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节课
思考题
377、喜无量心具体应该怎样观修?为什么最后还要安住于无缘的状态中?
378、喜心主要对治的是什么烦恼?请举例说明,这种烦恼有哪些过患?
你若产生这种烦恼,打算怎么样对治?
379、修喜心时,见别人做什么都要随喜吗?为什么?
380、修四无量心有什么必要?简而言之,四无量心可包括在什么窍诀中?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观修四无量心中,悲无量心已经讲完了,今天讲最后一个。
戊四、修喜无量心:
◎ 喜无量心的具体修法
修悲无量心时,是观想一个非常可怜的众生,愿他远离种种痛苦。而
在修喜无量心时,观想任意一位众生——具有种姓、权势、财富、地位等,
生在善趣中,幸福快乐、长寿无病、眷属众多、受用具足,以他作为所缘境 。
对他既没有竞争的心理,也没有嫉妒的情绪,反而心想:“但愿他具有比这
更高一等的人天福报,拥有吉祥富足、无损无恼、智慧广大等众多圆满功
1
德。”同时还要想到:“三界中有无量众生,连吃穿都没有,如果也像他这样
一切圆满,那我该有多高兴啊!”如此反反复复观修。
我们一般凡夫人,见别人买的房子特别好,就很容易生嫉妒心,或者
希望自己也能得到,凡事首先想到自己,从来不想其他众生。但修喜无量心
时,必须要断除这种想法,而愿一切众生得到快乐。
在具体修的时候,首先,对容易生起喜心的对象,比如亲戚朋友或关
系密切的人,以他们作为所缘境,愿其获得幸福快乐、圆满富足。这比较符
合凡夫人的心理。
对他们生起了喜心以后,接着对所有的中等人——关系不好不坏、
不亲不怨的人观修,愿他们具足一切幸福、快乐、安宁,这样观修也不太困
难。
再对损害自己的怨敌、特别嫉妒的对象观修,彻底断除对他财富圆满
忍无可忍的恶心。
最终,凡是拥有安乐的一切众生,对他们都修喜不自禁的欢悦之心。
后于无缘中安住。
心通过经常这样训练,其实是可以转变的。就像现在的一些魔术师、
运动员,经过多年的训练,身体在自己的领域中,可以随心所欲、运用自如 。
同样,心若循序渐进地加以调伏,也可以做到这一点。所以,我们要先从亲
友开始修,然后是中等人、怨敌,最后就可以对一切众生完全平等了。
《》
我们刚开始时,修喜无量心可能比较难,见别人处处圆满,嫉妒心就
特别强。但通过闻思大乘佛法,慢慢地,对上中下三种人都会生起欢喜心。
一旦他们遇到不平之事,内心就会特别焦虑;当他们拥有快乐财富,自己无
改的欢喜心会自然生起。甚至看他买了一件新衣服、一辆新轿车,自己的第
一个念头也是替他高兴,心中这样想,口里也这样说。如此到了一定的时候 ,
无论别人怎样富足、快乐,也不会心生嫉恨。最后,安住于无缘的状态中。
其实,有缘的善法是福德资粮,无缘的安住是智慧资粮。包括每次修
上师瑜伽,观想上师融入自己,自己的分别念与上师的殊胜智慧合二为一,
2
之后住于虚空般的境界中,这就是在修智慧资粮。假如你有中观或大圆满的
境界,则应安住在这种境界中;如果没有的话,应像很多高僧大德所说,于
什么都不缘的心态中稍住片刻,这也是在修无缘智慧资粮。我们修喜心时就
要这样,先修有缘福德资粮,后修无缘智慧资粮。
◎ 修喜心一定要断除嫉妒
《》 “”
《》“若深修善心,乃能永断嫉妒。 ”不然,嫉妒心没斩断的
话,真正的善心就很难生起。
我以前讲过,我们对平等者容易生嫉妒心,还有一些女众,嫉妒心也
比较强——不是说男人就没有,有些男人的嫉妒心比女人还严重。但一般
来讲,佛陀在有关经典中说,女人这方面的烦恼比较明显。
有些人在嫉妒别人时,自己根本发现不了,旁边的人却一目了然。他
们因为嫉妒作怪,有时候对别人的善行不但不认可,反而还百般挑剔、加以
摧毁。而且,在汉地、藏地、印度的历史上,皇宫里面、大人物身边,因嫉
妒而引起的杀戮比比皆是。有了这种烦恼,很多人的心胸会越来越狭窄,快
乐开放的心也日益退减,因此一定要注意!
