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由江统《徙戎论》看汉魏六朝民族策略的得失

由江统《徙戎论》看汉魏六朝民族策略的得失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09-22 11:01:54
由江统《徙戎论》看汉魏六朝民族策略的得失
时间:2015-09-22 11:01:54     小编:

摘 要:江统的徙戎主张,思想上渊源于羁縻之策,历史上也有很多相近的主张,反映了传统民族观念的一些特征。内迁有利于在共同交往中形成认同感与向心力,外徙不利于交流沟通,更不利于长治久安。内迁之患的原因,在于御之无方。实行德政、普及教化、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是促进民族融合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江统 徙戎论 民族

江统《徙戎论》作于氐、羌侵扰之时,目的是防微杜渐,避免四夷乱华,所以思想难免有所偏颇。但他历数殷周以来的民族策略,分析其得失,对于处理民族关系还是有所助益的。而且江统的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反映了传统民族观念、民族策略的一些特征,有助于更好地以史为鉴,吸取经验教训。所以本文拟以《徙戎论》为中心,对汉魏六朝的民族策略略作分析,以期有裨于当下。

一、江统《徙戎论》的历史渊源

江统的徙戎主张,思想上渊源于羁縻之策,历史上也有很多相近的主张,如东汉段G《复上言东羌事》就以赵充国、马援内迁先零、西羌,始服终叛为例,认为“欲令降徒与之杂居,是犹种枳棘于良田,养虺蛇于室内也”。鲁恭《上疏谏击匈奴》以戎狄“蹲夷踞肆”,生活习俗不同,诬之为“四方异气”,“若杂居中国,则错乱天气,污辱善人”,也反对华夷杂居。邓艾《又陈羌胡事》以“崇廉耻”“塞奸宄”为名,主张“羌胡与民同处者,宜以渐出之”。傅玄《水旱上便宜五事疏》以胡夷之心“不与华同”,反对“使鲜卑数万散居人间”,认为“此必为害之势”。郭钦《上豫防匈奴疏》亦认为内迁戎狄一旦有变,危害巨深,主张“裔不乱华,渐徙平阳、弘农、魏郡、京兆、上党杂胡,峻四夷出入之防”。以上诸人反对内迁,主张外徙的理由,不外乎两条:一是担心戎狄“始服终叛”,二是戎狄“蹲夷踞肆”等习俗性情礼义,迥异与华夏。而“始服终叛”恰恰在于,“蹲夷踞肆”等习俗性情礼义的差别所产生的偏见。这实际上是不同地理环境、不同生产生活方式造成的,戎狄生活于僻远寒荒之地,以游牧渔猎为生,又处于文明程度相对落后的发展阶段,所以在安土重迁以农耕为生者看来,就难免有些偏见。如刘安《上书谏伐南越》、乐恢《上书谏征匈奴》、蔡邕《难夏育伐鲜卑议》等,都主张对戎狄不予理睬,其理由就是其地不可居,其民难教化,所谓“不居之地,不牧之民,不足以烦中国”,“得其地不可垦发,得其人无益于政”,“得地不可耕农,得民不可冠带”。 三者所说的“其地”“其民”云云,实际上就是游牧渔猎与农耕的差别。

二、内迁与外徙的利弊

江统由羁縻之策提出外徙,又由外徙而反对招诱安抚,认为这种做法无疑引狼入室,招致更大更多的危害,显然与事实不符。《汉书》卷九十五《西南夷两粤朝鲜传》载九真、交n二郡叛乱,张乔为交n刺史,开示慰诱,并皆降散。祝良为九真太守,招以威信,降者数万人,由是岭外复平。汉灵帝建宁三年,郁林太守谷永以恩信招降乌浒人十余万内属,皆受冠带,开置七县。《三国志》卷三十《乌丸鲜卑东夷传》载王雄对鲜卑轲比能抚以恩信,以致“比能数款塞,诣州奉贡献”。可见招降是御敌的重要方法,成本低,损失少,最值得推广采用。迁徙纳降,也可为我所用,《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列传》载南单于上言:“臣伏念先父归汉以来,被蒙覆载,严塞明侯,大兵拥护,积四十年。臣等生长汉地,开口仰食,岁时赏赐,动辄亿万,虽垂拱安枕,惭无报效之地”,愿发兵共击北匈奴。可见纳降内迁之后,民族之间不但可以和睦相处,还可以相互帮助共同御敌。

内迁之后,戎狄之患的原因,并不在“内迁”,而在于御之无方。在《徙戎论》里,江统自己也有所分析,一个是值世丧乱,所谓乘隙而起;一个是举措失当,由怨而起。如江统所说“今百姓失职,犹或亡叛,犬马肥充,则有噬啮,况于夷狄,能不为变”?若 “因其衰弊,迁之畿服,士庶玩习,侮其轻弱,使其怨恨之气毒于骨髓”,则终为祸患。再加上发调无度,使其死亡散流,故多逆乱。江统既已看到了戎狄为患的原因,却仍归罪于内迁,主张外徙戎狄,则不能不说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偏见在作怪。但凡偏见歧视,必然引起祸患。班彪、班勇、陈龟、阮种、范晔等人,都对内迁四夷之乱做出过分析,指出其根源在于官吏之失,以及豪右黠人的欺压。官吏之失多在征发无度,豪右欺凌多因言语习俗之差异。所以班彪言内迁羌胡之乱,乃因其“数为小吏黠人所见侵夺,穷恚无聊,故致反叛。夫蛮夷寇乱,皆为此也”(《后汉书》卷八十七《西羌传》)。勒姐、当煎之乱,即因羌人“皆为吏人豪右所徭役,积以愁怨”,又加之“迫促发遣”(《后汉书》卷八十七《西羌传》),故至于乱。内附西域匈奴之乱,亦多由此。班勇《西域议》以王莽征求无厌,胡夷背叛为例,指出鄯善、车师等西域诸国时有叛者,“皆由牧养失宜,还为其害故也”。陈龟《拜度辽将军临行上疏》认为匈奴攻营杀吏,祸起“牧守不良”“取过目前”,“呼嗟之声,招致灾害”,因此建议“更选匈奴、乌桓护羌中郎将校尉,简练文武,授之法令,除并、凉二州今年租更,宽赦罪隶,埽除更始”,以期消弭祸患。然而这个问题一直到西晋仍然存在,阮种《泰始七年举贤良对策》分析夷虏之乱,其因在于“边吏扰习”,即“或以狙诈,侵侮边夷;或干赏啖利,妄加讨戮”,“侵侮”“讨戮”激起民乱,“此非胡虏之甚劲,盖用之者过也”。

