除二執分別心念邊,
不憶過去不妄想未來,現在無執之中坦然住;
依靠燕子入窩之竅訣,斷除希憂分別心念邊,
現在之心無生亦無滅,不散等性之中放鬆住;
依靠士夫舍事之竅訣,斷除執著依處分別邊,
心性實相無改平等中,遠離所緣平等一味住;
依靠大鵬翱翔之竅訣,斷除懷疑二執分別邊,
斷心識邊自然本性中,廣大平等一味而安住;
依晨日出清淨之竅訣,斷除種種境現分別邊,
不攝根門不破動念中,六聚悠然放鬆而安住;
依靠相執自淨之竅訣,斷除種種妄念分別邊,
于所顯現諸境無取捨,無改本性之中如理住。
如是住者無二性中住,定現邊解脫之廣意趣。

宣說修行共過之六法:明清不分無念茫茫然;
特意修明偏墮智慧方;散射內收片面執著心;
未證內明迷迷茫茫狀;未徹斷定跟隨懷疑轉;
三門改造迷亂成妄念。如是六過所生諸障礙,
求真義者當斷而修持。

宣說修道歧途之六法:四無色界作意之修行;
執持世俗無因果斷見;執持二取不變大常見;
境現視為怨敵或荊棘;一切歸心自證自明修;
分別識聚視尊離真義。萬勿墮入此等六歧途,
亦勿超離法界平等性。

出現六過糾正之六法:猶如雲消空中糾正法,
所現一切種種心幻變;自性悉皆淨於法性空,
猶如賊至空室糾正法,分別妄念本體無自性,
生起之時未生無識別,僅僅放鬆則無所斷法;
猶如冬林著火糾正法,觀察所生境念之本面,
從而現為法性之助伴;猶如毒為咒攝糾正法,
無生境界之中滅妄念;猶如民見國王糾正法,
五毒生時認識自放鬆,從而徹見法性義本面,
猶如船上烏鴉糾正法,所生掉舉除開法性外,
別無去處境界中安住。以此六要所生諸憶念,
自性自淨自清解重要。

真實證悟確信之六相:震懾一切功過無怯懦;
自心法身住於肉身中;不貪輪回利他無厭倦;
通達唯一明點無歧障;諸魔法性無有違緣懼;
苦樂皆空希憂取捨無。通達此理眾人悟實相。

真實獲得穩固之六量:現有諸法幻化自現故,
恒時出現無自性道相;煩惱本體本來清淨故,
五毒自滅顯現自明智;功過本來現為大智故,
顯現取捨二念自清性;證悟精華之義無他現,
是故妄念現於法性中;心性寶珠自己獲得故,
遠離死遷恐怖無畏懼;現見自心法性正覺義,
是故脫離精進希憂縛。如是瑜伽之士即正覺。

已得密意境界六確信:證悟諸法離邊中觀道;
證悟現空雙運大光明;證悟一切等性之大樂;
證悟無二唯一之明點;證悟任運自成離方義;
證悟本淨本性究竟義。彼等無有欲證之意念,
于證悟時無有自詡心,故為幻化離喻瑜伽士。

如是證悟解脫六方式:正當顯現一切外境時,
現即解脫如冰化為水;明知內在覺性諸法後,
知即解脫如水融入水;中間動念二意散射時,
散即解脫如空中閃電;一切假立名聲傳出時,
名即解脫如同空穀聲;所持宗派承認之正時,
彼即解脫如虹消空中;所修之果成就即解脫,
猶如如意寶珠滿需欲,自性自解對治自清淨,
無名離境密意任運成。如是上根即生得解脫。

當知中根法性中陰時,獲得解脫二種之六法,
第一捨棄肉身之六法:內外一切聚于自心時,
即是遠離所取之外境;心性集于智慧之中時,
即是遠離能取之心性,覺性智為習氣包藏時,
地風融入水大身無力,出現糞便之時當超度;
水風融入火大身肢顫,面容積塵口水鼻涕滴;
火風融入風大口鼻幹,喪失體溫口鼻無光澤,
此時溫度若集於腳掌,則墮地獄密處轉餓鬼,
臍間旁生心間投生人,喉間非天集眼生天界,
熱散頂上則得無上果;一切風風融入神識時,
外氣急促不能向內吸,神識不清眼自光燈失,
外氣中斷神識入光明,內氣中斷身心相分離,
彼身留世智慧現法界。此等即是初現隱沒式。