尤其是我们都发了大乘无上菩提心,在诸佛菩萨面前发愿要饶益一切
众生,此时每个人的义务,就是要令所有众生暂时获得人天安乐,究竟得到
永久安乐的圆满佛果。既然如此,你又怎能对众生因自己福报而得的点滴功
德、受用不欢喜呢?
《》“不愿人获利,岂愿彼证觉?妒憎富贵者,岂有菩提心?”如果你
不愿众生获得一些小利益,怎么可能希望他们证得无上菩提?嫉妒、憎恨别
人富贵的人,怎么会有菩提心呢?
听说有一个小组,两三个人在考试中得了奖,特别开心。而没得奖的
个别人,平时成绩还可以,但这次没有发挥好,心理很不平衡,各种脸色马
上就显露出来了。对这些人来说,你连得奖的暂时快乐都不愿别人得,又岂
会愿意让无量无边的众生,包括自己的怨敌,都得到圆满正等觉佛果呢?毕
竟佛果所带来的利益,远远超过世间任何一种福报。
3
所以,我们对寂天论师所说的道理,要慢慢地去思维。在这个过程中,
想到自己在佛菩萨面前曾发过的愿,再看看自己的实际行动,应该感到万分
惭愧。
《》
《》《》
《》《》
◎ 嫉妒可摧毁自己的善根
一个人的心若被嫉妒所蒙蔽,对他人的功德就会视而不见,轻易造下
滔天大罪。
《》 “嫉妒痴浊故,则失于善心。恶见三毒
缘,如是贪增长。”嫉妒是一种愚痴,会覆盖我们的善心,令贪嗔痴等三毒
不断增长。大家都知道,有嫉妒心的人,为了满足自己各方面所愿,定会产
生贪心;别人若制造违缘,对他会生嗔恨心;这些烦恼的本性就是无明愚痴 。
所以,有了嫉妒,三毒自会日益炽盛,摧毁自己的一切善根。
《》 1,一个叫达罗,一个叫罗顿。他们对尊者十分嫉妒,经常诽谤,
说尊者是行邪法的外道。
有一次,当地的施主开了一个法会,邀请达罗和罗顿坐一排,米拉日
巴尊者和惹琼巴等坐一排,然后对他们恭敬供养。达罗和罗顿本来就对尊者
非常不满,借此想煞煞尊者的威风。于是罗顿走到尊者面前,说:“不懂因
明的话,会破坏佛陀的教法,不够资格做一个佛教徒。因此,我请你在大众
面前,立一个简单的因明量。”
米拉日巴尊者说:“我依止因明的上师,获得了因明的口诀,通过因
明的精进,住在因明的山谷中,修行因明的法,获得了因明的境界,于是自
然成为施主们因明的福田……2”
达罗听了很生气,骂道:“你这样胡言乱语,唱些骗人的烂歌来搪塞,
1
法相师:采用辩论方法研究佛教法相学的人。
2
因明就是量,量是正确的意思。他是指自己遇到了正确的师父,求得了正确的窍诀,依靠正确的精进,证得了正确的
境界,等等。
4
却拼命吃人家的供养。像你这样的行径,应该受到这样的待遇!”说着,就
在地上抓起一把灰,向尊者的脸上撒去。
米拉日巴拭去脸上的灰,微笑着给他讲了一些教言。惹琼巴见上师受
此侮辱,特别不高兴,觉得达罗是该降伏的对境,如果不杀他,就是违犯了
三昧耶戒。于是拿起一根棍子,准备去打达罗。
尊者立刻抓住惹琼巴的手,说:“急需时不能应急的财宝,苦难时不
能援助的亲友,遇逆缘时不能帮助的佛法,都是深可悲叹的大不幸!你要快
快集中全力,提起正念,好好对治当前的烦恼!”惹琼巴听了只好作罢。
后来,达罗和罗顿又找尊者辩论,尊者说:“我对其他的因明不懂,
但自相续的烦恼若得以调伏,这就是因明。既然你们非要坚持辩论,那我先
提出一问:虚空是有碍法,还是无碍法?”
达罗回答:“当然是无碍法。”
于是米拉日巴一显神通,达罗的身体丝毫不能动,好像被四周坚固的
东西密密包围起来的样子,一直僵坐在那儿。而尊者身腾空中,在空中行走 、
卧倒,就像在地上行动一般。
米拉日巴又说:“我现在另立一宗:眼前这块大崖石是无碍法。你认
为如何?”