奇怪的是既已认识到了绥御之失,却仍有很多人归咎于内迁,赞成外徙之策,个中原因,除了固有的偏见之外,历次的叛乱似乎也为此提供了佐证,虽然这些叛乱的真正原因在于御之无方。但也无可否认内迁确也引发或加重了一些危害,如苻坚徙关东豪杰及诸杂夷十万户于关中,宠育鲜卑、羌、羯。及鲜卑慕容垂、羌虏姚苌叛乱,苻坚身死丧国,终被其害。在五胡十六国的乱局中,无论内迁外徙,种族间的疑虑排斥,甚至征战杀戮,都是难以避免的。但也正因为大规模的迁徙流动,以及频繁的政权更迭,加速了民族间的交往交流,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突出的表现是戎狄政权也开始以华夏自居,在对待其他种族时也持华夷有别的观点,其主张和江统等人并无二致。如北魏张伦、杨椿,都以蠕蠕为夷狄,自称华夏。杨椿《上书谏内徙蠕蠕降户》自言“裔不谋夏,夷不乱华。荒忽之人,羁縻而已”,认为“徙在中夏,而生后患”,反对将其内徙。张伦《谏遣使报蠕蠕表》亦言未灭蠕蠕,是因为“中国多虞,急诸华而缓夷狄”,而“夷狄无亲,疏之则怨,狎之则侮”,应实行“来既莫逆,去又不追”的羁縻之策。《晋书》卷一百一十三《苻坚传上》载苻融反对将匈奴置于塞内,曰“匈奴为患,其兴自古。比虏马不敢南首者,畏威故也。今处之于内地,见其弱矣,方当窥兵郡县,为北边之害。不如徙之塞外,以存荒服之义”。《苻坚传下》还载苻融反对吕光伐西域,以为“虚m中国,投兵万里之外,得其人不可役,得其地不可耕”。鲜卑、氐等不但自言“中国”,还以外族为夷狄,其对待外族的态度及方略,完全继承了华夷之别的传统,实则是文化上自觉认同的表现。也可见异族之间,虽难免有偏见歧视,甚至对立排斥,但只要不断交往,即使出现冲突碰撞,也会逐渐显现出认同融合的痕迹。

实现民族融合,加强民族交往的途径,最为直接的外在的方法就是迁徙。迁徙也是巩固统治常用的手段,如《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汉书》卷四十三《娄敬传》载刘邦听从刘敬建议“徙齐诸田,楚昭p屈p景,燕p赵p韩p魏后,及豪桀名家居关中”,以此为“强本弱末之术”。《晋书》卷一百一十六《姚弋仲传》亦载姚弋仲向石季龙建言 “陇上多豪,秦风猛劲,道隆后服,道聪扰眩宜徙陇上豪强,虚其心腹,以实畿甸”。至于战争中作为战利品的人口迁徙,更是司空见惯。可见内徙乃是战胜一方常用的手段,也有其积极意义。但这种依靠强力迁徙的做法,处置不当往往引起反叛,见前文所述。

相较于强力迁徙,怀柔之策更为有效,更值得推广。《汉书》卷九十五《西南夷两粤朝鲜传》载,西部都尉郑纯、蜀郡太守王追、张翕,为政清廉,施以恩德,诸蛮夷深受感化。郑纯“与哀牢夷人约,邑豪岁输布贯头衣二领,盐一斛,以为常赋,夷俗安之”。王追兴建学校,“渐迁其俗”。张翕卒后,夷人为之起坟祭祀,迎张翕之子为太守,“有欲叛者,诸夷耆老相晓语曰:‘当为先府君故。’遂以得安”。可见德政感化比迁徙更有凝聚力,更有利于统治。而要实行德政,首要的是让其安居乐业,享受到安稳幸福的生活。其次还要不断提高其文化水平,促进社会向更高的文明阶段发展,这样才能增强其向心力与认同感。如《三国志》卷三十《乌丸鲜卑东夷传》载鲜卑轲比能部受汉人“教作兵器铠J,颇学文字。故其勒御部众,拟则中国”,终致建安中内附上贡献。《后汉书》卷八十六《南蛮西南夷列传》载“锡光为交n,任延守九真,于是教其耕稼,制为冠履,初设媒娉,始知姻娶,建立学校,导之礼义”,九真徼外蛮里张游深受感化,率种人慕化内属。

教化的普及是增强文化认同,弥合民族隔阂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民族融合的重要途径。《晋书》卷一百二十六《秃发利鹿孤传》载史痹讽谏利鹿孤:“今不以绥宁为先,惟以徙户为务,安土重迁,故有离叛,所以斩将克城,土不加广。今取士拔才,必先弓马,文章学艺为无用之条,非所以来远人,垂不朽也。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宜建学校,开庠序,选耆德硕儒以训胄子。”南凉鲜卑能意识到以硕儒训胄子,推广教育的重要性,当是从自身受儒家感化得出的经验。《汉书》卷八十九《循吏传》载文翁化蜀的事迹,也很好地证明了教化的重要性。文翁为改变蜀地的蛮夷之风,选郡县小吏进京受学,又广修学官,招纳子弟,由是蜀地大化,形成了爱好文雅的风气,堪称以文化促进民族融合的典型案例。推广教育,从文化制度上消除叛乱隐患,增强文化凝聚力与向心力,政治统治才能相对稳定。 《后汉书》卷八十六《南蛮西南夷列传论》认为,南蛮西南夷之所以相对稳定,在于“其凶勇狡算,薄于羌狄,故陵暴之害,不能深也。西南之徼,尤为劣焉。故关守永昌,肇自远离,启土立人,至今成都焉”。归结于性情的不同,显然忽略了教化的力量。其实西北看似强悍的戎狄,在汉文化的熏染之下,也在自觉地推广教育。如《晋书》卷一百零三《刘曜传》载匈奴刘曜“立太学于长乐宫东,小学于未央宫西,简百姓年二十五已下十三已上,神志可教者千五百人,选朝贤宿儒明经笃学以教之”。《晋书》卷一百零四《石勒传上》羯人石勒“立太学,简明经善书吏署为文学掾,选将佐子弟三百人教之”,“增置宣文、宣教、崇儒、崇训十余小学于襄国四门,简将佐豪右子弟百余人以教之”,还“亲临大小学,考诸学生经义,尤高者赏帛有差”。《晋书》卷一百零九《慕容》载鲜卑慕容“立东庠于旧宫,以行乡射之礼,每月临观,考试优劣。雅好文籍,勤于讲授,学徒甚盛,至千余人。亲造《太上章》以代《急就》,又著《典诫》十五篇,以教胄子”。《晋书》卷一百一十三《苻坚传上》载氐族苻坚“广修学官,召郡国学生通一经以上充之,公卿已下子孙并遣受业”。弘儒教之风,每月亲临太学,行礼于辟雍,“祀先师孔子,其太子及公侯卿大夫士之元子,皆束修释奠焉”。各个民族皆自觉地接受儒学,弘扬儒学,这正是华夏文明历经动荡流离,绝而复兴,绵延兴盛的原因,也是众民族虽时有反叛动乱,而最终融合共存,形成紧密共同体的原因。

