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第一次中东战争: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第54行: 第54行:
[[File:1948-Jordanian artillery shelling Jerusalem.jpg|thumb|230px|外約旦的火砲攻擊]]
[[File:1948-Jordanian artillery shelling Jerusalem.jpg|thumb|230px|外約旦的火砲攻擊]]
[[File:LyddaAirportCapture.png|thumb|230px|以色列機場防衛隊甲車]]
[[File:LyddaAirportCapture.png|thumb|230px|以色列機場防衛隊甲車]]
[[聯合國]]剛剛通過[[联合国大会181号决议|分治方案]],在[[巴勒斯坦]]地區就爆發了嚴重衝突。[[英國]]駐軍频繁地干涉了這次衝突,但是因为英国在[[巴勒斯坦]]的介入即将结束,並且受到了逐漸壯大的[[伊尔贡]]和Lehi這些猶太派別的攻擊,他们的干预变得不协调、不情愿。
[[聯合國]]剛剛通過[[联合国大会181号决议|分治方案]],在[[巴勒斯坦]]地區就爆發了嚴重衝突。[[英國]]駐軍频繁地干涉了這次衝突,但是因为英国在[[巴勒斯坦]]的介入即将结束,並且受到了逐漸壯大的[[伊尔贡]]和[[莱希 (组织)|莱希]]這些猶太派別的攻擊,他们的干预变得不协调、不情愿。


同时,暴力不断增加,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从事[[狙击]]、[[突袭]]和[[爆炸]],双方都失去许多生命。1947年11月30日到1948年2月1日间,427名阿拉伯人、381名犹太人和46名英国人被杀,1035名阿拉伯人、725名犹太人和135名英国人受伤。仅在1948年3月,就有271名犹太人和257名阿拉伯人被杀。
同时,暴力不断增加,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从事[[狙击]]、[[突袭]]和[[爆炸]],双方都失去许多生命。1947年11月30日到1948年2月1日间,427名阿拉伯人、381名犹太人和46名英国人被杀,1035名阿拉伯人、725名犹太人和135名英国人受伤。仅在1948年3月,就有271名犹太人和257名阿拉伯人被杀。

2016年8月29日 (一) 10:06的版本

第一次中东战争

以色列/巴勒斯坦地图1948年6月1日
日期1947年11月–1949年3月
地点
结果 以色列獲勝
参战方
 以色列  埃及王國
 叙利亚
 约旦
 黎巴嫩
 伊拉克王國
 沙烏地阿拉伯
 葉門
聖戰軍
阿拉伯解放軍
指挥官与领导者
以色列Yaakov Dori英语Yaakov Dori
以色列Yigael Yadin
约旦Glubb Pasha英语Glubb Pasha
巴勒斯坦國Abd al-Qadir al-Husayni英语Abd al-Qadir al-Husayni
巴勒斯坦國Hasan Salama英语Hasan Salama
巴勒斯坦國Fawzi Al-Qawuqji英语Fawzi Al-Qawuqji
兵力
 以色列:起初29,677人,到1949年三月時為115,000人

 埃及王國:起初10,000人,後升至20,000人
 伊拉克王國:起初5,000人,後升至15–18,000人
 叙利亚:2,500–5,000人
约旦 外約旦:6,000–12,000人
 黎巴嫩:起初1,000人,後升至2,000人[1]
 沙烏地阿拉伯:800–1,200人
 葉門:不明

巴勒斯坦國 阿拉伯解放軍:3,500-6,000人
伤亡与损失
6,373人 (4,000名軍人和2,400名平民) 不明 (5,000-15,000人)


第一次中东战争英语:The first Middle East War,希伯来语: מלחמת העצמאות,阿拉伯语: النكبة)是1948年以色列巴勒斯坦地區阿拉伯国家之间发生的大规模战争,当时阿拉伯国家联合主动攻击以色列,它使以色列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将巴勒斯坦託管地的剩余地区分成分别由埃及外约旦控制的地区。战争中有96万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沦为难民,战争激化了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以及阿拉伯国家和美、英的矛盾。从此,中东战乱不断。

