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公民集锦簿
制作公民集锦簿
1. 每组有 5 个人。
2. 收集资料,交给老师审阅。
3. 制作完整的集锦簿。
4. 题目:美丽的马来西亚
5. 内容:
a. 马来西亚各民族 – 讲解住在马来西亚
的民族如马来人,华人,印度人和其他
民族。
b. 马来西亚的特色 – 讲解马来西亚的地
理,旅游胜地等。
c. 马来西亚的文化 – 讲解马来西亚人的
传统食物,舞蹈,宗教等。
时间:27-07-2010 – 27-o8-2010
例子:
来西亚
百科名片
吉隆坡双子塔
马来西亚,简称大马(Malaysia),首都吉隆坡,是位于东南亚的一个国家。马来西亚由十三个州组成,
共分为两大部分:一个是位于马来半岛的西马来西 亚,北接泰国,南部隔着柔佛海峡,以新柔长堤和
第二通道连接新加坡;另一个是东马来西亚,位于加里曼丹岛的北部,南部接印度尼西亚,而文莱国则
位于沙巴州 和砂拉越州之间。马来西亚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创始国之一。
政治体制: 君主立宪政体
中文名称: 马来西亚联邦 人口数量: 2733 万(08)
主要民族: 马来族,华人,印度人
英文名称: Malaysia
简称: 大马 主要宗教: 伊斯兰教,佛教和道教,印度教
所属洲: 亚洲
国土面积: 33 万平方公里
首都: 吉隆坡
GDP 总计: 6744.34 亿令吉(2009)
主要城市: 马六甲
国庆日: 1957 年 8 月 31 国际电话区号: +60
国歌: 《我的国家》
官方语言: 马来语 国际域名缩写: .MY
货币: 令吉 (RM 1 美元=3.8 令吉) 杰出人物: 梁静茹、光良
国旗
马来西亚国旗
国徽
中间为盾形徽。盾徽上面绘有一弯黄色新月和一颗 14 个尖角的黄色星,盾面上的图案和颜色象征
马来西亚的组成及其行政区划。盾面上部列有 5 把入鞘的短剑,它们分别代表柔佛州、吉打州、玻璃市
州、吉兰丹州和登嘉楼州。盾面中间部分绘有红、黑、白、黄4条色带,分别代表雪兰莪州、彭亨州、
霹雳州和森美兰州。盾面左侧绘有蓝、白波纹的海水和以黄色为地并绘有3根蓝色鸵鸟羽毛,这一图案
代表槟榔屿。
马来西亚国徽
盾面右侧的马六甲树代表马六甲州。盾面下端左边代表沙巴州,图案中绘有强健的褐色双臂,双手紧握
沙巴州州旗。盾面下端右边绘有一只红、黑、蓝3色飞禽,代表沙捞越州。盾面下部中间的图案为马来
西亚的国花──木槿,又称大红花,当地人称“Bunga Raya”。盾徽两侧各站着一头红舌马来虎,两虎后
肢踩着金色饰带,饰带上书写着格言“团结就是力量”。在盾徽上还绘有一弯新月和一颗 14 角星,新月
代表国教,14 角星代表各州。
国花
木槿花(又称大红花、扶桑)Bunga Raya
国鸟
爱情鸟/犀鸟(英文:hornbill)
首都
人口
自然地理
国家格言
国家政要
行政区划
全国分为 13 个州,包括西马的柔佛、吉打、吉兰丹、马六甲、森美兰、彭亨、槟城、霹雳、玻璃
市、雪兰莪、登嘉楼以及东马的沙巴、砂拉越,另有三个联邦直辖区:首都吉隆坡、纳闽和布城
(Putra Jaya,联邦政府行政中心)。
马来西亚地图-十三个州
经济概况
上世纪 70 年代前,以农业经济为主,依赖初级产品出口。
70 年代以来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出口导向型经济,电子业、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发
展迅速。
吉隆坡华人品尝特色食品生鱼沙拉,庆祝春节
80 年代中期受世界经济衰退影响,经济下滑。
1997 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马经济遭受严重打击,马货币林吉特对美元汇率下跌幅度曾达 46%,
股市综合指数下挫过半。1998 年,马经济出现 13 年来首次负增长(-7.5%),失业率和通膨率上升。
1999 年 2 月,马政府以征收撤资税取代对短期外资的管制,外资开始回流。
1991 年马哈迪在位期间提出“2020 宏愿”的跨世纪发展战略,旨在 2020 年将马建成发达国家。
历史沿革
公元初马来半岛建立了羯荼、狼牙修等古国。15 世纪初以马六甲为中心的满刺加王国统一了马来
半岛的大部分,并发展成当时东南亚主要国际贸易中心。16 世 纪起先后遭到葡萄牙、荷兰和英国侵略。
1911 年沦为英国殖民地。沙捞越、沙巴历史上属文莱,1888 年两地沦为英国保护国。二次大战期间,
马来亚、沙捞 越、沙巴被日本占领。
政治
政治制度
实行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制又分为二元君主制和议会君主制,马来西亚属于议会君主制)。因历
史原因,沙捞越州和沙巴州拥有较大自治权。
以巫统为首的执政党联盟国民阵线(简称“国阵”)长期执政,马来人占政治主导地位,政局稳定。
