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糧倉明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香港李鄭屋漢墓出土的陶倉明器

糧倉明器是其中一種漢代流行的明器

背景資料

[编辑]

漢代盛行著「以生事死」的觀念,如王充論衡.譏日篇》言:「推生事死,推人事鬼。見生人有飲食,死為鬼當能復飲食,感物思親,故祭祀也。」[1]由於漢人相信人死後的生活會與在生時一樣,為了讓死者死後的生活能過得好一點,漸漸出現了模仿人生前所用的日常用品而製作的明器。所謂明器,是指「冥中所用之器也」[2]。明器只供喪葬,不能實用,故又有「人器實,鬼器虛」[3]之言。至於明器的種類繁多,主要可分為建築物交通工具、人型或動物型的公仔、日常用品和有特別意義的擺設。

何謂糧倉明器

[编辑]

糧倉明器可分為四類[4]

一:囷式糧倉

[编辑]

說文解字》曰:「囷,廩之圜者。」[5]可見囷是用作儲糧的圓形建築。囷式糧倉設計最為簡單,應為一般百姓使用的糧倉,故這類糧倉明器出土的數量相對較多。

二:有支柱承托的平房式建築

[编辑]

外形與民房相似,多為長方形。為防糧食受潮變霉,此類糧倉多在倉身下有支柱承托,使整座建築物脫離地面,因此推斷這種糧倉應多流行於江淮地區。

三:單檐懸山式兩層倉樓

[编辑]

樓體呈長方形筒狀,通常下設短足,樓身上都設有窗,並且在樓底下設有通風孔,便於通風防潮。由此可見,此類糧倉應與第二類相同,流行於江淮地區。

四:多層倉樓

[编辑]

多層倉樓樓高四至六層不等,雕樑畫棟,設計精巧,很明顯是豪強地主所擁有的糧倉。以糧倉仿製品作為明器,反映漢人深信人死後的生活與人間一模一樣,故需有糧倉明器以供死者在死後世界儲糧之用。

註釋

[编辑]
  1. ^ 見蕭登福:《先秦兩漢冥界及神仙思想探原》(臺北:文津出版社,2001年),頁130引王充《論衡.譏日篇》之言。
  2. ^ 見劉淵:〈明器文化初探〉,載於《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第3期(2004年9月),頁18引尚秉和之言。
  3. ^ 見劉淵:〈明器文化初探〉,載於《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第3期(2004年9月),頁18引《禮記.檀弓》之言。
  4. ^ 見張勇:〈河南出土漢代建築明器〉,載於《中原文明》第2期(1999年),頁77。
  5. ^ 見許慎:《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頁219。

相關資料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