达罗回答:“崖石当然是有碍法。”
只见尊者身体随意穿过崖石,上入下出,下入上出,无碍地穿来穿去,
就像在空气中一样。
达罗见此,比以前更为气愤了,说这只是外道的魔术,对此不但不起
信心,反而一味萌生邪见,大肆诽谤,结果死后转生为一个大恶魔。罗顿却
对尊者的行为生起了信心,后归入米拉日巴的教法,成为他的五大出家弟子
之一。
所以,内心被嫉妒所蔽的话,根本看不到别人的功德,通过辩论也不
行,显现神通也不承认,自己只会一直诽谤。现在个别人也是这样,整天在
网上、书上恶口骂人,除此之外,什么道理和理由都讲不出来。这样的人,
即使佛陀亲自降临,也肯定暂时调伏不了他们。
5
还有一次,米拉日巴尊者在亭日地方,遇到一位精通因明的格西,叫
匝普瓦。他爱财如命,见当地人对尊者非常恭敬,供养了很多财物,心里一
直愤愤不平。
他在村里有个情妇,于是就叫她在奶酪里下毒,拿去供养尊者。尊者
早已知悉一切,但观察因缘,知道有缘众生已度尽,自己涅槃的日子将到,
就接受了毒药的供养。
米拉日巴把毒奶喝下去之后,示现生病非常严重。匝普瓦格西明知是
自己下的毒,却故意装成一无所知的样子,到尊者面前问安,说:“像您这
样的大成就者,不应该生这样的重病。如果病可以转移的话,就请把病转给
我吧,我来代受!”
米拉日巴说:“我这个病虽然可以移给你,但恐怕你一刻都受不了,
所以还是不移的好。”但格西假装再三坚持,请求尊者一定要把病转给他。
尊者就先把病转到门上,门发出吱吱的响声,裂成了许多碎片。格西
看了,心想:“这根本就是障眼法的魔术,骗不了我。”于是再次祈求尊者把
病移给他。
尊者就把一半的病苦移到他身上,格西顿时痛得要昏了过去。他在尊
者面前,泪流满面地忏悔,承认了自己的恶行,并说:“我从前作恶的原因,
大半都是为了钱财。现在我把所有的家产都供养给您,请饶恕我的罪业。”
尊者说:“我从不要田宅财产,现在快要死了,更用不着这些。你留
着好了,以后就是断命也不要再做恶事了。你这一次所造的罪业,我答应替
你消除。”
格西说:“尊者您虽然不要,但您的弟子修行是需要资粮的,请收下
吧!”虽然这样请求,尊者还是没有接受。
后来弟子们接受了,把这笔财产作为集会供养之用。此后,匝普瓦格
西放弃他一生的贪恋,精进忏悔罪业,成为一个很好的修行人。
我在读中学时,就听过藏文版的米拉日巴传记。当时因为生病,在医
生阿克塔罗那里呆了大概半个月。他是一个出家人,修行非常好,每天晚上 ,
6
我都请他和丹增嘉措喇嘛,给我读这个传记。他读的时候表情很不错,我现
在还印象深刻。
1980 年还是 1981 年,宗教刚刚开放时,一个民族出版社
出版了米拉日巴传记,里面附有彩色插图,看匝普瓦格西的那种表情,特别
想害米拉日巴尊者,在跟那个女人悄悄地谈——不知道现在的传记中有没
有?当时,那个老喇嘛在读的时候,遇到比较精彩的公案,就停下来开始反
观自心……
总之,嫉妒心真的很可怕,对有嫉妒心的人而言,真佛出现也无法引
导他们。由于自相续被嫉妒所遮蔽,别人有什么样的功德,也始终看不见,
生不起丝毫信心,进而不可能成为法器得到加持。就像一个生了锈的器皿,
加入什么样的甘露都会被弄脏。
所以,大家理应经常观察自己,尤其是说话时一定要注意,不能一开
口就是这人不行、那人不行,好像谁都不如自己。或者你是喇荣的传承,就
随便评论其他传承不好。其实这些都是佛陀的传承,除非有特殊的必要,否
则,对一切都要观清净心。毕竟诸佛菩萨的显现不可思议,他们度化众生时 ,
甚至会化为屠夫、乞丐的形象,而且你眼中的不如法,也不一定真的不如法 。
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自己都要尽量观清净心。
像提婆达多、善星比丘,本来都是佛陀的堂弟,可由于嫉妒扰乱自心,
提婆达多生生世世都与佛陀作对,善星比丘也觉得佛陀除了有一寻光以外,
跟自己没有任何差别。从而,他们对佛陀一点信心也生不起来,尽管一生都
在佛陀身边,但也没办法得到调伏——佛陀身边的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
现在的上师们了?
