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考研公共课心得体会

更新时间:2025-03-06
1

体育公共课程心得体会(精品7篇)

考研公共课心得体会

通过对体育新课标的学习之后,老师们是否对教学有了新的认知和体会。不妨把他写下来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精选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体育公共课程心得体会 篇1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中提出,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落实“教会、勤练、参赛”要求。从学科的育人价值来看,“教会”是“勤练、常赛”的基础,“勤练”是“教会”的主要手段是“常赛”的必经之路,“常赛”是“教会、勤练”的延伸和拓展。三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基于核心素养下,我们该如何有效的落实“教会、勤练、常赛”,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巧设“教会”内容,提高运动能力

“教会”是教师要做好课程设计,让学生能够更容易的去理解学习内容,熟练掌握技能,提高运动能力。如在传统篮球教学中,教师多以篮球的技术为教学重点,从而忽视了对篮球本身的基本知识学习。学生往往只学会了篮球的技术动作,却无法了解篮球的比赛规则和技术的运用场景。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某个技术,更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该技术,做到学以致用。

优化“勤练”手段,形成健康行为

“勤练”可分为校内和校外两个主阵地,校内在动作技能掌握的前提下,保证每天锻炼一小时,并结合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使学生能够反复的练习巩固课上所学的知识技能。校外可以布置体育家庭作业,引导学生多参加校外体育锻炼,可以是独立完成,也可以是与家长共同完成,以此达到“勤练”的目的,形成健康的安全的运动习惯。

丰富“常赛”活动,养成体育品德

“常赛”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重点在于全员参与。“常赛”可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体育课堂内的教学比赛,可以是简单的体能竞赛,也可以是单个技术动作学习过程中的比赛。如学习完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后,可以让学生体验三对三的半场篮球比赛,让学生在懂得该技术在赛场中的运用场景。

二是课外的体育竞赛,如以班级、年级为单位的篮球赛、足球赛、乒乓球赛等,也可以是以俱乐部、兴趣班或小团体组织的竞赛。目的便是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自身特长参与更多的体育竞赛。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会、勤练、常赛”,体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围绕运动技能的掌握与提高,采用丰富多样的练习手段,广泛开展各类竞赛。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进行转变,从而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体育公共课程心得体会 篇2

如何通过体育教学,实现新课程标准,满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适应社会的需要,学会体育的学习,并且通过学习的过程掌握某一项目或者多个项目的自学能力,终身的受益,是教育改革形势下,对体育教师提出的要求。那么单靠原有的知识储备,个人积累的经验已经很难适应教育改革对体育教学所提出的要求,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做学习型的体育教师。

首先体育教师要学会读书。很多教师一旦走上...

查看详情>>
2

体育公共课程心得体会(集合九篇)

考研公共课心得体会

通过对体育新课标的学习之后,老师们是否对教学有了新的认知和体会。不妨把他写下来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精选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体育公共课程心得体会 篇1

近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课标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正式施行。作为未来十年我国基础体育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它的出现备受关注。作为一名一线和体育教师,对新课标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学习,我认为体育课有以下几个问题急待解决。

第一,明确课堂运动负荷要求,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解决“不出汗”的体育课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未见根本好转”的问题。

2022年版课标强调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每节课群体运动密度应不低于75%,个体运动密度致的学习,以便更好的指导今后的教学。应不低于50%,每节课应达到中高运动强度,班级所有学生平均心率原则上在140-160次/分钟;不仅专门设置了体能学习内容,还提出每节课应有10分钟左右体现多样性、补偿性、趣味性和整合性的体能练习,以保证每节实践课具有足够的运动负荷,让学生获得充分的运动体验,真正改变“不出汗”的体育课现状,提高学生的运动效果,有效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得到根本性好转。

第二,以“教会、勤练、常赛”为抓手,建构“学、练、赛”一体的课堂教学体系,真正“教会”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摒弃“无运动量、无战术、无比赛”的“三无”体育课,解决“学生学了9年体育课,绝大多数学生未能掌握1项运动技能”和“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问题。

