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found this document useful (0 votes)
86 views11 pages

《大圆满前行》讲解第40课

Uploaded by

top532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We take content rights seriously. If you suspect this is your content, claim it here.
Available Formats
Download as DOC, PDF, TXT or read online on Scribd
0% found this document useful (0 votes)
86 views11 pages

《大圆满前行》讲解第40课

Uploaded by

top532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We take content rights seriously. If you suspect this is your content, claim it here.
Available Formats
Download as DOC, PDF, TXT or read online on Scribd
You are on page 1/ 11

第四十节课

思考题
166、修持共同四加行,分别可断除对什么的执著?你对此有何体会?
167、在学习“轮回过患”之前,为什么要先确信前世后世存在?请举例
说明,其他宗教对此持何态度?了解这些有什么必要?
168、请引用教证说明,佛经中对轮回有哪些比喻?请解释其中任一比喻
的意义。
169、观轮回痛苦、修菩提心中,都提到了“众生彼此之间没有不当过父
母的”,二者的侧重点有何区别?请谈谈你的认识。
170、这节课讲了哪两个问题?你对此能产生定解吗?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今天开始讲“共同加行”的第三个引导文:

三、轮回过患

这个修法也很重要,希望大家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听受。接下
来过后,该辅导、该预习、该修学的,应该精勤地对待。
1
表面上看来,加行中的“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等
修法比较简单,可实际上真正修起来时,比其他有些修行还要难。比如说,
修风脉明点、观本尊、念咒语,心相对而言容易集中,但这里的修行范围比
较广,内容也很深奥,以致许多人刚开始修时,根本没办法入手,心也无法
静下来找到感觉。当然,这也是我们行持善法的种子比较薄弱所致,但不管
怎样,在修加行的道路上,千万不能中途夭折,否则,这些法如果没有修成
功,除了极个别利根者以外,一般人很难修成其他的法。
所以,这次我特意安排了较长时间给你们传讲。或许有人认为:“这
个时间太长了,没有必要!”可是我经过再三考虑,觉得大家若在共同加行
上磨练的时间比较长,修不共加行会比较方便;然后在不共加行上,若也花
一定的精力来修学,那以后修什么法都没有困难。退一步说,就算你没有修
其他法,但只要能修成这些,也没什么可遗憾的了。
《“

