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查令十字街84号读后感(汇编四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好查范文网小编精心整理的查令十字街84号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冥冥之中似乎有种力量,亦或许存在某种缘分,我的案头多了一本《查令十字街84号>。
双十一之前,莫名其妙就在百度百科上了解了本书的大概内容。下单,购书,阅读,不过五天的时间。而在这中间我无意看到《一本好书》节目里有一期就是关于本书的。心里暗想,我与这本书的'情缘似乎是注定的,这大概也是所有爱书之人与查令十字街的缘分。
据说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前往伦敦朝圣,寻找那个“从狄更斯书里头蹦出来的可爱铺子”。时过五十余载,这本在时间之流里沉淀下来的经典,依旧值得任何一个爱书之人阅读。
书里关于读书、选书的很多原则到现在依旧很有现实意义。我们深知万事万物持续流变,珍爱的东西也不可能一直存在,但书之经典却会亘古流长。
这是一部很美的书,简单的书信来来往往二十年,仅是一个落魄的作家海莲与一家古书店的故事。没有一波三折的情节,就只是真实到骨子里简单随性的真情流露,之于一本本书,之于作者对书店里的每一个员工,之于作者对弗兰克的情谊,都让人为之感动。
时间像是一个炼金术师,留下的东西都璀璨得令人生畏。而有人却能看懂金子光芒后的价值。译者陈建铭当初翻译本书时,没有找任何一家出版社,就自己忍不住动笔,于是就有了这本书的中文版。
读书这件事本身就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无论是与书中的人物相遇还是与此书的某一任读者相遇,都是令人向往的事情,尤其是后者,更是许多文学作品中浪漫故事的开端。
记得在叙事奇特的《寒冬夜行人》里,卡尔维诺就以一对男女读者从相遇相知到最后结婚的故事作为主线,尽管在其中负责牵线的是一本印刷“错误百出”的书。同样,《查令十字街84号》也承载着一段与书有关的情缘,作为一部现实存在的书信集,它是一位热情开朗、终身未嫁、嗜读经典旧书却穷困潦倒的美国女编剧海莲·汉芙和一位严谨礼貌而不失诙谐、终身奉献于古书事业且已成家的英国绅士弗兰克·德尔二十多年来的书缘与情缘的见证者。
“查令十字街84号”是英国伦敦一家旧书店“马克思与科恩书店”的地址,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嗜爱旧书的海莲看到了这家书店的旧书出售宣传单,她便试着寄了一份想买的书单过去,而德尔先生就在这家书店负责收发信件与搜罗旧书,于是一段长达二十年的却始终未曾谋面的交流就这样开始了……
怀着对书名的好奇开始阅读,慢慢发现,被称为“爱书人的圣经”的这本书信集,有着穿越时空召唤人心的魔力。随着信件上时间的推移,你可以看到他们之间有某种东西在慢慢变化:女主人公以自己特有的热情活泼叩击着大洋彼岸一个严肃认真、彬彬有礼的英国绅士的心,而那位先生也以自己的幽默恰到好处地回应;他们对对方的称呼也越来越温和,像相识多年的老友一般;一个欣喜地接纳一本又一本喜欢的书,一个默默地搜集对方喜欢的书……这个故事像每个爱书人想象中的那样,穿过承载前人思想的书本,与冥冥之中的另一个人相识,相知,然而,最终却没有像每个人都盼望的圆满结局那样,甚至一生都未能相见。
从世俗的角度来看,一贫如洗的海莲是不幸的,她甚至由于各种原因一直都没有凑齐去一趟魂牵梦萦的英国的钱,直到最后得知德尔先生去世的消息以后,仍然没能成行,只是拜托朋友,“若你们恰好途经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她良多……”读来令人心酸不已。然而,那样纯粹、隐秘而又会心的一段感情,又是多少人可遇不可求的啊。就像柏拉图说的那个寓言:每个人生来都是被劈成两半的,世界之大,人海茫茫,有的人可能终其一生都难以遇到自己的另一半,能遇到另一半的那些为数不多的人大概都是最幸运的。海莲能够在一次偶然的买书活动中遇到真正懂自己的知音——德尔先生,这样的幸运大概不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吧。
读一本书就像走进一个不同的世界,而这次的世界,没有私欲,没有占有,没有贫穷的悲苦,没有困境下的苟且,有的只是阅读好书的欣喜,一丝不苟的.纯粹,心与心的交流以及跨越大西洋的温暖。
