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湾遗址2017
下湾遗址2017
金家园遗址 2011
2011 年 2 至 5 月,为配合洪江托口电站建设,湖南省文物考古研所会同怀化市、县精干专业技术员对托口盆地 4 处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累计发掘面积 1100 平方米。发掘分两组同时进行。下
面就第一批发掘的金家园和黄家团遗址主要收获简报如下。
(一)金家园遗址
金家园遗址位于托口盆地东北部,隶属于托口镇三里村 8 组。遗址位于沅江左岸一级阶地,大部分已被沅江冲毁。本次发掘 500 平方米(图一)。
遗址出土遗物仅见石、陶两类。石制品数以千计,相当丰富,以打制为主,器类以石片为多,石器较少,器类有砍砸器、盘状器、刮削器、石锤等。磨制石器较少,多为刃部稍加磨光,器身仍多打制,常
见小型石斧、石凿,另有少量磨制的小石锛、穿孔铲、钻孔刀、小刻刀以及砺石、网坠等。打制石器以单面打击为主,另一面往往保留自然砾石面;磨制石器整体加工较为粗糙,但其钻孔、抛光技术已相
当娴熟(图八至图一一)。
陶器不如石器丰富,陶片较碎小,可复原器较少。陶片一般是伴随石制品出土,即石制品丰富的区域,陶片也相对较多。陶器以夹砂红褐陶为主,次为夹砂灰白陶和夹炭红陶,有少量粗泥红陶和白陶。夹
砂陶中可见不少石英砂岩及少量云母、蚌料等,器表颜色斑驳,有不少黑斑块;泥质陶胎呈黑或灰色,器表一般有薄层红、白色陶衣,有的还填有红彩。
陶器装饰较复杂,几乎不见素面陶。施纹风格以刻划、戳印、模印、捺压、剔刺为主,纹痕深陷,刚劲有力。纹饰常见弦纹、波浪、弧线、指甲、圆圈等几何形状纹样,多数内填篦点纹或填彩,其次
则为细绳纹及拍印粗绳纹,另外,有少量兽面纹、羽翼纹及齿状花边纹。除绳纹常见于圜底器腹部外(少数圜底器腹部亦施刻划图案),其他纹饰多施于圈足类器及圜底器腹部以上部位。
器物造型较单调,仅圜底及圈足两类,不见三足及平底。器类以高领罐为主,口多直敞,肩多斜长,其次则为圈足器,包括盘、碗等,另有少量通体戳印指甲纹的支座。白陶主要以圈足器为主,
有少量高领罐(图一二至图一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