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知了的日记

更新时间:2025-05-28
1

最新知了的日记(热门十二篇)

知了的日记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知了作文6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知了的日记 篇1

暑假我去季忆家里玩,季忆家里很安静,窗外是几棵大树,上面有很多知了,一片喧闹的蝉声。

季忆对我说:“吴欣瑶,我们一起去看书吧,那本书很有趣。”我点了点头。我们正在讨论这本书,知了大叫了起来,“知了,知了。”我和季忆烦得不得了。可是,季忆对我说:“没事,没事。”可是我们又开始看书,正看得津津有味,知了的演唱会又开始了。我和季忆忍无可忍!我们跑下楼,去捉知了,“知了,知了”知了正在快乐的歌唱,可是我们正怒火中烧。

我们拿起一根小木棍,小木棍很长。季忆看见了知了,先找到一块突起的树皮,一脚踩了上去,慢慢的,她来到了知了旁。可是,我一看:“季忆,这是知了的‘外衣’,我们被骗了。”于是,季忆大叫了一声:“不捉到你,我就不姓季。”看那季忆的样子,真是咬牙切齿。我说:“季忆,知了不叫了,咱们回去吧,先回去,一会儿知了又叫起来的话,我们再出去捉。”季忆皱着眉头,点了点头。可是我们没走几步,知了又开始了它的“歌唱会。”可是这首歌的歌词只有知了。我和季忆说:“它是在笑我们。”于是,我们又开始了“捉知了之旅。”此时此刻,知了还在它的‘舞台’上开心地歌唱,不知道正大难临头。季忆又脚一蹬,开始捉知了。这时,一只蚊子飞到了她头上,季忆只摇了一下头,还在往上爬,真是认真。没过一会儿,季忆下来了,手里是她的‘战利品’,它还在唱着一首开心的歌。

我们回到家,我们正想把资料放到瓶子里,一只乌龟——没错,季忆的小宠物一口把知了叼住,又用小眼睛看着季忆,好像在说:“好好吃,我还要。”季忆白了乌龟一眼:“你还我!”乌龟把头缩了回去,好像在说:“我有壳,我不怕,哈哈。”就这样,“捉知了之旅”变成了“打乌龟之旅。”

那天玩的可真开心啊!

知了的日记 篇2

知了又名蝉,在炎热的夏天里,尤其是中午它们趴在树皮上,无休无止地唱“知了,知了……”,知了因而得名。洪亮悠长的叫声,也成就了它们音乐家的名声。当有无数只知了在一起大合唱的时候,就变成了烦人的吵音。

蝉靠吸取树的汁液为生,它虽然是害虫,但是在脱皮前的幼虫肉很肥美,蛋白质含量丰富,可以炒着、炸着吃,不但味美,而且有极高的`营养价值。蝉脱下来的皮还可以入药。

知了属于动物世界的节肢动物,知了的种类特别多,如:蚱蝉、叶蝉……

蝉喜欢把卵产在离树很近的泥土里,幼虫在土里吃树的根,成型以后的幼虫会从土里爬出来,然后再爬到树上进行脱皮,脱完皮以后背上就长出翅膀,就可以飞到任何树上吸取汁液了。

蝉在吸取树汁,发现有天敌想来吃它时,由于喝了太多的汁液飞不起来,但是它马上会通过排尿来减轻自身的重量,以便飞起逃走。

蝉既是一位音乐家,同时也是一位烦人的破坏专家。

知了的日记 篇3

在一个雨后的傍晚,伴着清...

查看详情>>
2

观察知了的日记实用十五篇

观察知了的日记

观察知了的日记 篇1

案例片断一:

吃点心的时候,老师端出了一盘草莓。老师问小朋友,你想要哪颗,小朋友争着说,要大的、要小的、要最红的。老师说,请要小的孩子举起手,然后把大的、红的草莓分发给了他们,却把小的草莓给了说要红的、要大的小朋友。在孩子们吃草莓的时候,老师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先想着自己。”老师看着盘子里剩下的几颗草莓说:“还有几颗,谁还要?”这次,只有五个小朋友说不要,其他小朋友都说要,结果,老师把余下的几颗给了说不要的孩子。但其中一个孩子说:“老师,我真的不要了。”老师很惊讶,一看,原先的那颗草莓也只吃了一半,估计他是真的不要了!其余四个说不要的小朋友则美滋滋地吃着老师给他们的最后几颗草莓。

案例片断二:

张佳怡的爸爸从厦门回来,给班上的小朋友带来了一些礼物,有玩的、有吃的,小朋友都争着要玩具,可玩具分给每一个孩子又不够了。于是,老师把玩具拿在手里说:“你们要是想得到它,就要参加一次比赛。每个孩子都来整理自己的床铺和衣装,谁整理得又快又好,玩具就给谁。”于是,一部分孩子得到了玩具,另一部分孩子得到了食物。老师还告诉孩子们,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做得最好。

反思:

两个例子,证明了一个教育原理,那就是教育要从人的本质需要出发,重视激励人的创造力,鼓励孩子争取第一,使孩子成长为一个积极进取的人,而不是无谓地抑制孩子的欲望,更不能鼓励说谎。正当、公平地去争取自己想要得到的,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把潜在的本能激发出来。