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和安华事件曾对马政局造成冲击。1999 年第十届全国大选中,国阵虽继续保持
国会三分之二以上议席,但在马来人中支持率有所下降;反对党回教党势力上升,在吉兰丹和登嘉楼两
州执政。“9·11 事件”后,回教党的极端宗教色彩受到质疑,处境被动。国阵在三次地方补选中获胜,凝
聚力增强,执政地位得到巩固。
马来西亚卫星地图
2003 年 10 月 31 日,马哈蒂尔辞去党政职务,副首相巴达维接任首相及国阵、巫统主席,政权平稳过渡。
巴达维延续既定马哈蒂尔的内外政策,同时加强政府机构整顿和廉政建设,强调全民分享政治权力和经
济发展成果,受到民众普遍欢迎和支持。
2004 年 3 月,马来西亚提前举行第十一届全国大选,国阵创下历届大选最好战绩,赢得 219 个 国
会议席中的 199 席和 505 个州议席中的 452 席。阿都拉蝉联首相,领导地位进一步巩固。2005、2006 年,
马来西亚政局继续保持稳定,国阵执政基 础稳固。马来西亚马来民族统一机构新任主席纳吉布 2009 年
4 月3日宣誓就任马来西亚首相。 2008 年 3 月,马来西亚举行第 12 届大选,上演政治大海啸,反对党
即人民公正党、民主行动党及回教党一举攻陷 5 个州属,同时也拿下 82 个国会议席,粉碎国阵多年来
的 2/3 大多数议席优势。
宪法
统治者会议
由柔佛、彭 亨、雪兰莪、森美兰、霹雳、登嘉楼、吉兰丹、吉打、玻璃市 9 个州的世袭苏丹和马
六甲、槟州、砂拉越、沙巴 4 个州的州元首组成。其职能是在 9 个世袭苏丹中轮 流选举产生最高元首
和副最高元首;审议并颁布国家法律、法规;对全国性的伊斯兰教问题有最终裁决权;审议涉及马来族
和沙巴、砂拉越土著民族的特权地位等重大问题。未经该会议同意,不得通过有关统治者特权地位的任
何法律。内阁首相和各州州务大臣、首席部长协助会议召开。
议会
政府
首相:纳吉
副首相:慕尤丁
1)首相署部长:
a)许子根(团结与表现事务)
b)纳兹里(法律与国会事务)
c)诺莫哈末(经济策划单位)
d)加米尔(回教事务)e)依德利斯(特别事物)
首相署副部长:
a)刘伟强
b)玛西达
c)迪瓦玛尼
d)阿末玛兹兰
e)慕鲁基亚
2)财政部长:纳吉
第二财长:阿末胡斯尼
副财长:曹智雄、阿旺阿迪
3)教育部长:慕尤丁
副教长:魏家祥、弗亚查卡西
4)交通部长:翁诗杰
副部长:阿都拉欣巴克里、刘会洲
5)工业、园丘和原产业部长:柏纳东博
副部长:韩查再努丁
6)内政部长:希山慕丁
副部长:阿布瑟曼、遮亮末沙
7)新闻、通讯、文化与艺术部长:莱士雅丁
副部长:佐瑟沙朗、王赛芝
8)能源、绿色工艺与水务部长:陈华贵
副部长:诺丽雅
9)乡村与区域发展部长:沙菲宜阿达
副部长:哈山马力、佐瑟恩都鲁
10)高教部长:卡立诺丁
副部长:何国忠、赛夫丁阿都拉
11)国际贸易与工业部长:慕斯达法
副部长:慕克里兹、贾谷沙岸
12)科学、工艺与革新部长:麦西慕
副部长:法迪拉尤索夫
13)旅游部长:黄燕燕
副部长:苏莱曼泰益
14)农业部长:诺奥玛
副部长:佐哈里、罗哈妮
15)国防部长:阿末扎希
副部长:阿都拉迪夫
16)工程部长:沙兹曼
副部长:杨昆贤
17)卫生部长:廖中莱
副部长:罗斯娜
18)青年与体育部长:阿末沙比里
副部长:拉查里、黄日升
19)人力资源部长:苏巴马廉
副部长:玛兹娜
20)国内贸易与消费人事务部长:依斯迈沙比里
副部长:陈莲花
21)房屋与地方政府部长:江作汉
副部长:拉兹乌京
22)妇女、家庭与社会发展部长:莎丽扎
副部长:周美芬
23)外交部长:阿尼法
副部长:柯希兰、李志亮
24)联邦直辖区部长:拉惹侬仄再纳阿比丁
副部长:沙拉瓦南
25)天然资源与环境部长:道格拉斯
副部长:佐瑟古鲁
司法机构
政党
主要执政党
主要反对党
重要人物
端古米占再那阿比丁:最高元首。1962 年出生于登嘉楼州瓜拉登嘉楼市。曾赴澳大利亚墨尔本语
言学院深造,1983 年毕业于英格兰皇家军事学 院,1988 年获美国国际欧洲大学国际关系学士学位。
1979 年被封为登嘉楼州摄政王,1990 年曾任登嘉楼州代理苏丹,1998 年 5 月 14 日出任登嘉楼 州第十
六任苏丹,1999 年 4 月至 2006 年 12 月任马来西亚第十一任副最高元首。2006 年 12 月 13 日就任第十三
任最高元首,2007 年 4 月 26 日登 基。已婚,最高元首后潘斯里·罗齐塔(Puan Seri Rozita),育有两子
一女。
拿督斯里纳吉敦拉萨:首相兼财政部长,2009 年 4 月宣誓就职。大马第二任首相敦拉萨的长子。
1953 年 7 月 24 日生于彭亨州。获英国诺丁汉大学经 济学士学位。1976 年当选国会下议员,1978 年任
能源、电讯和邮电部副部长,是大马历史上最年轻的下议员和副部长。此后历任彭亨州州务大臣、文化、
青 年和体育部长、国防部长、教育部长等职。2004 年 1 月起任现职,2004 年 3 月大选后连任。巫统资
深领袖,曾连续多次当选巫统副主席,2008 年 12 月 起任巫统主席。夫人拿汀斯里罗斯玛(Datin Seri
Rosmah Mansor),育有五名子女。
经济