第二六法根基解脫理:宣說六種根基之第一,
上等根基之中利根者,不現中陰心身分離時,
自明顯現法性大勝觀,住于遠離戲邊境界中。

第二上根之中鈍根者,於三刹那之中得解脫,
身心分離第一刹那中,顯現自明無念大法身,
第二刹那顯現報身光,第三刹那解脫光明後,
安住如空等性法身中。

第三中根之中利根者,一或三禪定日處昏厥,
彼者醒後顯現智慧光,身之自光語言之自聲,
意光線相顯現五日時,知身語意本面而解脫。

第四中根之中鈍根者,三或五禪定日處昏厥,
彼醒顯現五智之光明,不生懼怕無畏自現解。

第五下根之中利根者,三禪定日之中處昏厥,
彼醒顯現五智之光明,經過五日智慧顯現沒,
光中現境聲中出光線,光線之中顯現妄念時,
滅盡昔日外境財人念,同時應當憶念昔正法,
覺醒對治自明無執著,智慧自現中陰現解脫,
法界之中現前菩提果。

第六下根之中鈍根者,一禪定日神識昏厥中,
清醒現智一日而隱沒,彼者認為以前身存在,
諸根具足無礙遊各處,身心分離尋找境住處,
隨業力入不同之胎門,獲得具有七德人身後,
值遇深法彼生得解脫,若是罪業極其深重者,
不現中陰身心分離時,自現迷惑顯現地獄處,
造罪中等中陰住片刻,爾後感受其他二惡趣,
善惡平等中陰時較長,七七四十九日中停留,
爾後隨其業力而投生,即是法性中陰隱沒時,
二種鈍根轉世中陰現,是故今當斷惡修善法,
獲得心性本地極重要,此乃有利教言當銘記。

宣說現前究竟果位時,所現真實菩提之六法:
離諸二取迷亂習氣後,迷現迷執入於法界中,
如同晴天日輪清淨時,第一具二清淨法身者,
法界中現法性光明智,離戲光明廣大周遍性,
任運自成本淨中解脫。

第二清淨圓滿受用身,彼中于諸十地菩薩前,
顯現猶如彩虹五部佛,圓滿妙相隨好極耀眼。

第三猶如月影之化身,現於一切所化水器中,
事業受生殊勝化身等,隨順不同根基而示現,
乃至六道各趣存在間,利眾事業不可思議也,
依此三身所具六智慧:法界性智法性無遷變,
大圓鏡智自明普現基,平等性智一味無分辨,
妙觀察智如所盡所見,成所作智事業不可思,
任運成智無為法性者,離喻如來一切智慧主,
如摩尼寶無念成諸事。

第四眾前生起大悲理,發心發願積累二資糧,
任運自成智慧力所生;第五如何生起大悲理,
自然而然生起大悲心,逢遇外境生起大悲心,
受他勸請祈禱生悲心。

第六以悲利眾之方式,乃為有依無依本體三,
定具此等斷除偏袒者,法身無阻無依行利眾,
以發心願之力淨障礙,于眾生前現色身饒益;
報身智慧大悲自現故,有依利益淨除十地障;
本性利益事業法界身,息滅有無增損之性中,
于諸所化眾前隨意現,種種化身行持諸事業。
依宗派見有依利眾生,即于究竟圓滿之佛地,
成就身智而行利眾事;無依如彼成就無毀滅,
然如仙人所造之靈塔,依靠願力如是而顯現,
本性亦行自他之二利,如同彼二有無增損解,
無二無別本性身之中,如理相應安住而利眾。
此等三者實則一體故,應當精通如前所說理,
依此擺脫有無邊執網,如是獲得無上菩提果,
縱是具有信心凡夫人,亦依共同不共殊勝道,
精勤依次向上可證得,任運自成如意之功德,
故勤修解脫道極重要。

思維當今惡世增厭離,人壽無常渾噩而空耗,
學問無窮學亦無盡頭,是故日夜當修密宗法。
今生瑣事死亦無完時,此起彼伏如同水波紋,
死時是否有用當慎思,今起當修解脫之菩提。
將成如何誰亦不可定,怎有安樂無畏之把握?
是故現今自由自在時,應該前赴永樂解脫處。

死時拋棄今生之身體,以及受用親友等一切,
誰亦無用獨自而前往,此時於誰皈依當慎思。
如今此情此景不久住,天翻地覆死主降臨時,
爾時自己何為指望誰?是故現今即當修妙法。
是否智者有無修行等,死時方曉當盡力行善,
修持精華心性本來義,善趣喜樂任運自成也。

解脫妙地珍寶宮殿中,如來前方相迎且享受,
自證殊勝智慧圓菩提,無邊恒久無變大樂義。
無有正法乞人我勸言,此乃有利心語記心間。
如是法理功德寶藏論,每一六法亦成精華義,
著此如意寶珠教言藏,為利諸修解脫之信士。

以此善根願我與眾生,無餘趨至如來藏本地,
成為圓滿斷證之功德,任運自成二利之法王。
願我亦於今起生生世,不厭三有利益諸有情,
于諸聖者前聞正法藏,如是修持令諸佛歡喜,
縱得菩提亦不舍眾生,雖住輪回亦不染過患,
引見聞憶觸者趨菩提,以此願令佛佛子歡喜。
為諸具緣者宣甚深法,令諸無緣者播法種子,
勤勉修持實修達究竟,以此願令怙主師歡喜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