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found this document useful (0 votes)
32 views7 pages

《佛種姓經》的要義 林崇安

Uploaded by

tommasozen.sh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We take content rights seriously. If you suspect this is your content, claim it here.
Available Formats
Download as PDF, TXT or read online on Scribd
0% found this document useful (0 votes)
32 views7 pages

《佛種姓經》的要義 林崇安

Uploaded by

tommasozen.sh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We take content rights seriously. If you suspect this is your content, claim it here.
Available Formats
Download as PDF, TXT or read online on Scribd
You are on page 1/ 7

《佛種姓經》的要義

林崇安
(法光雜誌,292 期,p2,2014.01)

一、前言

佛滅百年時的第二結集,由七百比丘結集出《四阿含》之外的《小
部》。
《小部》又稱《雜藏》 ,共有十四分:1《法句經》 、2《譬喻》 、3
《憂陀那》、4《如是語》 、5《經集》、6《天宮事》
、7《餓鬼事》 、8《諸
上座所說偈》、9《比丘尼所說偈》、10《本生》、11《義釋》、12《無
礙解道》、13《佛種姓經》,14《所行藏經》。今日南傳的《小部》在
《法句經》之前,增加一《小誦經》,故成十五分。
《小部》中的《佛種姓經》,傳說是釋尊成佛後第一次回迦毗羅
衛城時,向釋迦族親人所作的開示,內容是敘述釋尊過去生中和諸佛
之間的關係。這是印度早期有關菩薩行者成佛的重要經典,由二十八
品集成。第一品為寶珠經行處品,是《佛種姓經》的緣起。第二品到
第二十五品,是過去二十四佛的因緣以及對釋尊前生的授記。第二十
六品是釋尊此生的大略記述。第二十七諸佛品是總結二十八佛的名稱
和出世的時間,此中有過去二十四佛以及更早的三佛,加上釋尊而有
二十八佛。過去二十四佛對釋尊的授記,是始自燃燈佛。燃燈佛之前
的三佛是單罕伽羅佛、美單伽羅佛、沙羅難伽羅佛,這三位佛未對釋
尊授記。第二十八品是敘述分配釋尊的舍利和建塔供養之事。緬甸的
明昆三藏法師(1911-1993)依據南傳的《佛種姓經》、《所行藏經》等
資料,編有《南傳菩薩道》一書,對菩薩行者的成佛有詳細的說明,
可作參考。北傳的菩薩道資料,於佛滅五百年後才大量出現於印度本
土,出現較晚,而《佛種姓經》是結集於佛滅百年時,資料較早,長
期保存於南傳佛教中,有其重要性。