上世纪 70 年代前,经济以农业为主,依赖初级产品出口。70 年代以来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
行出口导向型经济,电子业、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同时实施马来民族和原住民优先的
“新经济政策”,旨在实现消除贫困、重组社会的目标。
80 年代中期受世界经济衰退影响,经济一度下滑,后采取刺激外资和私人资本等措施,经济明显
好转。1987 年起,经济连续 10 年保持 8%以上的高速增长。1991 年提出“2020 宏愿”的跨世纪发展战略,
旨在于 2020 年将马建成发达国家。重视发展高科技,启动了“多媒体超级走廊”、 “生物谷”等项目。近
年来,通过稳定汇率、重组银行企业债务、扩大内需和出口等政策,经济取得较快增长。巴达维上任后,
在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着 力控制财政赤字,取消了一批耗资巨大的形象工程,将重点转向
农业等基础产业建设,带动乡村发展。积极推动消费和投资,把私营经济作为国家经济增长的新支 柱。
鼓励发展旅游、教育事业,实现经济多元化。2006 年 4 月,马政府第九个五年计划(2006~2010 年)获
得国会通过,其主题是“共同迈向卓越、辉 煌和昌盛”,施政重点是降低财政赤字,加强人力资源开发,
加大农业投入,扶持中小企业,推动旅游业发展。2006 年马主要经济数字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5427.66 亿令吉。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5.9%。
货币名称:令吉(Ringgit)。
汇率:1 美元=3.6 令吉(浮动汇率)。
通货膨胀率:3.6%。
失业率:3.8%。
资源
自然资源丰富。橡胶、棕油和胡椒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曾是世界产锡大国,但近年来产量
逐年减少,2004 年锡产量为 3500 吨。截至 2005 年 1 月 1 日,马来西亚石油和天然气总储量为 194.9 亿
桶,可供分别开采 19 年和 33 年。此外还有铁、金、钨、煤、铝土、锰等矿产。盛产热带硬木。
工业
政府鼓励以本国原料为主的加工工业,重点发展电子、汽车、钢铁、石油化工和纺织品等。2006
年制造业销售收入 5113 亿林吉特,增长 11.2%,;就业人数 108 万。
矿业
农牧渔林业
服务业
范围广泛,包括水、电、交通、通讯、批发、零售、饭店、餐馆、金融、保险、不动产及政府部
门提供的服务等。70 年代以来,马政府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使服 务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
发展的支柱性行业之一。2005 年服务业增长 6.5%,就业人数约 535.36 万,占全国就业人口的
50.76%,是就 业人数最多的行业。自 1996 年设立“多媒体超级走廊”以来,创造了超过 4 万个就业机会。
截至 2006 年 7 月,多媒体超级走廊内 1552 家注册公司销售收 入约 60 亿林吉特。近几年服务业产值及
其占国内生产总值百分比如下:
2003 2004 2005
产值(亿令吉)1335.31 1415.34 1511.44
占国内生产总值 57.6% 57.1% 57.7%
(资料来源:马来西亚统计局)
旅游业
交通运输
全国有良好的公路网,公路和铁路主要干线贯穿马来半岛南北,航空业亦较发达。
公路:2003 年全国公路总长 75893 公里。截至 2005 年底,注册交通工具 1480 万辆。
铁路:2003 年总长 2267 公里,主要贯穿马来半岛。
水运:内河运输不发达,海运 80%以上依赖外航。共有各类船只 1008 艘,其中 100 吨位以上的注
册商船 508 艘,注册总吨位 175.5 万吨;远洋船只 50 艘。共有 19 个港口。近年来大力发展远洋运输和
港口建设,主要航运公司为马来西亚国际船务公司,主要港口有巴生、槟城、关丹、新山、古晋和纳闽
等。
空运:民航主要由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经营,有飞机 110 余架,辟有航线 113 条,其中 80 条为国际
航线。1996 年 11 月,第二家航空公司——亚洲航空公司投入运营。全国共有机场 37 个,其中有 5 个国
际机场:吉隆坡国际机场、槟城、浮罗交怡、哥打基那巴鲁和古晋。
财政金融
对外贸易
外国资本
人民生活
吉隆坡时装周身着传统服饰的模特
马来西亚是个以农立国的民族,因此维持着许多原始信仰,特别是各民族浓厚的宗教色彩。其宗教融合
了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其中以印度教影响尤为深远。由于多民族的长期共同生活,形成一种多元
的文化特色.