在宣讲每一引导文之前,华智仁波切都有个偈颂赞叹上师如来芽尊者:
了达轮回诸事无实义,唯以大悲利益诸有情,
不贪有寂依教行大乘,无等上师足下我敬礼。
“了达轮回诸事无实义”:他的上师完全了达轮回一切事物皆无实义 。
什么是轮回一切事物呢?对世间人而言,就是降伏敌人、护持亲友,以及赚
钱、工作等;对修行人而言,则是为后世获得善趣而禅修、念佛。这些无法
令我们脱离轮回,故都没有多大意义。
“唯以大悲利益诸有情”:他唯一以大乘的慈悲心来利益一切众生。
从如来芽尊者的传记中可以看出,他从小直至圆寂之间,唯一的行为就是利
益众生,始终把利他大事放在首位,对个人的牺牲和付出毫不在乎。
“不贪有寂依教行大乘”:以智慧不贪著轮回之边,以悲心不贪著寂
灭之边,遵照大乘佛教的宗旨,以六度万行行持正法。
“无等上师足下我敬礼”:在如此三界无与伦比的上师足下,华智仁
2
波切恭恭敬敬地顶礼,祈求上师加持自己早日生起对轮回的厌离心,得到超
越生死的果位。
以前,阿琼堪布的弟子夏珠仁波切曾要求:在修加行的时候,每次一
定要先念前面的偈颂,然后闭眼合掌虔诚祈祷:“请根本上师为主的历代传
承上师、诸佛菩萨加持,让我相续中早点产生轮回无有实义的定解,并能生
起看破世间的无伪出离心!”如是祈祷之后,自己再开始进行观修。
“寿命无常”像这里一样,前面也有一个偈颂1。所以,你们修每一个
引导时,都应把这些偈颂当作祈祷文来念,然后一心专修,这样可以得到不
共的加持。我个人认为,诸佛菩萨的加持很重要,假如没有以恳切的心来祈
祷,自相续中的智慧不可能引发出来。虽然诸佛菩萨对任何众生都平等无偏
地以大悲心关照,但这也需要一种信心的因缘,否则,无边的加持不可能无
缘无故就融入你心。所以,平时在修行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祈祷上师、诸佛
菩萨。
现在有很多研究者,只是片面强调理论,从来不提“信心”这一层面
这不得不说是一种缺憾。因此,我们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传承上师的
加持融入自心。一旦加持真正入了心,心就会比较堪能,不会对这个生邪见 、
那个生邪见,修什么法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故这一点非常重要!
丙三(轮回过患)分二:一、总的思维轮回痛苦;二、分别思维六道各自痛苦。
丁一、总的思维轮回痛苦:
总结前两品的内容:第一个引导文所讲的暇满人身,我们已经获得了,
得到后应觉得它来之不易,要用它认认真真地修行;第二个引导文则告诉我
们,这样的珍贵人身若能长期住留,那等一段时间再修行也来得及,可是这
个人身就像水泡和阳焰一样虚幻无常、瞬息万变,最终必将走向死亡,故在
其没有毁灭之前,一定要抓紧时间来修行。
要知道,一个人如果想超离轮回,务必要断除对今生和来世的执著。
可是对今生的名利地位,很多人都放不下,若能把“人身难得”和“寿命无
1
颂云:“现见三有无常幻化相,舍弃今世琐事如唾涎,苦行修习追随先辈迹,无等上师足下我敬礼。”
3
常”修好了,诚如宗喀巴大师所言2,势必可斩断对今生的贪执;而如果想断
除对来世的耽著,则必须修持下面所讲的“轮回过患”和“因果不虚”。
这一点,现在人都比较缺乏。我常看到许多修行人,心里愿意好好禅
修、好好修学佛法,但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时,答案往往是耽执来世的快乐、
不堕恶趣,就像其他宗教徒一样,希望自己上天堂,或往生净土享乐。这种
现象非常令人遗憾,倘若你没考虑过来世的解脱,只是一味希求即生的快乐 、