二、過去二十四佛對釋尊的授記

釋尊過去生中早已修習菩薩道,一直到距今四阿僧祗及十萬劫前,

1
他遇到燃燈佛時,初次才被授記可以成佛;此後依次有二十三佛繼續
對他授記(預言)。「阿僧祗」雖翻譯為「無量」,但是為一「有限」
的數目。以下依據《佛種姓經》來說明二十四佛對釋尊的授記事略:
(1)距今四阿僧祗及十萬劫時,佛名燃燈佛〔提槃迦佛〕。當時
釋尊名為蘇美達〔善慧〕婆羅門,熟悉神咒、通三吠陀,布施數億家
財後,於雪山修行,為結髮行者,獲神通力,往見燃燈佛。燃燈佛對
釋尊授記:「此結髮行者,行極度苦行,經無量劫時,將出世成佛。」
從此,善慧婆羅門(釋尊的前生)以成佛為目標,繼續積極累積十波
羅蜜(布施、持戒、出離、智慧、精進、堪忍、真實、決定、慈、捨
波羅蜜)。
(2)其後,佛名孔達尼耶佛,釋尊生為威極他威國王,行使主
權於海,以最上食物供養孔達尼耶佛和離垢大仙等。孔達尼耶佛對國
王授記:「由此無量劫後將成佛。」
(3)其後,佛名曼伽羅佛,釋尊生為善喜婆羅門,通三吠陀,
到佛前歸依,向佛及比丘眾行供獻香華、饗宴牛乳。曼伽羅佛對善喜
婆羅門授記:「由此無量劫後將成佛。」善喜婆羅門出家後,學盡一
切經律及九分教,光輝佛教,住不放逸,修四梵住,達神通之極位,
死後生於梵天界。
(4)其後,佛名須曼那佛,釋尊生為阿陀羅的龍王,有大神力,
積善業之緣,向佛及僧眾供龍族之天樂,饗宴飲食之類,施衣服,向
佛歸依。須曼那佛對龍王授記: 「由此無量劫後將成佛。」
(5)其後,佛名麗瓦陀佛,釋尊生為阿提德瓦婆羅門,於佛前
歸依,讚佛的戒、定、慧殊勝之德,同時施衣。麗瓦陀佛對阿提德瓦
婆羅門授記:「由此無量劫後將成佛。」
(6)其後,佛名須毘陀佛,釋尊生為善生婆羅門,與弟子等以
食物供佛。須毘陀佛亦對善生婆羅門授記:「由此無量劫後將成佛。」
(7)其後,佛名阿諾摩達西佛(高見佛),釋尊投生為有威神力
的大夜叉,為數千萬夜叉的主將,以飲食供佛與僧眾。高見佛亦對大
夜叉授記:「由此無量劫後將成佛。」
(8)其後,佛名婆睹摩佛(蓮華佛),釋尊投生為獅子王,以頭
禮拜佛足,行右繞之禮,三度獅子吼,七日之間近侍。蓮華佛在千萬
比丘面前對獅子王授記:「由此無量劫後將成佛。」
(9)其後,佛名那羅陀佛,釋尊投生為苦行的結髮行者,能步
於虛空,通達五神通,對佛和僧眾供養飲食,奉獻栴檀之香。那羅陀

2
佛對結髮行者授記:「由此無量劫後將成佛。」
以上九佛,都是距今無量劫前的佛。
(10)其後,佛名跋陀無陀羅佛(蓮華上佛),釋尊名為奢提羅
(結髮)的國吏,向佛及僧眾施捨食物與衣服。此佛於僧眾前對國吏
授記:「由此十萬劫後將成佛。」蓮華上佛是距今十萬劫前的佛。
(11)其後,佛名須美陀佛(善慧佛) ,釋尊投生為名為鬱陀羅
的婆羅門青年,在家積財八億,向佛及僧眾施捨,歸依於佛並出家。
善慧佛對鬱陀羅授記: 「由此八萬劫後將成佛」(諸佛品說是三萬劫)。
鬱陀羅盡習一切經、律而光輝佛教,於行住坐臥無疏失而過日,通達
神通,死後生於梵天界。
(12)其後,佛名須闍陀佛(善生佛) ,釋尊為掌四洲的輪王,
供養佛與僧眾。此佛對輪王授記: 「由此三千劫後將成佛。」 (諸佛品
說是三萬劫) 。他於佛前出家,起喜悅心,盡習一切經律,光輝佛教,
精勤以過時日,增修梵住而達神通之極,死後生於梵天界。
(13)其後,佛名毘耶達西佛(喜見佛),釋尊生為迦葉婆羅門,
通達三吠陀,聞佛說法,心起喜悅,以一兆金構築僧伽藍獻佛,歸依
佛,守五戒。此佛於僧伽中,對迦葉婆羅門授記: 「由今一千八百劫
後將成佛。」(諸佛品說是八千劫)
(14)其後,佛名阿陀達西佛(義見佛),釋尊名為須西摩,為
苦行之結髮行者,以曼陀羅華、波頭摩華、波利質多羅華供佛。此佛
對結髮行者授記:「由此千八百劫後將成佛。」(諸佛品說是八千劫)
(15)其後,佛名達摩達西佛(法見佛),釋尊生為都市破擊者
帝釋天,以天上之香、花鬘、音樂供養佛。法見佛為帝釋天授記: 「由
此千八百劫後將成佛。」(諸佛品說是八千劫)
(16)其後,佛名悉達陀佛,釋尊生為曼伽羅(吉祥)苦行者,
威光熾盛,有神通力,達於善定,從閻浮樹採果實獻佛。此佛授記:
「此苦行結髮行者由今九十四劫後將成佛。」
(17)其後,佛名帝沙佛,釋尊生為名為須闍陀(善生)的剎帝
利族,棄大財寶,入仙人之道而出家,手持曼陀羅華、波頭摩華、波
利質多羅華獻佛。帝沙佛於眾人前對他授記:「由此九十二劫後將成
佛。」
(18)其後,佛名普沙佛,釋尊名為威質多威(甚勝者)的剎帝
利族,棄王位,於佛前出家。此佛對他授記:「由此九十二劫後將成
佛。」他盡學一切經律九分之教,光輝佛教,不放逸而度時,修四梵