促进民族融合的另一个途径是,建立长久有效的受拥护的管理体制。如果说在对待内迁还是外徙的问题上存在争议的话。那么,在如何管理内附归化的异族上,更是千差万别,往往随机处置,没有章法。以实行德政而言,常常随着主政者的离任而结束,安定团结的局面也随之打破。在交往过程中还时常伴随着种种的歧视与防范,如《汉书》卷九十五《西南夷两粤朝鲜传》载高后时禁止与南粤交易金铁田器;马、牛、羊,只予牡,毋与牝。以致南粤王赵佗更号自立,侵扰边境。《后汉书》卷三十七《丁鸿传》载:“鸿与司空刘方上言:‘凡口率之科,宜有阶品,蛮、夷错杂,不得为数。”将蛮夷排除在举孝廉人选之外。《南齐书》卷五十八《蛮东南夷传》载南齐世祖拒绝了芮芮王所求医工等物,河南王拾寅子易度,尝求星书,也被拒绝。而王融《上疏请给虏书》却主张赐北魏鲜卑以副书,认为汉家礼仪可以改变其野蛮之俗,并使其内部分崩离析,趁此可一举消灭,又实在过于幼稚天真。

在具体制度的建设上更是粗疏随机,缺乏持续长久的建设性体系。就对匈奴的管理而言,《晋书》卷九十七《四夷传》说呼韩邪来朝,有如列侯,又言“其部落随所居郡县,使宰牧之,与编户大同,而不输贡赋”。前一种观点与事实不符,后一种观点不知所据。《汉书》卷九十四《匈奴传下》明载呼韩邪来朝“位在诸侯王上,赞谒称臣而不名”,所谓待之以客礼,王而不臣。韩昌张猛与匈奴的盟约也仅仅说:“世世毋得相诈相攻。有窃盗者,相报,行其诛,偿其物;有寇,发兵相助。”以对等的身份互不侵犯,互保和平,看不到臣属关系,更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按乌珠留单于所言当时的条约为“自长城以南天子有之,长城以北单于有之。有犯塞,辄以状闻;有降者,不得受”。为防止匈奴纳降西域诸国,哀帝时乃造设四条,规定中国人、乌孙、乌桓、西域诸国佩中国印绶者降匈奴,皆不得受。王莽更是擅分匈奴为十五单于,导致攻伐不止。东汉对南匈奴的管制才有所加强,《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列传》“令中郎将置安集掾史将弛刑五十人,持兵弩随单于所处,参辞讼,察动静”,形成单于岁尽辄遣使奉奏,送侍子入朝,元正朝贺,拜祠陵庙等惯例。后为防南北匈奴勾结,始置度辽营,以监察二部。建安中,曹操又将其分为五部,选汉人为司马以监督之。总体上这些措施都过粗疏,既没有为其确立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更缺乏对其内部事务的全面参与。

对于西域的管理连像匈奴那样的条约也没有,主要通过设置校尉、都护、戊己校尉、宜禾都尉等官职进行管理。校尉、都护等主要是军事管理,防止叛乱侵犯,并“给使外国者”,为出使者保驾护航,提供资助。宜禾都尉负责屯田,屯田也是为了节省转运军需物资的费用,为驻军提供后勤保障。可见对于西域的管辖主要是军事管制,以维护统属关系而已。对于羌、鲜卑、乌桓等,亦以校尉统领,《后汉书》卷八十七《西羌传》载班彪上言:“旧制:益州部署蛮夷骑都尉,幽州部署领乌桓校尉,凉州部署护羌校尉,皆持节领护,理其怨结,岁时循行,问所疾苦。又数遣使驿通动静,使塞外羌夷为吏耳目,州郡因此可得儆备。今宜复如旧,以明威防。”实际上,所置校尉主要是“以明威防”,并没能真正“理其怨结”,“问所疾苦”。而且于徭役赋税等,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只是大体维持稳定而已。只有南部蛮夷稍有规则,《后汉书》卷八十六《南蛮西南夷列传》载建武二十三年,武陵蛮夷为寇,击破之后,为置吏司。《南史》卷七十八《夷貊上》载“宋时因晋于荆州置南蛮、雍州置宁蛮校尉以领之。孝武初,罢南蛮并大府,而宁蛮如故。蛮之顺附者,一户输谷数斛,其馀无杂调。……蛮无徭役,强者又不供官税。……种类稍多,户口不可知也”。可见,即使在对蛮夷实施了有效管辖,蛮夷仍享有一定的特权,并不是完全使其顺服。《后汉书》卷八十七《西羌传》载梁商之言:“戎狄荒服,蛮夷要服,言其荒忽无常。而统领之道,亦无常法,临事制宜,略依其俗。……其务安羌胡,防其大故,忍其小过。”以“依其俗”、“忍小过”为统领之道, 以“无常法”代替建立长效管理体制,使对四夷的管理陷入随机无序的境地,不利于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2] 陈寅恪:《徙戎问题》,万绳楠整理,《陈寅恪魏晋南北史讲演录》,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See gains and losses of national strategy in Han Wei and Liu dynasty by Jiang Tong’s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of minority groups

Shi guo-qing

(College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hangqiu Normal College, Shangqiu, 476000, He’nan)

Abstract:Jiang Tong’s theory of Minorities’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comes fromof the perfunctory policy in thought, also has many similar ideas in history, reflecting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national concept. Migration is advantageous to shape the sense of identity and centripetal force in Common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is not conducive to communication and long period of stability, the reason of migration’s disaster lies in the bad administration strategy. Practicing good governance, popularizing of education, establishing of an effective management system are some important ways to promote national integration.

