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在2007年安东尼・梅菲尔德(AntonyMayfield)所著的《什么是社会化媒体》(whatissocialmedia)一书中,他认为社交媒体是一种给予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其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参与、公开、交流、对话、社区化、连通性。社交媒体的最显著特点,就是其定义的模糊性、快速的创新性和各种技术的“融合”。百度百科对社交媒体定义为它是指允许人们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的网站和技术,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目前,社交媒体的表现形式主要为国内的新浪微博、微信、人人网、优酷土豆网、猫扑社区,国外的Facebook、Twitter、Wiki、Youtube、Dig等。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交媒体将社交与媒体两者融合凭借其即时性、交互性以及内容的个性化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人们对社交媒体的普遍使用,各种类型信息资源不断产生,这些资源很大程度上对档案信息资源发展产生了影响。这里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社交媒体对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带来的积极作用。
一、扩展档案信息资源的内涵
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使得社交媒体档案应运而生,社交媒体档案是指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产生的具有原始记录性和保存价值的信息。它是一种“来自网络”的档案资源,不仅对人们了解、认识和考证历史事实具有可信赖的原始记录作用,而且对国家、社会具有保存价值。这种类型的档案资源没有严格和统一的格式,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参与性,是一种交互信息的记录。它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图片、文字、视频、音频,也可以是以上任意两个或两个以上资源的组合。
社交媒体档案的出现扩展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内涵,档案家族又多了一名新成员:社交媒体档案,它具有传统档案相同的属性,如社会性、历史性、确定性、文化性、知识性、历史再现性、政治性、教育性、价值性、原始记录性等。
二、丰富档案信息资源的内容
几乎每天每个使用互联网的人都会登录社交媒体平台,人们既是这些社交媒体的消费者又是生产者,公众不仅可以通过博客、微博、BBS、音频、视频等网络平台查看到政府或企业部门所发布的消息,还可以借助这个平台阐述生活经历和观点,从传播媒介的“旁观者”转变为“当事人”,由此产生的信息中关于个人或群体的直接记录性档案信息构成了个人记忆或社会记忆。公众社交媒体的这种交互性产生了很多实时、细化的信息,这些社交媒体信息将是未来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社交媒体档案将极大丰富档案信息资源的内容。档案部门对于档案信息资源的获取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介。
基于社交媒体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交媒体档案如微博公文、政务微博档案、法微博档案、企业微博档案等将会越来越多地被收入到档案馆馆藏内容中,使档案信息资源更加充实。
三、放大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
社交媒体的出现与普遍运用,人们能够更多地参与到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中,成为“公民档案员”和“公民档案工作者”。所谓“公民档案工作者”、“公民档案员”是指来自于社会各界,做档案工作的非档案专业人士。他们对档案信息资源的贡献可以提升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例如,美国国家档案馆馆长十分重视公众的力量,2011年,美国国家档案馆在网站上专门开辟了“公民档案工作者”板块。任何一个普通公民都可以为网站上的档案图片和资料添加标签(用于索引、搜索)、注释说明,甚至可以针对任一历史事件上传相关图像资料或撰写文章。由于使用开源代码与社交媒体平台对接,档案信息同步在多个社交媒体网站上,人们可以使用社交媒体上的功能,自由行使公民档案工作者的权利。这一开拓性的创举带来了丰硕成果。据美国国家档案馆统计,在网上填写“注释说明”功能正式上线的两周内,许多公民档案工作者为1000多页手稿档案添加了注释。对于非英语语种的档案,他们不仅提供了注释,还给出了准确的翻译。随着社交媒体网络用户的逐年增长,相信日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公众成为档案信息资源的共建者和管理者。
四、验证档案信息资源的可靠性
社交媒体产生的一些信息资源可以验证档案信息资源的可靠性,因为这些信息资源很多具有“原始记录性”,而这个属性是档案区别于其他事物尤其是相邻事物的独一无二的决定性所在。从信息理论和人类之所以保存、使用档案的心理根源及实践需求角度讲,档案实际上是人类追求信息的确定性、可靠性的产物,是社会实践必须有确定、可靠的信息支撑方能有效进行的现实需要的产物。许多信息物只要对于人们了解、考证以往的历史事实具有程度最高、最可信赖的原始记录作用,人们就会将其视为档案,并将其作为档案来保存、使用。所以我们可以借助社交媒体平台所产生的信息了解人们社会生活面貌。
五、扩大档案文化的传播
社交媒体为档案信息资源的传播与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被归档保存后的档案信息资源的开放期一般依据《档案法》第四章“档案的利用和公布”第一条规定:档案一般应自形成之日起满30年向社会开放,其中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档案的开放期可以少于30年,而涉及国家安全或者重大利益及其他到期不宜开放档案的开放期可以多于30年;国务院负责批准国家档案行政部门确定的开放档案的期限。以往,档案信息一旦被馆藏,人们除非有查档的需求,否则无人问津。当下社交媒体的出现能够扩大档案文化传播,从而拉近档案与人民大众的距离,推动档案的文化与教育意义。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时代下,社交媒体在档案内涵、内容、价值、可靠性、传播程度五个方面推动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发展,未来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应更多地重视社交媒体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将有利于发挥档案的积极作用,实现社会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