根据马财政部统计,截至 2003 年 8 月,马个人存款占银行存款总额 58%,年增长率 6%。根据 马
能源、通讯和多媒体部统计,截至 2004 年 6 月,固定电话用户 454.7 万人;移动电话用户 1239.8 万人,
城市和乡村中的固定电话拥有率为 23%和 12%,移动电话拥有率为 53%和 12%。截至 2006 年 4 月,马
电脑用户 420 万人,互联网使用人数占 40%。根据马卫生部统计,2003 年,全国平均 每 1377 人 1 名医
生,共有病床 34089 张。2006 年人均寿命男性为 71.8 岁,女性为 76.3 岁,婴儿死亡率 6.6‰。
水果与美食
大马美食之一椰浆饭
[1]
美食
马来西亚可以说是一个美食天堂,多元化的种族造就了马来西亚这国家拥有许多特殊美食。以下是
大马美食:椰浆饭,咖喱鱼头,马来饭,马来 BBQ,忍当鸡,沙爹朱侓,巴巴娘惹珍露,印度煎饼,
肉骨茶,面粉糕,咖喱鸡,咖沙、红豆冰等。
水果
马来西亚是一个热带雨林的国家,因此马来西亚出产许多热带水果。以下是大马水果:榴莲,山竹,
杨桃,菠萝,荔枝,红毛丹,火龙果和香蕉等。
军事
陆军的前身是 1935 年英国殖民地政府组建的马来兵团。1958 年马从英国人手中接管原英殖民地海
军辅助部队,1963 年正式改为马来西亚皇家海军。1958 年 6 月 1 日正式建立马来皇家空军。马最高元
首是三军最高统帅。国防决策机构为国家安全委员会,总理任主席。武装部队总司令是最高指挥官。实
行志愿兵役制,服役期为 10 年。
文化教育
马、华、印各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政府努力塑造以马来文化为基础的国家文化,推行“国民教
育政策”,重视马来语的普及教育。华文教育比较普遍,有较完整的华文教育体系。
教育
新闻出版
高等教育学府
1997 年马来西亚政府通过了《私立教育法》,为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目前在马来西
亚有 10 所高等公立大学,4 所外国大学分校, 652 所私立学院 ( 其中 79 所私立学院提供 3 + 0.2 + 1 等双联
课程) .私立教育机构每年招收的学生有几十万名, 为了保障质量,马来西亚教育部成立了私立教育及国家
学术鉴定局 (LAN),对私立教育机构的课程设置、学费以及师资水平进行监督和调控。
外交
奉行独立自主、中立、不结盟的外交政策。视东盟为外交政策基石,优先发展同东盟国家关系。重
视发展同大国关系。系英联邦成员,与其成员国交往较多。已同 131 个国家建交。
大力开展经济外交,积极推动南南合作,谴责西方国家贸易保护主义。1998 年主办了第六次 APEC
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主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保持松散的经济论坛性质,反对其发展为地区性
集团。重视东亚合作,倡导建立东亚共同体。1997 年主办了首届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
(10+3),2005 年底主办首次东亚峰会。积极致力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湄公河盆地经济开发合作。
积极发展同伊斯兰国家和不结盟国家关系,关注伊斯兰事务。主张伊拉克战后重建应尊重其主权独
立和领土完整,并符合伊人民意愿。在中东问题上,认为巴勒斯坦人民的斗争不是宗教对抗,而是捍卫
领土主权,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应得到国际社会承认。2006 年多次以伊斯兰国家会议组织和不结盟运动
主席国身份召集会议,并致信联合国秘书长和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寻求对伊拉克问题和中东问题公正
合理的解决。
反对西方强权政治,反对利用“民主”、“人权”等问题干涉别国内政,主张维护联合国作为国际核心
组织的地位,关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问题。2004 年 5 月当选 2005-2007 年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委
员。2006 年 3 月,第 60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成立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取代原来的人权委员会。
马于同年 5 月当选人权理事会成员,任期 3 年(2006~2009 年)。
支持国际反恐合作,强调反恐应解决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否定伊斯兰与恐怖主义的必然联系,推
动宗教和文明间对话。
在朝核问题上,认为拥有核武器的朝鲜将危及东北亚乃至全世界的安全,呼吁有关各方保持克制,
赞赏六方会谈为解决朝核问题发挥的积极作用。
与我国的双边关系
一、双边政治关系回顾
两国于 1974 年 5 月 31 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建交后,两国关系总体发展顺利。进入 90 年代,
