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语法概说
一、语法的意义
语法是语言基本单位的结构规则。语言的基本单位包括语素、词、短语和句
子。词由语素构成,短语由词构成,句子由短语或词构成。每一级单位的构成都有
一定的结构规则,这些结构规则就是语法。没有一种语言可以随意地连词成句,
任何语言都有语法,语法是语言必不可少的要素。人们运用语言必须遵守语法规
则,否则对方就难以理解话语的意思,也就达不到交际的目的。语法一方面指导
人们造出正确的句子,另一方面指导人们正确地理解句子。例如,从句子构成的
角度看,“买”、
“我”、
“字典”这三个词,根据汉语的语法规则,一般只能组合为
“我买字典”,只有在特殊的语境下才能组合为“字典我买”,例如可以说“字典
我买,别的我不买。”而“买字典我”和“字典买我”都不能成立,因为它们都不
符合汉语语法规则。从理解句子的角度来看,“门开着。”与“开着门!”两个句子
虽然所用的词都相同,但意思却不一样。前一句表示的是“门是开着的”这一事
实,是一个陈述句,而后一个句子表达的意思是让别人不要关门,让门开着,是一
个祈使句。
二、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现代汉语最主要的特点是:缺少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主要借助于语序、虚
词等语法手段来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序不同,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往往不同
汉语的语序是比较突出的语法手段。同样的词语,改变语序,语法关系常常
发生变化。例如:
老师理解(主谓关系)——理解老师(述宾关系)
房间干净(主谓关系)——干净房间(偏正关系)
仔细看(偏正关系)——看仔细(中补关系)
(二) 虚词对表达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有重要作用
汉语虚词在汉语语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确定
语法结构中的结构关系;第二,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虚词的重要性具体表现为:
第一,有的句法结构中虚词的有无可能形成不同的句法结构。例如:
爷爷奶奶——爷爷的奶奶 爸爸妈妈——爸爸的妈妈
鲁迅先生——鲁迅的先生
整理书——整理的书 租房子——租的房子
第二,有的句法结构,加或者不加入某个虚词,虽然语法关系没有改变,但是,
语义的变化却非常明显。例如:
德国朋友——德国的朋友
北京饭店——北京的饭店
听清楚——听得清楚
吃下去——吃得下去
第三,有的句法结构,加虚词或者不加虚词,结构关系虽然没有明显差别,但是,
他们在语义上还是有细微的差别,在实际语言中出现的环境也有差别。例如:
古代汉语——古代的汉语 仔细听——仔细地听
聪明孩子——聪明的孩子 好好学——好好地学
(三)汉语有丰富的量词
现代汉语数词和名词组合时,中间要加上量词。如“一棵树”、“三件衣服”、
“两辆汽车”。数词加在动词后面时也要加量词。如“去一次”、“看三遍”。
汉语量词总的数量比较多,量词与名词组合的规律较为复杂。这是外国人学习汉语
的一个难点。
(四)词类具有多功能性
汉语词类具有多功能性,指词类和句法成分的关系比较复杂,不是简单的对应
关系。在汉语里,某一词类常常可以充当几种句法成分,但词形没有变化。比如,名
词主要充当主语和宾语,例如:“青岛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主语、宾语),但是
名词也可以充当其他成分,如“校园的环境很优美”(定语),“明天星期天”(谓
语)另一方面,同一种句法成分也可以由多种词类的词充当。例如:“太阳慢慢升
起来”(名词作主语),“爬山是他的一大爱好”(动词作主语),“谦虚使人进
步”(形容词作主语)。总之,汉语的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
系,汉语的词类与句法成分的关系是一对多的关系: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副词
主语宾语 谓语 定语 状语
(五)词、短语和句子的构成原则具有一致性
在汉语各级语法单位的构成中,无论是语素组成词,词组成短语,还是词、短语
组成句子,基本的构成方式都是相同的,有主谓、动宾、偏正、联合等结构方式。
如:复合词“司机”、短语“开小车”、句子“禁止停车”,三者分属于不同的语
法单位,都是动宾结构。
词法与句法的结构基本一致,使我们能够较容易地掌握各级语法单位的结构
类型。
三、现代汉语语法概述
(一)语法单位
语法单位分为从小到大的四级单位:语素、词、短语和句子。
1.语素
汉语语素绝大多数是单音节,一个语素写出来是一个汉字,如 “民、桌、子、
学、就、的”等;也有少数多音节,如“玻璃、葡萄、巧克力” 等,是最小的音
义结合体和构词单位。
2.词
汉语的词大多是单音节或双音节的,如“大、听、才、医生、应该、永远、悠
闲”等;也有少数是三音节或三音节以上的,如“图书馆、现代化、现实主义”
等。从数量上看,双音节词最多。词是汉语里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如:
A:小王在吗?
