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立峰
马立峰 | |
---|---|
号 | 一山 |
本名 | 马泽祥 |
出生 | 1909年1月 大清福建省福寧府福安县溪柄乡马厝村(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寧德市福安市溪柄镇立峰村) |
逝世 | 1935年2月8日 中華民國福建省霞浦县上西区凤洋坪(实属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闽东苏区霞鼎泰县,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黄柏乡) | (26歲)
国籍 | 大清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
政党 | 中國國民黨(1927年) 中国共产党(1929年起) |
马立峰(1909年1月—1935年2月8日),本名马泽祥,号一山,化名马列凤、老吴等,福建福安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
生平
[编辑]早年
[编辑]马泽祥六岁时在马厝村私塾读了两年书,8岁到福安城关上小学。小学校长因其品学兼优,以“立马吴山第一峰”为他取名马立峰,这也成了他化名“老吴”的由来。小学毕业后,升入霞浦县圣教小学附设的初中班就读。[1]
1926年,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及国民革命军北伐时期,马立峰在北伐军的影响下阅读了《共产主义ABC》《新青年》等书刊。1927年,马立峰与国民党左派共同筹建福安县党部,但很快因反共事变而被镇压,从而避往福州,考入福州理工学校就读。1928年,马立峰在福州理工学校加入反帝大同盟,192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
逐步组建闽东苏区
[编辑]1930年,马立峰被派回福安,以宅里小学校长的名义在福安南区领导福安中共组织的工作,1931年,接替陈铁民任中共福安中心县委书记。4月,马立峰和邓子恢共同在溪柄运动,恢复和新建了四一二政变后被取缔的农会组织,马立峰以这些农会为基础在溪柄一带抗捐抗税,7月夏荒期间,马立峰组织了平粜委员会,成功让当地政府以平价开仓放粮,11月又提出“五抗”的口号(抗粮,抗捐,抗租,抗税,抗债)。[3]
1932年9月,在福建省委巡视员陶铸的指导协助下,马立峰和詹如柏将暴露身份无法回家的中共党员聚集在一起,在中秋节前夜发动兰田暴动,获取了兰田民团的武器,其后,闽东工农游击第一支队成立,詹如柏任队长,马立峰任支队政委。这也是闽东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支武装力量,后发展为闽东独立师。[3]
1933年初,马立峰在去开会的途中于棠溪泰逢村被当地海军陆战队包围,后被逮捕,福安县政府劝降他不成后,马立峰被扭送至福州,关押在福建省高等法院看守所。年底闽变爆发,经福建省委营救,马立峰于12月7日被福建人民政府释放。马立峰回到闽东后,与詹如柏、叶飞、曾志等领导闽东武装暴动,成功于1934年1月率游击队攻克赛岐,又成功策动周墩镇的保安队起义,在周墩成立了周墩县,但以占领霞浦县城为目的的霞浦暴动则以失败告终,2月,又相继攻克柘洋、柏洋等地并建立苏维埃政府,闽东苏区连成一片,达到鼎盛时期。[4]
1934年,马立峰担任闽东苏维埃政府筹备处主任,4月,各地苏维埃政府与共产党支部在福安柏柱洋村召开联席会议,推举马立峰任中共闽东特委常委、闽东苏维埃政府主席。在新成立的苏维埃政府中,马立峰领导各级党政机关做了分田工作,并实行“赤白往来,买卖公平”的政策,创办教育机构,创作红色歌曲,还建立了红军兵工厂以保证军需。[3][5]
苏区衰落与遇刺身亡
[编辑]1934年7月,马立峰罹患痢疾,转移到茜洋一带疗养。8月,国军到茜洋搜山,烧毁三十多幢房屋、杀死了当地的几十名村民,马立峰被战友紧急转移到一个草堆中才得以幸免。[1]
10月,由于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留在闽东的马立峰率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第三团坚持斗争。国军加大力度清剿闽东苏区后,各地苏维埃政府纷纷被国民党政府重新控制,叶飞、马立峰等人决议将闽东苏区转变为闽东游击区。1935年1月,马立峰率闽东独立师第三团转战福安各地山区,2月8日,叛变的红三团团长游聚坤带人围住马立峰的住处,以汇报为名将其刺杀。[3][6]
身后
[编辑]马立峰死后,叛变者将尸体装入麻袋,拉到街上游街示众。1938年,游聚坤被叶飞抓捕,并于次年被枪决。[1][7]
中国共产党方面则追认他为革命烈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地政府将其家乡马厝村更名为立峰村以示纪念。[3]
家庭
[编辑]马立峰的父母在他幼时相继去世,由其叔父马三弟抚养成人。因家中贫穷,胞姊成了别人家的童养媳,胞妹马菊英后追随马立峰参加共产党革命。马立峰并未娶妻生子。[1]
表兄施霖亦是闽东中共领导人物,1935年4月被捕,5月10日被处决。
艺术形象
[编辑]2005年,由谢家良执导、缪小宁编剧的电视剧《生死相随》开播,其中徐洪浩饰演以马立峰为原型的角色“马力峰”,其故事以詹如柏(剧中作“詹儒柏”)为背景展开,讲述了他和马立峰从相识、共同革命到牺牲的故事。[8]
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1.2 1.3 马菊英. 回忆胞兄马立峰. 福建党史通讯. 1987年, (02期): 第25-27页. ISSN 1006-2254.
- ^ 福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福安市志. 北京市: 方志出版社. 1999年: 第1116–1117页. ISBN 7-80122-540-6.
- ^ 3.0 3.1 3.2 3.3 3.4 郑凤. 名垂青史 功炳千秋——记马立峰烈士. 福建党史月刊. 2012年, (20期): 第30-31页. ISSN 1006-2254.
- ^ 李盛平主编. 中国现代史词典. 北京: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87年12月: 第71页. ISBN 7-80035-025-8.
- ^ 宁德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宁德地区志. 北京市: 方志出版社. 1998年. ISBN 7-80122-376-4. OCLC 47668852.
- ^ 郑福林编著. 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时期人物辞典 1.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8年5月: 第15页. ISBN 7-206-00083-5.
- ^ 文旅宁德. 闽东红色小故事. xw.qq.com. [2022-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7) (中文(简体)).
- ^ 生死相随 - 电视剧. 豆瓣(手机版). [2022-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6).
中国共产党职务 | ||
---|---|---|
前任: 陈铁民 |
中共福安中心县委书记 1931年2月-1935年2月 |
繼任: 詹如柏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职务 | ||
前任: 首任 |
闽东苏维埃政府主席 1934年4月-1935年2月 |
繼任: 叶飞 军政委员会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