背景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戰奥斯曼帝国的战败,国联授权两国临时殖民统治今天土耳其以南的前奥斯曼各省。这些地区在奥斯曼帝国时期称为“vilayets(省)”,但指派给英法后当时称为“mandates(托管地)”。这两个国家随心所欲地劃了边界,将这个地区分成四部分。他们中的三个就是今天的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

第四部分建立起来时叫做“叙利亚南部”,当时的官方名字是巴勒斯坦托管地,阿拉伯语的“Falastin”,希伯来语的“Palestina-Eretz-Israel”。英国人重新修订过它的边界,但是按照丘吉尔的意愿这个地区被沿着约旦河分成两个行政区域。约旦河以东的部分是外约旦,后来成为约旦王国,而河西区仍然保留原来的名称巴勒斯坦。

1922年时的巴勒斯坦區大概有穆斯林589,200人,犹太人83,800人和71,500的基督徒。然而,这个地区却变成犹太复国主义的中心,并且渐渐的有大量犹太移民涌入。(他们大部分是为了逃离在欧洲的越来越多的迫害。)这场移民立即遭到当地阿拉伯人的强烈反对。

耶路撒冷大穆夫提阿敏哈辛坚定的领导下,当地的阿拉伯人反抗英国人,也经常性地攻击人口增长中的犹太人。这些零星的攻击开始于1920年4月耶路撒冷大屠杀英语1920 Nebi Musa riots1921年雅法骚乱。在1929年巴勒斯坦骚乱中,希布伦有67名犹太人遭到残杀,大部分的幸存者都被驱赶。在1936年1939年大起义期间,阿拉伯人的总罢工和骚扰目标既包括英国人也包括犹太人。

这些攻击产生三种结果:第一,导致犹太地下民兵的形成与发展,主要是哈加纳,它在1948年起了决定性作用。第二,使人们明晰这两个群体是不可调和的,产生了隔离开他们的想法。第三,英国人发表1939年白皮书,平息阿拉伯人的反抗,同时也严格控制犹太移民。但是随着二战的爆发,实际上的移民数量限定并未奏效。白皮书协议也激化犹太人口,而且令他们在战后不再同英国合作。

这一时期,甚至在1938年大穆夫提逃离国家之后,阿拉伯领袖并未变化。在柏林他又找到新的位置,成为纳粹的主要合作者,负责整个党卫军的新兵招募工作。大穆夫提不妥协的宣传,加上对组织和计划的反感,对巴勒斯坦阿拉伯事业来说是灾难性的。

与此同时,周围许多阿拉伯国家从殖民统治下建立。1946年哈希姆统治者阿卜杜拉统治下的外约旦,从不列颠赢得独立,尽管仍然处在英国的强烈影响下。英国人将阿卜杜拉的同父异母兄弟费萨尔推上伊拉克的王座。1936年英埃条约中的条款包括不列颠维持苏伊士运河的防卫。从1945年起,埃及想要重新就这个看成是屈辱的殖民残迹条款进行谈判。黎巴嫩1943年独立,但是法国军队直到1946年才离开,也是这一年叙利亚从法国统治下独立。

1945年,由英国的倡导,埃及伊拉克黎巴嫩沙烏地阿拉伯叙利亚、外约旦和也门等国家成立阿拉伯国家联盟来协调阿拉伯国家之间的方针政策。伊拉克和外约旦的方针最接近,签订了互防协议;同时,埃及叙利亚黎巴嫩沙特阿拉伯等国家担心外约旦会部分甚至全部地吞并巴勒斯坦,甚至成为攻击或破坏叙利亚黎巴嫩汉志的基地。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一项将巴勒斯坦英帝国托管地分成两个国家的方案: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每个国家都由3个主要的地区组成,由领土之外的交叉路口连接,再加上一个位于雅法的阿拉伯飞地。大耶路撒冷地区将处在国际组织的控制下。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批评这个方案的一些方面,犹太民众大部分都欢迎这个方案,而阿拉伯领袖和一些犹太反抗组织则抵制这个方案。

