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1. 系统:由相互作⽤和相互依赖的若⼲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
整体
4. 群落演替:⽣态系统内的⽣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些物种消失,另⼀些物种侵
⼊,
16. 有机农业:是⼀种完全不⽤或基本不⽤⼈⼯合成的的化肥、农药、⽣⻓调节剂
和家畜饲料
⼆.选择题
1.⽣态系统的⽣产者是( )。D
A、⻁B、真菌C、细菌 D、森林
2.能量传递的1/10定律是由( )提出的。B
A、奥得姆B、林德曼C、达尔⽂D、海克尔
3.种群的正相互作⽤为( )。A
A、偏利作⽤B、寄⽣C、竞争D、捕⻝
4、⽣物成分根据其功能不同⼀般分为()消费者和微⽣物。D
A、耕作者B、劳动者C、⽜D、⽣产者
5.现实⽽⾔,交通污染源中()造成的⼤⽓污染最严重。C
A、⻜机B、轮船C、汽⻋D、⽕⻋
6.农作物、绿肥牧草、农⽥林⽊这些属于农⽥⽣态系统的()。B
A、⽣态环境结构B、物种结构C、时间结构D、空间结构
7.⾃然界中蒲公英的分布属于( )。A
A、随机型B.均匀型C.成群型D.概率型
8、下列属于初级产品的是( )。A
A.⾕、⾖、菜B.⾕、⾖、⾁C.⾁、蛋、⽪D.⾕、⾖、蛋
9、⽔体最主要的污染源是( )。A
A.⼯业废⽔B.城市⽣活污⽔C.农⽥污⽔D.酸⾬
10、下列资源中( )为社会资源。D
A.森林资源B.矿产资源C.⼟地资源D.信息资源
11. 我国⽔资源分布的特点是( )D
A.南⽅多于北⽅B.内陆多于沿海C.平原多于⼭地D.都是
12、捕⻝性天敌的引⼊这⼀环节属于( )C
A、⽣产环B、增益环C、减耗环D、复合环
13.下列范围不属于⽣物圈的是( )。C
A.岩⽯圈的上层B.全部⽔圈C.⼤⽓圈的上层D.⼤⽓圈的下层
14.顶级⼀格局假说的意思是( )。C
A.⼀个⽓候区内,只能有⼀种顶级群落
B.⼀个⽓候区内,可以有多个顶级群落呈不连续变化
C.随着环境因⼦的梯度变化各顶级群落呈连续变化
D.顶级群落是⼀个独⽴的不连续的单位
15.全球⽣态学的研究对象是( )。C
A.全球陆地B.全球海洋C.整个⽣物圈D.整个宇宙
16、构成⽣态系统的核⼼是( )B
A、⼈ B、⽣物群落 C、⼤⽓、D、太阳辐射
17、农⽥中的⽔稻种植属于什么类型。( )B
A、随机分布 B、均匀分布 C、集群分布 D、不能够确定
18、⽼年个体数很多,幼年个体很少,⼤多数个体已过了⽣殖年龄,这类种群的数量呈
( )A
A、减少趋势 B、上升趋势 C、稳定 D、不能够确定
19、“⽔稻→蝗⾍→⻘蛙”属于什么⻝物链 ( )C
A、寄⽣性 B、腐⻝性 C、⻝性 D、混合性
20、⼀块农⽥、⼀⽚草地或⼀⽚森林都可以组成 ( )B
A、种群 B、群落 C、⽣态系统 D、景观
三.填空题
1. 农业⽣态系统,其基本组成包括⽣物和环境两⼤部分
2. ⽣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是指⽣态系统中能量的输⼊、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3. 在农业⽣产实践中,农业⽣物常以 种群 或群落 的状态存在。
4. ⽣物种间的负相互作⽤包括竞争、捕⻝、寄⽣和偏害等
5. 种群增⻓模型可以分为⼏何级数增⻓、指数型增⻓ 和逻辑斯谛 ( S 型 ) 增⻓ 3 种典型类型
6. 典型的旱⽣演替序列依次是地⾐植物阶段、苔藓植物阶段、草本植物阶段。和⽊本植物阶
段。
7. 固氮的途径通常有⽣物固氮、⾼能固氮和⼯业固氮三种
8. 碳和⼆氧化碳的储存库分别是岩⽯圈、⼤⽓圈
9. 硫既属于沉积型循环,⼜属于⽓体型循环。
10. ⼤⽓中的 ⼆氧化硫 和 氧化氮 是酸⾬的主要成分
11. 农业资源按其来源可分为⾃然资源 和社会资源 两⼤类。
12. 农艺节⽔主要包括地⾯覆盖、耕作改良、⽔肥耦合、抗旱品种选育等
13. ⽣态效率可以分两⼤类,即营养级位内和营养级位之间的。
14. ⽣物圈的环境包括⼤⽓圈、⽔圈、岩⽯圈和⼟壤圈。
15. 农业⽣态系统由农业环境因素、⽣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四⼤基本要素构成
16. 温室⽓体主要有CO2、甲烷、臭氧、和⼀氧化⼆氮、氟⾥昂以及⽔汽等
17. 农业⽣态系统的调控途径⾃然调控机制、⼈⼯调控机制。
18. ⼤⽓污染⼀次污染物是从来污染源直接排出的颗粒物和有毒⽓体;有毒有害⽓体主要有⼆
氧化硫、⼀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
19. ⽔体污染源分⾃然污染源和⼈为污染源两⼤类。⼈为污染源可分为⼯业污染源、⽣活污染
源和农业污染源。
四:问答题:
4、简述农业次级⽣产的主要作⽤?
