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鼋头渚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鼋头渚近代园林
(含横云山庄和七十二峰山馆)

鼋头渚长春桥樱花
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
分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时代1916年~1936年
编号441(第五批)
认定时间2002年10月22日
2006年6月5日扩展

鼋头渚[註 1],位于无锡市西南15公里的太湖之滨,为一突入湖中的岛渚,因形似头故名。有太湖第一名胜、太湖佳绝处等誉称。

概况

[编辑]

《鼋头渚》[1]页87
祝枝山(明)
咸池五车直下注,峨眉岳岱潜相通;
乾坤上下浮元气,郡围周遭护渚宫;
岩穴会因仙迹幻,鱼龙不助霸图雄;
拟把玄圭献天子,再看文命告神功。

1950年代鼋头渚风景

鼋头渚为太湖第一名胜,其名最早见于明代,文人王永积有文“水石激溅,山根尽出,嵯岈苍老,绵亘数十丈许,更有一巨石,直瞰湖中,如鼋头然,因呼为鼋头渚。”时有邑人高攀龙在此隐居,留有“马鞍山上振衣,鼋头渚下濯足;一任闲来闲往,笑看世人局促。”的诗句,后人将此一史事刻于峭壁之上,字为“明高忠宪公濯足处”。光绪廿一年(1895年),无锡县令廖纶偕友人游览鼋头渚时,留下了“包孕吴越”四个擘窠大字,镌刻于石壁之上,气势磅礴。[2]页80-82

1916年,无锡工商企业家杨翰西在鼋头渚充山附近购地4公顷,次年起兴建横云山庄,历20余年经营,先后建成了奇秀阁、漪澜堂、诵芬堂、藕花深处、长春桥、云逗楼等十数处亭台楼阁,山地面积60多亩。而后,社会贤达王心如又在充山南麓购地4.67公顷,建造太湖别墅,别墅内有七十二峰山馆、万浪桥等景致,并与横云山庄相通。此外,在鼋头渚一带还有何辑伍别墅、蔡缄三退庐、郑明山郑园、陈仲言若圃等,形成了太湖开发建设最早的风景建筑群。虽系私园,但也对公众免费开放。[3]页138

抗战时期,杨翰西四子杨彦斌任伪无锡县长,组织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将横云山庄改名为“横云公园”。抗战胜利后,山庄作为逆产没收归公。[3]页1381950年3月,建立鼋头渚公园管委员。1958年,无锡市政府将江苏省干部疗养院管辖的七十二蜂山馆、万方楼、方寸桃园等七处景点重新划归鼋头渚,统一管理。“文革”时期,易名为“东风公园”,1979年起始恢复。1982年,鼋头渚公园扩建,逐步形成今日之貌。[4]页5-7

鼋头渚绛雪轩一泓水池处有长春桥,仿颐和园玉带桥,桥前后有湖堤,以桥为界同太湖分隔。长春桥建于1936年,同时在桥畔栽种有日本野生大山樱“染井吉野”,每年四月花期时一片淡红粉白相接,称为樱堤,雅称长春花漪,是鼋头渚的著名景观,被誉为中国的“上野公园”。[5]页110;[4]页81988年起,作为中日友好交流的代表城市,无锡鼋头渚畔每年均会有不少日本民众前来栽种樱花树,由此形成了规模庞大的樱花林。目前,公园内计有各类樱花树3万多株,是中国最大的樱花之地,名列世界三大赏樱胜地之一。[6]

鼋头渚西北有小箕、大箕、中犊、管社等群峰,形成了“十八湾”风景带,东南是绵延10多公里、峰峦叠嶂的(山军)嶂山区。鼋头渚近处湖中有四座小岛,因一座被另一座所遮,看上去只有三座,被称为湖中三山。三山本是荒岛,1994年起,经过人工开发,在岛上构筑具有道教色彩的太湖仙岛,游客可乘游轮横渡太湖至岛上游览,这也成为了鼋头渚公园的一个新兴景点。[7]页113-115