健康、无病,或者来世升天享乐,那并不是真正的修行人。因此,大家一定
要把追求解脱放在首位。
在座各位于修行过程中,也应该扪心自问:“我现在修加行,是为了
今生,还是为来世?若为了来世的话,是想获得善趣的快乐,还是希望从轮
《”》 3,三有之苦,犹如毒药、猛兽、野人般恐怖,没有什么可贪著的,必
须想方设法从中出离。当然,“超出三界”、“脱离六道”,口口声声谁都会
说,但你真正的目标是什么,还是应该仔细观察。
正如前文中所讲,“人身难得”教导我们一定要去修行;“寿命无
常”告诫我们想修行就必须尽快。那下面的内容是什么呢?
人死了以后,并不是像无神论、唯物论所说,如同水干了、火灭了一
样,一了百了。如果真是这样,我们花功夫为来世做种种准备,纯属愚痴之
举。但实际上,人死之后并非完事大吉,而必然要投生,有了投生就离不开
生死轮回,因此一定要懂得“轮回过患”。
当然,学习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确信前世后世的存在,否则,很多
人会对此半信半疑。这一点对藏族人而言,由于从小就受这种教育,可能问
题不是很大。就像有些上师所说,藏族人历来都是大乘根基,再加上生长的
背景处处离不开佛教,故对此基本上没有怀疑。然而,其他有些民族就不是
这样了,因为小时候的教育所致,他们将前后世存在统统斥为迷信,即使长
大后以偶尔的因缘遇到了佛法,进入佛门行持善法,但一提起前世后世,他
2
《》“人身难得寿无常,修此可断今生执。无欺业果轮回苦,修此可断后世执。”
3
《》“三有之苦,无有清凉之时,故如火坑;恐怖悲惨,故如处于暴怒猛兽、野人之中;难有解脱时机,故如困于国王
囹圄中;屡屡涌现,故如海涛;摧善趣命根,故如哈拉哈拉毒。”
4
们仍抱有犹豫、怀疑的态度,不完全相信天界地狱的存在。所以对这个问题 ,
不相信的人要先从理论上入手,不能盲目地认为“这是释迦牟尼佛所说,因
此必须承认”,而务必要通过详细的观察,用方方面面的道理来说服自己。
关于前世后世之说,其实自古以来就存在于世界各大宗教中。比如,
古印度婆罗门教《》的归处;后来的《奥义书》、《 薄伽梵歌》 中,记载着纯熟
的轮回思想。
在西方,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对灵魂之说,也作了积极研究。例如柏拉
图就提出:人死后依照生前所作善恶,转生为人或其他生物。
《》 “未知生,焉知死?”又云:“敬鬼神而远之。”可见,孔子 是承
认有轮回、鬼神的,但采取的态度是避而不谈、敬而远之,既不肯定其有,
也不肯定其无。现在有些唯物主义者也是这样,我跟有些领导接触的时候,
经常故意说“你前世是什么样,你后世是什么样”,他们一听,就赶紧转移话
题。然后我再次提起来时,他们也无可奈何,反而有点不好意思。
明朝有位儒学大师叫王阳明,从他的亲身经历中看,儒教也承认生命
的延续。王阳明是著名的理学家,他 50 岁时,有一天到江苏的金山寺去
朝拜。到了那里以后,他觉得寺中景物似曾相识,非常熟悉,于是就跟寺里
的一个出家人到处走走,结果来到一关房前,只见门窗紧闭着,上面还贴了
封条。王阳明一看到这个关房,就感觉自己好像曾住过,于是按捺不住心中
的好奇,央求出家人打开来看看。
出家人连忙拒绝:“这关房是我们一位老和尚五十年前圆寂的地方,里
面供奉着他的全身舍利,他老人家遗嘱交待不可开启。请您原谅,千万开不
得!”但王阳明特别想看,就一再地请求,说哪怕只看一眼也可以。出家人
实在没办法,只好万分为难地打开关房,让他进去。
王阳明进去一看,果然见到一位圆寂的老和尚端坐在蒲团上,法相庄
严。奇怪的是,他竟和自己的容貌非常相像。举头看去,墙上还有一首诗:
