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上海文庙

这是一篇优良条目,点击此处获取更多信息。
坐标31°13′10.8″N 121°28′58.7″E / 31.219667°N 121.482972°E / 31.219667; 121.482972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上海文庙当前版本,由Cewbot留言 | 贡献编辑于2024年5月6日 (一) 13:50 修正失效的網頁錨點: 提醒失效的網頁錨點: 欞星門, 提醒失效的網頁錨點: 大成門, 提醒失效的網頁錨點: 西廡, 提醒失效的網頁錨點: 東廡, 提醒失效的網頁錨點: 月臺, 提醒失效的網頁錨點: 大成殿, 提醒失效的網頁錨點: 崇聖祠, 提醒失效的網頁錨點: 學門, 提醒失效的網頁錨點: 儀門, 提醒失效的網頁錨點: 明倫堂, 提醒失效的網頁錨點: 尊經閣, 提醒失效的網頁錨點: 儒學署, 提醒失效的網頁錨點: 魁星閣, 提醒失效的網頁錨點: 天光雲影池。这个网址是本页该版本的固定链接。

(差异) ←上一修订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修订→ (差异)

上海文廟
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
坐标31°13′10.8″N 121°28′58.7″E / 31.219667°N 121.482972°E / 31.219667; 121.482972
分类古建筑
时代
编号7-4
认定时间2002年4月27日

上海文廟,即清代上海縣學文廟”,是上海城區唯一祭祀孔子的廟宇。位於上海老城廂,今黃浦區文廟路215號。

上海文廟有七百多年的歷史,始建於元朝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此後幾經遷移,至咸豐五年(1855年)重建於今址。民國時期,改為上海市民眾教育館。文化大革命期間,部分建筑被拆除,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成為上海舊書市場的所在地。1997年,經過全面整修的文廟大致恢復了清代的格局,作為祭孔和展示中國文化的場所對外開放。目前的文庙建筑群包括文廟、學宮兩條南北軸線上的院落以及東部的園林,主要建筑有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崇聖祠、明倫堂、尊經閣、魁星閣等。2002年被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

歷史

[编辑]

早在北宋熙寧七年(1074年),當地已有由民宅改造成的“梓潼祠”,奉文昌梓潼帝君與孔子像[2]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上海建鎮,士紳唐時措兄弟在方浜長生橋東北(今丹鳳路西)建立鎮學。元朝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分華亭縣東北境五鄉為上海縣,按制須修建城隍廟與文廟。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知縣周汝楫下令在縣署東首(今敬業路一帶)營建文廟,但因資金不足,未能完工。次年,浙西廉訪僉事朱思誠至此巡察時,委請萬戶長費拱辰出資建成,当時廟中有正殿、講堂、齋舍等建築。大德六年(1302年),經松江判官張紀倡議,縣丞範天禎帶頭捐資擴建,加添殿軒,增設大門、學門,重塑大成殿孔子像,並繪先賢像于兩廡。知縣辛思仁築牆130尺,架橋于泮池之上,文廟規模初備。[3]

至大三年(1310年),廉訪僉事吳彥升巡察上海縣,提議擴建。時任兩浙鹽運使瞿霆發遂捐家資,在肇家浜(今復興東路)北岸(淘水場一帶),縣衙之西興建了新文廟。但僅四年之後(延祐元年,1314年),縣丞王珪又將文廟遷回原址,並擴大廟制。當時文廟中還有天光雲影池[4],池中有島名为“芹洲”,洲上建有止庵、杏壇、盟鷗渚、洗心亭、舞雩橋、酸窩、古井、焦石堂諸勝。至正十一年(1351年),知縣劉輝增建教諭廳、講席堂,監縣兀奴罕、縣丞張議重建廟門、齋舍;後來知縣何緝還在廟左建明倫堂,堂前東西分建育英、致道二齋。有富僧覺元捐田產六百餘畝,以資修葺費用[3]