3
住,通達神通,死後生梵天界。
(19)其後,佛名毘婆尸佛,釋尊生為阿都羅為〔無比〕的龍王,
有大神力,植善根。與數千萬之龍,以摩尼真珠之寶鏤來供佛。此佛
亦於僧眾中對龍王授記:「由今九十一劫後將成佛。」
(20)其後,佛名尸棄佛,釋尊生為阿林達摩(伏敵)的剎帝利
族,向佛和僧眾供養食物,布施優美之衣服、飾象之乘物。佛對他授
記:「由此三十一劫後將成佛。」
(21)其後,佛名毘舍浮佛,釋尊名為須達沙那(善現)的剎帝
利族,以飲食、衣服、供養與僧眾。晝夜不懈,行大布施,於佛前出
家,具阿闍梨之德,有苦行、持戒、善定,求一切智。此佛對他授記:
「由此三十一劫後將成佛。」
(22)其後,佛名拘留孫佛,釋尊生為凱摩(安穩)的剎帝利族,
向佛和僧施大施物,施缽、衣、眼藥、甘味之新芽,於佛前出家。此
佛為他授記: 「於此賢劫將成佛。」拘留孫佛是賢劫第一佛。
(23)其後,佛名拘那含牟尼佛,釋尊生為婆婆陀的剎帝利族,
對佛與比丘奉獻施物。此佛坐於大眾前對婆婆陀授記:「於此賢劫將
成佛。」婆婆陀為求一切智,捧獻施物,棄大王位,於佛前出家。拘
那含牟尼佛是賢劫第二佛。
(24)其後,佛名迦葉佛,釋尊生為覺提婆羅(光護)的婆羅門
青年,有學志,諳神咒,精通三種吠陀,通諸明,無疾病。迦葉佛以
伽提迦羅(作瓶)為侍者,伽提迦羅得第三果。伽提迦羅力邀覺提婆
羅赴迦葉佛處,覺提婆羅聞法後於佛前出家,精進努力,凡佛所宣示
九分教,一切修習,以光輝佛教。迦葉佛對覺提婆羅授記:「於此賢
劫將成佛。」迦葉是賢劫第三佛,釋迦牟尼是賢劫第四佛。

小結

釋尊於過去生中,所遇到的對他授記的佛有 24 位:從今四阿僧
祗及十萬劫前,遇到 1 燃燈佛。從今無量劫前,遇到 2 孔達尼耶佛〜
9 那羅陀佛。從今十萬劫前,遇到 10 婆都無達羅佛(跋陀無陀羅佛)。
從今三萬劫前,遇到 11 須彌陀佛(須美陀佛、善慧佛)與 12 須闍陀
佛(善生佛)。從今八千劫前,遇到 13 毘耶達西佛(喜見佛)、14 阿
陀達西佛(義見佛) 、15 達摩達西佛(法見佛)。從今九十四劫前,
遇到 16 悉達陀佛(義成佛)。從今九十二劫前,遇到 17 提沙(帝沙

4
佛)佛、18 普沙佛。從今九十一劫前,遇到 19 毘婆尸佛。從今三十
一劫前,遇到 20 尸棄與 21 毘沙浮佛(毘舍浮佛) 。於此賢劫,遇到
22 拘留孫佛、23 拘那含牟尼佛及 24 迦葉佛。接著,在賢劫中還有釋
迦牟尼和彌勒成佛。