“五十年后王阳明,开门犹是闭门人,精灵去后还归复,始信禅门不坏身。”
原来,王阳明的前生,就是这位坐化的老和尚。(轮回的确是这样,有些人即生是
出家人,来世可能是在家人;有些即生是在家人,来世却成了出家人。所以,我们在六道
5
中流转的次数无量无边。)
儒教既然承认生命是延续的,那建立前世后世应该不困难。而道教主
张长生不老,虽然建立前后世的论典我没看过,但应该是有。比如道教认为,
元神是肉体的主宰,它可脱离身体而独自存在。你们应该也听过“铁拐李”的
故事,“铁拐李”本名李玄,他通过修炼,达到了元神可自由离体的境地。一
天,他跟弟子杨子说:“为师应太上老君之约,神魂离去,肉身留在这里,
你要悉心看护。七天后若不见我神魂归来,就将我的肉身焚化。以七天为期 ,
切记!”说完李玄盘膝而坐,元神出窍,飘然而去。
杨子遵循师父的教言,寸步不离地看着他的肉体。到了第六天,杨子
叔叔来说他母亲病重,想见他最后一面。杨子恸哭不已,指着李玄的肉体说 :
“师父神魂出游,临行时叮嘱我小心看护,限期七天。如今已过六天,我若
走了,谁来看护?”叔叔觉得他胡说八道,人都死六天了岂能还魂?就劝他
把师父的肉体火化掉了。
到了第七天,李玄辞别太上老君,老君赠他一偈:“辟谷不辟麦,车
轻路亦熟。欲得旧形骸,正逢新面目。”李玄不知其中奥义。回到山洞中,
不见自己的肉身,大吃一惊,出洞寻找,方知已被火化。李玄神魂无依,见
不远处有一具乞丐的尸体,便不顾一切地投魂。等起来到河边一照,发现自
己衣衫褴褛,跛足拄拐,翩翩少年变成了蓬头垢面的“铁拐李”。
其实,这跟藏地的夺舍法 4有点像。以前噶玛巴自生金刚 (观音菩萨的
化身)圆寂后,想用夺舍法寻找一个新的躯壳,继续自己未完成的事业。他看
到有个刚死的三岁男孩尸体,立即使自己灵识入于其身,并转动眼睛。其母
见此情形非常害怕,说:“死人看活人,是凶兆。”就用针刺瞎了他的双眼。
噶玛巴觉得没有眼睛不是暇满人身,难做利生之事,只好采取重新投胎的办
法,再次转生为这家的孩子。
可见,灵魂是不灭的,前后世也是存在的。这并不是佛教的一家之言,
天主教、基督教等其他宗教也承认,人死后要么上天堂、要么下地狱。只是
4
夺舍法:噶举派方便道“那若六法”之一,是让灵识进入尸体,使尸体复有生命的一种密法。由玛尔巴译师亲自从印
度求取。
6
道理上讲得比较模糊,不像佛教一样,把转生之因、最终能否解脱等理论,
分析得相当透彻。
因此,关于前后世的存在,我们佛教徒一定要了知,尤其是有些知识
分子,如果道理上没有明白,始终会心存怀疑,以分别念产生种种邪见。反
之,倘若你真的有理有据,能够证明前世后世的存在,那就不得不承认了。
譬如,英国有一位老人,从小常忆起前世在两千多年前古城佩特拉的情景,
后来他专门协助考古学家,依靠对前世的回忆,发现了许多未被发现的遗址。
这样奇妙的事情,如今确实非常非常多。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白,人不
《》 问题,大家如果确实有疑问,则应该在智者面前询问、探讨,从而引生出
真实的定解。
现在很多人对前后世一片茫然,原因就是不懂佛教,不然,这方面的
《》 《 》
5 6
、《入中论》 7《
经》8、《大智度论》 9、《心地观经》 10中比喻成车轮;《佛本行集经》11中喻为竹筒中的蜜
《》“轮回”。
现在很多人修行时,根本没想过脱离轮回,只是每天念经参禅,却没
有通达空性,也没以菩提心来摄持。这样行持善法是有漏的,以此为因,会
《》 “以诸欲因缘,坠堕三恶道,轮回六趣中,备受诸苦毒。”意即众生以各
种欲望的因缘,有时候堕入三恶趣,有时候从三恶趣解脱,转生到三善趣中