有生之年,愿你我都能遇到自己的“查令十字街84号”,找到那个似曾相识的老友。
以前每次读完一本书或者看完一部电影,就会在豆瓣搜书评或影评,仿佛看了那些评论,就觉得那是我自己对书或电影的理解和感受。现在想想,就会发现,那不是。我少了自己的深入思考,让别人的思考代替了我的思考,让别人的感受代替了我的感受。今天,在看完《查令十字街84号》后,我想自己写写读完这本书后的感受,突然发现好难,有点不知道如何说起,所以想到哪就写到哪吧。
这本书是读书群里的群友推荐的,于是自己买了一本拿来读。拿到书就被它的封面吸引了。虽然不如海莲在信中描述的那样,皮装封皮、烫金字体那样精致,但封皮的设计也是非常精美的了。外面包着一层米白色封皮,上面印着中棕带一点绿的字体,是我喜欢的颜色,有一种复古的味道,正中还有一张旧书店的照片。里面是硬底封面,底色是墨蓝色,字体应该是玫瑰金色又带有一点粉,整个包装设计非常舒服。
我迫不及待的把书从头到尾读了一遍,因为是书信体,所以读起来毫不费力,短一点的篇幅就一页纸,稍长的两页。全书记载了双方自1949年10月5日至1969年1月29日的来往信件,直至德尔先生去世。看着一封封短小而真挚的信,我能感受到海莲在收到喜欢的书时的欢呼和喜悦,能感受得到书店店员在收到海莲的物资帮助时的感慨与激动。让我非常感慨的是,双方从未谋面,却能在不断的书信来往中让友谊长存二十年之久,那是一种“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友谊,单纯而美好。
读海莲的信总能感受到她的活泼和幽默,能说出这样话的人,应该是一个多么有趣的人。仿佛能感受到,一个女作家在自己的公寓里写着自己内心的文字,不会孤独和彷徨,平静的享受着阅读和写作。她在不知道德尔名字时这样写道:我会在包裹上注明由你——FPD——代转,天晓得你叫啥;在苦苦等书的日子里她写道:弗兰克.德尔?你在干吗?我啥也没收到!你该不是在打混吧;在描述自己的长相时她写道:至于我的长相,大概就跟百老汇街上的叫化子一样“时髦”吧!我成天穿着破了洞的毛衣跟长毛裤,……房东认为他犯不着为了一个窝在家里摇笔杆的小作家,而整天开着暖气。当海莲称呼德尔急惊风时,当海莲说汝等无赖时,我自己忍不住笑出声……
而德尔的信大部分就是在说自己又找到哪些书,并给海莲挑选她可能感兴趣的书。我可以感受到,他对于书的了解,对于海莲的了解,这一定是建立在大量阅读和饱览群书的基础上,建立在对海联真挚不渝的情谊上。
信中随处可见海莲对书的态度。她说,我从不买没读过的书——否则不就和买了一件没试穿过的衣服同样下场吗?我喜欢扉页上有题签、页边写满注记的旧书;我爱极了那种与心有灵犀的前人冥冥共读,时而戚戚于胸、时而被耳提面命的感觉。也许喜欢旧书的人就是在寻找和期待在书中和有缘人相知与相遇。
海莲还写道:我们活在一个诡异的世界——这么漂亮,又能终身厮守的书,只需花相当于看场电影的代价就能拥有,上医院做一副牙套却要五十倍于此。我寄给你们的东西,你们顶多一个星期就吃光抹净,根本休想还指望能留着过年,而你们送给我的礼物,却能和我朝夕相处,至死方休;我甚至还能将它遗爱人间而含笑以终。阅读真的是最简单又最奢侈的事,我们不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就可以在书的世界里和作者相遇,在那个世界里自由翱翔。
在这个阅读匮乏的时代,有不少声音在倡导阅读,而大部分焦虑的人就开始在买买买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仿佛买了这些书就像读过一样,仿佛看了书评就觉得自己完全懂了一样,仿佛看一遍就领会了书的真谛一样。作为一个有点焦虑、内心又有点虚荣的我来说,当然也在此列。除了一些育儿书籍外,至今书架上还摆着很多从未翻看的书,有的甚至连塑料封皮都没有拆开。我对自己说,重要的是认真看了,从书中得到了养分和力量,和自己的生活产生联系和思考。就像海莲所说:每年一到春天,我就会“大清仓”,把一些我再也不会重读的书全丢掉,就像我也会把再也不穿的衣服扔了同样道理。倒是旁人都很惊讶,依我看,他们爱惜书本的方式才奇怪呢。他们买一堆新出版的畅销书,囫囵吞枣似的看完,我常想:他们也未免读得太潦草了吧。然后呢,因为他们从不重读那些书,不消一年,书里头的内容早就被他们抛到九霄云外!不过,当他们看见我把书一箱一箱的往外扔时,却又露出一副“这怎么得了”的表情。要是照着他们的做法:买了一本书,好——读过了,好——上架,好——没事了,一辈子也不会再去碰它第二回,可是呢,“丢掉?万万使不得呀!”为什么使不得?我个人坚信:一本不好的书——哪怕它只是不够好,弃之毫不足惜!