答:主要作⽤包括:
1、转化农副产品,提⾼利⽤价值。
2、⽣产动物蛋⽩质,改善膳⻝结构,提⾼⼈⺠⽣活⽔平。
3、促进物质循环,增强⽣态系统功能。
4、种养结合、农牧互促,有助于农业资源的合理利⽤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5、增加就业⻔路,增加农⺠收⼈,并有助于建⽴种植-养殖-加⼯-贸易⼀体化的农业产业化体
系
5、论述提⾼农业初级⽣产⼒的具体策略?
答:要提⾼农业初级⽣产⼒,可以从以下⼏⽅⾯着⼿:
1、选育⾼光效的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
2、保护农业环境,治理⽣态退化,改善农业⽣产的资源环境条
件,建⽴可持续农业⽣产体系。
3、调控作物群体结构,尽早形成并尽量维持最佳的群体结构。
4、改进耕作制度,提⾼复种指数,合理 密植,实⾏间
套种,提⾼栽培管理技术。
6、论述氮污染对农业⽣产的危害?
答:主要包括以下⼏个⽅⾯:
1)⽔体富营养化问题
2)农作物品质与硝酸盐超标问题
3)温室效应问题
4)⼤⽓氮沉降与酸⾬问题
5)臭氧层破坏问题
6)降低⼟壤质量问题
7、⽔⽣演替有哪⼏个阶段?
答:(1)⾃由漂浮植物阶段
(2)沉⽔植物阶段
(3)浮叶根⽣植物阶段
(4)直⽴⽔⽣植物阶段
(5)湿⽣草本植物阶段
(6)⽊本植物阶段
8、 农业⽣态系统的⽔分管理?
答:(1)植树造林,发挥“绿⾊⽔库”作⽤,扩⼤⼟壤的⽔分库容
(2)加强农⽥⽔利基本建设,提⾼⽔分利⽤率
(3)改变耕作制度与管理⽅式,发展节⽔农业
(4)防治⽔体污染
(5)加强全流域的⽔资源保护与统⼀调度。
10、 论述农业⽣态系统健康的影响因⼦?
答:(1)⼈类活动,⼈类是⽣态系统中不可忽视的成分,特别是农业⽣态系统,⼈类在利⽤
和改造⽣态系统的过程中,起了⾮常重要的作⽤。不合理的⼈为⼲预,有时会引起⽣态系统的
退化,对⽣态系统健康起着重要的影响。
(2)农药、化肥、重⾦属及环境污染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对农业⽣态系统的多样性产⽣不良
影响对环境也存在潜在威胁,⼯业污染物对⽣态系统的破坏作⽤更加严重。
(3)⽣物技术,⽣物技术对环境是否有不良影响⽬前尚未定论,但基因改良⽣物体释放于环
境可能会产⽣潜在的不良效应。
(4)⽣态⼊侵,⽣态⼊侵是指外源⽣物引⼊本地区,种群迅速蔓延失控,造成其他⼟著种类
濒临并伴⽣其他严重危害的现象。⽣态⼊侵对⽣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很⼤,有时甚⾄能使整个
⽣态系统发⽣不可逆转的崩溃。
(5)其他,⼀些偶发性的⾃然灾害如地震、⽕⼭爆发、洪⽔、⼲旱、⻰卷⻛、森林⽕灾、战
争、毒物泄漏等对⽣态系统的破坏程度很⼤,甚⾄对⽣态系统来说是不可逆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