◎ 因嫉妒而随喜他人造恶的罪过
尤其在同一个行业里,因为互相竞争,比一般人更容易生嫉妒心。比
《》 “嫉妒心强福浅者,恒时只会谤他人,依此于他无损害,却将毁坏自声
誉。”
7
从前,有两位格西互相敌对。一次,一位格西听说另一位有了女人,
就兴高采烈地对侍者说:“煮上好茶,我听到一个特别特别好的消息!”(以
前的藏地,生活条件比较差,遇到开心的事情,人们通常会烧些浓茶来庆祝,就像现在的
人请客吃饭一样。)
侍者听到上师的话,赶紧煮好茶,端过去问:“您听到了什么好消
息?”
他说:“我们那个对手有了女人,破戒了。”
藏地著名大德根邦扎嘉,听到这件事后,板着脸说:“真不知他们二
人到底谁的罪过更严重?”
《诸
。
大
过
罪
哪
道
知
不
以
所
喜
随
却
没
己
自
然
虽
另
而
;
趣
恶
入
堕
会
定
必
,
戒
本
根
的
脱
解
别
了
破
是
人
个
一》云
经
要
集
法“若见造非法,生劣心随喜,由彼无智故,受苦复过是。”意思是 ,
:
见别人造了非法的罪业,对此产生恶劣的随喜心,由于愚昧无知的缘故,自
己所受的果报远远超过他。依这个教证来看,应该是后者的过失更大。
所以,别人在做恶事时,千万不能去随喜。我以前也再再讲过,美国
发生“9·11”事件时,听说中国的个别年轻人欢呼一天,觉得实在是大快
人心,这样的话,你随喜赞叹本·拉登杀了近三千人的罪业,自己的过失不比
他少,甚至比他还严重。
《》 20 岁时娶妻,婚后二人相敬如宾、恩爱非常。
新婚未满七日,一天妻子想去后花园赏景,他们便相偕前往。妻子见
一棵大树上的花很美,被它深深吸引。丈夫为讨妻子欢心,就爬到树上摘花 ,
结果不小心从树上摔下来,当场重伤而亡。
听到这一噩耗,全家人痛不欲生,个个悲伤痛哭。到了出殡的日子,
长者见自己白发人送黑发者,内心尤为悲苦。
佛陀知道他们得度的因缘已成熟,就出现在他们面前。长者全家见佛
陀亲临,感动不已,立即恭敬顶礼佛陀,对佛陀诉说心中的哀痛。佛陀讲述
了万法无常、轮回皆苦的道理,劝他们不要特别伤心。
长者听闻妙法,当下放下忧伤。他问佛陀:“我儿子过去曾造了什么
恶业,以至于年纪轻轻就丧命了?”
8
佛陀说:“过去,有一个少年手持弓箭,和三个朋友到树林游玩。少
年看见树上停着麻雀,便想将它射下。在旁的三个朋友不但不劝阻,反而一
直鼓励:“如果你能一箭射中,那实在是了不起!”少年听了,就举起弓箭射
去,麻雀中箭堕地而亡,一旁的三人兴奋得拍手大笑。此后,他们四人经历
了无数劫的生死流转,共同为他们杀鸟的罪业而受报。
那三个见杀随喜的人,一位因过去修福,现在天上享福;一位投生至
海中,成为龙王;另一位就是你。这名射箭的少年,先投生至天上,是天人
的儿子;命终后投胎到人道,成为你的儿子;如今从树上摔死,立即化生为
龙王的儿子,刚出生就被大鹏吃掉了。
所以,此时此刻,天上、人间、海中有三位父亲,都在为儿子的死而
痛哭。这个儿子,就是用箭射杀麻雀的少年,因为造下杀业,所以他世世短
命。而在一旁随喜杀业的三人,则同尝失去儿子的苦果。可见,因果丝毫不
爽,不可不慎!”