正統四年(1439年),提學御史彭勳、巡按御史肖啟命知縣張禎拓展文廟,建成射亭、戟門、修齋舍、饌堂、殿廡及儀門等。九年(1444年),巡按御史鄭顒增建東西兩廡殿。成化二十年(1484年),知縣劉琬在明倫堂後建成尊經閣。正德十四年(1519年),知縣鄭洛書重建大成殿、養賢堂。[3]

上海縣新學宮(文廟)圖,根據《同治上海縣誌》卷一之20、21頁圖拼合,西路院落為文廟,東路院落為學宮

雍正八年(1730年),巡道王澄慧移駐上海,擇文廟東南隅建魁星閣。咸豐三年(1853年)九月初四,劉麗川小刀會起義。九月初七,知縣袁祖德引官員士紳於文廟祭孔,小刀會借機喬裝進入,殺知縣,宣佈建立“大明國”,劉麗川為“大明統理政教詔討大元帥”,在廟內明倫堂設立行轅,指揮抗擊清兵。到咸豐五年(1855年),清兵聯合西方軍隊攻占上海縣,作為小刀會總部的文廟也大部分毀於炮火。同年,在原址重建文廟,但大樑未上便遇火災。官服、鄉紳恐此地不利,故決定移建文廟至县城西门内右营署的明代海防道署舊址,即現時文廟所在。次年,重建完成,占地17.3畝。然而好景不長,咸豐十年(1860年),太平軍迫近上海,上海縣官、紳商共邀兵入城協防,西兵駐屯文廟數載,到同治三年(1864年)六月西兵撤防時,廟內建築已毀損大半。事後,巡道丁日昌令知縣修繕[3][5][6]

民國三年(1914年),上海縣公產經理處籌款重修文廟,並拓大成殿月臺,置祭器、祭服等以備祭典之需。民國十六年(1927年),上海特別市工務局擬將文廟改建為公園。民國二十年(1931年)3月,文廟公園開建,但因資金不繼未能完成,其後移交市教育局管理。同年12月,文廟改為上海市民眾教育館。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6月,尊經閣改建為上海市市立圖書館,內藏書籍一萬五千餘冊,成為上海市首家公共圖書館。[5]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上海市民眾教育館,並建立上海市滬南人民文化館。1959年,文廟被列为南市區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大革命中,文廟被南市區體委用作訓練場館,尊經閣等多處建筑被拆除。1979年,上海市文物管理委會撥款修復了大成殿、魁星閣與崇聖祠,重建東西廡殿,疏浚天光雲影池。1986年起,文廟成為舊書市場所在地[7]。1996年,當局對文廟的大成殿进行维修[8]。1997年4月至1999年9月,南市區人民政府又對文廟進行全面整修,重建學門、儀門、明倫堂、尊經閣、聽雨軒、儒学署等,全面恢復了清代上海文廟鼎盛時期的風貌。同時,又在文廟东北部沿梦花街、学宫街一帶,建造了仿古街道,用以安置原占用大成殿及东西廡殿的“文廟書刊交易市場”。2002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將文廟列入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名單。[5][9][10][11]2021年10月8日,上海文庙因要修缮改造暂停对外开放。[12]

建筑

[编辑]

布局

[编辑]

文廟建筑群包括文廟和學宮,按照傳統廟學合一的布局設計,圍繞两条南北轴线修建。西側的文廟軸線貫穿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和崇圣祠,東側的學宮軸線上則依次設置學門、儀門、明倫堂與尊經閣。文廟四周建有围墙,内外均绿化。今文廟建筑以原物為主,唯欞星門外牌樓已不存,門內的泮池則被填埋;學宮建筑則多為重建;院落東側又添置了假山、水池、魁星阁等景點。[2]

文廟軸線建筑

[编辑]

西路設欞星門和大成門[13]。其中欞星門為六柱三門冲天式雕花石坊,面阔9米,高8米,門間及两侧連接墙垣,墻角置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石碑;大成門,又称“戟门”,門楣懸掛之“大成门”三字匾額為清世宗亲书,建筑面闊三間,硬山頂[14],明間與二稍間皆設朱紅門扉,門上有九橫九縱門釘,中門只有祭典時方可開啟。