Key words: Jiang Tong; Theory of Minorities’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nation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藏族先民的两次东南迁徙及
发布时间:2022-08-08
一、藏族先民的两次东南迁徒 1、藏族先民的第一次东南之行 众所周知,汉人知道有吐蕃(藏族)是在隋唐之时,代表性的观点为“吐蕃本西羌属”,将藏人归于羌系统千三百年。而羌又来自何处呢?据《后汉书·西羌传》说:“西羌之本,出自......
从族契看朝鲜时代的宗族组织化
发布时间:2023-08-26
提 要:朝鲜时代与明清两朝都是在16世纪即明朝嘉靖、朝鲜明宗年间大规模普及乡约的,随后明朝出现族规,朝鲜产生族契。乡约的普及与族契的产生,造成宗族乡约化。族会思想与实践即族会普及化,也促使族契的出现与宗族凝聚力的加强。族......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
发布时间:2023-08-12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一般是指以母语(本民族语)授课为主,单科加授汉语的中小学汉语教学。也就是说,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实际上属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性质,母语是他们的第一语言,汉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在过去......
提高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效率的策略
发布时间:2022-10-11
提高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效率的策略 作为非母语的教学,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自引入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以来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取得了诸多成果。但是,由于母语的负迁移、教材的局限,以及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影响等等的原因......
浅谈朝鲜族传统民居的儒道文化阐释
发布时间:2023-03-23
建筑是一个民族文化精神的集中表现,它不仅反映着建筑者本人对实用及功能目的的表达,而且还体现着该民族的宇宙观、宗法观与社会道德伦理观。朝鲜族传统民居是朝鲜族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生产方式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的集中体现,无论在建......
试论汉语言的民族性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要:本文从汉语言危机、汉语言的民族性及其内涵和价值,以及如何维护汉语言的民族性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如何提升汉语言的民族性,如何深刻认识汉语言的民族性价值,如何维护汉语言的主权属性,使汉语言的教学更趋理性、科学,回归它的教......
论民族性与后殖民的反思的策略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民族性与后殖民的反思的策略历史的谬误总有历史的理由,时过境迁后我们很容易对前人的主张挑三拣四而不去审视导致这种局限的因素,却忘了自己同样身在局中,进而反思自己的言说的历史情境对自身的局限。毕竟如马克思所言“人们自己创造......
浅析关于公民迁徙自由限制的正当性
发布时间:2023-03-13
一、迁徙自由及其限制正当性概念的界定 迁徙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与自由,属于人权的范畴。迁徙自由是对公民追求幸福生活、实现人身价值的确认和保障,迁徙自由反映了一国公民的人权和基本权利的广度与深度,也体现了一国关于公民......
从成语“老马识途”中窥观古老的山戎民族
发布时间:2022-12-11
山戎是生活在我国北方的一支曾经相当强大的部族,早于东胡。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传说时期,早在虞舜时期即已经存在,这在古文献的记载中可以得到证实。《大戴礼记・五帝德》载孔子谈论舜时说:“(舜)南抚交趾、大、教,鲜支、渠度、......
少数民族语言与初中汉语课的教学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6-09-01
双语教学是指一个地区的学生事先已经具备了第一母语,尔后又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我国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国家,很多少数民族地区都存在双语教学现象。双语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少数民族的双语人才,让少数民族人才通过汉语的学习,更......
试论中国民族声乐的学习策略
发布时间:2023-08-07
论文关键词:声乐 学习 策略 论文摘要:中国民族声乐的学习,需要强化基本功训练,掌握扎实的演唱技巧;找准自己的基础音,建立自己的声音形象;理解声乐作品意境,用创作的心态对待每一部作品;把握作品的曲式结构,表现作品的风格......
从海昏侯看汉王朝的接班人问题
发布时间:2022-12-24
最近电视台连日播放江西南昌发掘海昏侯墓的镜头,从发掘的初步状况看,墓葬品极为丰富,此墓应是海昏侯刘贺的墓,也只有他的墓,才可能有这样丰富的陪葬品。刘贺做过二十七天皇帝,说实在的,他是一个没有心机又非常任性的少年皇帝,......
由梅花诗来看宋朝社会的审美文化
发布时间:2023-08-06
摘 要:宋代美学在中国美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而宋代文人对文化的审美在当时独特的社会环境下也显现出不一样的独特情怀。宋代梅花诗的创作兴盛,本文以梅花为主线从宋代社会的净土信仰和隐逸等方面来探讨宋代社会的审美文化。 关......
黑龙江省满族移民旗屯建置述略
发布时间:2022-10-01
[摘 要]黑龙江满族移民旗屯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群居形式,其与一般自然形成的少数民族分布不同,其是在一定的计划下进行大规模移民所形成的。现本文就主要从形成背景、发展以及特点等三部分来对黑龙江省满族移民旗......
由瑶族传统婚恋观透视该民族之人性自然美
发布时间:2023-04-11
【摘 要】瑶族传统婚恋观中的男女平等、崇尚自由以及不压抑自然情欲等,都体现出该民族人性的一种自然本真的美。究其渊源,这与瑶族人信奉早在魏晋时期就传入的道教的秉承天然等思想有很大关系。 【关键词】瑶族;旧婚恋观;人性自然......
浅论清朝封禁政策及朝鲜边民犯越
发布时间:2023-03-04
[摘 要]清朝朝鲜边民迁入延边地区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清初期因战争被掳至满洲贵族庄园劳作的包衣;第二个阶段是封禁期间非法越境,以狩猎、挖参、垦荒为主的朝鲜边民;第三个阶段是1860年因朝鲜北部自然灾害而大规模迁入,......
由“山寨”一词看汉语的类词缀
发布时间:2022-12-20
摘 要:本文考察了“山寨”“水货”等类词缀是否具有词缀的性质和功能的问题,发现类词缀具有词缀的很多性质和功能,将它们归为类词缀是符合语言事实的。从认知的视角来看,这些新词凸显出人们对新事物的部分属性的认知,是隐喻或借代的......
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价值考察与开发策略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 要:运用 文献 资料、逻辑推理及 分析 等 方法 ,对传统 体育 文化资源的内涵、特征、价值体系进行归纳分析。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具有种类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分布的地域性、文化的同质性、民俗性和娱乐性等特征深。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
从江瑶族,浴桶里的长寿民族
发布时间:2023-08-15
贵州黔东南从江一带的瑶族,有一个古老的族俗――不允许女子外嫁他族,原因在于:延续了数百年的瑶浴配方不得传与外族。 《从江县志》记载“板瑶好清洁,家必备一浴桶,工作回家必药浴一次。因处深菁,又好清洁,故长寿者多。”具有......
论民族品牌战略
发布时间:2022-11-08
