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
一、反复的定义:
作者为了表达的需要连续或间隔使用同一词语、句子或句群,以抒发强
烈的感情,表达深刻的意思,而有意识的使某些词语、短语、句子甚至段落
反复出现,我们就把这种修辞方式叫做反复辞格。
二、反复的修辞作用:
反复的作用为如下:
1) 抒发强烈的感情;
2) 表达深刻的意思;
3) 引起听众的注意;
4) 强调某个意思。
三、反复的分类:
反复可以分为两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种:
1. 连续反复:
所谓连续反复就是指连续重复相同的词语、短语、句子,甚至语段,并
且没有其他词语、短语、句子等的间隔。例如:
1
1)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这是相同的短语“向前”连续反复三次。这个例子用反复修辞格强
调“我们的队伍”具有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
2) 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纪念刘
和珍君》)
(作者连续反复词语“沉默”两次。他通过反复对中国反动派的高压
政策所造成的这种黑暗的沉默现状表示极大的愤慨。)
3) 唉!七毛钱竟买了你的全生命———你的血肉之躯竟抵不上区区七个
小银元么?生命真太贱了!生命真太贱了!(朱自清《生命的价格—七毛
钱 》)
(这里主谓句“生命真太贱了”连续反复两次。它强烈控诉了旧中国
时代的社会罪恶,表现了作者对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和他们的子女卑贱
不值钱。朱自清先生记录了一个女孩被她的哥哥和嫂子用七毛钱卖了,
用充满悲怆的笔调写出了他内心的悲愤和无奈。)
4)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进了。(朱自清《春》)
(这个例子是两次反复动词“盼望”,表达了作者盼望春天到来的急
切心情。)
5) 消灭它!消灭它!消灭它!
消灭细菌战,捉拿细菌战犯!
全中国全世界的人民一致动员!
2
一致动员!(郭沫若《消灭细菌战》)
(这个例子是词组的反复,“消灭它”“一致动员”,表达了反对细
菌战的战斗动员。)
2. 间隔反复:
所谓间隔反复是把反复出现的相同语句隔开来使用,中间插进了一些别
的语句。例如:
1) 始终微笑的和葛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
证;沉勇而友爱的张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已的尸骸为证;只有一样
沉勇而友爱的张静淑君还在医院里呻吟。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作者反复句子“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两次。鲁迅的例子,写的是
1926 年 3 月 18 日,北洋临时政府卫队开枪射杀包括刘和珍在内的四十
七名示威学生和群众的事件。史称“三一八惨案”。鲁迅用反复 痛斥反
动政府的凶残行径,揭露反动文人的丑恶嘴脸,深刻指出了烈士死难意
义,总结了这次惨案的经验教训。)
2) 那就是白杨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这
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茅盾《白
杨礼赞》
(这个例子中间相间一段别的文字,突出了白杨树的特征,从而歌颂了北方
农民的白杨树。)
3
3) 花开花落,她长大了,花开花落,她变美了。
(这里,作者用两个间隔反复“花开花落”,真实,生动而形象地刻画了时
间越过女的越长大而变美的事实。)
4) 春天来了,她用温柔的大手拂醒了大地;春天来了,她用温柔的话语唤
醒了鮮花和绿草。
(作者用两个间隔反复“春天来了”,描写了春天的美景如鲜花和绿草。)
5) “抗战要有一个团结,在团结中有各种的困难。这个困难是政治上的困
难,过去有,今后还可能有。五年以来,我们用了极大的力量逐步地克
服着这个困难,我们的口号是增强团结,今后还要增强它。(毛泽东《一
个极其重要的政策》)”
(毛泽东反复词语“增强”两次,为了强调团结反对抗战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