景点

[编辑]
充山隐秀

鼋头渚山水雄伟,气象阔大,非人工模拟自然的传统造园手法所能匡范。故当初建园时,园主多以皇家宫苑为模式,并亲率工匠去北京看样仿造,号称“写放出自旧京,营造咸依法式”。尤以诵芬堂面阔五间,四面环水,三面回廊,俨然丹籞水殿,临湖之“具区胜境”坊,其景观也极似颐和园排云殿“云辉玉宇”坊。诸如此类等等,建筑风格多为北式,甚至门窗花格亦取官式,在江南诸园中为独有的一例。[8]页136

经过数次改扩建,如今鼋头渚公园内拥有充山隐秀、鹿顶迎晖、鼋渚春涛、万浪卷雪、湖山真意、十里芳径、太湖仙岛、江南兰苑及犊山晨雾、广福古寺等十数处景点。

太湖佳绝处坊

[编辑]

进鼋头渚公园大门不远处可见“太湖佳绝处”牌坊,坊建于1931年。结构古典,北式风格。原有额“山辉川媚”,于抗日战争时改为“横云公园”。1949后改为为“鼋头渚”;文革中,又易为“东风公园”。1975年,根据郭沫若诗句书额“太湖佳绝”,1979年由名画家李可染书额“太湖佳绝处”,1981年又集郭沫若手迹重组制额。牌坊右侧,有一砖拱门墙,正反面有砖刻“利涉”、“问津”四字。因1934年以前鼋头渚只有水路可通,渡船在此停泊,即是“利涉”,渡船将游人送到这里,不知“桃花源何处”,故还要“问津”。[5]页109牌坊后,立一照壁,挡住园中景色。壁后临水而筑“涵万轩"水榭,取“亭小却能包涵万顷波涛”之意。亭中立“涵万轩”额,扇形,朱汝珍书。另有乾隆所书“湖山罨画”一匾,原是北京静明园中旧物,为园主于1934年在北京地安门外烟袋斜街所得,移挂此地。[4]页7

鼋渚春涛

[编辑]
鼋头渚灯塔

过具区(太湖古称具区)牌坊,入“藕花深处”,即到鼋头渚,首见灯塔。此塔建于1924年,为锡湖轮船公司通航时,地方人士集资建设以作贺。后几经修葺,达到13.1米的高度。灯塔后有刻石,正面刻“鼋头渚”三字,为秦敦世所书;另一面刻“鼋渚春涛”四字,原为清代状元刘春霖所书,毁于“文化大革命”。1974年修复刻石时,真迹已失,后从唐驼为“花神庙”书写的楹联中,集“鼋渚春涛”四字,加以恢复。站在渚头,尽观太湖山水,波涛拍岸,远眺石壁上“横云”、“包孕吴越”等崖刻,气势雄伟非凡。[4]页10-13

广福禅寺

[编辑]
广福禅寺

从鼋头渚拾级而上,可到广福寺。广福寺原为南朝萧梁时期的峭岩寺,上山路旁有一勺泉,取“有源之水聚而为一勺,散而为三万六千顷”之义。1921年,了道大师驻锡于此专宏净土,取“广土众民同登福地洞天”之意,将峭岩寺更名为“广福寺”。1924年,有一军人来到广福寺削发为僧,称为量如。地主杨翰西见状便将“一勺泉”上的十亩多山地捐赠给了量如和尚,广福寺始得扩建,形成深山古寺之风。在寺前左,有小南海,为普善和尚募化所建,供应素面素斋,名闻遐迩。寺西端有陶朱阁,为纪念范蠡泛舟太湖、归隐无锡之事而建。自广福寺曲径而下,便是“万浪卷雪”景观,一览太湖靈秀。[9]頁95-96;徐武、沈虹太,《无锡风物志》(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ref>頁97-98