2022年版课标强调结构化运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要求学生侧重在应用的情境(如对抗练习、比赛或展示等)中学习知识与技能。提出在尊重不同水平学生的意愿和需求的基础上,3-6年级从六类专项运动技能中各选择至少1个运动项目,7-8年级从六类专项运动技能的四类中各选择1个运动项目,然后对每一个运动项目实施完整、系统的大单元教学,9年级让学生结合学校实际自主选择运动项目进行学练帮助学生在初中毕业时学会1-2项运动技能,并能够在比赛中得以运用。此外,2022年版课标强调采用游戏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不同数量、时间、形式、场景,以及个人与小组间的各种挑战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练、赛”环境中体验运动的乐趣,让学生爱上体育与健康课,能够真正了解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

第三,重视把体育锻炼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解决“学生未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问题。

2022年版课标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评价等多方面强调要帮助学生养成锻炼习惯,不仅在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中特别强调发展学生的体能练习、“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等,帮助学生形成坚持锻炼、终身健康所需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也...

查看详情>>
3

最新考研公共课心得体会精华九篇

考研公共课心得体会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考研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考研公共课心得体会 篇1

基础知识占有很大比例

去年部分题目涉及对概念的正确理解,暗含使考生可能误入歧途的干扰因素,题目的设计都很巧妙,数字及过程都不繁琐,关键性的几个转弯之后就会柳暗花明。这显示出命题人对题目的用尽心思,也为复习备考者指明复习中应避免出现陷入复杂计算的困境,节约时间在更重要的知识网络的架构及能力的培养上。提醒考生,在考研数学的备考过程中,首先就要注意变通。考生在复习时要重视对数学理论的理解,不要在某些考研数学辅导书的误导下片面追求解题技巧和思维定势。其次要注意基础,注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弄懂、弄通教材,打一个坚实的数学基础,书本上每一个概念、每一个原理都要理解到位。如今年考查的微分中值定理,就是教材上的一个定理,选择题和部分填空题也是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基础知识的考查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切不可开始就看复习资料而放弃课本的复习。

学以致用

大家在复习时一定要让自己学以致用,并且能灵活应用。提醒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公式的记忆,方法的掌握和应用。填空题部分和一部分大题难度不大,需要能够理解原理,熟悉公式,灵活运用方法。基础复习阶段非常重要,只要掌握好基础,不管考查什么内容都可以做到游刃有余。同时,在备考过程中还要注意联系实际。注重综合问题、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强化阶段重点关注的问题和需要培养的能力,需要大家练习一定量的问题,以达到巩固概念方法和原理、提高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相信只要大家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备考,并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数学成绩不断稳步提升。

考研公共课心得体会 篇2

1、考研期间一定要注意身体,吃好睡好,作息有规律。我在复习阶段,几个月如一日的下来,非但没有因为劳累而身体瘦弱,反而体重上升了2—3斤。

2、要把功夫花在每天每时每刻,不一定要有多累,但是积少成多,按照计划执行下去,才不会将计划一拖再拖,即使有落后于计划,也要及时赶上,这样才不会到后期发现根本赶不上进度。记住:今日事今日毕。

3、每天学习时间的安排。能和考试当天的时间安排一致,调节好自己的生物钟和兴奋度。考研两天的时间是这样的,第一天,政治,英语,第二天,数学,专业,上午的时间:8:30—11:30,下午的时间:14:00—17:00。三门公共课中,数学需要复习时间最长,政治最短。所以我把一上午的时间用来安排复习数学,下午则复习政治和英语,晚上复习专业课。时间一般是这样安排,上午,下午和晚上至少有3个小时的复习时间,每天午睡1个小时,晚上休息7—8个小时。这样算来,每天至少有8—9个小时复习,只要长期坚持下来,一定可以达到量变引起质变,有不小的收获。当然你可以结...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