因为我是一个手工爱好者,对于书中赠送手工桌布的那一部分也非常喜欢。海莲在看到桌布时说,这是一条漂亮的爱尔兰绣花桌布,米黄色的底布上以手工绣着古典的花草图案——全是各自不同颜色、浓淡有致的花儿,我真迫不及待的想披上维多利亚时代的水袖、优雅地举起手,幻想自己执着一只乔治王朝的古董茶壶,轻轻的斟上一盏茗茶……可以看出海莲对这份礼物的喜爱和珍视。
信中说,虽然老太太做了许多手工刺绣,却几乎全都自己留着。用这双老手做的东西有幸能交到喜欢它的人手上,真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老太太一个人终老一生,但她一定不孤独,因为有手作陪着她,每一个作品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除非遇到真爱,否则绝不割舍。德尔在信中还告诉海莲如何清洗、保养桌布,可见爱手作之人对于手工作品的呵护。每一个收到手作礼物的人都应该小心翼翼,精心护理,只为手作上留下的温度和故事。
关于对书店的描写,是海莲的朋友在信中描述的。一走进店内,喧嚣全被关在门外。一阵古书的陈旧气息扑鼻而来,那是一种混杂着霉味儿、常年积土的气息,加上墙壁、地板散发的木头香……极目所见全是书架——高耸直抵到天花板的深色的古老书架,橡木架面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虽已褪色仍径放光芒。看到这些,仿佛就像自己置身于书店一样。
二十年里,海莲终究没能踏上那片土地,去看一看属于她自己的书店,是一种遗憾也罢,是一种注定也罢,总有一生也到不了的地方。所以她说,你们若恰好经过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她良多……
时间真是一个可怕的东西. ,当你准备好要去那里的时候,那里你想见的人却不在了,于是有:若你恰好路过查令十字街,请代我欠上一个吻,我亏待它良多。
每一个人爱书的方式不一样,作者不喜欢虚构的人物所以很不喜欢小说,而她却喜欢上了《傲慢与偏见》,她也不喜欢没有读过的书就像买了从来没有穿过的衣服。而我确是那个很喜欢封面很好看的有内涵的书,读到后面我才发现作者也是一个这样的人,那只不过是她很爱书的表象而已。
似乎生活和工作是永远分不清的,同样人的情感也是紧密相连的.。作者和书店老板以及员工可以把这样一种简单的书信往来的商业交易看作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情罢了,可是他们之间这种感情胜过了普通朋友之情,也可以如亲情一般联系起来。给予物资匮乏的英国这些朋友一些鸡蛋肉类的帮助,他们就已经觉得感恩戴德,他们也多次邀请作者来到英国拜访,可是18年过去了依然没有去成,传来的是他们去世的消息。也许内心的悲伤只能化作一句话,帮我献上一个吻。
书信往来是联系彼此内心情感的桥梁。如果可以,请多一点联系与家人朋友、身边的人……那个书店是一个信号也是跨越海洋的两岸人的感情见证。
发布时间:2025-02-09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趣味科学》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趣味科学读后感 篇1 科学本来是很有趣味的,只不过有时它被一大推外文公式和单调的符号所遮蔽,加上有些人学习不得要领,一些教授的...
发布时间:2025-02-09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山雨》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山雨》读后感 篇1 大自然的美无处不在,只要细心观察,用心倾听,就一定能被我们发现。 《山雨》这篇课文,让我感受到了山雨的...
发布时间:2025-02-09
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今天,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兔子跳跳》体育课教学与反思(精选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小兔子蹦蹦与跳跳读后感 篇1 【活动设计】 “小兔...
发布时间:2025-02-09
死神与富有的国王读后感 篇1 我在《格林童话》里看了一篇动人的故事叫《灰姑娘》。 情节大概是这样的:一个富人的妻子得了重病,去世了。这个富人的女儿每天在母亲的坟前哭,但是是她很有孝心,在大雪天她生怕母亲冷,为母亲坟上披着毛毯。春风吹来,她就为母亲坟上披着绿叶。 后来,他的爸爸又娶了一个女人。这...
发布时间:2025-02-09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鸟》读后感(精选1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青鸟读后感简短 篇1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一转眼美好的暑假生活就要结束了。在这个暑假里,我打开阅读的大门,徜徉在书籍的海洋里,读了一本又...
发布时间:2025-02-09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莫泊桑《项链》读后感(精选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项链》读后感 篇1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名叫《莫泊桑短篇小说集》。里面的故事让我记忆犹新,其中我最喜欢...
发布时间:2025-02-09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摆渡人》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摆渡人1读后感 篇1 这本书看完了,回顾这本书发现,这本书的主题讲的就是爱情,本来按照灵魂摆渡人日复一日的送灵魂经...
发布时间:2025-02-09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骆驼祥子读后感3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300字读后感 篇1 说到《史记》,我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在暑假里,妈妈给我买了这本书,我爱不释...
发布时间:2025-02-09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高尔基《童年》的读后感8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童年》读后感 篇1 今年暑假我有幸拜读了高尔基的《童年》,令我感触颇深,这是...
发布时间:2025-02-08
当看完一本名著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9篇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橡皮膏大王》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橡皮膏大王读后感 篇1 今天我读了一个故事叫《橡皮膏大王》故事情节是这样的: 有一个孩子叫项宁宁,有一天他们学校参加电视台...
查令十字街84号读后感(汇编四篇)
文件夹最新文章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