逸事

[编辑]
  • 传说太湖本为陆地,叫做山阳县,此地有一孝子,供奉老母不辍。后偶遇化成叫花子的铁拐李,孝子亦悉心照顾,感动了铁拐李,遂泄露天机,告知此地将发大水,届时城门口的石狮子眼中会流血,嘱他见此便背上母亲往北逃。孝子听后,天天前去查看石狮子。旁有一卖肉人家,问其何故,得知后讪笑一番,还诚心戏弄孝子,偷偷在晚上拿了猪血抹在石狮子眼睛中。翌日,孝子一见此景,连忙背起母亲,并一路呼唤乡亲逃命,不久洪水即至,孝子一路狂奔,时而驻足歇息,洪水也紧跟其后。最后,孝子和逃出来的乡亲们定居在岸边,建成了无锡城,而当时孝子的三个驻足之处就是三山,无锡则因此留下了谣谚:“沉没山阳县,氽出无锡城”。[10]页5-9
  • 据说在古代,鼋头渚之地理并不如今,而是被相连的犊山所遮,封住了湖口,水流不通,百姓用水、灌溉极难。此时,被玉帝贬下凡的猪婆龙化作人形,名唤张勃,正携家带口来到无锡,他见此情形,决意治水,要把犊山挖两个缺口以能通水。惟山崖或是坚硬、或是今凿明长,凡间工具难以凿通。张勃只得在半夜偷偷变化成猪婆龙,连啃三夜,终于把凿开了一道口,形成了中犊山与北犊山。张勃为此连瘦数十斤,但仍用此法去啃南犊山。妻子不忍,半夜去送饭菜,忽见怪物,当即吓死,猪婆龙见妻亡,恸哭不已,声音惊动了上天,张勃被抓回天庭,此时南犊山业已挖通,惟水深比北犊山稍浅。无锡百姓感恩张勃不已,为其建张元庵庙,世代供奉。[10]页108-116
  • 1948年春,蒋中正宋美龄来锡,游玩蠡园、太湖,品尝太湖船菜。一日,蒋与夫人同赴鼋头渚中犊山荣氏家族之锦园登山,行至半路,突遇一丐妇行乞,警卫欲上前阻拦,被宋美龄止住,从包中取出金圆券数张赏给丐妇,当时金圆券尚未贬值,实为一笔不小的钱款。中犊山之锦园,即今日之太湖工人疗养院,是1952年周恩来亲点兴建的一南一北两处国家级疗养院(北即北戴河)。陈毅、刘伯承、聂荣臻、日本前首相片山哲梅兰芳、杨振宁、英籍华裔作家韩素音等都曾下榻入住,在此远眺太湖,烟波浩渺,又颇为幽静。[11]页142-146;[12]

图集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鼋头渚」,拼音Yuántóuzhǔ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喻学才主编,《中国旅游名胜诗话:水》(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年10月)。
  2. ^ 王立人主编,《无锡山水》(凤凰出版社,2009年6月)。
  3. ^ 3.0 3.1 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著,《江苏省志·园林志》(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11月)。
  4. ^ 4.0 4.1 4.2 4.3 无锡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无锡地方资料汇编》第二辑(1984年12月)。
  5. ^ 5.0 5.1 中华地图学社编,《中华名胜100景》(中华地图学社,2004年5月)。
  6. ^ 〈中日樱花友谊林千亩樱花太湖之畔盛放引万余游人〉,《中新社》(2013年3月21日)。. [2015年3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6月5日). 
  7. ^ 顾一群编,《运河名城:无锡》(古吴轩出版社,2008年12月)。
  8. ^ 《江苏文物综录》编辑委员会编,《江苏文物综录》(1988年10月)。
  9. ^ 刘志彪主编、余日昌著,《江苏百座寺庙》(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年12月)。
  10. ^ 10.0 10.1 无锡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编,《无锡的传说》(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4月)。
  11. ^ 李伟,〈随蒋介石游太湖〉,文中所载地点小箕山为作者记忆有误,实为中犊山荣氏家族锦园,下引中有考证,载于刘瑞林主编,《温故·十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
  12. ^ 王才兴,〈锦园往事〉,《江南晚报》(2015年1月11日)。. [2015年3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