中马关系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友好交流与合作全面展开,并
取得丰硕成果。
两国高层互访和接触频繁。江泽民主席(1994)、李鹏总理(1990、1997)、朱镕基总理
(1999)、李瑞环政协主席(1995)、胡锦涛副主席(2002)、姜春云副委员长(2002)、李岚清副总
理(2003)等分别访马。马前三任最高元首阿兹兰(1990、1991)、贾阿法(1997)和萨拉赫丁
(2001)先后访华。前总理马哈蒂尔和下议长扎希尔在职期间也多次访华。
2004 年 1 月,吴邦国委员长会见来华出席亚太议会论坛年会的马下议长扎希尔;4 月,马前总理马
哈蒂尔访华并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5 月,巴达维总理正式访华并出席两国建交 30 周年庆祝活动。
双方发表《联合公报》,一致同意推进两国战略性合作。10 月,唐家璇国务委员访马,分别会见了巴
达维总理和纳吉布副总理。11 月,温家宝总理在老挝出席中国与东盟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会见了巴达
维总理。
2004 年 12 月 26 日,印度洋发生强烈地震海啸灾难,马北部部分地区遭受较大损失。灾情发生后,
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分别致电马最高元首西拉杰丁和总理巴达维表示慰问。中国政府和人民还向马
提供了紧急救灾援助。
2005 年 3 月,马最高元首西拉杰丁对华进行国事访问。4 月,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海南会见了来
华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马总理巴达维。5 月,吴邦国委员长对马进行正式友好访问。9 月,纳吉布
副总理访华;12 月,温家宝总理对马来西亚进行正式访问,双方发表了《联合公报》。
2006 年 3 月,政协主席贾庆林访马。10 月,巴达维总理赴南宁出席纪念中国-东盟建立对话伙伴
关系 15 周年峰会,温总理予以会见。
两国外交部于 1991 年 4 月建立磋商制度,迄今已举行 10 轮磋商。中方在马来西亚古晋设有总领馆,
马方在中国上海、广州、昆明和香港设有总领馆。
二、双边贸易关系和经济技术合作
两国签有《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贸易协定》《投资保护协定》《海运协定》《民用航空运输协
定》等 10 余项经贸合作协议。1988 年成立经贸联委会,迄已举行 7 次会议。2002 年 4 月成立中马双边
商业理事会。
2006 年两国贸易额 371.12 亿美元,同比增长 20.9%。其中中方出口 135.37 亿美 元;进口 235.75 亿
美元。马来西亚是中国第八大贸易伙伴,也是中国在东盟国家中第二大贸易伙伴。我自马进口主要商品
有集成电路、计算机及其零部件、棕 油和塑料制品等;我向马出口主要商品有计算机及其零部件、集
成电路、服装和纺织品等。
马是我重要海外劳务承包市场。2003 年 9 月,双方签署《双边劳务合作谅解备忘录》,但迄未实
施。2006 年,我企业累计在马签订承包工程及劳务合同 341 个,新签合同金额 11.3 亿美元,完成营业
额 4.41 亿美元
两国金融合作成效显著。2000 年,中国银行和马来亚银行分别在吉隆坡和上海互设分行。2002 年
10 月,中国人民银行与马来西亚国家银行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
三、其它领域的交往与合作
两国在科技、教育、文化、军事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顺利发展。1992 年签署《科技合作协定》,
成立科技联委会,迄已举行 3 次会议。双方还签署了《广播电视节目合作和交流协定》(1992 年),
《促进中马体育交流、提高体育水平的谅解备忘 录》(1993 年),《教育交流谅解备忘录》(1997
年),《文化合作协定》(1999 年),《中马航空合作谅解备忘录》(2002 年),《空间合作及 和平
利用外层空间的协定》(2003 年),《在外交和国际关系教育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2004 年)等合
作协议。2005 年,双方签署了《卫生合作谅解 备忘录》,并续签了《教育合作谅解备忘录》。目前我
在马留学生已达万人,马赴华留学生近千人。我新华社、中新社在吉隆坡设立分社,中央电视台 4 套和
9 套节 目在马落地,《人民日报》海外版在马出版发行。江苏省与马六甲州、厦门市与槟城市分别结为
友好省市。
双方签署了《旅游合作谅解备忘录》。2006 年马来华游客 91 万人次,我首站访马游客 43.5 万人次,
我已成为马海外主要客源国之一。
1995 年,两国互设武官处,军事交往增多,两国海军军舰多次互访。2002 年,中央军委副主席、
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过境马来西亚,与马国防部长纳吉布举行会晤。2003 年 9 月,中央军委委