论民族品牌战略 论民族品牌战略 论民族品牌战略 摘 要:品牌是指企业及其产品的牌号,包括商标、厂商名称和服务标志等。民族品牌的建立势在必行,也任重道远。我国企业要进行品牌的创造活动, 也就是要从头做起, 实现品牌......
《法华经》与六朝之比丘尼关系考略
发布时间:2023-08-05
【摘要】《法华经》于六朝比丘尼中广泛流传、倍受青睐,主要表现为:一、为时之比丘尼广泛诵读,将其视为出家遁入佛门的必备。二、实践其中的教义,如焚身供佛。《法华经》之所以备受六朝比丘尼青睐,源于下述因素所致:一、《法华经......
略谈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若干体会
发布时间:2023-01-27
略谈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若干体会 一、当前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汉语水平参差不齐 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对汉语进行学习的,但是因为学习时间的不一致,所以,使得学生的汉语水平参差不齐。在中小......
近20年中国大陆地区六朝士族研究概观
发布时间:2023-08-09
门阀士族的形成、发展及其衰落是中国中古时期特有的历史现象。汉唐之间,士族成为这一时期社会的统治力量,对于六朝士族的认识和研究直接关系到对整个魏晋南北朝历史的理解和把握,长期以来,士族问题的研究一直是魏晋南北朝领域一门古老......
公民迁徙自由权视角下的限制出境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3-08-07
一 限制出境的必要性 迁徙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和自由,是公民行使其他权利与自由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广为各国宪法、法律以及国际人权公约所接受。出境自由是公民迁徙自由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人权宣言》及《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
从得势到失宠:清朝重臣鄂尔泰的悲喜人生
发布时间:2023-02-11
鄂尔泰在雍正朝就已担任军机大臣。乾隆帝即位之初曾得到他鼎力相助,故此一度对他青睐有加。那个时候,乾隆皇帝信不过宗室,信不过亲兄弟,却信得过他。乾隆皇帝重设军机处,允禄、允礼两位皇叔都被排除在军机处之外,而鄂尔泰却可以......
由外源及内发:民族传统文化重构反观
发布时间:2023-02-05
由外源及内发:民族传统文化重构反观 文化重构是指一个民族对文化观念的改造和对文化因素的重新建构。[1]文化的重构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模式是一个关键问题:一条道路是获得外援http://WWw.LWlM.cOm即外源式发展,也叫参与式发展道路,另外一......
浅谈高职高专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听力教学策略
发布时间:2015-09-14
【摘 要】高职高专少数民族学生听力教学提出:学习者和教师应该重视汉语听力策略。通过实际教学证明汉语听力策略可以促进学习者的汉语听力理解能力,同时,汉语听力还能够促使教师重视研究汉语听力理解策略和激励学习者练习汉语听力的......
浙江民营企业营销策略探讨(1)论文
发布时间:2022-07-24
内容摘要:市场竞争的全球化,民营企业必将面临严峻的挑战。要获得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企业的营销。本文对浙江民营企业的营销做了初步的研究,为更好地推动和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提出了营销策略。 关键词:民营企业营销策略 浙江省是民营......
从《香妃戎装像》看舞蹈的神态
发布时间:2023-08-05
从《香妃戎装像》看舞蹈的神态 从《香妃戎装像》看舞蹈的神态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从《香妃戎装像》看舞蹈的神态 文 章 来 源 自 3 e du教 育网 摘要:中文摘要:中国民族民......
探究走西口民族大迁徙对察哈尔小调民歌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12-14
前言 察哈尔小调民歌作为内蒙古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内蒙古特色文化的形成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察哈尔小调民歌早期内容较为单一,调式、旋律、节奏均以草原放牧生活为主,随着时间的推移,察哈尔小调民歌逐渐开始转变,其内容体系和......
汉魏家训 2014年17期
发布时间:2023-05-15
[摘 要]汉魏时期是中国传统家训的定型时期。这一时期,家风、家训、家教这些概念已经产生,并且出现家书、遗训等多种表现形式。汉魏时期的社会背景与家训的形成紧密相关,儒家思想以及这一时期复杂的社会环境产生了中国传统家训的基本......
从摆手舞看土家族的民族思想
发布时间:2023-04-10
摘要:摆手舞是土家地区不可或缺的一项具有土家族民族宗教意义的舞蹈文化活动,被称为最能代表土家族文化的艺术形式,其历史源远流长。土家族摆手舞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在动态中平衡地发展,深深地植根于土家族民族文化精髓。摆手舞作为......
从民族心理原型视角看英汉语模糊性差异
发布时间:2023-06-08
摘要:虽说“模糊”是语言的共性之一,但英汉语的模糊性在审美价值和生成机制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看,与英语中“模糊”相对的词是“精确”,而在汉语中与“模糊”相对的词是“直露”。人们在探讨引发英汉语模糊性差异的原因时......
浅谈小学汉语文看图写话教学策略论文
发布时间:2022-08-17
要提高小学生看图说话写话的能力,就应该在教学中善于引导,扎扎实实地进行训练,只要把说话写话这一教学法目标落实到位,就能为作文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1.直观读图,感受图意在二年级的语文看图写话中,图画都是很直白地传达图意,对于图画中的事物,他们都是很具体的,各个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很简单的。不管是动物之间的亲情关系、大小关系、变量关系、"斗争"关系、成长关系等,都是一些直白的显示,通过两三个链接关系就表.........
试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及其艺术特征
发布时间:2023-08-06
【摘 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洞窟壁画塑造了精美的佛教故事,墓室壁画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克孜尔千佛洞;壁画;敦煌莫高窟 魏晋南北朝,在甘肃、河南等地的石窟寺中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佛教壁画。如新疆的吐鲁......
从纳西族民间音乐看民族民间音乐的雅与俗
发布时间:2023-08-07
摘 要:雅和俗的界限自古就十分模糊,很多庙堂之音早期也是来自民间,民族民间音乐同样能登上大雅之堂。笔者以丽江的纳西古乐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指出雅乐与俗乐是音乐文化的一个整体。作为一个民族,任何时候都要弘扬雅乐,保护俗乐。......
对鄂西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优势及策略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3-06-28
对鄂西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优势及策略的探讨 鄂西地区是湖北省唯一被列入我国西部大开发范围的地区,同时也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所在地。该地区地处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地带,以土家族、苗族......
关于新疆少数民族小学汉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策略
发布时间:2023-07-14
