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found this document useful (0 votes)
51 views2 pages

文献综述

Uploaded by

lucthile5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We take content rights seriously. If you suspect this is your content, claim it here.
Available Formats
Download as DOCX, PDF, TXT or read online on Scribd
0% found this document useful (0 votes)
51 views2 pages

文献综述

Uploaded by

lucthile5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We take content rights seriously. If you suspect this is your content, claim it here.
Available Formats
Download as DOCX, PDF, TXT or read online on Scribd
You are on page 1/ 2

### 文献综述

一、汉语量词的研究现状
汉语量词是现代汉语语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汉语语言特征的重要体现。学者们对汉语量词进行了多维度的研究,主要
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量词的定义与分类
汉语量词是用来表示事物或动作数量的词,具有独特的语义和语法功能。吕叔湘(2002)将量词分为个体量词(如
“个”)、集合量词(如“群”)、动量词(如“次”)、时间量词(如“天”)等。王力(2001)补充指出,量词
的使用具有鲜明的规则性,同时存在一些特例,增加了语言学习者掌握其用法的难度。
2. 量词的语用功能
汉语量词不仅起到表示数量的作用,还能表达特定的语境和情感。例如,“一只猫”与“一群猫”不仅在数量上不同,还
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感知方式。学者们认为,汉语量词的使用受文化、习惯以及语境的强烈影响(赵元任,2003)。
3. 量词的跨语言比较研究
近年来,量词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是跨语言对比。赵元任(2003)通过对比汉语与英语发现,汉语量词具有强分类性,
而英语量词(如“a piece of”)则更通用。类似地,学者们对汉语与越南语的量词系统进行了探讨,发现越
南语量词数量较少,分类较简单,例如“cái”可泛指所有具体事物,而汉语需要根据事物的形状、功能等选择特定量
词(Nguyen,2015)。
二、偏误分析理论及其应用

偏误分析理论(Error Analysis)是研究语言学习者在目标语中产生偏误的一种方法,由
Corder(1974)提出,并被广泛应用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其主要观点包括:
**1. 偏误的分类与成因**
偏误主要分为母语迁移偏误、过度概括偏误以及语际偏误。对于汉语量词学习者来说,母语迁移偏误最为常见。例如,越
南语中“cái”的使用会导致学习者在汉语中泛用“个”,如“一个桌子”而非“一张桌子”。

**2. 偏误分析的意义**
偏误分析不仅可以揭示学习者的学习规律,还可以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陈炳莲(2010)指出,通过对偏误的分类与
分析,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从而优化教学方法。

**3. 偏误分析在汉语量词教学中的作用**
具体到量词教学,偏误分析可以帮助诊断学习者在以下方面的不足:
- 量词的误选:如“一个狗”代替“一只狗”。
- 量词的缺失:如“喝水”代替“喝一杯水”。
- 量词的冗余:如“一只杯水”。
这些偏误的成因主要包括学习者对量词的分类不熟悉、母语干扰以及教学材料中缺乏对特例的讲解。
---

#### **四、小结**

综上所述,汉语量词研究的理论基础丰富且实践价值显著。偏误分析理论为诊断越南学生学习汉语量词的难点提供了科学
依据,而越南语量词系统的特点则揭示了母语迁移在汉语学习中的影响。本研究将结合上述文献成果,进一步分析越南学
生学习汉语量词的具体偏误特征,为优化对外汉语教学提出针对性建议。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