B:在。
A:谁来了?
B:老师。
“在”“老师”可以单独回答问题,都是词。
春天的校园 被他打了 在房间睡觉
“的”“被”“在”可以单独进入句子,自由地与其他词组合,表示一定的语
法意义,也都是词。
3.短语
词和词按一定的规则,组合成的更高一层级的构句单位就是短语。例如:
我们学校 打电话 非常喜欢 卖票的 往前走 对我
在汉语中,词和短语都是构句的备用单位。
4.句子
句子是能够独立表达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句子要有语调,在书面上,句调
用句号、问号、叹号等表示。在语言运用中,句子是最小的语言使用单位。如:
① A:最近身体怎么样?
B:不错。
② 注意!
③ 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二)词类
汉语里的词按语法功能分为以下 14 类:
⚫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区别词、副词、代词、叹词、
拟声词(以上属实词)
⚫ 助词、介词、连词、语气词(以上属虚词)
1.名词:表示人、事物、时间和处所等名称的词。
中国 思想 人 秋天 刚才 中间
2.动词:表示人或事物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存在、发展、变化和消失的词。
坐 有 研究 喜欢 过来 能够
3. 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的词。
高 难 优秀 雪白 冰凉 乱哄哄
4. 数词:表示数目、次序的词。
零 八 七十 一万 第一 零点七
5.量词:表示人、事物、动作行为和时间的单位的词。
个 双 群 次 遍 公斤 小时
6.区别词:区别事物属性、类别的词。
正/副 主要/次 要高档/中档/低档 野生 多功能
7.副词:用以说明动作、性状的范围、时间、程度、否定、语气、情态等的词。
都 正在 很 再 没有 简直 亲自
8.代词:具有指别、替代作用的词。
他们 自己 这 怎样 这么 哪儿
9.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
啊 唉 嗯 哼 咦 喂 哎呀
10.拟声词:用语音来模拟事物或自然界声音的词。
哈哈 叮当当 呼呼 潺潺 哗哗 啪
11.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的前面,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
主要与名词性词语构成介词短语,用以修饰、补充谓语中心语。
在 向 跟 把 对 按照 随着
12.连词:连接词、短语或分句的词。
和 或者 然后 如果 虽然 因为
13.助词:附着在词或短语后表示某种语法意义的词。
的 得 了 着 过 吗 似的
14.语气词:表达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及各种复杂感情态度的词。
吗 啊 吧 呢 了 的 嘛
(三)短语类型
短语类型可以从结构和功能两个角度来划分。
1.从结构上划分
⚫ 实词与实词构成的短语有:
(1)主谓短语:前后两部分表示被陈述与陈述的关系。
生活美好 我们去 今天星期日 他北京人
(2)述宾短语:前后两部分表示支配与被支配或关涉与被关涉的关系。
参观工厂 写文章 当医生 是朋友
(3)偏正短语:前后两部分是修饰限制与被修饰限制的关系。
今天的作业 一份礼品 认真听 不做
(4)述补短语:前后两部分是补充说明与被补充说明的关系。
打中 好得很 住下来 读一遍 听不懂
(5)联合短语:各部分之间有并列、递进、选择等关系。
吃、住、行 伟大而高尚 骑车还是步行
(6)同位短语:前后两部分之间有复指关系。
我们大家 首都北京 书法这种艺术
(7)量词短语:由数词或指示代词加上量词组成。
一个 这种 五斤 两次 这回