一、现阶段新疆少数民族小学汉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一)课堂教学质量上的不足对于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来说,小学汉语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是极为普遍的,虽然当地的教育机构已经采取了相关的措施,但是由于长期受到教育差距的影响,想要一下子提高汉语教学的质量是不现实的。在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中,大部分的教师是当地的民族教师,一些教师精通母语,所以也可以将汉语运用母语来进行解释,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但是一些民族教师自身汉语.........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批评浅析
发布时间:2023-07-03
特殊的时代背景,是文学批评产生的催化剂,文学说白了是对一个时代社会生活、万象百态的浓缩和反映。在我国的历史,每个时代的文学都有它独特的特点,不管是先秦诸子百家的散文还是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或者唐诗宋词或者元曲明朝的文章,都......
浅谈汉藏民族关系
发布时间:2023-08-18
摘 要:本文介绍了有关西藏的历史和汉藏之间的关系,明确指出西藏文化与祖国内地文化的交流是明显的,汉藏之间的友好往来是历史进程中的主流,汉藏关系自古以来是不可分割的。 关键词:西藏;汉藏;民族关系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
秦汉帝国“新地”与徙、戍的推行
发布时间:2023-07-22
提 要:秦汉帝国是伴随“新地”的推展和边界的扩张而确立的。政府在派遣“新地吏”同时,往往推行徙民实边、行役戍边政策。在后来的发展中,实边较戍边更为边策所重。其原因既涉及财政、舆论,也有对防御效能的考虑。两汉时期,内地与......
试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艺术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3-12-18
本文对少数民族传统与民族的关系作了简要的分析,主要从民族舞蹈、民族服饰和民族器具三个方面论述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艺术的源泉,同时民族艺术也促进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民族艺术 关系 少数民族传......
普世语言、王朝语言与民族语言
发布时间:2023-08-14
www.LWLM.com编辑。普世语言、王朝语言与民族语言 关键词 近代欧洲 普世语言 王朝语言 民族语言政治化权威模式 世界上现存的语言约有6000种。就欧洲而言,目前那里大约有六十余种语言。有的欧洲语言学家慨叹,就语言资源的丰富性来......
论民族地区地域文化的电视传播策略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民族地区地域文化的电视传播策略 论民族地区地域文化的电视传播策略 :电视包装与电视节目产业化 后现代主义及其相关音乐 电视栏目纪录片的特性探析论民族地区地域文化的电视传播策略 来源 摘要:电视作为一种现代传......
论迁徙自由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1-10
一迁徙自由是一项基本人权,它一直为国际社会所关注,并被载入许多重要的国际人权文件和大多数国家的宪法。《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便是其中最重要的国际性文件。《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对迁徙自由作了如下规定:第12条 ......
由接受心理学看日本恐怖片的叙事策略
发布时间:2023-03-12
电影作为一种大众视听艺术,追求最广泛的受众群体。电影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艺术价值的实现取决于其是否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这种需要是多元的、多层次的,既包括感官,也涵盖精神。电影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类型化特征,就是为了......
浅析话语策略与民族身份
发布时间:2022-12-13
提 要:批判性话语分析使人们更好地理解与分析话语在社会认知及变化过程中的作用。本文以《反分裂国家法》为文本及台湾国民党前主席连战等访问大陆为话语事件,在儒家思想和中国传统话语观照下,运用批判话语分析方法,从文本层面到具体......
民族体育教育现状及改进策略论文
发布时间:2018-10-07
本文对广西8所技工学校开展民族体育教育的情况进行调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体育课程体系、加大体育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引进培养民族体育教师、开设符合师生意愿的民族体育项目等策略,以切实提高民族体育教育的实效性。【关键词】民族体育;技工学校;改进;策略民族体育作为特殊的体育形式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展现着地域文化风情。民族体育从产生到发展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然而,要想保护好民族体育文化,推动民族体.........
试论北魏冯氏家族的三位皇后
发布时间:2023-08-06
摘要:自道武帝拓跋建立北魏政权后,先后一共有十九位皇后,而出自长乐郡冯氏家族的皇后就有三位,可谓家族的荣耀。这三位分别是文成文明皇后冯氏,孝文废皇后冯氏,孝文幽皇后冯氏。尤其是文成文明皇后,在北魏沿袭“子贵母死”防止......
两汉王朝对安宁河流域的经略与渐进式汉化
发布时间:2023-04-02
安宁河流域位于四川省西南部,为雅碧江的一级支流。由北向南流经冕宁县、喜德县、德昌县、米易县,至攀枝花桐子林附近的河口注入雅碧江。孙水河、达茨河、阿七沟、樟木沟、热水河等为其重要支流。道元《水经注》中称安宁河为孙水:有孙......
探讨魏晋南北朝妇女对教育的贡献
发布时间:2023-01-23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社会苦痛、政治混乱的悲剧时代。此时汉朝建立的儒家一统天下的局面早已被打破,出现了儒佛道并存。以下是由查字典范.........
浙江民营企业营销策略探讨(1)
发布时间:2022-07-24
内容 摘要:市场竞争的全球化,民营 企业 必将面临严峻的挑战。要获得生存和 发展 ,离不开企业的营销。本文对浙江民营企业的营销做了初步的 研究 ,为更好地推动和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提出了营销策略。 关键词:民营企业营销策略 浙江省......
“大一统”思想下的民族自治政策
发布时间:2023-06-15
摘要:“大一统”思想是古代中国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制一直秉承的国家观和民族观。“大一统”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共同的治国理念和政治追求,“大一统”思想内含的民族因素使得中央政府在坚持华戎同轨的思想基础上,又推行了因俗而治、分......
民族汉考背景下的汉语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3-08-07
一、关于民族汉考(MHK)民族汉考(MHK)是在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我国少数民族习得汉语的特点,专门测试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汉语学习者汉语水平的标准化考试,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MHK主要满足使用汉语授课的普通高等院校从少数民族考生中招生的需要。2003年,MHK的三级考试作为高考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吉林省的朝鲜族学校开始推行。该考试笔试由三部分组成:听力理解、阅读理解、书面.........
少数民族声乐人才培养策略
发布时间:2023-02-04
【摘要】少数民族声乐艺术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培育少数民族声乐人才是促进少数民族声乐艺术繁荣发展的重点,也是我国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方法。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是源于特有的历史文化与表现手法、审美情趣与民俗环境下,经过人们的努力与积累而逐步形成的。我国民族声乐教学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所以必须进一步优化民族声乐教学方法,切实提高人才培育质量。本文基于此背景下,简要探讨高校少数民族声乐人才培养策.........