大成殿及東西廡殿

两道门后有大成殿。该殿是祭孔正殿,文廟的核心建筑。大殿高14米,占地約260平方米,面闊三間,重檐歇山頂,飞檐起翘,殿脊飾狻猊辟邪斗栱簡化,具晚清特征。正面重檐之間,懸掛清世宗題“大成殿”三字竖匾。屋脊正中屋脊上鑲“海滨邹鲁”四字砖刻,為時任江蘇巡撫林则徐所題。檐下“万世师表”橫匾則為清圣祖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題寫。[15]

殿內供奉孔子神龕和塑像。梁间懸掛金字橫匾三块,分別為清宣宗題“聖集大成”[16] 和“聖協時中”[17],以及清文宗題“德齊幬載”[18]。前后抱柱各懸對联一副,均為乾隆十三年(1748年)高宗撰,前一幅為“覺世牖民詩書易象春秋永垂道法,出類拔萃河海泰山麟鳳莫喻聖人。”由书法家张森書寫;後一副為 “氣備四時與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萬事繼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由书法家高式熊書寫。大殿四周墻壁镶嵌《論語》全文青石碑刻。在神龕前東、西两侧,還放置祭祀用之鐘、鼓。編鐘為同治九年(1870年)由上海江南制造局铸造。1982年出土於大成殿臺基前。[19]

孔子像

大成殿建在半米高的月臺之上。月臺,也称“佾臺”,是每年春秋祭祀時奏樂和佾舞的場所。月臺東、西南三面以荷葉石柱和透雕石栏圍繞,南面正中出石階三級,中間鑲嵌石雕龍陛。大殿門前,置有青铜制孔子佩劍立像,像高1.8米,為1987年孔子誕辰2540年時,香港人士陳春捐贈。大理石基座正面鐫刻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員長周谷城的題詞:“先哲偉大的教育家孔子銅像。”月臺東南部,放置大成鐘一口,鐘高1.8米,直徑1.1米,重達1.5吨。[20]

大成殿前左右有東西廡殿,與大成門及圍墻組成一封閉院落[14]。廡殿不高,硬山頂,曾用於供奉七十二賢。崇聖祠位於大成殿之後,前為門墙,中為庭院,東西两厢,後為大廳及耳房,組成一封閉院落,大殿為悬山式頂。该祠原名启圣祠 ,用以供奉孔子父母以上五代祖宗。1725年雍正帝下令将其更名为崇聖祠。今作為文庙管理處辦公場所。[21]

學宮軸線建筑

[编辑]
明倫堂與青銅鼎

學宮轴线建筑主要有明伦堂和尊经阁。明倫堂是儒生講學之所。“明伦”出自《孟子》:“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咸丰三年(1853年)小刀會舉事期間曾在明伦堂设立总指挥部。目前,明倫堂被改建為“文廟講堂”使用。檐下“明倫堂”橫匾為黄若舟題寫,堂内悬挂文懷沙題寫的“文廟講堂”横匾。堂前放置青铜方鼎一尊,重850公斤。鼎上銘:“博學於文,約之於禮。”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纹饰为饕餮纹。尊經閣為二层樓閣式重檐歇山頂建筑,原為藏書之地,民國年間成為市立流通圖書館。今天,下层為“奇石、赏石陈列室”,上层為贵宾接待室。阁前院落環繞宣廊,廊下置“上海县籍进士名录碑”。[22]

東庭建筑

[编辑]
魁星閣

东庭建筑主要由魁星阁、天光云影池和儒学署组成。魁星閣位於文廟東南隅,清雍正八年(1730年)始建,原供奉奎星。現閣為當代重建,高約20米,共三层,平面呈六角型,飛檐,攢尖頂。阁内以六根金丝楠木柱支撐。[23]天光雲影池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元朝。今之水池為1997年重修時恢復,面積約950平方米,池中有假山“龙吟虎啸”,重達5.6吨,產於安徽灵璧县山中。池周遍植桃、柳。[24]儒學署在天光云影池北侧,曾作為主管文廟祭祀和教化生员的機構,其官称縣儒學教諭。建筑为一幢二层小楼,目前下層開設历代茶具陳列,二楼辟為會議室。[25]

