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力練習
階段一:基礎訓練(第 1-2 週)
目標:建立專注習慣,減少分心頻率。
每日練習時間:15-20 分鐘
呼吸冥想(5 分鐘)
呼吸冥想的好處
提升專注力:訓練大腦持續聚焦於當下。
減壓放鬆:降低壓力荷爾蒙(如皮質醇),促進身心平靜。
增強覺察力:幫助你更敏銳地察覺情緒與思緒變化。
改善睡眠:睡前練習有助於放鬆神經系統,提升睡眠品質。
呼吸冥想的基本步驟
1. 準備階段
時間選擇:早晨(清醒頭腦)或睡前(放鬆身心),每天 5-20 分鐘。
地點選擇:安靜、舒適的空間,避免干擾。
姿勢調整:
坐姿:盤腿坐或坐在椅子上,背部挺直但不僵硬,雙手自然放在膝蓋或大腿上。
*躺姿:平躺,雙腳自然分開,雙手放在身體兩側(適合睡前練習)。
工具輔助:可使用計時器(如手機靜音模式)設定冥想時間。
2. 開始練習
閉眼與放鬆:
輕輕閉上眼睛,放鬆臉部、肩膀與全身肌肉。
專注於呼吸:
深呼吸:
- 呼氣: 由腹部開始收縮約 2 秒直至無法收腹,之後收胸 2 秒直至感到肺部沒空氣
- 持續呼氣 1 秒
- 吸氣: 由腹部開始擴張約 2 秒直至無法擴腹, 之後擴胸約 2 秒直至感到上肺葉無法充氣
- 持續吸氣 1 秒
循環, 若感到不適自然呼吸後再來。
目的: 將注意力放在呼吸的感覺上 (鼻腔的空氣流動, 胸部的起伏, 腹部的擴張與收縮) 以練習專注,同時鍛鍊肺活量。
開始時 5 分鐘至 10 分鐘,持續一週, 之後慢慢延長持續吸氣及放慢呼吸的過程。
處理分心:
當發現思緒飄走(如想到工作、回憶過去),溫和地將注意力拉回呼吸。
不要批評自己,分心是正常的,重新聚焦才是練習的核心。
結束冥想:
時間到後,慢慢睜開眼睛,感受身體與周圍環境。
花 1-2 分鐘觀察自己的情緒與狀態,再回到日常活動。
若時於睡前,可以直接放鬆入睡。
進階技巧
數息法:
吸氣時默數「1」,呼氣時默數「2」,直到 10 後重新開始。
若數錯或忘記,從 1 重新開始,強化專注力。
標籤法:
吸氣時默念「吸」,呼氣時默念「呼」,幫助大腦聚焦。
身體掃描結合呼吸:
吸氣時想像氣息流入身體某部位(如腳趾),呼氣時想像壓力從該部位釋放。
常見問題與解決方法
「呼吸不順暢」怎麼辦?
→ 不要刻意控制呼吸,保持自然節奏,專注於感受而非控制。
「總是分心」怎麼辦?
→ 分心是正常的,每次拉回注意力都是一次成功的練習。
「感覺無聊」怎麼辦?
→ 嘗試結合數息法或身體掃描,增加練習的多樣性。
呼吸冥想的科學依據
神經可塑性:長期練習能強化前額葉皮質(負責專注與決策)。
壓力調節:降低杏仁核(壓力反應中心)的活躍度。
情緒管理:提升血清素與多巴胺水平,改善情緒穩定性。
每日練習建議
初學者:每天 5-10 分鐘,逐步增加時間。
進階者:每天 20-30 分鐘,結合其他冥想形式(如正念冥想)。
專注力金句提醒
「一次只做一件事,做到極致。」
「分心是本能,專注是選擇。」
透過持續練習,大腦會像肌肉一樣越練越強。建議堅持至少 6 週,觀察專注力與效率的質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