诚然,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十分推崇谦让、利他、克己等品行修养。我们不否认中国传统美德对人成才立世的意义和作用,但是也应看到这种传统美德在培养孩子勃发的创造力等方面的负面影响。竞争的时代,要孩子因仁取让,孩子也许养成了谦让的品质,却可能变得无所作为。人的本能是追求最好最大的物质满足,如果正常的获取满足的方式被谦让取代,他就有可能变换方式去获取,这样容易导致孩子的双重人格。案例一中教师问“谁还要”,说不要的五个孩子中有一个是真的不要了,其他四个也许是用了“智取”的方式获取了想要的'东西。教师的这种做法其实是在强化孩子做无谓的谦让,这四个孩子很有可能在这样的强化中学会了欺骗,学会了说谎,其他的孩子下一次也可能会用上“智取”的方式。教师明知孩子们都想吃草莓,为什么一定要孩子们说假话呢?即使有人真心谦让,从受益者方面看,是因他人谦让而轻易获得的,自己没有付出努力,对他们自身的发展也没有什么积极意义。教师真正应该做的是尊重幼儿,创设宽松平等的环境,满足他们的需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对孩子的教育应树立这样一种指导思想:正当竞争,发挥能力的竞争,就是一种美德。品德培养不应独立于创造力培养之外。公平竞争、按劳取酬,既是美德,又是一种优秀素质,是一种智慧和能力。我们应该让孩子在这样的努力进取中,德、能同步提高。

观察知了的日记 篇...

查看详情>>
3

知了的日记推荐12篇

知了的日记

时间过得真快,一天又过去了,这一天里,有没有哪件事或某个人触动到我们呢?让我们今天做个总结,写12篇日记吧。快来参考日记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知了的日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知了的日记 篇1

时光匆匆,春华秋实,如今我已经长成13岁的大姑娘了。童年的是就像一场梦,令我难以忘怀。

那时候,我可是村里出了名的假小子,我在老家学校还有一个好笑的外号——狗娃。狗娃这个名字是一个体育老师起的。其实,村里大大小小的孩子都叫我“老大”,因为我身高比较高,胆子也是最大的。

有一天,我家里来了一群不速之客,那就是我的“兄弟们”他们来到我家就喊“老大,我们去捉知了吧。”我说:“不想去,你们自己去吧,”他们又喊:“我们害怕,不敢去,所以才叫你呢。”我说:“让我考虑一下。”他们死缠烂打的说“走吧,走吧。”“好吧,看在你们是我弟兄的份上,就陪你们去吧。”我说。我准备了一个小桶,装些水,在放进去一点盐,听奶奶说盐可以防止知了进化。

我拎着小桶,拿着手电筒,“弟兄们”把我领到了老马瓜地,听着是瓜地,你们是不是以为我傻呀,其实是梨树地。爷爷告诉我原来这里是一个叫老马的在这里种了好多瓜,等到老马去世后,把地分给了村里人。我和“弟兄们”到梨地里转了一圈,之捉了20多只知了。“弟兄们”又要到红林地里去,我说:“如果从大路走就要绕一大圈,不如我们就从这里翻过去吧。”弟兄们说好。我是他们的老大,所以我要保护他们,他们一个一个的上去,把土都弄得不知让人怎么上,我飞快地跑到土堆旁,脚一蹬,哎呀!没踩住,脚一滑,我摔了下去,桶里的知了全翻了,我倒在地上,身上脸上都是泥水和知了,弟兄们都笑话我,我把他们瞪了一眼,他们就不敢出声了,他们是样子很搞笑,害得我也大笑起来了。

童年的那些幸福回忆将永远珍藏在我的心中,历久弥新。

知了的日记 篇2

有人喜欢捉螃蟹,有人喜欢捉蝴蝶,而我喜欢捉知了。

那天傍晚,我和爷爷出去散步。这时,从几丛灌木中传来一阵“知了知了”声。我灵机一动,便叫上爷爷一起捉蝉。

我很激动,细心寻找,不放过任何一根树枝,恨不得马上捉到。过了好一会儿, 还是只听见叫声,不见踪影。我不耐烦了,问爷爷:“我明明听见蝉的叫声,为什么就抓不到?“爷爷回答:“蝉啊!一般生活在土地比较肥沃,小树比较绿的地方繁殖后代,会在树技的枝头进行合唱。”我听了爷爷的这番话,恍然大悟。我重振雄风,细细寻找。时间一分一秒流逝,我终于找到一只纹丝不动的蝉。我眼疾手快,拢住了它,可它的翅膀扑闪得太快,从指缝间飞到了旁边的树叶上。“老虎不发威,当我是病猫”。我边说边蹑手蹑脚靠近,蹲下。瞧!那只雄的蝉真叫得起劲哩!再仔细一看,还有惊喜,它吸引过来了两只雌的蝉,正打得不可开交。我趁它们不注意,一把扣下去,“呼啦”一声,三只蝉到手了……我兴奋地捉着,早已忘记了夏天的炎热,衣服湿透了整个身体。我迫不及待将战利品给爷爷看,爷爷微笑着说:“你真厉害,...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