战争的各个阶段

战争前期

1948年阿拉伯聯合軍
1948年以色列小戰車
以色列1948年步兵
外約旦的火砲攻擊
以色列機場防衛隊甲車

聯合國剛剛通過分治方案,在巴勒斯坦地區就爆發了嚴重衝突。英國駐軍频繁地干涉了這次衝突,但是因为英国在巴勒斯坦的介入即将结束,並且受到了逐漸壯大的伊尔贡莱希這些猶太派別的攻擊,他们的干预变得不协调、不情愿。

同时,暴力不断增加,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从事狙击突袭爆炸,双方都失去许多生命。1947年11月30日到1948年2月1日间,427名阿拉伯人、381名犹太人和46名英国人被杀,1035名阿拉伯人、725名犹太人和135名英国人受伤。仅在1948年3月,就有271名犹太人和257名阿拉伯人被杀。

在分割后的几个月中,更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开始从事暴力。阿拉伯军团12月14日在拜特哈·那巴拉袭击了一支犹太平民公共汽车车队,12月18日,隸屬哈迦拿的源自基布兹的武裝派別帕尔玛赫攻擊了Khissas村。三個星期后第一支阿拉伯非正规军到達,同時阿拉伯領導層開始組織巴勒斯坦人對猶太武裝發動遊擊戰。這其中最大的隊伍是一支志愿军——阿拉伯解放軍,這支隊伍由阿拉伯聯盟創建並由阿拉伯民族主義者亚历山大領導。在1948年1月和2月間,阿拉伯遊擊隊攻擊了巴勒斯坦北部的猶太人社區,但沒有取得實質成功。

阿拉伯人集中力量來切斷連接猶太城鎮以及鄰近一些混居有猶太人的地區的道路。他們還殺死了一些猶太護衛人員。到了三月末,阿拉伯部隊已經完全切斷了從特拉維夫耶路撒冷的重要道路,這些地區居住着大約六分之一的巴勒斯坦猶太人。

哈迦拿開始用從捷克斯洛伐克獲得的武器武裝自己。猶太移民也開始設計一個名為Dalet的計劃(又稱Plan D)。

第一阶段:阿军发起进攻至第一次停火(1948年5月15日—7月8日)

阿军发起第一次进攻

1948年5月14日,英國結束在巴勒斯坦地區的托管。猶太人宣佈建立以色列國蘇聯美国以及其他許多國家很快都予以了承認。

在接下來的幾天中,大約1000人的黎巴嫩部隊、6000人的敍利亞部隊、4500人的伊拉克部隊、5500人的埃及部隊、6000-9000人的外約旦部隊以及數量不明的沙烏地阿拉伯也门部隊開始進攻以色列。一起的还有几千名非正规阿拉伯士兵,這支阿拉伯聯軍面對的是数量为29,677的以色列部隊。接下來的幾個月裏,雙方都不斷的投入戰鬥兵力,但是以色列的优势平稳增长,因为以色列社会积极动员,并且每月有平均10,300移民流入。

1948年以色列军队

初始力量 29,677
6月4日 40,825
7月17日 63,586
10月7日 88,033
10月28日 92,275
12月2日 106,900
12月23日 107,652
12月30日 108,300[2]

1948年5月26日,以色列政府組建了以色列國防軍(IDF),哈迦拿帕尔玛赫以及伊尔贡等武裝組織也加入到這個年輕猶太國家的正規軍隊中。

但是,形勢上,阿拉伯聯軍在武器裝備上佔有絕對優勢。1948年5月15日時的火力配置如下:

IDF 阿拉伯聯軍
坦克 1輛 无枪 40輛
裝甲車輛(裝備加農炮的) 2輛 200輛
裝甲車輛(沒有裝備加農炮的) 120輛 200輛
火砲 5門 140門
AA和AT機槍 24門 220門
军用航空飞行器 0 74架
偵查機 28架 57架
海軍(戰鬥艦艇) 3艘 12艘[3]