去,这样“轮回”,《宝 鬘论》中用旋火轮无初、无中、无尾的比喻,也进行
12
了说明 。介绍十二缘起时,大家会明白这个道理。
因此,我们一定要超离这个轮回。就好比关在监狱里的人,虽然暂时
吃得好、穿得好,但那里毕竟是牢狱,谁都希望有一天得到释放。同样,我
5

《“佛告大众,三界众生轮回六趣,如旋火轮。 ”
6
《说无常经》 “循环三界内,犹如汲井轮。”
7
《》“如水车转无自在。”
8
《》“舍身复受身,如轮转著地。”
9
《》“业力故轮转,生死海中回。”
10
《》“有情轮回生六道,犹如车轮无始终。”
11
《》“众生流转烦恼海,犹如蜂在竹孔间。”
12
《》“三道之轮回,无初中末转,犹如旋火轮,彼此互为因。”
7
们如今有吃有穿,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它毕竟不离痛苦的本性,因而每个
人都要有向往解脱之心,否则就不叫真正的修行人。










































《大集

》云

“无











”《梵网

》也


“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这方面的教证,
《》《》 《就
》 更不用说了。只不过我们不知道前世当过什么而已,但实际上,轮
回、前后世决定存在。
佛经中说,假设把整个大地的土,抟成枣核大小的丸子,口里数着
“这个众生的母亲是这个,那个有情的母亲是那个”,数一个就拿出一个丸子,
那么即使《》 “”《大般涅
《 槃经》也讲过类似的道理13,有时间的话,大家应
该尽量看一些大乘经典,多了解一下其中的比喻和内容。
我们自无始以来,没有谁不是这样转生的,在此期间,因利欲熏心断
过的头颅和肢体不计其数。不说投生为躯体庞大的众生,即便是生为蚂蚁、
《》“一人一劫中,积聚其身骨,常积不腐坏,如 毗富罗14山。”因口中无食、
身上无衣,感受饥寒交迫等痛苦而哭过的泪水,若未干涸而收集起来,肯定
远远多于汪洋大海。(尤其是女众特别爱哭,好多人也知道自己眼泪太多了,如果把这
些泪水集于一处,不敢说堪比江河,但肯定比一盆水要多。) 仅仅生在地狱时所喝过
的铜汁铁水,也比四大海洋的水还多。
所以,每个人没什么可傲慢的,就算你再有学问、再有财富、再有地
位,但一想起自己前世曾生为各种各样的众生,傲气很容易就消下来了。纵
然你是国家的一些大领导,假如不信因果而造下可怕恶业,来世也会转生为
被众人践踏的小含生。
对于这些甚深道理,多思维还是非常重要。表面上这些很简单,但作
为一个修行人,具有如此定解不可缺少。倘若你能对此坚信不疑,一想起轮
回的痛苦,必定会特别害怕。圣天论师也说:“若凡夫亦知,一切生死苦,
则于彼刹那,身心同毁灭。”意思是凡夫人若像圣者一样,现量了知轮回一
切生死诸苦,则于了知的当下,身心会因无法承受而崩溃。然而,我们不要
13
《》“揣此大地犹如枣等易可穷极,生死难尽。”
14
毗富罗:译曰广博胁山。在摩竭陀国,常人所见,故佛常常引之为喻。
8
说无始以来,仅仅是“今生死后来世会依善恶业而感受苦乐”,这么一个简单
的理念,许许多多的人仍不相信。不信佛教的人倒情有可原,但信佛教的人
若没有这种正知正见,那就太遗憾了。
轮回虽然如是可怕,但我们若生不起刹那的出离心,还执迷不悟地贪
执各种琐事,在未来漫无边际的时日中,必然会变本加厉地感受痛苦。就算
你依靠随福德分的些微善业,获得了梵天和帝释那样万寿无疆、富足圆满、
威风凛凛、相貌堂堂的身体,在天界享受无比快乐,也摆脱不了死亡的命运 ,
并且善业穷尽之后,还要饱尝恶趣的悲惨痛苦。那暂时拥有荣华富贵、健康
无病等微不足道安乐的人们,在几年或几个月,甚至短短几天时间内,更容
易因善业耗尽而变得一贫如洗、可怜兮兮,甚至不愿意也要感受恶趣的难忍
痛苦。
轮回的整个悲惨状况,大家若去深深思维,就会恍然大悟:“哦,原来人们特别贪执的对
《》“”
《》 15。
我平时身心比较放松时,常再三观察这些道理,不断提醒自己:“我
每天这样贪执很多事,但死亡到来的那一天,除了行持过的善法有用以外,
其他什么东西都帮不上忙,善恶业会紧紧跟随着自己。”因此,这个轮回真
的特别可怕!没有去思维的话,很多人都迷迷糊糊的,每天耽著无意义的事
情,但如果真正去观察,自己就像屠宰场里的牦牛一样,死到临头却毫不自
知,还在贪恋牛圈里的暂时快乐,以致距离解脱遥遥无期。如《心地观经》
所云:“众生没在生死海,轮回五趣16无出期。”
所以,大家获得难得的人身、遇到解脱妙法时,应像盲人抓住大象的
尾巴一样,牢牢抓住机遇,内心默默发愿:“从现在开始,我全心全意追求
解脱,再也不要沉溺在轮回中了,否则太可怕了!”应该有这样的想法。不
然的话,就算我们依靠一点点善果,感得眼前的幸福快乐,可是引业一旦耗
尽,根本没有刹那住留的权利。不要说人类,即便是坐在天衣铺设的如意宝

《》“死时抛弃今生之身体,以及受用亲友等一切,谁亦无用独自而前往。”
15

五趣:又称五道,指众生由善恶业所感而应趣往之处所,即地狱、饿鬼、旁生、人、天。此中自天趣又别开阿修罗,
16

故又总称六道。大乘多说六趣,说一切有部则说五趣。
9
座上尽情享受五欲妙乐的天王,寿命结束之后,也会在睁眼闭眼的瞬间,头
《》 “天上欲退
时,心生大苦恼,地狱众苦毒,十六不及一。”再者,太阳和月亮17虽拥有
普照四洲的光芒,但他们死后,也会转生于伸手不见五指、漆黑一片的暗处。
(像海底深处或大山中间的众生,前世肯定也当过光芒万丈的天人。按照有些经典的观点,
今生毁谤佛法、毁坏佛经、对传授佛法制造违缘的人,来世将生于特别黑暗和恐怖的地
方。)可见,轮回中似是而非的安乐,没有任何可信赖的。
大家应该知道,六道轮回是真实存在的,胜义中虽什么都不承许,但
世俗中一切真实无欺。就像我们现在虽看不见加拿大、美国华盛顿,但它们
并非没有,同样的道理,饿鬼、地狱、天堂、色界、无色界,我们的肉眼尽
管看不到,但许多依据皆可证明其存在。而这些,都属于轮回,属于轮回就
不会有快乐。因此,我们要下决心:今生今世一定全力以赴脱离轮回苦海,
获得永久安乐的圆满正等觉果位。这才是最究竟的目标。
你们很多人来学院不少年了,白天、晚上都在修持,但扪心自问:你
《》
总而言之,你们应当明白:第一、轮回六道确实存在;第二、必须要
从中获得解脱。今天讲的就是这两个问题。如果你对这两个问题有所怀疑,
就应通过闻思来探讨、辩论;如果你没有任何疑惑,坚信“轮回肯定存在,
轮回中没有任何快乐,一定要获得解脱”,以这样的心态来修行,那么它的
力量很强大,会让你迅速斩断对今生来世的贪执。否则,我们若执著今生的
钱财名利、来世转生善趣享乐,修什么法都不会成功的!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17
《》
10
11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