员、总参谋长梁光烈访马。2004 年 7 月,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过 境访问马来西亚,与马副总理兼国
防部长纳吉布会晤。马海军军舰访问上海。9 月,马派员来华观摩我军事演习。2005 年 9 月,马副总理
兼国防部长纳吉布访华 期间两国签署了《防务合作谅解备忘录》。12 月,中方派团参加了马国际海空
展。我军事科学院代表团访马。2006 年 4 月,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 部长曹刚川访马。5
月,总参谋长助理章沁生少将率团访马,双方举行了首次防务磋商。
四、双边关系中的其他问题
两国对中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的归属问题有争议。双方多次表示,将共同致力于维护南海地区的和
平与稳定,并根据包括 1982 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公认的国际法准则,积极寻求以双边友好
协商和谈判的方式解决有关争议。双方还表示愿积极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后续行动。
五、重要双边文件
1974 年 5 月,马来西亚总理拉扎克访华,周恩来总理与其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马来西亚
政府关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1999 年 5 月,马来西亚外长赛义德·哈密德访华,唐家璇外长与其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马
来西亚政府关于未来双边合作框架的联合声明》。
2005 年 12 月,温家宝总理访问马来西亚,与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马来西
亚联合公报》。
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程永华。 馆址:马来西亚吉隆坡安邦路 229 号(229,Jalan Ampang, 50450
Kuala Lumpur,Malaysia)。中国驻古晋总领事:谢福根。馆址:马来西亚沙捞越州古晋市道刚花园
Lot3716-3719。马来西亚驻华大使:达 图·赛义德·诺尔扎曼(DATO' SYED NORULZAMAN BIN SYED
KAMARULZAMAN)。馆址:北京朝阳区亮马河北街 2 号。
同东盟国家的关系
马是东盟重要成员,同其他东盟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密切,高层互访频繁,并注意在重大
国际地区问题上相互协调立场。马是东盟内部贸易的重要一 员,2005 年与其他东盟国家的贸易额为
2462 亿林吉特,占其对外贸易总额 25.44%(马方统计数据,下同)。重视地区安全合作。2004 年 7 月
开始 与印尼、新加坡在马六甲海峡进行协同巡逻,共同打击海盗、走私和恐怖活动。
与印度尼西亚同为穆斯林人口占多数的国家,相互关系十分密切。2005 年马印尼双边贸易额 291.5
亿林吉特,占马外贸总额的 3.01%。两国在西巴丹岛和利吉丹岛主权归属问题上存在争议。2002 年海牙
国际法院裁定马对上述两岛拥有主权,印尼对此表示接受。2005 年 1 月,巴达维总理在雅加达出席东
盟地震和海啸灾后问题领导人特别会议期间会见苏希洛诺总统,并向印尼提供了救灾援助;4 月,巴达
维总理出席在印尼举行的 2005 年亚非峰会和万隆会议 50 周年纪念活动。2006 年 1 月,巴达维总理在苏
门答腊与印尼总统苏希洛举行年度磋商;最高元首西拉杰丁访问印尼。3 月,印尼国会议长阿贡拉克索
访马。8 月,印尼总统苏希洛访马。12 月,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纳吉布访问印尼。
与新加坡关系密切。新是马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外资来源地。2005 年马新双边贸易额 1341.6
亿林吉特,占马外贸总额的 13.86%。两国在马向新开放领空及长期供水、新在柔佛海峡实施填海工程、
白礁岛主权归属、马新大桥、马在新铁路关卡迁移等问题上存在分歧。巴达维就任总理后,积极通过对
话协商解决问题,两国关系得到改善。2005 年 3 月,吴作栋国务资政与巴达维总理就双边关系问题再
次在马举行会谈。4 月,纳丹总 统访马。同月,两国就新在柔佛海峡填海问题签署协议。6 月,副总理
兼国防部长纳吉布出席在新加坡举行的亚洲安全会议。9 月,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纳吉布出席在 新加坡举
行的“2005 年度东盟 100 领袖论坛”并演讲。11 月,新加坡副总理兼国家安全统筹部长贾古玛访马。
2006 年 1 月,最高元首西拉杰丁访新。
与泰国关系良好。2005 年马泰双边贸易额 516.1 亿林吉特,占马外贸总额的 5.33%。2006 年 7 月,
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纳吉布赴泰国出席马泰边境委员会会议。