军械不平衡,还有鄰近阿拉伯国家正规、装备较好、训练过的军队加入战斗,对冲突的结果形成了世界上普遍的军事观点。典型的例子是获胜的盟军在北非和北欧的指挥官伯纳德·洛·蒙哥马利说,新以色列国将在两周内被打败。

但是實際上,阿拉伯聯軍和以色列國防軍相比是處於劣勢的。在二戰時參與盟軍的猶太軍人很多,他們是老練的軍人,仅缺少武器補給;而全世界的猶太人中不乏富商,他們的捐輸,讓以色列有金錢購買武器;另外當時的形势讓猶太人可以輕易購得大量的武器。在1948年五月中旬,以色列国防军(IDF)的部隊為6万5千人;到1949年早春達到了11万5千人。阿拉伯部隊在1948年七月約為4万人,到1948年十月達到5万5千人,但直到1949年春仍沒有太多的增加。對於阿拉伯空軍,也只有十幾架戰鬥機和三到四架轟炸機經歷過戰鬥,其它的都不能投入使用。

1947年11月,所有犹太航空财产都被置于Sherut Avir(SA)英语Sherut Avir的控制之下,飞行行动在一个月后从特拉维夫郊外的一个称为Sde Dov的小型民用机场开始,第一次地面支持行动在12月17日发生。1948年3月,加利利空军中队在Yavniel成立,内盖夫空军中队4月在Nir-Am成立。到5月10日,SA遭受首次战斗损失时,已经有三个飞行单位,一组航空人员,维护设施和后勤支持。战争在5月15日爆发时,Sherut Avir英语Sherut Avir成为以色列空军,但是在战争的前几周,因为其装备的都是轻型飞机,无法与驾驶T-6德州人超级马林喷火战斗机C-47空中火車Avro Anson英语Avro Anson的阿拉伯军队匹敌,事实上,阿拉伯的主要损失是英国皇家空军回应埃及5月22日袭击海法附近Ramat David英语Ramat David英国空军基地的结果,其中5架超级马林喷火战斗机被击落。就是在此时,空中力量的平衡开始滑向有利于以色列空军,因为其从捷克斯洛伐克购买了25架Avia S-199,第一架在5月20日到达。第一次对阿拉伯首都的袭击在5月31日/6月1日夜,三架以色列飞机轰炸了安曼[4]

在1948年秋,以色列国防军利用僅有的十幾架戰鬥機取得了制空優勢。同時,以色列国防军也獲得了武器裝備和戰鬥人員方面的優勢,他們中的很多人都經歷過二次世界大戰[5]

因此,以色列国防军的首要任務是抵擋阿拉伯軍隊的進攻並阻止他們摧毀重要的猶太定居點,直到援軍和武器裝備到達。

最激烈的戰鬥發生在耶路撒冷以及連接耶路撒冷和特拉維夫之間的道路上,對戰雙方為外約旦軍隊阿拉伯军团和以色列軍隊。阿卜杜拉國王命令外約旦部隊指揮官古鲁伯·帕夏(Glubb Pasha),在5月17日進入耶路撒冷,於是在5月19日至28日期間爆發了激烈巷戰,最終以色列部隊被趕出了耶路撒冷的阿拉伯地区和老城的犹太地区。伊拉克部隊沒有能攻佔幾個猶太定居點,其中著名的一場戰鬥發生在Mishmar Haemek英语Mishmar Haemek,並且在傑寧納布盧斯圖勒凱爾姆周圍也被迫轉入防禦。

北部,敍利亞軍隊在Degania英语Dgania Alef基布兹遭遇阻擊,這裡的猶太定居者只用輕武器就阻止了敍利亞裝甲部隊的前進。一輛被莫诺托夫鸡尾酒摧毀的坦克現在仍留在基布兹裏。之後,定居者又用一些從19世紀博物館裏找到的零件組裝了一門應急的加農炮,使得敍利亞军队不得不撤出了這個基布兹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裏,敍利亞軍隊不斷遭到反擊,其他巴勒斯坦遊擊隊和阿拉伯聯軍也是如此。