佛陀又为大众说了一偈:“识神造三界,善不善五处,阴行而默至,
所往如响应。色欲不色有,一切因宿行,如种随本像,自然报如影。”这一
家人听后,个个法喜充满,当下证得须陀洹果。
可见,见别人杀生,对他随喜的话,杀生者需用生命来偿还,随喜者
则要为他饱受痛苦,业力真的不可思议。希望大家对这个公案好好想一想,
今后见别人造恶业、破戒、杀生,千万不能去随喜,否则,自己将来也难逃
苦果。
总而言之,常怀嫉妒心或竞争心的人,对自己没有利益,对别人也害
不了,只是无意义地造罪而已。所以,我们一定要根除这样的恶心,不论在
何时何地,看到别人种姓高贵、相貌端严、财产丰富、广闻博学、顺缘齐全 ,
要诚心诚意地修欢喜心,并在心里想:“此人拥有这样的福报,我真的十分
高兴!如果他具有比这更胜一筹的福报,那该有多好!”要发自内心地观修。
修喜无量心,应该如同骆驼找回丢失的幼崽一样。母骆驼比其他众生
更慈爱孩子,如果它的幼崽丢了,会非常非常忧伤,一直到处寻找,假如失
9
而复得,它会生起无法言喻的喜悦之情。我们也要像这样来修喜心,见到别
人拥有快乐,要发自内心地对他随喜。
真正的修行人,无论见谁快乐,都会特别高兴;无论见谁受苦,都会
特别伤心,这也是大乘行人的一个基本标志。可我们很多人不是如此,跟自
己关系好的人,当他快乐时就比较开心;关系不太好的人,见他快乐就很不
高兴,口里也不愿赞叹随喜,这就是修行很差的原因。
◎ 归纳四无量心
其实,四无量心是生起菩提心的无误之因。如果没有四无量心,菩提
心修得再怎么样,也不一定很成功。而菩提心没有修成的话,你修大圆满、
观托嘎和本来清净,则无疑是空中楼阁。
很多人在修行时,次第是从上往下来,先要得个最高的灌顶,不修前
行,就直接修《上师心滴》或《大圆胜慧》的最深窍诀,如同看到一块生肉
就想直接吞下去。然而,正确的修行次第并不是这样,我们务必要从基础打
起,在没有生起四无量心之前,无论如何必须要精进观修。
四无量心如果讲得太广,我们一个一个理解,有时候比较困难,但若
用
一
个
窍
诀
来
归
摄
,
就
是
要
心
地
善
良
。
因
此
我
们
始
终
如
修
学
《水
木
格
言
》中
也
说
:
“贵贱众人皆依,本性善良智者,途中悦意水池,众人皆喜入内。”不管
是什么样的人,都喜欢依止本性善良的智者,就像特别悦意的水池,会吸引
每个人一样。所以,不管你是出家在家、高贵贫贱,心地善良都是做人的根
本,有了它,做什么事情都容易成功。
就像弗莱明,他本是个穷苦的苏格兰农夫,有一天在田里工作时,听
到附近泥沼里有人发出求救的哭声。他放下农具,跑到泥沼边,发现一个小
孩掉到了里面,就忙把他救了出来。
隔天,一辆崭新的马车停在他家门口,走下来一位优雅的绅士,自称
是那个小孩的父亲。绅士说:“我要报答你,你救了我儿子一命。”农夫拒绝
道:“我救人不求任何回报。”
就在这时,农夫的儿子从屋外走进来。绅士问:“这是你的儿子
吗?”农夫骄傲地回答:“是。”
10
绅士说:“我们来个协议,让我带走他,并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将
来他一定会成为令你骄傲的人。”农民于是答应了。
后来,农夫的儿子从圣玛利亚医学院毕业,成为举世闻名的弗莱明·
亚历山大爵士,也就是青霉素的发明者,他在 1945 年获得了诺贝尔医
学奖。
数年后,绅士的儿子染上肺炎,正是青霉素救了他的命。那位绅士的
儿子是谁呢?就是英国首相丘吉尔。
《水
得
记
。
觑
小
不
量
力
见
可
化
变
大
重
此
如
了
来
带
界
世
给
就
,
良
善
点
的
夫
农
个
一》中
言
格
木“心善所做俗事,亦皆趋入正法。”我经常思维这句话,意即心地
:
说
善良的话,即使做了一件普通的琐事,也会引导你趋入正法。比如你每天在
单位上班做事,或者在家为亲朋好友操劳,只要有了心地善良的基础,最终
定会成为解脱之因。
所以,华智仁波切的窍诀非常重要,希望各位要再三思维。那天讲
“依止善知识”时,华智仁波切也说了,上师的所有法相就是具足菩提心。而
菩提心若归纳起来,就是要心地善良,这样的人才算是大乘上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