(8)方位短语:由名词性或动词性词语加上方位词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
等。
房间里 朋友之间 五十左右 下课后
⚫ 实词与虚词构成的短语有:
(9)介词短语:由介词附着在名词或名词性词语前构成。
对他 往南 从那时 关于这个问题
(10)“的”字短语:由“的”附加在词或短语后构成,其作用相当于名词。
买的 人家的 有用的 戴眼镜的
(11)“所”字短语:由“所”附加在动词前构成,其作用相当于名词。
所有 所想 所关心 所了解
(12)比况短语:由“似的”“一般”“一样”等助词附加在词或短语后构成,其
作用相当于形容词。
飞似的 母亲般的 大海一样
另外还有一类短语是固定短语:指成语、惯用语和部分专有名称等。
胸有成竹 大海捞针 走后门 人民大会堂
2.从功能上划分
(1)名词性短语:包括名词做中心语的偏正短语、数量短语、方位短语、“的”
字短语、“所”字短语等。
实在人 两张 饭后 红的 所得
(2)动词性短语:包括述宾短语、动词做中心语的偏正短语和述补短语等。
干工作 检查身体 慢慢地跑 写得很清楚
(3)形容词性短语:包括形容词做中心语的偏正短语和述补短语等。
特别忙 方便得很 聪明可爱
(四)句子成分
句子成分是句子的组成部分。涉及八个概念:
●主语 ●谓语 ●述语 ●宾语
●中心语 ●定语 ●状语 ●补语
1.主语、谓语和述语、宾语
主语是陈述的对象;谓语是对主语的陈述。(画 部分为主语,画
部分为谓语)
①我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②他‖是个中学生。
谓语中如果有宾语,就可以分出述语和宾语两个成分。述语一般是动词或动词
性短语,宾语是动作支配、关涉的对象。(画 部分是宾语)
③下午,我们去看电影。
④他刚打了一个电话。
2.中心语和定语、状语、补语
被修饰限制的成分叫中心语,起修饰限制作用的成分叫附加成分,包括定语
和状语。
定语是名词性中心语前面的附加成分,状语是动词、形容词等谓词性中心语
前面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都是修饰语。汉语中修饰语一律位于中心语之前。
即:
定语修饰语+名词性中心语
状语修饰语+谓词性中心语
例如:加( )部分为定语,加[ ]部分为状语
(一位)(多日不见的)(老)朋友
[认真地][对我]说
补语是动词、形容词等谓词性中心语后面的连带成分。即:
谓词性中心语 + 补语
例如:加< > 部分为补语
写得<很漂亮>
3.汉语句子结构的基本框架
汉语单句的基本结构模式是:
状语
(怎么做)
主语 谓语 宾语
谁(什么) 做 什么
补语
(做得怎么样)
汉语单句的六大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主要成分———主语( )、谓语( )
单句的六大基本成分 连带成分———宾语( )、补语(< >)
附加成分———定语(( ))、状语([ ])
例如:[昨天](一向不起眼儿的)张伟‖[倒]做<成>了(一件)(大)事。
(五)句子的分类
句子可以从不同角度、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1.按句子的语气功能可以分成: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1)陈述句:叙述事情或对事物加以说明、描写的句子。
春天,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2)疑问句:提出问题的句子。
现在几点了? 难道连你也不去了?
(3)祈使句:表示请求、命令、劝阻或禁止的句子。
帮我一下。 快跑! 请大家保持肃静!
(4)感叹句:表达强烈感情的句子。
这里的风景多美啊! 真不讲理!
2.按句子的局部特征可以分成:双宾语句、主谓谓语句、存现句、
“把”字句、“被”字句、“连”字句、“比”字句、“是”字句、“有”字
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