与菲律宾关系总体良好,但双方在沙巴领土主权问题上存在争议。两国关系也曾因马“安瓦尔事件”、
菲在马非法移民等问题受到过影响。近年来,马为菲政府和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和谈积极提供协助。
2005 年 3 月,菲外长罗慕洛访马。
与文莱同文同种同宗教,双方关系十分密切。两国有林梦主权归属和专属经济区重叠问题,同意协
商解决。2005 年 8 月,巴达维总理访问文莱。2006 年 8 月,巴达维总理与文莱苏丹哈桑纳尔举行第十
届马文双边会议。11 月,最高元首西拉杰丁访文。
重视发展同印支国家关系。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加入东盟后,马与四国往来有所增多,并逐
步扩大在中南半岛的投资和贸易。2005 年 12 月,巴达维总理与来马出席东盟系列峰会的缅甸总理梭温
举行双边会谈,敦促缅政府加快国内民主进程。2006 年 3 月,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访马。11 月,老挝
总理波松访马。
同英国的关系
同日本的关系
两国经贸关系密切。日是马第一大外资来源地和 主要贸易伙伴,也是向马提供贷款最多的国家之
一。上世纪 80 年代,马哈蒂尔总理就提出向日本学习的“向东看”政策,旨在通过引进日本的资金、技
术和管理, 加快马来西亚的经济建设。2005 年,双边贸易额 1129 亿林吉特,占马外贸总额的
11.67%。2005 年 5 月,巴达维总理访日,双方同意于年底正式签 署自由贸易协定。12 月,马与日本签
署两国《经济伙伴关系协议》,成为继新加坡和墨西哥之后第 3 个与日本签署此类协议的国家。2006
年 5 月,巴达维总理访日。6 月,日本明仁天皇访马;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纳吉布访日。
同美国的关系
同其他国家的关系
概念与宏愿
2020 宏愿
一个马来西亚
一个马来西亚标志
[2]
“一个马来西亚”是纳吉首相上任之后所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旨在团结国民,把马来西亚的各大民族团
结在一起,以合为贵,且以民为先。在“一个马来西亚”概念里总共有八大价值观。
· 第一项价值观-卓越文化
· 第二项价值观 -毅力
· 第三项价值观 -谦卑
· 第四项价值观 -认同
· 第五项价值观 -忠诚
· 第六项价值观 -绩效管理
· 第七项价值观 -教育
· 第八项价值观 -诚信
[编辑本段]
旅游景点
沙巴
沙巴可以是马来西亚深藏未露的绝妙旅游地,见识了沙巴,你就会惊讶马来西亚丰富的旅游资源。
世外桃源邦咯岛(PangkorLaut)寻找小丑鱼。
在马来西亚的邦咯岛(PangkorLaut)上,你只要潜入蔚蓝的海里,慢慢靠近大片的白色珊瑚和色
彩斑斓的海葵,尼莫和他的朋友就会热情地欢迎你。
生活在马来西亚婆罗洲的普南族是一个神秘的民族,他们生活在热带雨林里,保持着许多有趣的风
俗传统。马来西亚的风格就像这儿的天气——热情。无论是看到一张张友善的笑脸,听到一句句浓浓的
马来音普通话“你好!(Apa khabar?)”
亚庇是马来西亚沙巴的首府。在砂捞越里有个叫“古晋”的城市。在马来语中,“古晋”
(Kuching)。中国人来,马来西亚不是个陌生的国度。尽管是异域,但随处可见的华文招牌以及通用
的广州话,会让来自广东的我们产生了在省内某个都市观光的错觉。
槟城
槟城,当年英国商船来此躲避风浪的时候,他们给这个美丽的海岛起名为乔治市,华人则称之为槟
榔屿。这里最让人着迷的是各种文化的交融聚集,既有南海姑娘的轻柔韵律,也有安娜与国王的感伤情
怀。即使你没有出境游的经验,即使你外语只会 yes,bye-bye,thankyou,槟城依然。
槟城蝴蝶园,是闻名的热带蝴蝶庇护所,园内有 50 多种 3000 多只蝴蝶和青蛙、蝎子及其他昆虫,
还有百合花池塘、瀑布、隧道、泥泡地、实验室等。当您走进这绿意盎然的博物馆时,一道由四千一百
三十多只蝴蝶拼成炯丽的光谱立
有活化石之称的珍贵树种桫椤树的叶子
即呈现在您的眼前。在这个美丽的花园中漫步,常常会以为一个隐藏的展览而惊讶,这些独具匠心的设
计,让您可以在咫尺之间观察展品的一举一动,进而发现大自然的秘密。
砂捞越
砂捞越是马来西亚最大的州,分散着 27 种部落民族,是一个多文化的地域。在沙捞越,每公顷的
树林种类比整个北美洲还多,一棵参天大树上有上千种昆虫。
吉隆坡
吉隆坡的夜生活充满动感,到处是多姿多彩的娱乐,爵士乐、乡谣和西方音乐萦绕酒吧、的士高
舞厅,一派大都会的繁华景象.。吉隆坡住宿选择相当多,高档的 诸如马来王宫风格的伊思塔那大饭店,
机场附近的高尔夫休假区等,主要供游客和商务客人使用。在吉隆坡可以品尝到世界各地的名菜,除了
马来菜、中国菜、印度大餐、西餐外,还有巴基斯坦餐饮和日本料理。吉隆坡各种商品荟萃,从古董到
最具当地特色的手工艺品,从世界名牌时装到物美价廉的电子产品……
云顶(Genting Highlands)高原是马来西亚新开发的旅游和避暑胜地,位于鼓亨州西南吉保山脉中段
东坡(蒂蒂旺沙山脉),吉隆坡东北约 50 公里处.
在首都吉隆坡,最引人注目的建筑就是位于市中心丹也大楼面的国家清真寺(Natlonal Mosque),
以独特的现代设计表达出传统回教的艺术,装饰和设计都十分精美,最大特色是伞形的屋顶,象征一个
独立国家的抱负.