相关活动

[编辑]

現時的上海文廟已成為一處綜合展示中國歷史文化的場所,常設四大主題展覽,分別為四大碑刻系列展,奇石、赏石、名石展,根雕造型艺术展和尧缔茶壶展。[26]

自1986年開始,每逢星期天,大成殿前廣場上會進行舊書交易活動。進入1990年代,文廟舊書市逐漸成為上海最著名的舊書市場,曾被稱為“精神食糧的倉儲”。[27] 文庙整修期間,在文廟東北部,尊经阁以東專門劃出一片“文廟書刊交易市場”,使圖書交易更加繁榮,此外,還沿老道前街、梦花街和学宫街三面的圍墻建造起与文廟建筑风格一致的仿古建筑,作為經營古玩、书画等的商店。[28]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文廟簡介. 上海文廟.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10). 
  2. ^ 2.0 2.1 上海勘察设计志第二篇第九章第三節:文庙.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09-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3. ^ 3.0 3.1 3.2 3.3 应宝时、俞樾、方宗诚修《同治上海縣誌·卷九》
  4. ^ 取自朱熹詩:“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5. ^ 5.0 5.1 5.2 顧延培. 上海文廟的變遷. 檔案春秋. 2005, (12期) [2009-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0). 
  6. ^ 文廟的故事. 上海檔案資訊網. [2009-09-18]. [永久失效連結]
  7. ^ 李永樂. 上海舊書市場“淘金”樂. 聯合早報. 2003年3月28日 [2009-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06). 
  8. ^ 上海文庙大成殿正修缮 国庆可见新貌. 孔庙. 2004-08-30 [2023-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2) (中文). 
  9. ^ 上海教育的发祥地——上海文庙. 上海黃浦檔案局. [2009-09-18]. [永久失效連結]
  10. ^ 卢莹辉主编;吴云溥,曹宪镛,徐同甫,林路副主编. 新编上海大观.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3-03: 547–551. ISBN 7-80515-697-2. 
  11. ^ 国家文物局主编. 中国文物地图集 上海分册. 北京:中华地图学社. 2017-01: 136–140. ISBN 978-7-80031-643-2. 
  12. ^ 上海文庙要拆了?别担心,告别是为了更好的新生. export.shobserver.com. 2022-08-04 [2023-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7) (中文). 
  13. ^ 上海文庙. 上海档案信息网. [2009-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1) (中文(中国大陆)). 
  14. ^ 14.0 14.1 文庙. 上海地方志办公室. [2009-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中文(中国大陆)). 
  15. ^ 大成殿——外景. 上海文廟. [2009-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1-26). 
  16. ^ 孟子·离娄下》:“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
  17. ^ 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
  18.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無不幬也,如地之无不載也。”
  19. ^ 大成殿——內景. 上海文廟. [2009-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1-08). 
  20. ^ 文廟攬勝——月臺. 上海文廟. [2009-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1-21). 
  21. ^ 上海文庙的变迁. 腾讯网. 2013-10-23 [2015-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4). 
  22. ^ 文廟攬勝——宣廊. 上海文廟. [2009-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1-26). 
  23. ^ 文廟攬勝——魁星閣. 上海文廟. [2009-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7-03). 
  24. ^ 文廟攬勝——天光云影池. 上海文廟. [2009-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1-26). 
  25. ^ 文廟攬勝——儒學署. 上海文廟. [2009-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7-03). 
  26. ^ 四大展覽活動. 上海文廟. [2009-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4-18). 
  27. ^ 上海舊書市場“淘金”樂. 李永樂. [2009-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1). 
  28. ^ 文庙书市搬迁一年 书商愁上头:新址难见淘书人身影. 东方网. 2014-08-27 [2015-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4).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