三、釋尊前生被佛授記時的身份

依據《佛種姓經》,釋尊於前生被佛授記時的身份,有四種情況:
(1)在佛前出家,以比丘的身份精進用功,凡佛所宣示的九分
教,一切修習,以光輝佛教。釋尊最後幾世(21 到 24)都是如此。
(2)沒在佛前出家,以苦行的結髮行者的身份,以物供佛後離
開自修。
(3)沒在佛前出家,以在家人的身份,用財物等供養或承侍佛
陀來累積波羅蜜。
(4)以不是人的身份,而以 4 阿陀羅龍王、7 大夜叉、8 獅子王、
19 阿都羅龍王的身份,接受授記,當時以天樂、飲食、衣服等供佛
或承侍佛陀來累積波羅蜜。又以 15 帝釋天的身份,接受授記,當時
以天上的香、花鬘、音樂供養佛。
可知菩薩初次被佛授記時,必是男人(見下節) ,但是其後仍會
因過去的惡業而投生「惡趣」 ,如 4 龍王、7 大夜叉、8 獅子王、19
龍王,但是仍為男性,由於有幫助眾生的心願,因而常當領導者。

四、菩薩於佛前初次授記的條件

依據《南傳菩薩道》的看法,菩薩於佛前初次授記時的條件有八
項:一、是人。二、是男人。三、波羅蜜已經圓滿至足以使他在那一
生證得阿羅漢果。四、遇到一尊活著的佛陀。五、是一位相信業力的
隱士(佛教以外的出家人)或是一位佛教的比丘。六、具備四禪八定
與五神通。七、有不惜犧牲自己生命修波羅蜜的非凡精進力。八、善
欲足夠強大到令他發願成佛。
可知於佛前被授記的菩薩是非常稀有的,他能夠當生證得阿羅漢
果而不去證,這是由於大悲心的推動。菩薩被授記後,還必須繼續以
至少「四阿僧祗劫與十萬大劫」的時間來圓滿諸波羅蜜,而後成佛。
當波羅蜜還未圓滿時,由於大善業的果報,被授記的菩薩常會投生天

5
界。由於在天界很難修習波羅蜜,菩薩將選擇「決意死」來縮短自己
在天界的壽命,繼續投生於人間以圓滿諸波羅蜜。

五、一些探討

菩薩被佛第一次授記時,必須條件具足,譬如,燃燈佛以前的過
去諸佛,為何不對釋尊授記?這是因為當時釋尊所累積的波羅蜜還未
具足前述八項條件。
北傳經上的龍女被釋迦佛授記成佛,這是「最後一次」的授記,
所以授記後接著成佛。可以推知,龍女過去生中曾供養和承侍諸佛,
她的過去世生為男人且其他條件夠時,往昔某佛曾給予「第一次」的
授記,如此與南傳的看法就不矛盾了。至於北傳經上的授記阿難等成
佛,則是方便之說了。
從修行的時間來看,成佛是非常難得的。依據《南傳菩薩道》的
看法,被授記的菩薩分為三種根器:利根的慧者菩薩、中根的信者菩
薩、鈍根的精進者菩薩。這三種菩薩中, (a)慧者菩薩被授記後,須
再修習四阿僧祗與十萬大劫即可成佛(釋尊屬此)。(b)信者菩薩被
授記後,須再修習八阿僧祗與十萬大劫方能成佛。 (c)精進者菩薩被
授記後,須再修習十六阿僧祗與十萬大劫方能成佛。這不同於北傳通
稱的三大阿僧祗劫成佛。
依據南傳的看法,成為獨覺須以「二阿僧祗劫與十萬大劫」的時
間來圓滿波羅蜜。成為佛的上首阿羅漢弟子須以「一阿僧祗劫與十萬
大劫」的時間來圓滿波羅蜜,而成為佛的大阿羅漢弟子須以「十萬大
劫」的時間來圓滿波羅蜜。這些佛的上首阿羅漢弟子和大阿羅漢弟子,
也都是被過去的佛所授記的。由於佛有一切智,因而能觀察出菩薩和
聲聞弟子們的根機,條件夠時才給予成佛或成阿羅漢的授記。釋尊對
提婆達多和阿闍世王授記他們未來世成為獨覺(北傳《大寶積經》卷
79 也同樣授記提婆達多是獨覺)。

六、結語

以上主要依據南傳的《佛種姓經》配合《南傳菩薩道》,對菩薩
的授記成佛作一說明,由於《佛種姓經》比北傳菩薩道的資料出現較
早,更具參考的價值;將菩薩分成三種根器是很務實的分法,他們的

6
成佛時間因而有快慢的差異也是很合理的。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