吉隆坡是世界上节假日最多的地区之一。在马来西亚,伊斯兰教的节日是当地进行重大庆典活动的
日子,圣诞节也是全国性的节假日,一年一度的中国春节在这里更是热闹非凡.吉隆坡是一个硕大无比
的“世界建筑博览馆”,外形别致风格各异的建筑遍布全城。马来西亚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阳光充足,
气候宜人。
马六甲
马六甲是马来西亚历史最悠久的古城,马六甲州的首府。它位于马六甲海峡北岸,马六甲河穿城而
过。该城始建于 1403 年,曾是马六甲素丹国(满剌加王国)的都城。从 16 世纪起,历受葡萄牙、荷兰、
英国的殖民统治。数百年来,华人、印度人、阿拉伯人、暹罗人及爪哇人相继来到马六甲,经过长期
的交流,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汇成特有的文化风貌。这里有 中国式的住宅,荷兰式的红色楼房和
葡萄牙式的村落。市内古代修建的街道,至今依然保存较好,街道曲折狭窄,屋宇参差多样,很多住房
的墙上镶着图案精美的瓷 砖,木门上装着瑞狮门扣,窗上镶龙嵌凤,古色古香,处处显示出马六甲这
个历史古都的独特风貌。青云亭是马来西亚最古老的中国庙宇,位于马六甲市西南,始建于 1645 年,
后经重新装修,成为一座用马来西亚楠木建造的木结构庙宇。门口的匾额上写着“南海飞来”四个大字。
庙内主要供奉的是观音菩萨,因此也称“观音亭”。
青云亭是优美的中国式建筑的典范,庙堂里陈设的木雕和漆器,全是从中国运来的精品。寺内只有
一块石碑,上面铭刻着纪念中国明代著名的航海家、三保太监郑和于 1406 年访问马六甲的事迹。郑和
是到达马六甲最早的中国人。
寺内香火甚盛。庙门口有一金色的狮子,周身金光耀眼,只有狮子的头顶部,金色已脱落,原来信
徒们认为走过狮子身旁,抚摸它们的头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好运。
中国山
中国山又名三保山,是为纪念中国明朝三 保太监郑和而命名的。此山位于马六甲市郊。关于中国
山,流传着“一位中国公主和一口神奇的井”的故事。相传在 15 世纪 60 年代,马六甲的统治者是一个年
轻而聪明过人的苏丹,曼斯国王。有一天,一艘中国船驶抵马六甲,船的内部到处插满了金针,船长给
苏丹送去一封信,声称他奉中国天子之命诏告苏丹 “每一根金针代表我的一个臣民,要是你能数得清有
多少根,你就会知道我的权力有多大。”苏丹接到信后,派了一艘船去送回信,船上装了好几袋谷米,
信中道 “要是你能数得清这艘船上的谷米,你就能准确地猜到我有多少臣民,也就会知道我的权力有多
大。”
荷兰红屋
荷兰红屋
跨 越马六甲河桥,到了河的东岸,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整洁的广场,广场上有一座红色的钟塔和维多利
亚时代所建的喷水池。广场周围都是荷兰式的红色建筑物。面广场 最大的一座建筑物就是古老的荷兰
式惹兰叻参红屋。它建于 17 世纪,是东南亚地区现存的最古老的荷兰式建筑物。300 多年来,它一直
是政府机关所在地,直至 1980 年才改为马六甲博物馆。荷兰式惹兰叻参红屋有厚厚的红砖墙,笨重的
硬木门,门前是宽阔的石级。馆内保留了马六甲各个时期的历史遗物,包括荷兰古代 兵器,葡萄牙人
16 世纪以来的服装,马来人婚嫁服饰,金、银、珠宝手工艺品以及在马六甲港口停泊的各类古代船只
的图片等。馆内还收藏有稀有的古代钱币和邮 票。
葡萄牙城山
在马六甲市西南,接近马六甲河口,有一座山,是马六甲苏丹拜里米苏拉将中国明成祖赠送的金龙
文笺勒石树碑之处,明成祖曾封此山为“镇国山”,后名圣保罗山。山的东南麓有一座“没有墙的城门”,
那是马来西亚历史遗迹。
柔佛
柔佛新山金海湾(Danga bay),是一个沿着新柔海峡而建的旅游景点。在归帆点缀下成为南马一
道独特的风景线。它是大马南部一个重要的旅游区,来自世界各国的船只停泊在这里。金 海湾将成为
马来西亚依斯干达首屈一指的海滨发展。它提供高档物业,零售商店和休闲活动。在这个金海湾范围内,
有餐饮中心、沙滩酒吧、水上运动、植物园、小 型动物园、风帆俱乐部、游乐场及颇大的广场。
马来西亚-与世博会
上海世博会马来西亚馆效果图
2009 年上海世博会马来西亚国家馆公布设计方案及效果图,同时在世博园区举行开工仪式。
2009 年正值中马建交 35 周年,与中国的“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相似,马来西亚提出了
“和谐马来西亚,以人为本,行动为先”的全新理念,以此促进民族团结、国泰安康、和平稳定——马来
西亚馆的主题“和谐城市生活,融洽马来西亚”就来源于此,同时也正呼应了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
更美好”的主题。
占地面积 3000 平方米的马来西亚馆,将采用可循环利用的油棕、塑胶等材料建筑而成,重点展现
马来西亚的独特风情和团结的民族精神。展馆的设计灵感源自马来西亚传统建筑。整个建筑由两个高高
翘起的坡屋顶组成,线条优美而极具动感,屋顶尖端的交叉构架是马来西亚本土建筑的一个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