魏晋南北朝时期张骞形象考述
发布时间:2023-08-06
【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赋予张骞丰富的文化内涵,认为他是葡萄、苜蓿、大蒜、胡荽、安石榴、胡麻、胡桃等植物种子的引进者;佛教和胡乐的传播者;穷河源与乘槎经月的践行者。张骞这一形象的形成,是他个人功绩、中外经济文化交......
由汉语文化负迁移谈英语教学策略转变
发布时间:2023-03-21
外语习得理论认为,学习者受本族语言文化思维影响,对学习外来语言产生一定的影响。倘若本土文化对外语起到抑制或干扰作用时则会产生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这种影响,使得学生对英语学习在词汇、语法、翻译等方面形成与本土文......
功名得失不念社稷民生萦怀
发布时间:2023-08-25
难忘的二十年――在习仲勋身边工作的日子里,张志功,解放军出版社,2014 习仲勋同志逝世后,新华社电稿发布了中共中央的评价:“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党、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政声留人后,我们无......
由“哭嫁”看当代湘西土家族女性的地位
发布时间:2023-08-05
[摘要]土家族的“哭嫁”习俗在土家族传统婚俗中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体现了土家族女性对自身地位与权利的争取,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对永顺县老司城村土家族女性“哭嫁”习俗的历史人类学调查,透视土家族女性“哭嫁”习俗的现状......
论全球化语境下少数民族诗歌的书写策略
发布时间:2022-11-10
主持人语:罗小凤拥有诗人、学者和评论家的多重身份。她一方面埋首于诗歌史研究,致力于对中国新诗传统的再探讨,尤其在对中国新诗与旧诗的关系上有非常扎实的研究。另外一方面,她与当下诗坛保持着密切的互动,用一个批评家的眼光来观察、审视和评判同时代的写作,对诗人诗作的细读批评往往有独到的发现和感悟。历史感、当下性和诗人的敏锐触觉构成了罗小凤多面的学术地图。自20世纪80、90年代开始,“全球化”便深入生活、.........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农业的进与退
发布时间:2022-11-04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农业的进与退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农业的进与退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农业的进与退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长期动荡,政权更替频繁,游牧民族大量内迁,因此人们通常认为,这一时期北方经济遭受......
魏晋南北朝时期宗教对美术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8-07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传播由魏至隋的360余年中,中原大地历经30余个大小王朝交替、兴灭。在此期间,少数民族对北方的侵袭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一定程度的破坏,但是换个角度来看,在这个过程中,也给少数民族的文化发展带来一些契机,他们在不断吸取中原文化的同时,也在完善自身文化的形态。值得一提的是,玄学是由中国魏晋时期到宋朝中叶之间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而衍生出来的学术,也可以把它看作道家的一种新型表现.........
中国少数民族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策略
发布时间:2023-01-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民族教育规模、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不断得到提升,少数民族公民受教育权有了基本的保障,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中国的民族教育工作仍然相当薄弱,致使民族教育不能全方位地为民族......
略论缔约过失责任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2-07-21
一、缔约过失责任概述一般认为,缔约过失责任理论由是德国学者耶林提出出的。1861年,耶林在其主编的《耶林学说年报》第四卷上发表了《缔约上过失,契约无效与未臻完全时之损害赔偿》一文。耶林在该文中指出:“从事契约缔结的人,是从契......
浅析汉语词汇与汉民族文化心理
发布时间:2023-08-05
" 论文关键词:汉语词语 汉民族 文化心理 论文摘要:汉语是汉民族共同创造和使用的一种语言,在其产生、发展和变革的过程中深深地带上了汉民族文化心理的烙印,汉民族传统的思维心理、文化心理已不自觉地渗透到汉语中。今天,我们分析......
论如何提高民族学生的汉语文水平
发布时间:2016-09-01
汉语是我国的通用语言,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主要要提高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口语交际能力;二是书面表达能力,即写作能力。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它体现的是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需要学生全面系统的掌握汉......
论夏舞与夏朝、夏族无关
发布时间:2023-03-04
内容提要 《礼记》记载贵族子弟的教育内容,有“舞《大夏》”,古代注疏家一致注解为夏代的歌舞,其实《诗经》记载万舞的表演是“左手执a,右手秉翟”。翟是翟羽,即雉鸟的羽毛。因此这种舞蹈又叫羽舞。《春秋・隐公五年》:“初六献......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浅探
发布时间:2023-01-11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浅探 在我国,第二语言教学又可以分为对我国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和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两类。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以及我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大环境,使得汉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国际......
民族出版业发展移动阅读的策略
发布时间:2023-08-06
摘要:移动互联时代,移动阅读趋势形成,以传统出版为主的民族出版业面临生存困境。民族出版业应向数字化发展,并以移动阅读作为增长点实观突围。关键词:民族出版;移动阅读;移动出版在今天这个移动互联时代,移动阅读日趋流行,出版业面临着“出版的手持革命”。民族出版作为我国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出版业的一般属性,又有其独特性。从民族出版业的特性来看,公益出版与市场经营并重,形成了公益性、特色化、分散化等.........
论传统民族器乐演奏的新形式——新民乐
发布时间:2023-05-17
毕业论文 摘 要 关键词:新民乐;形态描述;视觉化传播;传统民乐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of the research of China’s folk music and encourag......
由明朝“考成法”谈起
发布时间:2023-08-05
[摘 要]从历史上看,治国有三个核心内容:任人、信赏、必罚,其实就是讲的吏治问题,吏治在历史上便是评价一个君主是否有作为,是否能够治理好国家的重要标准。治吏之重在于考课――把握绩效评估的关键,可以说每个朝代的治吏之道都......
纳西族传统文化与丽江旅游
发布时间:2023-08-18
丽江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是云南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重点的旅游城市,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以及世界记忆遗产纳西东巴古籍文献三遗产于一身。成为全球最值得光顾的100个城市和全国10个最具吸引力的旅......