在南部,埃及軍隊的進攻撕開了一些以色列基布兹的防綫,但是損失慘重。進攻在阿什杜德附近停滯了。與此同時,以色列軍隊不僅控制了自己猶太國家的領土,而且擴展了控制範圍。

第一次停火:1948年6月11日-1948年7月8日

聯合國在1948年5月29日宣佈了一項停戰協議,它于6月11日生效並持續28天。這次停火由聯合國調停員福克·伯纳多特負責監督。同時對交戰雙方實施武器禁運以確保他們遵守停戰協議。停火期間阿拉伯方面沒有取得更多急需武器,并產生內部糾紛,而以色列方面則設法從捷克斯洛伐克獲得了違法武器裝備。在停戰協議有效期結束之前,福克·伯纳多特提出了一項新的土地分割計劃,即將加利利地區划給猶太人,將内蓋夫地區划給阿拉伯人,但是以阿雙方都拒絕了這一計劃。7月8日,埃及恢復開戰,這場戰爭又重新開始。

第二阶段:以军的第一次进攻至第二次停火(1948年7月9日—10月15日)

1948年7月9日,经过充分准备的以色列军队向阿拉伯军队发动攻击,这次进攻名为“十天进攻”,至7月18日结束。阿拉伯国家由于内部分歧,没有统一的军事计划,一开始就处于被动地位。相反,以军作了充分准备,他们在全境确立了统一的军事领导和指挥机构。在北线,7月15日—16日,以军2个营利用夜间实施突袭,占领了沙德阿姆尔拿撒勒,并进而夺取了整个加利利地区。

第二次停火:1948年7月18日-1948年10月15日

1948年7月18日,联合国关于阿以停火令生效。两次停火间這年夏天氣溫最高的十天,以色列方面開始轉入進攻,而阿拉伯軍隊則轉入了防禦。以色列軍隊實施了三次大規模進攻行動,這些行動都是在停火期間精心籌劃的。其中最重要的一次進攻是Dani行動(Operation Dani),其目的是通過佔據沿途城市吕大以及拉姆拉來擴大連接耶路撒冷特拉維夫之間的通道並確保其安全。佔領這些城市後,以色列國防軍驅逐了這些地方的居民,其中包括5万巴勒斯坦人,這是戰爭中最嚴重的一次驅逐行動。 計劃的行動第二階段目標,俯瞰耶路撒冷的防御点拉通拉姆安拉市也被攻佔。 以色列籌劃的第二波進攻是Dekel行動(Operation Dekel),其目的是佔領下加利利地區,包括阿拉伯城市拿撒勒(Nazareth)。第三個計劃為Kedem行動(Operation Kedem),將動用較少的資源來確保耶路撒冷老城的安全。(進攻示意圖:[1]

第三阶段:以军的第二次进攻至战争结束(1948年10月15日—1949年3月)

1948年10月15日,以色列军队破坏停火令,向阿拉伯军队发起进攻。1949年1月7日埃及要求停战,以色列同意了埃及的要求,双方停止了战斗。

阿以停战协定的签订

埃及在军事失利的情况下,于1949年2月24日,在希腊罗德岛签订停战协定。外约旦于3月2日同以色列签订停战协定。伊拉克拒绝和以色列谈判,但表示遵守以约协定。

有關人物

地圖

参考资料

  1. ^ Pollack, 2004; Sadeh, 1997
  2. ^ Bregman, 2002, p. 24 引用 Ben Gurion的战争日记
  3. ^ Yeuda Wallach(ed.),"Not on a silver plate"
  4. ^ Aloni, 2001, pp. 7-11
  5. ^ Righteous Victims: A History of the Zionist-Arab Conflict, 1881-2001, Benny Morris (2001), pp. 217-18.

參見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