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于非闇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于非闇(1889年4月21日—1959年7月3日[1][2]),满族,初名魁照,后改名仰枢,别署非闇,又非厂老非闲人[3]。祖籍山东蓬莱,生於北京,清末贡生[1],是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笔花鸟画家、书法家[3],北京市一、二、三届人大代表[2]

生平

[编辑]

光绪十五年三月二十二日(1889年4月21日[1]),生于北京西郊,初名魁照,取“魁星高照”之意。祖籍山东蓬莱。家族已定居北京四代。曾祖、祖父均为举人。父亲为内务府正白旗汉军旗人。母亲爱新觉罗氏,属正黄旗[2]

自幼随祖父、父亲读书习字。光绪二十二至三十年(1896年至1904年),即7岁至16岁,在家中及私塾读书。15岁考中秀才,1904年考入公立第二小学高等班[2]。1908年进入满蒙高等学堂学习。1912年进入北京师范学校学习。1913年任教于北京市第二小学,同时随一位王姓民间画师学画。后来在《北京晨报》艺圃美术周刊当记者。1930年代任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馆导师,并任教于北京师范学校、京华美专、华北大学、北平艺专。1949年起,历任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市文联常务理事、北京中国画院副院长等职务[3]。1959年7月3日,病逝,享年71岁[2]

于非闇自幼受到家庭和周边环境影响,喜爱书画、诗文,种植花草,钓鱼养鸟,直到40余岁时才将精力集中到工笔花鸟画上。从白描入手,先学的是赵子固陈老莲的双勾花卉,随后上溯宋朝五代,从赵佶瘦金体书法中悟笔致。1936年在中山公园第一次举办个人画展。他为院体画注入了新活力,通过对花鸟的观察写生,对民间绘画、缂丝刺绣的借鉴,使其艺术不断获得新生命。1940年代后,风格更加成熟,有“南陈北于”(陈指陈之佛)之称。他对当代工笔花鸟画产生了重要影响[3]

著作

[编辑]
  • 《中国画颜色的研究》
  • 《都门豢鸽记》
  • 《都门艺菊记》
  • 《我怎样画工笔花鸟画》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刘曦林. 二十世纪杰出工笔画家于非闇的“明丽之心、理想之美”. 北京中国画研究会网站,摘取自刘曦林《重霑雨露的老花——于非闇及其工笔花鸟画研究》. [2022-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9) (简体中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2.0 2.1 2.2 2.3 2.4 何绍侃. 《于非闇的生平与艺术》. 中国书画 (北京市: 经济日报社). 2021, (2021年第二期): 71—102 [2022-04-05]. ISSN 1672-2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2) (简体中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3.0 3.1 3.2 3.3 于非闇工笔花鸟. 国际在线. 2005-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