试论造像记在北魏骤然兴起之缘由
发布时间:2023-08-04
摘 要:造像记在北魏骤然兴起与佛教密不可分。佛教传入中国,并与中国的社会文化相融合,逐渐被国人接受,对中国的文化、思想、艺术、生活等产生巨大影响。因此,造像记在北魏的兴起,不仅仅在于佛教本身,还在佛教与中国的社会环境、......
浅析迁徙自由的限制: 学说、规范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3-02-19
一、问题的提出 迁徙自由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一项最基本人权。国际人权公约和各国宪法性文件对迁徙自由问题多多少少均有所规定,但我国现行宪法却并未涉及该问题。在全面深化改革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主旋律的背景下,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
破坏“新闻自由”唐朝始
发布时间:2015-07-29
要说古代没有新闻媒体那是不对的,其实一直就有,到皇帝时代结束才消失,转变为真正的现代媒体。这种新闻媒体和现代新闻媒体一样记录和报道新闻事实,以传播为目的。区别仅在于:它的主要被报道人只有一个,就是当时的皇帝;它的读者......
提升民族文化竞争力的战略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3-08-09
提升民族文化竞争力的战略与对策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文化竞争力构成综合竞争力的核心部分。科学把握当今时代文化......
浅论南疆汉民族文化遗产发展态势
发布时间:2023-02-19
摘 要:本文在全国文化遗产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展开对新疆南疆汉民族文化遗产的价值与影响的探讨,充分表达了在新疆民族地区汉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并就南疆的汉民族文化遗产发展的思路和着眼点进行了初步定位。 关键词......
《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词语杂释
发布时间:2022-11-23
摘 要:文章训释了《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中“缃油”“驻手”“挺生”“迥发”及“标奇”五条词语,分析了词语的词义,纠正了错误的解释,亦可补辞书之缺。 关键词:墓志 词语 训释 墓志出土文献是一种特殊文体,保留了较多当......
试析统筹城乡视角的民族地区产业网络化发展策略探析
发布时间:2023-01-23
" 【论文摘要】构建城乡互动发展机制是政府统筹城乡的核心内容。产业网络化发展可以形成城乡产业之间分工协作、协调发展的有序化系统,在非空间层面上形成有机的产业链,在空间层面上形成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产业密集区,从而促进城乡互......
宪法取消的权利性质研究———以迁徙自由为例
发布时间:2016-12-16
一、基本权利与人权、宪法权利的分野基本权利(fundamental human rights) 从字面看来即与人权(human rights)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尽管人权概念已历经三代发展,但其在《牛津法律大辞典》中的经典表述仍然揭示出其最本质和深刻的意涵:......
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民族性、传统性、群众性、广泛性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24
[摘要]运用访谈、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挖掘整理。指出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除汉族以外的55个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生产、生活习惯的演变而逐渐形成的传统体育运动形式。它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
学习我国民族声乐有效策略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3-02-03
学习我国民族声乐有效策略的探讨 学习我国民族声乐有效策略的探讨 :小学音乐论文:音乐课堂教学过程 我国民族音乐的形成与特点 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习我国民族声乐有效策略的探讨 文 章 来 源 自 3 e d u ......
明朝时期滇黔两省彝族由聚居变为散居的原因探究
发布时间:2023-08-13
滇黔两省为彝族传统聚居区,隋唐以来两省彝族势力已盛。自明朝以来,滇黔两省社会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明初统治者在彝族地区沿用元朝的土司制度,但随着土司势力的日益发展而严重威胁着中央政权,明王朝不得不设置流官和土官政权。与此......
在高校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必要性及其优化策略
发布时间:2023-04-06
在高校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必要性及其优化策略 1 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开展的必要性 1.1 有助于改善单一枯燥的体育教学模式 传统高校体育模式比较呆http://Www.LWlm.cOm板,内容单一枯燥,主要以田径,球类等项目,这单一的体育教学模......
魏晋士族门第婚姻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09
[摘 要]婚姻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能够反映当时社会的整体状态,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门第政治的形成,门第婚姻成为当时的主流婚姻形态,本文就是通过对门第婚姻形成原因、门第婚姻形式的探讨,试图窥探当时的社会状态。 [关键词]......
浅析汉语修辞中折射的汉民族思维方式
发布时间:2023-08-06
【摘要】汉语修辞活动中,对修辞材料、修辞手段和修辞方法的选择运用,浸染着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信息。各种修辞活动折射出具体与抽象、整体与部分,联想与比附的汉民族思维方式。 【关键词】修辞 汉民族 思维 ......
浅谈江泽民对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实践的丰富和发展
发布时间:2023-04-16
[论文关键词]江泽民;民族理论;新成果 [论文摘要]江泽民立足民族工作实际,丰富和发展了关于民族发展、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干部培养、民族可持续发展等理论,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在推进改......
浅谈古代少数民族改汉姓
发布时间:2023-08-21
摘 要:不同民族的姓氏文化不仅反映出不同信仰和传统 ,同时浸透着不同的文化精神。汉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得汉族姓文化在与少数民族融合中始终占主导地位。本文阐述少数民族为何改汉姓,汉文化如何以其强大凝聚力和包容性,不断同化和融......
中国古代文学论文魏晋南北朝玄学对诗学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8-07
查字典论文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文学论文魏晋南北朝玄学对诗学的影响”解决您在写古代文学论文中的难题中国古代文学论文魏晋南北朝玄学对诗学的影响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中国古代文学论文魏晋南北朝玄学对诗学的影响”,更多内容请点......
企业网络营销六策略
发布时间:2022-07-24
企业网络营销六策略 企业网络营销六策略 市场营销论文 更新:2006-4-13 阅读: 企业网络营销六策略 以Internet为核心支撑的网络营销正在发展成为现代市场营销的主流。下面就介绍一下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的几种策......

分类导航