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 常用修辞
1.比喻(明喻、暗喻、借喻)
比喻,即是根據事物的相似之處,將某事物比喻為另一樣事物,亦即是「打比方」。比喻句主要是由三部份所組成,包括本體(所比喻的事物)、喻
體(用來作比喻的事物)和喻詞(將本體和喻體聯繫起來的詞語)。
好處:把抽象的事物具體化,使深奧的道理也變得淺白,令事理或事物更加鮮明、生動,令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喻法又可以分為三種:明喻、暗喻、借喻。明喻包括本體、喻體和喻詞;暗喻就只有本體和喻體;借喻則只有喻體,直接用喻體取代了本體。
2.借代
借代並不會直接指出所描述的對象,而是借用該對象的局部、特徽、密切的人或事物代替,從而突出其特徵。
好處:突出其特徵,引起讀者聯想,加深印象。
3.對偶
對偶句是由兩句字數、結構和詞性相同,意思相關或相反的句子組成。
好處:令句子整齊勻稱,增加層次感和節奏感。
4.排比
把三句或以上結構相同、意思相近、字數相若的句子排列在一起。排比句又有三種,分別為詞、短語排比,分句排比和段落排比。
好處:既有節奏感,可增強氣勢,亦強調了內容,以表達強烈的感情。
5.誇張
故意把事物的特點、形象、數量、大小、作用和程度誇大或縮小,即為誇張法。誇張法有兩類:擴大誇張和縮小誇張。擴大誇張即是把事物往高、多、
大、強、快、長等方向形容;縮小誇張則會將事物往低、少、小、弱、慢、短等方向去形容。
好處:可以突出事物的特點,使其形象更鮮明生動,有助作者表達強烈的感情。
6.反問
反問,又名反詰,即是明知故問,故意以否定或疑問的語氣提出問題,去表達肯定的意思。在分辨反問句的時候可多加留意與反問句相關的反問詞,
例如:「難道」,「怎麼」,「真的是嗎」,「豈」等等;反而,疑問句往往會含有提問詞,比如「為什麼」,「什麼」等。
而理解反問句意思的方法,反而是要去掉反問詞,然後用陳述句寫出與本句相反意思的句子。譬如原句中是有否定詞的,陳述句就是要表達肯定的意
思;原句是表達肯定的意思的,陳述句就要表達否定的意思。
好處:可以加強語氣,達到強調的作用。
7.對比
只要有兩件事物便可構成對比,既可以是將兩個相對的事物放再一起作比較(兩物對比),也可把一面事物的兩個對立面放在一起,互相比較(一物
兩面對比)。
好處:突出事物的特點,給人留下鮮明的印象,同時更能將道理說得更透徹,讓讀者有更深刻的體會。
8.比擬(擬人、擬物)
比擬即是把人或事物,當作另一事物來寫。人和物件之間、物件與物件之間可以沒有實際的關係。比擬又可分為兩類:擬人和擬物。擬人即是把物當
作人來寫,賦予其人的思想、性格和行為特徵,移情於物,令描繪的物「人格化」,形象更生動。擬物則是將人當作物來寫,或把某物當作另一物來
寫,賦予其另一物的特徵,可達致諷刺或幽默的效果。
好處:可以啟發讀者想像,令文章更活潑有趣。
9.襯托(正襯、反襯)
襯托,亦稱為映襯,可分為正襯(以褒貶色彩相同的事物襯托本體)和反襯(以褒貶色彩不同的事物襯托本體)。
好處:透過相似或相反的事物突出本體,令描繪的事物形象更鮮明。
10.設問
設問為自問自答的表達方式,先故意提出疑問,然後自行回答。
好處:引起讀者的注意和對問題的思考。
11.象徵
象徵,即通過具體形象,去描述與其內涵相近而抽象的事理、事物或感情。
好處:可以使抽象的事物或事理具體化,啟發讀者的想象,使作品含意更豐富、更富於哲理。
12.反復
反復,即是刻意重複某句子或詞語至少一次。
好處:可以強調主題,加強語氣,以表達強烈的情感。亦能增加結構美,令層次分明,脈絡清晰。
13.引用(明引、暗引)
以成語、諺語、典故或別人的話等來表達思想感情,即為引用。如果所引用的是古書中的句子或歷史故事,則可稱之為用典。
好處:增強文章的說服力,這種言簡意賅的修辭手法,也令到文章語言凝煉,含蓄典雅。
引用一般分為明引和暗引兩種,直接指出說話、引文或典故的來源即為明引,一般都會用引號來注明引用的部份;而暗引則不會道出來源,而是會將
引文融入自己的文句之中。
14.反語
反語即是字面上的意思故意與實際想表達的相反,通俗一點説也就是「說反話」的意思。反語又有兩種:反意正說(用正面的語言表達反面意思)和
正話反說(以反面的語言表達正面意思)。
好處:可以吸引讀者注意,製造幽默的效果,也揭露了弊端,達到諷刺的效果,以表達強烈不滿或憤慨之情。
15.示現
將不在眼前的事物,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呈現在讀者眼前,即為示現。
好處:可以讓描述對象的形象更具體生動,令讀者有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歷其境的感覺,因而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
16.雙聲/疊韻
兩個聲母相同的字組成的詞語即是運用了雙聲;而疊韻則是由兩個韻母相同的字組成詞語。
好處:使聲調和諧,增加語言的節奏感和文字的感染力。
17.雙關
雙關是透過諧音或多義詞,令到語句帶有一明一暗的雙重意思,而暗藏的意思方為主要含意,借表面意思帶出暗藏的意義,兩者互相對應。
好處:可以內斂地表達要說明的道理,亦可以令語言幽默詼諧,增加諷刺意味。
雙關有隱語及諧音雙關兩類。透過運用多義詞,令語句帶有雙重意思即是隱語雙關;而諧音雙關則是用了讀音相同或相近的詞語。
18.通感
通感是把原本用於某種感官的詞語,用來描寫屬於另一種感官的事物。
好處:能夠令所描述的事物特質更具體,擴闊讀者的想象。
19.頂真
頂真,又名頂針、聯珠,是以上一句的結尾詞語作為後一句的開首,上遞下接。
好處:突出事理之間的連鎖關係,也令句子前後更為連貫緊扣,語氣流暢,增加句子的音律節奏。
20.層遞
層遞,是把詞語或句子按事物的輕重、多少、大小、深淺等依次排列。
好處:令內容層層深入,啟發讀者思考,使層次更鮮明,從而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讀者的印象亦會更加深刻。
層遞大致分為遞升(由小至大、低至高、淺至深、少至多、窄至寬、輕至重等順序排列)和遞降(由大至小、高至低、深至淺、多至少、寬至窄、重
至輕等順序排列)兩種。
21.疊字
疊字,即是把兩個相同的字重複使用。
好處:可以使句子更有節奏感、音韻和諧,更能渲染氣氛、加強語氣及表達效果、突出事物的特徵。
22.呼告
在敘述事情時,突然改變了原來的語氣,直接跟想象中的人或物對話或呼喊,即是呼告。
好處:直接抒發作者強烈的感情,增加感染力,加深讀者的印象。
23.摹狀
摹狀,是摹寫事物的形狀、情態、顏色、聲音等,令描述對象更加具體生動。
好處:令讀者對事物有「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歷其境」之感,因而留下更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